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钱逻辑(MBA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投资理财课)
内容
编辑推荐

苏祺编著的《金钱逻辑(MBA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投资理财课)》是一部投资理财类图书。作者通过通俗的语言和大量案例,为读者介绍了投资理财的重要性,以及在理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操作方法。书中总结了100个最牛的理财观点,教读者如何理解钱的本质,明白财富是怎样增长的,并告诉读者如何才能做到白手起家。作者在本书中旨在传达这样一个概念:无论你是工薪族还是有钱人,理财都应该成为你们生活里的一部分,而且只要你的理念正确,积累起自己的财富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加之作者熟悉国内形势和中国国情,给出的建议都有很客观和实际,对读者来说相当实用。

内容推荐

《金钱逻辑(MBA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投资理财课)》以简洁、轻松的语言详细阐释了MBA商学院100个最有效的理财观念、方法和诀窍以及随书附录家庭理财必须懂得的50条经营定律,它可以解决个人投资与家庭理财96%的问题!对储蓄、保险、股票、债券、基金、信托、黄金、外汇、期货、房地产、典当、收藏、创业等方面都适用。

这可能不是一本令你热血沸腾的理财宝典,但它一定是最冷静和最理性的理财入门书。如果你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公司中高层管理者、中产阶层、白领,以及工薪阶层,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它能用“MBA里的理财常识”让你飞快拥有自己的“流动资金”,成为一个理财有方又不影响生活品质的金钱管理者,并能启发你学会用“金钱的逻辑”赚到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已经拥有100万的,它能让你学会投资,让你手中的财富快速稳健地升值!

《金钱逻辑(MBA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投资理财课)》由苏祺编著。

目录

序:MBA商学院100个最有效的投资理财观点

Part 1 你对钱的认识正确吗?

1.揭开货币的面具

2.钱是赚来的,不是攒来的

3.你真的了解银行吗

4.什么是固定和流动资产

5.先树立正确的赚钱观念

6.没钱更要理财

7.创业之前算笔账:现在你有多少财产

Part 2 钱是怎么省出来的

8.先让自己学会理性花钱

9.准备一本家庭账簿

10.从记小账开始

11.控制你的“菜篮子”

12.买衣服也要规划

13.家庭支出的两项基本原则:“需要”和“实用”

14.合理安排旅游的消费

15 .采取经济实惠的娱乐方式

Part 3 错误的观念在掏空你的钱包

16.纠正常见的十大思理财误区

17.独立思考不跟风

18.为自己搭建一间不漏雨的房子

19.从一开始就远离股票

20.小心地对待基金和期货

21.跳开房产泡沫

22 .投入大,不一定收获就大

23.储蓄的“增值悖论”

Part 4 钱生钱的游戏规则

24.先买房还是先创业

25.最难的是迈出第一步

26.轻视小钱你就赚不到钱

27.让自己成为一个融资高手

28.融资的前提与条件

29.最难的不是借钱,而是如何还钱

30.借钱不是不可以,但要借得有价值

Part 5 永远不变的真理——人脉就是钱脉

31.先建立人脉,再挖掘钱脉

32.亲近三种人

33.远离五种人

34.有远见的人成功,无远见的人失败

35.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36.原则问题要坚持

37.什么时候应该格外固执

Part 6 你应该这样创业

38.招揽一批可以替你执行的人

39.要有一个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40.做好计划再行动

41.擅长做总结

42.每天都有危机感

43.不仅要热爱、还要了解你将从事的行业

44.洞察市场的需求,因为需求就代表着钱

45.把握开店的四要素

46.理智面对亏损

47.必须有退出机制

48.学会打时间差

49.法律的擦边球不要打

50 .政策的空子钻不得

51.用创意去赚钱,这是未来的大趋势

52.建立你自己的独特优势

53.不一定得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54.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

Part 7 让自己具备“可以赚钱”的品质

55.当一个不近人情的管理者

56.如果你是对的,不要害怕得罪人

57.让下属真心佩服你

58 .让客户由衷地叹服你

59.选择最好的合作伙伴

60.建立一个紧密协作的团队

61.始终盯着用户的需要,而不是怎么赚钱

62.敢于打破旧的规则

63.不断地向别人学习

64.一定要让自己品牌化

65.好的形象与口碑

66.对“不负责任”零容忍

67.确认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

68.始终追求突破自我

69.不要回避任何缺点和问题

70.与其打倒对手,不如与他合作

71.可以胆子大,但不要闭上眼

72.冒险的前提是你能承受失败的代价

73.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74.做人要不拘小节,但做事要一步到位

Part 8 怎样管理你的“公司”

75.用目标去催生压力,用压力去激发活力

76.为你和你的员工制造梦想

77.鼓励挑战性思维

78.什么样的激励制度是最好的

79.毫不留情地解雇笨蛋

80.“完美人”不能雇佣

81 .一个很难养成的习惯:不要忽视任何细节

82.提前判断机会,而不是机会来了才去把握

83.掌控绝对的自主权

Part 9 始终对金钱的诱惑保持清醒

84 .现金流是一切生意的基础

85.在悬崖前止步

86.保持自觉性

87.永远都不要抱怨和绝望

88.坚持每天看新闻

89.不要轻易相信合约

90.眼睛可以看到的部分往往并不重要,看不到的部分才决定成败

91.不要让你的团队中有家庭成员的影子

92.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93.保守你的秘密,尤其在女人面前

Part 10 支配金钱,而不是被金钱控制

94.先期投入不要太多,为自己留够底牌

95.不要理会国外的案例,因为离你太远

96.别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暴发户

97.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

98.记住,别想赚快钱!

99.不要因为愤怒、嫉妒而去赚钱,否则你永远不会快乐

100.拥有一种好的思考方式,胜过掌握一万种赚钱的门路

后记:快乐地赚钱,幸福地生活!

附录:黄金理财法则

试读章节

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我们经常提到“钱”,无一日不提到“钱”。“你这个月赚了多少钱?”“你现在的收入怎么样?”“呀,你找到工作了,老板给你开多少薪水?’’这种互相打听收入的情景我们也经常遇到。

通俗来讲,钱就是货币,是用来统计和支撑这个世界的经济运行的工具。但是,货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你是否很清楚呢?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在他的《货币金融学》一书中,对货币做出了一个很直观的定义:货币或货币供给是任何在商品、劳务的支付、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人们都喜欢他这个说法,也接受他的这个定义,这是一种权威说法,但货币的真正内涵远不止于此。米什金只是总结了大众对钱的直觉定位。实际上,货币的价值在于它的流动性。如果“钱”无法流动起来——不管以什么方式,如果只是待在账户或某一个地方,哪怕每天都在生利息,它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比如说,我现在给你一笔巨款,数目足有100个亿,但你只能存在某个银行账户中,不能挪动一分,这笔钱对你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货币只有流动起来,对我们来说才是有价值的。

对于货币的本质,西方货币学史有两种不同但又统一的看法:

第一种概括是货币金属论,它定义了货币的职能。货币金属论认为,在本质上货币与贵金属是一样的,它们具有同等价值。而且,贵金属决定了货币最终的价值,比如与黄金的挂钩。

第二种概括是货币名目论,定义了货币的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名目论认为货币只是一个符号,它本身并不具备价值,因为人们使用它,它才拥有了实质的意义。

两种说法虽然有区别,但同时又是统一的。马克思对此总结说,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被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它主要具备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重要的职能。

只有认识了货币的本质,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财富的表现形式,知道财富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连货币代表的意义都不清楚,那么在理财甚至金融投资时,就很容易迷失,失去判断力,成为金钱的奴隶,而不是它的主人。  每个国家都有由自己的中央银行控制和发行的唯一币种,这个币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和流通,并与外界保持着某种受到限制的货币交换关系。这意味着,财富虽然在全球进行流动,但却有着相对封闭的市场——财富流动的自由永远是相对的,这是由货币的种类和性质的不同,以及各国的保护心态和金融目的所决定的。因此,当你在认识货币时,首先就要接受这个基本常识。

关于金钱的本质、作用和功过,从古到今,有无数精辟深刻的格言和妙语来描述。我们常会看到,人们为钱而兴奋,努力赚钱,用对财富的欲望刺激自己,走上一条追逐金钱的不归路。不过也有少数人极其鄙视金钱,痛恨拜金主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金钱,具备怎样的态度才是理性的?

第一条是黄金定律:钱不是万能的,但离开了钱又万万不能。

第二条是白银原则:赚钱是第一位的,如果不能赚钱,理财毫无意义。

第三条是黑铜法则:欲望没有止境,不要让对钱的渴望绑架你的生活,否则你将成为金钱的奴隶,再多的钱带给你的也只有痛苦。

记住并深刻地理解、运用这三条金钱法则,你就能抓住钱的本质,认识货币的作用,找到正确的理财方向。

大家都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尤其当你生活在城市中时,不仅打电话、走路、吃饭、睡觉要依靠它,甚至你的事业发展、人生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金钱的增长。但同时你还要清楚,虽然钱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但也不是万能的。就算在北上广这样的大都市,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它却无法给你带来真正的幸福。

总的来说,这就是本书的开篇宗旨。首先你要认识到钱的巨大作用,然后意识到赚钱的能力是你最需要提升的一个方面。货币本身是中性的,既不善也不恶,既不美也不丑。但当我们在生活中运作时,它就具有了白和黑的两面性,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和使用金钱。2.钱是赚来的,不是攒来的

我曾经问一位北京的媒体从业者:“钱靠赚的还是攒的?”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当然靠攒,赚钱很容易,攒钱却很难,所以一定要攒钱。”

听上去他说的这个道理没错,很多人也都是这么认为,但如果我们将自己的需求跟收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时,就会发现问题了。

我接着问他:“你现在月人多少?”

他回答说:“不一定,少的时候4000到5000,多的时候七八千。”

“平均呢?”

“平均5000吧。”

“嗯,也就是说你每年有6万元的收入。”我又问,“未来你有什么特别需要用钱的地方吗?”

他立刻两眼冒光:“我想在北京买套房子,再买辆10万元左右的车,这是五年内的计划。”

我问:“那你五年内能攒出这些钱吗?”P2-4

序言

人民币为什么会贬值?中国银行为什么会闹钱荒?未来10年,怎样用钱赚钱?未来30年,怎样让手中的财富陕速而又稳健地升值!了解金钱逻辑,用钱赚钱,赚未来的钱!一本专为中国家庭个人定制的理财宝典,100个观点、50条定律、36个方法让你少走10年弯路,全面提升理财能力!

MBA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投资理财课,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它让你了解金钱的本质、财富的规律,让你从思维逻辑层面去学会理财——赚钱的前提是逻辑思维方式的改变。改变了思维也就改变了财运与投资理财的能力。

投资理财,读这一本就够了。本书以简洁、轻松的语言详细阐释了IVlBA商学院。100个最有效的理财观念、方法和诀窍,并随书附录家庭理财必须懂得的50条基础定律,它可以解决个人投资与家庭理财96%的问题!对储蓄、保险、股票、债券、基金、信托、黄金、外汇、期货、房地产、典当、收藏、创业等都适用。

这可能不是一本令你热血沸腾的理财宝典,但它一定是最冷静和最理性的理财入门书。如果你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公司中高层管理者、中产阶层、白领,以及工薪阶层,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它能用“MBA里的理财常识”让你飞快拥有自己的“流动资金”,成为一个理财有方又不影响生活品质的金钱管理者.并能启发你学会用“金钱的逻辑”赚到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已经拥有100万的它能让你学会投资,让你手中的财富快速稳健地升值!

后记

如果没有财富,我们的生活当然很难说是幸福的。财富的确是为我们带来幸福的有力工具。但是,当你拥有了许多钱的时候,就必然拥有幸福吗?比起寻求赚钱与理财的方法,可能这是一个更应该优先思考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发现,当财富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财富增长对于人的幸福感影响的效用却越来越低了。这也许是本书对每一位读者的忠告,也是我最想强调的一个理财观点:我们赚钱是为了什么?

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快乐地赚钱,幸福地生活。

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观点也是不错的。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依照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分成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层。

其中,人们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的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会先尽力满足这类需求。当一个人的财富从零开始逐步增长的时候,最初满足的就是这类需求。而这类直观需求在初期是最容易让人感到幸福的。所以在最初的时候,丰衣足食就让人能够得到一种幸福感。

通俗一点讲,在现如今这个商品社会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钱来支付,小到“开门七件事”,大到孩子读书、生病求医.包括精神享受方面的图书、娱乐等项目都需要金钱,可以说“没有钱就难出门”。

不可否认,财富和幸福感确实有一些正相关关系。比如,一项跨国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表明,一些富裕国家对生活满意并具有幸福感的人的比例高一些,比如,瑞士和其他一些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但当经济指标超越一定限度后,财富和幸福感的正相关关系便消失了。经过多国的比较研究发现,人均产值8000美元以上的国家中,财富和幸福感之间没有任何相关关系。而且,从时间上讲,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相应增强,并不会带来相应的幸福感的提升。从个体角度而言,这个规律仍然适用。缺乏基本的舒适生活条件的人幸福感的体验往往较低。这表明,在生活的建设阶段和对于经济条件的打造阶段,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有没有“幸福感”。

但是,是不是钱越多越好呢?

比如,当一个工薪阶层的月收入从大学毕业初期的2000元慢慢地涨到了5000元、8000元,然后超过了2万元,甚至达到了5万元以上时,人的幸福感就会随着收入的增长、家庭资产的增加而逐步获得提升。在这个阶段内,收入和财富的增长显然带动了幸福感的同比正向提升。这是钱对于幸福感的正面影响,也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证明。

可是,随着财富达到一定程度,金钱对于幸福的作用力突然开始下降了,我们都会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因为在一定的收入和资产水平上,钱的数量仅仅变成了一个纯数字,对个人和家庭生活已经起不到“质变”的作用。金钱,对于一个富翁的直观幸福感提升的作用力,已经远远不如对于一个职场新人的幸福的作用力大。

这种种调查研究表明,在“衣食足”的人群中,财富的多寡与主观幸福体验的关系是很微弱的,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或者说,在达到舒适温饱之后,财富的增加所带来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弱,金钱对于幸福的助推力就变得微不足道。正如一个研究者所形容的,开奔驰上班的人并不一定比坐公车上班的人幸福很多。而极少数巨富的人群的幸福感仅仅比一般人口稍高一点,可实际上他们的财富拥有量却远远超越了普通人群。对于这一人群来说,‘财富和幸福感并不县成正比的关系。

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富人们到后来获取财富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满足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了——钱对他们来说已无太大的意义,赚钱是为了去寻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

而从实现自我的角度上来说,超级财富的增长还是很能提升幸福感的——主要是心灵的幸福。但是,财富积累到很高程度的时候,由金钱带来的烦恼会突然增加,甚至接踵而来。比如,富翁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比例比普通人家更高,因为他们的孩子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责任感差等问题特别突出。而一些富豪们的情感纠纷也更加突出,婚姻亮红灯的富人比比皆是。即便富豪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固,那么有关家族企业的管理权、财产继承权等问题的又会出现,这足以消耗富豪们的无限精力……毕竟,拥有千万甚至亿万财富的超级富豪,又有几个能生活得像比尔·盖茨那般幸福平静呢?

答案是:很少。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金钱数量和人的幸福感并不完全成正比,而且有时钱多了反而会令人陷入较大的痛苦中,产生“富裕的烦恼”。一位专家曾说过:“当个人的年收入在3万元到8万元时,收入高低和幸福度成正比;当收入超过了lO万元甚至更高时,金钱对幸福度的贡献就不是完全的纯正比关系了,到达一定高度后,甚至可能会反方向地发展。即:收入越高,幸福感越低。”

看来,幸福与财富的多少并非是一个恒久正比的关系。大量的事实也向我们表明,超级富翁们也并不认同“幸福感是由财富决定的”这一命题。有一位企业家就告诉我:“金钱可以增强也可以削弱幸福感,这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财富。”换句话说,基本的物质财富对于幸福是很重要的,但在这种基本要求被满足之后,财富与幸福之间就没有了正的线性关系。

如果你手中拥有一定的财富,那么,好的投资比例和使用金钱的方法会让你幸福,而对于财富的贪婪的欲望,则会把你拉进痛苦的深渊。另一方面,适当的资产配置也是幸福理财的良方,如果你对于财富的追求并不是欲壑难填的话。

因此,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心态放得更平和,把追求财富的正当方法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则更加易于实现金钱的增长;赚钱更容易,更轻松,也更能产生理财的幸福感。反之,抛弃了方法的正当性,盲目追求金钱的增加,那么你在投资理财时,就容易急躁冒进,选择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义无反顾地跳进冒险的巨浪之中。一旦失败,不但赚钱的目的达不到,在这个过程中,你也难有幸福感产生。

所以,有了驾驭财富的能力,才能通向幸福之路,而这与你怎样看待金钱关系很大。金钱是人们用来改善生活状态的工具,说白了,钱是用来建设幸福的,而不是只要拥有了钱就拥有了幸福。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认识,再加上拥有了驾驭现有财富的能力,我们才能让金钱成为自己忠实的仆人。否则,它就会成为你专横跋扈的主人。

亲爱的读者,你究竟是金钱的主人还是金钱的奴隶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钱逻辑(MBA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投资理财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709818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2013146139
中图分类号 F830.5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