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密何应钦与蒋介石
内容
编辑推荐

《解密何应钦与蒋介石》在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对民国政要何应钦(1889年-1987年)与蒋介石(1887年—1975年)间贯通民国整个历史的恩怨纠葛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梳理,从辛亥革命起历经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撤往台湾,两人介入的种种大事据实道来,并分析了其历史原因和本人的心理原因。对于读者更加清楚的认识何应钦与蒋介石的关系,以及民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关节点均极有帮助。本书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民国史著作。本书由李仲明等著。

内容推荐

从黄埔建军到终老台湾,何应钦与蒋介石始终是绑在同一架战车上的。蒋介石是国民党的领袖,何应钦则是黄埔系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两人一路东征、北伐,统一全国,携手反共,并肩抗战,治理台湾……可以说,从他们俩紧密纠缠的一生,能够看到民国历史的无奈与复杂。

《解密何应钦与蒋介石》作者李仲明经多年研究,在纵论两人历史纠葛的过程中,还对一些备受瞩目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厘清读者对一些重大事件的认识,极为有益。比如,何应钦受蒋命到华北与日军周旋,签订屈辱的《塘沽协定》与“何梅协定”的原委。西安事变中,何应钦武力救蒋是否是“亲日”、“反蒋”?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为何请何应钦具体负责管理、指挥国民政府军队的抗战?何应钦为什么明知艰难,却依然在国共内战时,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1949年到台湾后,何应钦虽失去军政大权,却依然效忠蒋氏父子,原因何在?

《解密何应钦与蒋介石》是一部建立在扎实史料基础上的人物传记,从两人关系入手的布局,更使作品显得丰满多姿,引人入胜。

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一 兴义放牛何应钦

 二 溪口顽童蒋介石

 三 相逢于东瀛求学

第二章 安危同仗,萧规曹随

 一 黄埔建军

 二 两次东征

 三 巩固南方,清党反共

第三章 铁腕与中庸

 一 “促”蒋下野

 二 龙潭之战

 三 兵权旁落

第四章 先安内

 一 编遣无着烽烟起

 二 军政部长

 三 为营步步嗟何及

第五章 再攘外

 一 九一八事变到一·二八事变

 二 受命华北,与敌周旋

 三 屈辱的《塘沽协定》

第六章 “何梅协定”的是是非非

 一 亦步亦趋

 二 “何梅协定”前后

 三 力阻“华北自治”

第七章 西安事变中的角色

 一 西安扣蒋

 二 力主讨伐

 三 “展延”轰炸时限

第八章 坚决追随蒋介石

 一 川康整军

 二 正面战场的战和决策与应对

第九章 抗战时期的国军管家

 一 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

 二 同室操戈

 三 临阵易帅

 四 军政工作得失

第十章 李代桃僵,金陵梦碎

 一 国民党军事失利简析

 二 江河日下的一年

 三 蒋家王朝在大陆的覆灭

第十一章 海岛余年

 一 败逃台湾

 二 愚忠蒋氏父子

 三 外交活动

 四 日常生活、交往

 五 病逝

后记

试读章节

1906年4月,蒋介石首次赴日本留学,人东京清华学校学习。蒋后来在1944年1月间的一次讲话中说到自己第一次去日本留学的原因:

我在本县龙津中学肄业的当时,因为当时痛愤乡里土豪劣绅的横行,目击我们国家遭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尤其是那时看到日本以一个弱小的国家,能够发愤图强,击败帝俄,予我精神上以最大的刺激。所以我在龙津中学肄业不到半年,请求家母准许我到日本去学军事,来尽到我国民一份子的义务,来促成我们国家的雪耻自强。

蒋介石到日本后,想进日本军事学校,但当时日本规定:中国留学生要人日本军事学校,必须有中国政府陆军部的保送。蒋是自费留学,无陆军部保送。无奈只得进人东京的清华学校学习日文。

蒋介石此行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当时在日本警监学校学习的陈其美。陈其美已同同盟会的革命党人有了来往,但因蒋刚到日本不久,两人又不在一校,所以关系还较为一般。

同年冬天,蒋介石遵母命回国探亲,并参加妹妹瑞莲的婚礼。

1907年夏,蒋介石赴保定,入陆军部全国速成学堂(即保定军官学校),成为保定军校中资格最老的一员。军校有步、骑、炮、工、辎五科,蒋介石主修炮科。

保定军官学校是中国最早的正规初级军官学校之一。蒋介石在这里参加了严格的入伍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学习战术、兵器、筑城、地形、交通等教程军事课及外语。学校教官多为外国军校的毕业生和外国军事顾问,军事素质较高,教学管理严格、有条理,培养了不少军事人才,比较知名的有通国学堂时期的二期生邓锡侯、商震;保定军校时期的一期生到八期生杨杰、李品仙、唐生智、熊式辉、刘峙、刘文辉、黄绍兹、夏威、张治中、白崇禧、徐庭瑶、何健、邓演达、叶挺、顾祝同、李汉魂、余汉谋、黄琪翔、薛岳、吴奇伟、缪培南、邓龙光、周浑元、韩德勤、陈诚、周至柔、罗卓英等。从保定学历来看能和蒋介石相比的只有张群等少数几人。

一次,蒋介石带头与讲课的日本教官争辩,引发学潮。一位日本军医教官在课上讲卫生课时,取一立方寸的泥土放在讲桌上,对学生们说:“此土计可容四万万微生虫。”又补充道:“此土有如中国,而土上之微生虫,有如中国之四万万人民。”学生们闻言,十分不满,蒋介石尤为激愤,大步走到讲台前,把泥土分为八块,反问日本教官:“日本有五千万人,是否亦如五千万微生虫,寄生于此八分之一之立方寸土上耶?”教官语塞,恼羞成怒地喊蒋为“革命党”,并在课后要求学校严办蒋介石。学校总办赵理泰,知道此事错在日本教官,只对蒋批评了一番了事。

这年冬天,蒋介石应考留日陆军学生,获选。

那时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的中国学生,按照惯例,要先进入振武学校学习三年,三年毕业后,还要以“士官候补生”的身份,赴日本军队见习一年,然后才能进入士官学校正式学习。

振武学校创办于1903年,由清朝陆军部派良弼和日本政府参谋本部福岛安正中将、青木宣纯少将组成的“清国留日学生委员会”主持,校址设在东京都牛达区河田町21番地。蒋介石与何应钦前后脚地进入了振武学校。很快,何应钦结识了上一期学员蒋志清(蒋介石),虽然两人不过一般认识,但毕竟为十几年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此前,蒋介石已被陈其美发展为同盟会会员,蒋亦开始在浙江籍同盟会会员中开展活动。因为日本政府与清朝廷勾结,监视中国留学生的反清革命活动,校方规定只有星期天才可以出校,所以在陈其美召集下,每逢星期日蒋介石等同学、老乡们都在学校外面租上一间简陋的小房子聚会。当时日本人不吃猪内脏,中国学生买一头猪的内脏只需八角钱,比较便宜。他们就自己动手做饭吃,边吃饭边讨论革命形势。聚会时,他们常传阅一些进步书籍。如邹容的《革命军》曾在中国留学生中广泛流传,亦成为蒋介石最爱读的书。他经常读这本书,早晚吟诵,甚至睡觉时还抱在怀中,梦中都是在和邹容说话。在振武学校期间,蒋介石曾给其表兄单维则寄过一张照片,在照片上题写了一首七言诗:“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肯且休(一说万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1910年冬,蒋介石和张群从振武学校结业,被分配到驻扎在日本新泻县高田镇的野战炮兵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实习,为二等兵,后升为“士官候补生”。蒋介石、张群等十六人编人第十九联队的第三、四、五各中队,蒋在第五中队,高田这一带冬天寒冷,常下大雪,这对于生长在中国浙江的蒋介石是极为少见的。但不论雪下得多大,联队要求士兵每天早晨五点钟以前起来,起床后拿着脸盆到井旁提冷水来洗脸。洗脸后,军官带领士兵到马厩去擦马。蒋介石曾回忆:

擦马的工作,要从马蹄马腿擦到马背,经过马背擦到马头马尾,这马的每一个关节,每一部肌肉,都要用禾草来尽力的擦摩,这样大概经过一个小时,将马浑身擦热了,马的血脉流通了,而我们本身亦因为用劲擦马,努力工作,虽在这样的冷天,不仅不觉得寒冻,而且身上和手足都是发热的,有时候还要流汗。这是我平生最大的学业。到如今仍觉以苦为乐、不惧艰险的精神,自认为完全得力于此。P10-12

后记

2009年春天,人民出版社的编辑马长虹博士来近代史所,提出撰写《解密何应钦与蒋介石》书稿的建议。我有些犹豫,因为我虽然对何应钦比较熟悉,但对蒋介石,我在工作中虽有涉及,确实没有什么研究;当时又忙于撰写一部关于梁漱溟的著作,所以没有太多时间顾及。

到了2010年新年,马长虹博士再次提及此事。由于这期间我看了一些蒋介石的资料,并读了许多有关蒋的研究论著,特别是当年3月中旬,我有机会奉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委派,赴台北查阅资料,这是一次难得的获取蒋第一手资料的机会,遂对完成此书信心倍增。在台北期间,我主要去了国史馆和中研院近史所。这两处有关蒋氏父子和陈诚的档案资料不允许复印,只能摘抄,我搜集到了一些关于蒋介石的一手资料,虽然受到时间局限,搜集的资料零零星星,不很完整,然而这些资料对于这部书稿的撰写,很有价值;有关何应钦、刘峙、顾祝同、蒋鼎文等国民政府高级将领的资料,在台期间亦得广为搜集,收获颇丰,这些资料从不同角度充实了本书的内容。

笔者对何应钦较有研究,相关著述甚多,本书中把何应钦一生中极富争议的“何梅协定”、西安事变中的角色列为专章详解。我对蒋介石的研究虽远不及何应钦,但由于何、蒋联系密切,学界涉蒋的论文、专著汗牛充栋,又经三年多来的刻意研读,所以我对学界诸先生的成果,景仰之余也略有心得,佐之以在海峡两岸搜集的一手资料,虽略显吃力,但自感驾驭何蒋关系中的蒋介石,能力尚可。在整部书中,我对蒋介石北伐、反共、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中和战态度的变化着墨较多,这也是何蒋关系最为纠结缠绕之处。我力图把何、蒋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及他们在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中的合作、矛盾、再合作的一生交待清楚。

写成一部好的作品,往往需要站在巨人肩上。我们在本书的写作和史料选择上,吸取和借鉴了大陆学者杨天石、周天度、严如平、汪朝光、熊宗仁、刘红、吴景平、李瑗等,台湾学者刘维开、邵铭煌等,以及海外学者黄仁宇等诸先生的研究成果。谨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敬意和感谢。

本书的完成,还要感谢我近代史所的两位同事,她们分别撰写了本书的若干章节。本书撰稿分工如下:第一章至第六章,李仲明;第七章至第十章,杨婉蓉;第十一章,董佳妮。

当然,还要感谢人民出版社对拙作的认可,以及马长虹先生的耐心和执著。希望本书得到史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李仲明

2012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密何应钦与蒋介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仲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19564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2013070981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