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丽守望(朱学文新闻作品选)
内容
编辑推荐

《美丽守望(朱学文新闻作品选)》是一部新闻作品选。新闻工作者作为时代的瞭望者、思想者、守望者,这双眼睛仅仅发现美丽是远远不够的,对丑恶社会现象无疑也要给予无情的揭露。作者(朱学文)认为,美丽,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主旋律,寻找与发现美丽的眼睛也一定能够发现丑陋,但新闻记者的这种披露、揭示与审丑行为本身也应该是为了美丽。

内容推荐

《美丽守望》这部新闻作品选共分三辑:第一辑“蓝色守望”,辑选了作者在海军潜艇、驱逐舰、航空兵等部队采访的通讯、特写报道17篇。

第二辑“金色守望”,选发了作者转业到地方媒体后采写的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其中人物典型通讯《启航,杭州湾畔教育航母》《传奇》《无畏的脊梁》,写作手法颇具创意;风貌通讯《走进帕米尔高原》《走进西藏》《感受塞上“种文化”》写得恢宏大气,芳香美丽。

第三辑“绿色守望”,选发了作者对新闻业态与生态思考的11篇新闻论文。

《美丽守望》由朱学文编著。

目录

上篇:蓝色守望

碧海蓝天写辉煌/4

大洋艇队飘出的歌/11

东海大跨越/22

放眼大洋铸雄才/27

开天骄子/34

滔天航迹搅大洋/37

敬礼,扫雷舰/46

追恋白云/52

是龙!是虎!是鹰! /59

千岛情/65

为了重塑没有遗憾的青春/70

让血脉相连/72

海上工兵竞风流/75

为了女兵的荣誉/79

超越梦想/90

“官”念一变天地宽/J 16

潜能是这样开启的/122

中篇:金色守望

传奇/130

启航,杭州湾畔教育航母/154

无畏的脊梁/169

神梦/181

笔下生美/191

绿色大跨越/197

寻觅在精神的家园/230

感受塞上“种”文化/233

走进西藏/240

走进帕米尔高原/247

水的美意/253

西行.留在心头的那些美好/256

根治恶习当较真/260

下篇:绿色守望

地市报现状与发展对策/264

难忘三探柏耀平/277

“活”在非马非驴中/281

我国大众传媒几大顽症成因与对策研究/288

防止正面典型报道出现负效应的辩证思考/298

加快集团战略转型大力发展数字报业/304

创新生成竞争力/310

做强重大主题新闻 形成良好品牌效应/317

创新中做大手机报/322

实施报业集团战略转型路径选择/330

强化媒体社会责任提升城市文明品质/337

后记/348

试读章节

碧海蓝天写辉煌

秋风送来宜人的凉爽,这是水兵们终生难忘的一天。军委江泽民主席和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浩田副主席与三总部首长一起来到542舰上。在前甲板,一位年轻英武的舰长熟练地向首长们介绍着装备性能,江主席听着,不时满意地点点头。刘副主席听着,特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舰长响亮地回答:“柏耀平!”刘副主席若有所思地说:“噢,柏耀平!”

几年前,当中国海军确定在水面舰艇学院专门开设第一个飞行员舰长班时,这个名字已出现在军委首长的案头。

舰长驾机上了天

夏日的野战机场,草碧天蓝。

匕午8时,两发荧绿色的信号弹在塔台上空划出漂亮的圆弧,开飞了!

引擎轰鸣,大地颤抖。一架又一架高速歼击机狂啸着昂起机头,利箭般地射向长空。柏耀平驾驶着86号歼击机,跃升到12000米高空,飞开了战斗特技,在广袤的天空,战鹰忽而大速度追击,忽而大坡度俯冲……望着翻滚腾跃的银燕,东海舰队航空兵某歼击机师师长崔同贺与塔台的指挥员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笑纹里绽放着对一名尖子飞行员的喜爱之情。

1983年7月,21岁的柏耀平分到战斗部队时,是越过亚音速战斗机直飞高速歼击机的第一批飞行员。从简单气象到复杂气象,从起落仪表到战斗特技,从万米同温层的极限高度,到海上超低空,云空搏击600余小时,转战过从南国椰林到北国边疆的13个野战机场,是舰队航空兵的“神射手”。

直到今天,他还保持着俯冲打靶命中率高达7l%的舰航最高纪录。

凭着这身过硬的搏云武艺,柏耀平前后60多次战斗起飞,把某大国图谋不轨的飞机拦截在“国门”之外。

连续4年夏季,柏耀平驾机驰骋在东海上空。从空中到海上,从海上到空中,海天之间留下的不只是人民海军舰长的第一道航迹,更多的是他搏击海天累积的智慧、胆略、气概与磨砺世纪大洋利剑的特殊本领。

一身冷汗与“学者兵工程”

1993年金秋的一天,柏耀平端坐在新型全封闭导弹战舰的驾驶台上.心里激动极了。新舰长第一次独自操舰在海上单舰航行,心头充满喜悦、兴奋、自豪,也夹杂着几分紧张,几分浪漫。细心的政委陆衔和理解舰长这种心情,并为他泡了一杯龙井茶,还让文书给他端了一盘水果糖。

柏耀平不时地品茶,下着航向、舵令,偶尔遇到一艘迎面而来的船只,让操舵兵拉响雾笛,按海上国际航行规则避让。他想,当舰长开军舰比当飞行员开飞机惬意多了。战斗机飞行驾驶员在天上每分每秒都操控着飞机。看着座舱里100多个电门开关与仪表,手、脚、眼与大脑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天飞下来.眼睛胀痛,空中的任何一个错、忘、漏动作,轻则出现事故征候.重则机毁人亡;而舰长操舰航行在大海上,从来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下下舰令就行了.一切操作动作都是由舰上官兵去完成的。一天的航行,柏耀平都沉浸在心旷神怡之中。傍晚,军舰返航靠码头了。“双车进一!”停车后他从容地下着舵令.可是战舰仍以巨大的惯性向前冲。由于流压太大,滑冲的舰首对着码头撞去,他赶紧下令:“双车退一!”可是轮机舱没有反应,不来车!眼看着一次撞码头事故就要发生,柏耀平挥动拳头,惊呼:“双车退一!”突然,车停了,旋即又启动.紧急倒车的后退力拉住了战舰,舰首擦着码头的橡胶碰垫而过,留下一道深深的印痕,停住了。

柏耀平惊出了一身冷汗。遇险过后,一连几日,他陷入沉思,理性的滤波器渐渐滤清了他的思路。他意识到,舰长与飞行员的区别在于,飞行员的一切动作都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只要个人技术过硬就行了;而舰长操舰,一切技术动作都是依靠舰上一二百号乃至几百号舰员来完成的,哪怕有一个兵、一个战位、一个环节“故障”,战舰都操纵不了。舰长必须通过训练,使舰上几百号人的大脑变成自己延伸的大脑,数百双眼睛、手臂变成舰长延伸的眼睛与手臂。

经过一连10多天与政委、副舰长的研究、设计,在支队领导支持下。一个延伸舰长大脑、手臂工程的“学者兵工程”出台了。

计划出台的当天下午,他领着全体干部到码头出队列操。阳光下,海风中.几十名干部站了一个下午,没给大家一分钟休息喘气,真是把大伙儿累得快趴下了。讲评时,他说:“今天下午舰长给你们作个样子,什么叫严格训练!你们抓部门战位的业务训练照这个样,抓住不放,不让喘息。”

白天,黑夜,港岸训练,海上锚训,542舰的所有战位都进入了强化训练状态。从航海测速、系水鼓、救生、定位、抛锚,到导弹、深弹、主副炮攻击;从单一武器系统,到全舰系统,柏耀平逐个部署地抓,逐个单机操作环节地考,哪个操作手哪个操作环节不合格,也休想过关,逼着全舰官兵全身心地投入。面对这样一个舰长,全舰谁也不敢懈怠。542舰的每一个训练科目都处在从战位到部门系统以至全舰的4级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监控之中。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官兵的技术水平所发生的变化,足使支队吃了一惊。

1995年初,支队组织基础科目考核评比,当时支队和大队领导都说,542舰组建时间在全支队舰艇中最短,即使考个最后一名,也情有可原。没想到一圈考下来.542舰却一举夺得第一名。8月份,支队举行“精锐杯”大比武,共设65个比赛项目。一周下来,542舰夺得了39个第一名,从阵容强大、老手居多的驱逐舰比武高手中,毫不留情地夺取了“精锐杯”。全支队官兵吃了一惊,从此对542舰刮目相看。“学者兵工程”,初见端倪,更令人诚服的是,舰上不仅拥有了上百名技术能手,还崛起了一批“专家级”的士兵群。

支队舰上装备的某新型舰舰导弹,往常每次装舰对接调试都依靠某科研所的专家来进行。一艘舰装填一次导弹要付20多万元装填费用不说,还延误时间。1994年底的一次导弹装填中,对海导弹班班长倪绍勇对柏舰长和分队长杨文君、支队导弹业务长朱金根说:“导弹装填调试的所有数据我都掌握了,这次装填导弹我们自己干,为支队省个几十万吧。”柏耀平当场表态同意,分队长和业务长拍手称好,让倪绍勇大胆地干。首次导弹装填,用了一天一夜,所装填的导弹经测试.全部一次对接成功。这一历史性的跨越,标志着支队驾驭新装备的能力,跃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万里海疆,中国水兵又创造了一个世界性的奇迹!

精兵群的崛起,使柏耀平感到耳聪了,目明了,脑多了,手长了,舰长的一个口令就能使全舰像一个人一样高速灵敏地运转起来。

他觉得自己和军舰融为一体了,舰上的所有舰员和军舰也融为一体了。在滔滔大洋上,遇到惊涛骇浪,军舰变得坚不可摧了。P4-6

序言

朱学文曾是第20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从青涩年华的水兵记者,到人到中年的地方媒体人,在20多年的新闻从军路上,他一直是出色的新闻田园的采撷者、思想者、守望者。

《美丽守望》这部新闻作品选共分三辑:第一辑“蓝色守望”,辑选了作者在海军潜艇、驱逐舰、航空兵等部队采访的通讯、特写报道17篇。这些稿件大都选自人民海军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已见报的作品。这其中作者采写的反映全国重大典型——“上天能开飞机,下海能操军舰”的飞行员舰长柏耀平的人物通讯和为解放军报采写的述评《放眼大洋铸雄才》,堪称新闻精品。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海味、兵味、阳光味,透出浓浓的青春气息、现代化气息与海军官兵守卫祖国海防线建设现代化人民海军的时代精神。这一辑里还有采写的两位复转海军军人的长篇通讯,从他们身上,人们会看到人民海军军人的航线在延伸。

第二辑“金色守望”,选发了作者转业到地方媒体后采写的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其中人物典型通讯《启航,杭州湾畔教育航母》《传奇》《无畏的脊梁》,写作手法颇具创意;风貌通讯《走进帕米尔高原》《走进西藏》《感受塞上“种文化”》写得恢宏大气,芳香美丽。

第三辑“绿色守望”,选发了作者对新闻业态与生态思考的11篇新闻论文。其中《地市报现状与发展对策——对全国地市报现状与发展思考》一文,荣获第20届中国新闻奖惟一的论文一等奖。论文《我国大众传媒几大顽症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是一篇剖析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大众传媒在总体趋好但依然存在的“猎奇化、低俗化、负面化、虚假化、逐利化”倾向,揭示了目前全国每个城市出现的越来越严重的大众传媒恶性竞争的根源,提出了根治办法,受到中科院新闻研究学者赞扬。论文《“活”在非马非驴中》,阐释的不拘一格写活新闻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同时,此辑作品中还有作者谈论的采写报道柏耀平的体会,生动有趣,饱含新闻战略思维经验。

当然,新闻工作者作为时代的嘹望者、思想者、守望者,这双眼睛仅仅发现美丽是远远不够的,对丑恶社会现象无疑也要给予无情的揭露。作者认为,美丽,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主旋律,寻找与发现美丽的眼睛也一定能够发现丑陋,但新闻记者的这种发现、披露、揭示与审丑行为本身也应该是为了美丽。

可以这么说,这部作品是我国新闻田园开放的一朵新花,尽管它不完美,也不高贵,也许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与瑕疵,但这是一本颇具阅读价值、参考价值与思考价值的书,这就足够了。

后记

我的第8本书《美丽守望》终于出版了,此时,我想起了许多人和事,包括我在青少年时代开始的在每个年轮段出现的许多梦想。

记不清我是在几岁接受新闻传播了。那是我上小学吧,从家里走到学校大概五六分钟,那是江南水乡的小路,全是泥土、杂草,青青田野长满了水稻,清晨禾苗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最美的是春天,燕子在天上飞,青蛙在田里叫,油菜地一片金黄,紫云英铺满了田问,露水打湿了裤管,但空气是清新芳香的。读了几年书,有一天经过丁会计家门口,见他在看《安徽日报》,还有《人民日报》等摆在桌上,我拿着看起来,发现那上面的字大都认识,这使我有点惊喜,从此,每每放学,我都到大队部拿报纸看。有一天,他对我说,大队订的这些报纸,其实就像为你订的一样.你看的比谁都要多。

这无疑是我最早接受新闻传播的作品、理念与教育。

报纸看多了。也想写。尽管是个小学生、中学生。我最早的新闻实践活动应该在17岁那年,安徽省组织7个县人民群众冬季在皖南泾县的崇山峻岭中劈开一座座大山,将大水库的水引到数百里外灌溉7个县的农田,兴修水利,时间有十几个月.已经回乡的我被一位叫周家珍的书记安排到公地丈量土石方,写广播稿。当听到工地大喇叭里播音员姑娘用甜美的声音播送“朱学文来稿”时,心里甜丝丝的。此后,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一不留神,就会听到我写的广播稿。

参军2年后,解放军报刊登了37974部队一位年轻军官写的言论《身正不怕影斜》;又1年后,人民海军报刊登了一篇新闻特写《青青田野一堂课》;又一年后,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征文《防止冷场注意“三性”》,这都是我写的,我是这个部队组建以来写稿被军报等刊登的第一人。

第一总是可贵的,这似乎值得骄傲。

1984年春天,作为水兵中队指导员的我被直接调到军政治部。开始了专门的宣传与新闻报道工作生涯。除了上军校与在37711部队当副政委、舰队理论研究室当主任之外.我一直是东海舰队的一名水兵记者。

20多年,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每想起这些,心海里就充满了温暖、甜美与感动。2010年11月8日,当我在首都京西宾馆捧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奖杯时.我总觉得这个奖杯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它凝聚着许多人的关怀、帮助、心血、智慧与汗水,它是时代赐予一个记者的荣耀。

颁奖大会结束时,首都已万家灯火。参加会议的人民日报《新闻战线》主编冷梅老师开车带着我直奔“江南印象”酒店,我一进门,胡欣总编、万仕同副总编、祝晓虎主编等已率领大半个编辑部在等着我,他们为我获奖归来热烈鼓掌,这使我无比感动。可以这么说,没有他们的直接关心与帮助,就没有这个中国新闻奖。论文是他们选用刊登的,是责任编辑冷梅一字一字编辑的,祝主编一次又一次力推,是胡总、万总权衡再三最终确定将杂志社当年惟一的一个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名额给予我的。须知,包括人民日报总编辑吴恒权在内的全国有数十位社长、总编辑在《新闻战线》发表的论文他们都没推,而只推了我这位地方媒体主任编辑的作品,他们这样做是需要很大职业精神与人格力量来支撑的。这样的慧眼。这样的友情,令我终身难忘。友情的酒喝到夜深人静,但子夜来临时,我在中央媒体工作的朋友与家人已备好家宴还在等着我,一路的激励与甜美无比的友谊.使我感到人生奋斗路上无比的芳香美好!

这个奖励无疑也是属于我所工作的集团的。全报社传媒人员的丰富实践与集团提供的广阔与全国媒体交流的平台,也包括浙江11家城市党报社长论坛、《新闻实践》每年组织的全省媒体交流会,给了我丰富的实践样本。尤其不能忘记的是何伟社长、徐正总编辑与其他老总们得知我的作品被推荐后,无比欣喜,总是利用一切渠道向熟悉的人们介绍推荐,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与力量,增加了一位参评的基层记者的自信。

这个专辑里还有我在海军东海舰队与舰队航空兵写的不少作品,东航和舰队是我成长的摇篮,是舰队官兵磨砺海上战斗力守卫祖国海防线的丰富生活,给了我采写新闻的蓝色田园,指战员们的美丽创造与无私奉献,已凝聚在我作品的字里行间。更加不能忘记的是人民海军报几任领导、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台的领导与许多主编、编辑、记者对我的关心与帮助!尤其是海军报老社长稽振太、江卫阳、赵兴德大校、海军原副政委邬华扬中将、现海军副政委王兆海中将、海军政治部主任马发祥中将和东航老政委李金良将军、老司令梅和家、刘文清、政治部老主任许仁道将军对我的关怀、激励、器重与关爱.永远忘不了他们的知遇之恩。

永远不能忘的还有我的老团长李连喜、政委任龙云、副团长张风林、马先尊、政治处主任颜作俊、中队长陈荣华、指导员顾德润、郑保平和副中队长崔明林、曹恒忠、区队长杨小鹰、接兵排长林孟钿、战友张全跃等首长与战友们.是由他们建构与汇聚的人民军队大熔炉,28个月就将我由一个来自皖南水乡的毛头小伙子培养成了人民海军指挥军官,从此不断前行在文化从军路上。

这个专辑的出版,还得益于祖国黄金海岸线上一群杰出的人们的神奇创造。《金色守望》描画的就是他们的时代英姿。

这个专辑的出版,还得益于中国青年出版社老社长胡守文,正是他对本书作品的充分肯定当场拍板,才使我有了同这样优质国家出版社合作的机会。社长助理王瑞协调出版、审核、发行,一路跟踪服务,温情暖人。责任编辑李滢为人作嫁,满面春风,不厌其烦,有求必应,付出了大量劳动。解放军出版社美编李戎不顾从中东国家考察归来的辛劳,在手头有大量约稿需要“交差”的情况下,挤出子夜时光,为我精心设计了版面、环衬与章页,使我看到的设计是那样的清新美丽。他们表现的不只是敬业,还使人感受到友谊的美好。

这个专辑的出版还得益于家人对我的关心与帮助。最大的帮助者是陈玫.不论是我在东海舰队服役还是转业到地方报社,她都是我的后勤部长,她做的菜、面食与粗粮食品超好吃,堪称支前模范。当然,模范作用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闺女能成为美国重点大学研究生,她们俩都有功劳。支前的大军里还有我的父亲朱克义、母亲刘家娣,岳父陈淑裕、岳母张佩玲两位离休老干部,有我的弟弟朱学东、朱学敏与我的姐姐、妹妹等亲人。我的老父亲73岁去世时,我正在东海舰队侦察兵大队采访,报道大队爱军习武典型事迹,没能尽孝到他病床前陪伴他人生的最后时光,现在我还时常做梦见到他老人家,这无疑是我内心深处对他的怀念。

这个专辑的出版还得益于许多在我人生路上一直关爱、支持、帮助、温暖、美丽、激励我的亲爱的人们。有些好朋友在我的人生路上给予过重大帮助,但他们却明确要求“不要专门致谢”。世界上任何一朵芳香美丽的花儿都不是孤立开放的,花朵绽放的美丽,一定是阳光、雨露、大地、绿叶共同作用的结果。《美丽守望》的诞生也是这样,我对上面提到的与没有提到的亲爱的人们永远心存感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丽守望(朱学文新闻作品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学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11111
开本 16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6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4
CIP核字 2012237377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1: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