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以澄等编著的《新闻与传播评论(2010年卷)》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每年一卷的论文集,主要分为“传播理论与方法”、“媒介与社会”、“媒介文化”、“新闻传播史”等板块。本书属2010年卷,除上述栏目之外,特别刊有“第五届广告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选登。本书论文基本上代表了新闻与传播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水平,对专业人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书 | 新闻与传播评论(2010年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罗以澄等编著的《新闻与传播评论(2010年卷)》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每年一卷的论文集,主要分为“传播理论与方法”、“媒介与社会”、“媒介文化”、“新闻传播史”等板块。本书属2010年卷,除上述栏目之外,特别刊有“第五届广告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选登。本书论文基本上代表了新闻与传播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水平,对专业人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五届广告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选登 中国互联网的政治影响 当新闻变成广告:新闻置人性营销的形成及其影响 关于打折广告类型引起的国际性广告效果研究 ——以自我调节定向为中心 ●传播理论与方法 福柯话语理论评析 数字鸿沟指数关系模型在个人层面上的发展 表达自由、新闻自由与媒体规制 ——英国的法规与实践 卢曼社会系统论中的媒介观简介 刻板印象下的惯性思维:《纽约时报》西藏“3.14”、新疆“7.5” 事件新闻评论文本分析 ●媒介与社会 山湾村民的日常电视使用 乡村社会冲突中的利益表达与信息传播研究 ——兼论大众传媒的角色与作用 风险归因:媒体的风险话语生产与社会建构的核心议题 电视与村庄政治 ——对豫中付村的传播社会学考察 网络媒体对公民意识的培养 欧洲公共领域的构建及其障碍 ●媒介文化 《跨文化传播》的案例教学:意义、问题与路径 中国大陆电视娱乐节目的形态流变与动因 论媒介发展的时空自由逻辑 “文化抵抗”与“抵抗文化” ——网众传播中的一种群体行为及其后果 融合与冲突:论新闻报道中的网民话语 麦克卢汉与媒介的文化理论 ●新闻传播史 法律是自由的“拯救者” ——清末民初新闻自由评析 从“名士”到“报人”:近代中国新闻人职业身份认同的承续 与折变 近代中国舆论研究的三种路向 两湖地区近代新闻史研究百年评述 附录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征稿启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闻与传播评论(2010年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罗以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05571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5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6 |
CIP核字 | 2010259925 |
中图分类号 | G21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85 |
宽 | 21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