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此去何处
内容
编辑推荐

三年的时间,叶镓楠陆陆续续地走过这些地方(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中国西藏,印度),留下1万多张图片,和一些零碎的文字。之后又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整理出500张图片和3万文字,最终完成了这本旅行图文随笔集《此去何处》。这本图书虽然是以旅行图片为主线,但随笔的侧重点,更多的是关于在这么些年的行走中,作者对自己对世界的一些想法与困惑。

内容推荐

三年的时间,叶镓楠陆陆续续地走过这些地方(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中国西藏,印度),留下1万多张图片,和一些零碎的文字。之后又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整理出500张图片和3万文字,最终完成了这本旅行图文随笔集《此去何处》。

东南亚的这些国家,其实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地方。从地名上来看,或许无法像南极北极,非洲南美那样在名字上就能一下子吊足人胃口。但是,同一地,同一风景,每个人所观所感都会大不同。甚至,同一个地方,每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从这些中国人熟悉的地方开始,展开眼睛之旅,对于读者来说,既有亲切感又可以跟着个人的视角其重新感受这些地方。泰国的友善,越南的惬意,马来西亚的安逸,西藏的虔诚,印度的热情,是外希望这500多张图片能够传递给读者的感受。

旅行是一个从这里到那里,不知会其哪里的过程。人生亦是,我在这头,你在那头,我们遥望彼此的生活,渴望体验不同的人生,也无从知道,我们的未来将会去往那里。这也是书名《此去何处》的由来。

目录

前言

泰国

越南

柬埔寨

马来西亚

中国西藏

印度

旅行的意义

后记

试读章节

住在拉萨八朗学青旅的五人间。我洗澡回来的时候,房间里又新搬进来了一个女孩。这是她第一次独自背包出来,那个崭新的登山包就搁在她脚边。大伙儿围在一起聊天,有的没的。女孩指着横在地上的一个大旅行箱,好奇地问:“这大箱子是谁的呀?一看就知道是第一次出来自助游的,还拉箱呢!”

我们这些老住客,没事的时候会窝在房间里闲聊,说说各自的旅行经历,所以对彼此都是略知一二的。女孩话音刚落,大家当即笑作了一团,我也笑了。是的,那个箱子是我的。女孩后来很不好意思,但她还是忍不住问了我一个问题,背包客不是都应该背登山包的吗?

呵呵,是啊,背包客不就应该背登山包的吗?如果这样说来,那么起初我的确是一个定义内的背包客,结果后来走着走着,就被定义外了。

不背包原因有三:其一,我不善整理。如何把那么多的琐琐碎碎都收拾好,塞入一个包里,一度让我非常抓狂。每到一个地方,离开一个地方,都要重新整理打包,重新经历一次这样的过程,实在让人崩溃。其二,背不动。其三,路途上我总是会买些当地的小玩意儿回来,登山包里一塞一压,回家打开一看碎的碎,裂的裂,实在心疼的要命。后来一合计,干脆就改拉箱子了。

维基百科在对背包客的解释里有这么一段话:“被称呼为背包客的旅行者往往是在有限的预算下进行旅行活动,所以他们对于旅行的规划、景点的独到之处也常有自成一派的见解。”

所以,任何有一定预算的,自助性质的旅行,都可以广义地被归类为“背包游”。如果将背包客的定义局限在背包上,就比如玩摄影的人一定要拿单反相机穿摄影马甲,再比如现在很多国人出去旅游都清一色的冲锋衣一样,形式主义再一次华丽丽地喧了宾夺了主。说到这个冲锋衣现象,是路上的一个老外朋友Steven告诉我的。没有褒贬之意,忽然想到就顺带提一下这个有趣的现象。他说,在路上,只要看到穿清一色冲锋衣的一拨人,90%可以断定是中国游客。后来,我也留意了一下,的确如此。Steven说,他们长线徒步或者户外探险的时候才会穿冲锋衣。一般出去旅行,都是想穿什么就穿什么。T恤牛仔,吊带短裙,有时候高兴了塞双高跟鞋到行李里也全凭了心情。如果始终纠结在装备上是否“背包客”,走的路线是否“背包客”,住的地方是否“背包客”:那么这样的背包行,也就早已背离了背包行自由、独立、追求个性的内在精神了。

身体的远行只是一种方式,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思想上的自由和解放,我以为,这才是背包客精神真正的养分所在。有些人貌似地球也绕过了大半圈,可是只言片语间那种狭隘与幼稚却暴露无疑。即使地球再让TA绕个几圈,于TA也只是身体的翻山越岭而已,不是心灵的。这样的人,我并不羡慕。

所以现在,我仍旧一路继续被“嘲笑”着,一路继续拉着我的大箱子走南闯北。我找到了自认为最舒服的方式,至于别人怎么看,我是不介意的。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听到别人的质疑、评判,各种各样的声音,往往会使内心产生摇摆。我们通常会极力反驳,企图说服对方,从而证明自己是对的。其实不过是因为对这件事情本身,你自己内心也是不确定的。若真的内心足够坚定,倒是会坦然地一笑而过了。

如果一定要以“背包”为标准的话。那么,我真的不是一个“背包客”。P217-222

序言

从前,有一个男人,他很喜欢看书写字,毕生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文学家。后来的后来,他成为了一位知名企业家。人们说,你成功了。他说,我没有。

从前,有一个男人,他从小的志向是做一名成功的商人。后来的后来,他自然也没有成为商人,他成为了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人们说,你成功了。他说,我没有。

我讲这两个故事的初衷,无非是想说,成功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而且成不成功,得你自己说了算,而不是别人。说得更远一点,人生里的哪一样事轮得到别人来评判。唯一的评审,是你自己。

这些认知和体悟,很多是我在这几年的行走时,或者是在行走之后的思考中慢慢获得的。

你问我,旅行到底教会了我些什么?让我想一想,想一想再回答你。

一路走着,看着,看见以前没见过的人、事、物,你会好奇,会疑惑,然后去思考和提问。你这才知道,哦,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有这样的东西,有这样的一些人在地球的另外一个角落生活着。这个世界,真的很大也很有趣。

在旅行中产生的困惑,让我急迫地想去寻求答案。所以,一路上我渴望与人交流,有时候能获得答案,有时候却不能。因此,我开始更迫切地去阅读,希望从书里寻找到答案。

旅行和阅读,占据了我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身体不能远行的时候,一本好书,可以带着你的灵魂去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是网上看到的一句话,我很喜欢,因为有感触。

阅读也好,旅行也罢,是我在成长的路上慢慢摸索出来的,比较适合我的生活方式。我能与你分享的,都是一些个体的切身感受。但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生命的出口,让我们的生命以绽放的姿态自由地生长,生长出属于自己的模样。

在西藏的时候,有一天去楚布寺,在坐着小巴一路颠簸的路上,我看见了那漫山遍野的花,自由地、无所畏惧地肆意绽放着,当时我被那个场景深深打动了。而就在前一天,我在拉萨的夏宫里看尽了各式各样被分门别类摆放工整的一盆盆一株株鲜花盆栽,它们很美丽,是的,真的都很美,一种条条框框之内的小心翼翼的美。但是那种美丽却无法打动我。

直到第二天,我看见了漫山遍野的美得惊心动魄的那些叫不出名的大片大片的山花,我才知道为什么我无法融入前一天的场景。那种自由绽放的状态,才是生命最原始、最本质的模样。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命体之间都有一些本质的共性:鲜花的绽放,飞鸟的翱翔,大海的波澜壮阔,人从大自然里能学到的其实可以有很多。可是人们说我不听我不听,我要砍掉你们盖高楼大厦,我要吃掉你们补充营养,我要把你们摘下来美化我的水泥家园。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会难过,可是我无能为力。廖一梅说,“生命本身对于我来说就是无能为力的,人会经常感到一种无力感。”我觉得是这样的。

阅历,是很可贵的东西,它让人变得宽厚豁达,不狭隘。在你的生命里,阅历以无形无量的方式增长,也终将以无形无量的方式回报给你。阅历的积累,是一点一滴的,其实所有珍贵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获得的。旅行,的确是增长阅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方式。我不相信有些人说的,从某个地方旅行回来,人就立马脱胎换骨了之类的鬼话,这要看人,看人的心境。成长的过程一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或许在某个时间点,你忽然就觉得自己长大了,成熟了。但在那之前,那个量的积累的过程,其实一直在进行当中。

我一直说,我是个幸运的孩子。在旅行的路上,总是能遇到很多善良、温暖、真诚的人们,他们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但外面的世界其实和我们身边的世界没什么两样,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我也遇到过很多傲慢的、复杂的、阴暗的人,有些甚至比我平时见过的还要不堪。久而久之,我身体里便有了某种磁场,它比我聪明,它渐渐学会了分辨,让我自动远离那些不好的人和危险的事物。见过黑暗,你才知道光明的可贵。经历过苦难折磨,你才会更加珍惜幸福和一切美好的事物,懂得去感恩。

旅行,是一场浓缩的人生。

Lori

2013春

后记

(一)

两年前的某个下午,偶遇一位出版界的朋友。闲聊中他说,其实以后你可以整理一下,做本自己的册子出来。那个时候,我只笑笑,心里在想,这事情太遥远了,从没去想过,也不是我等普通孩子会去想的事情。

后来,和好友说起这个事情,她说,为什么不可以?就当是一份送给自己的礼物呗。再后来遇到凡树,他翻了翻我的照片和旅行笔记,说,你这个想法挺好的,用心去做吧。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认真地开始考虑起这个事情。

有时候,身体的那一步迈出去并不难。难就难在,思想上的那一步,你愿不愿意迈出去。

(二)

把心里想说的话都写出来,原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脑子里有无数的片段,它们独立存在,但它们互相之间有关联。如何让它们各就各位,是后期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完成的一件事情。这是一个自我梳理的过程。就像我们有时候在和别人说话一样,其实是在说给自己听。说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梳理的过程,和文字的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写字,是在自己与自己对话。在这些文字里,我用了一些童话或者故事的形式来表达我的某些想法。我和物件、动物、植物们在对话。在我的脑子里,它们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命轨迹。就像那些一路陪我走下来的不会说话的好朋友们,我的美国包、相机,那双快见底的灰色帆布鞋。这些不说话的好朋友陪我走过山,走过水,陪我看这世间变化。他们和我有很多共同的回忆。而且,永远不离不弃。

很多结尾,我用了问号。有些时候是反讽,有些时候,是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我用了很多次“人们”,这个“人们”也包括我自己。

写的过程很享受,畅快淋漓的感觉。脑子在叙述,手帮它写出来,就是这样。从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后来好像大脑把闸门打开了一样,很多东西喷涌而出。这些年,我一直拼命地把东西塞给大脑。现在,它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说一次话了。

过程中,也有迷茫的时候。这个阶段的我,有着太多的局限性,思想上,阅历上都有。或许等我完成这本册子的时候,再看这些图片和文字已觉得幼稚了,很多自己都已经不认同了呢?每每想到这很有可能会出现的情景,不免沮丧,做下去的动力也随之减弱。后来再想了想,我倒觉得这是件好事情。那些以前的“我觉得”、“我认为”或许很快就会被将来的“我觉得”、“我认为”所取代。那说明我在成长,至少是在变化当中。一成不变的思想意味着思想的死亡,一成不变的人生虽生犹死。这么想了之后,我也就继续尽情地去表达我的局限性去了。

在给每张图片配文的时候,拍摄时的情景犹如一个个电影镜头在脑海里再次重现。组成了一部属于我自己的电影,在我的记忆里。

有些东西,一旦成为你的,将永远都属于你,比如经历。除了生命的消亡,谁也无法将它们带走。这些东西,才是我们此生最宝贵的财富。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是很快乐的。你会怕时间不够用,你会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恨不得省去。你会忽然想到什么于是半夜从床上爬起来开电脑去写字。这似乎不是我一贯的作风。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我这是怎么了?对于我而言,这倒是一种全新的人生体验。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喜欢做正儿八经事情的人。条条框框的约束,让人厌烦抵触。但做这本册子,却真的是一件正儿八经的事情。所有照片和文字都经过数次的修改补充,和朋友们讨论后,再修改再补充。这个繁琐的过程也是我最初没有预料到的。

这是一本温和的书,虽然我心里时常有很多激烈的东西在翻涌。但我希望能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去和这个世界相处,用一种温和的力量去影响自己,影响身边的人。温和,有时候比强烈,更有力量。

如果这本册子的存在,能让你对外面的世界多了一些好奇,对生活多了一些思考,那么它的存在也就有意义了。这也是我做它的真正意图,或者说是一种期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此去何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镓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107687
开本 24开
页数 3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8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62
CIP核字 2013100399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191
20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