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箫声剑影(1刘绪贻口述自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您所见,这是一本口述历史作品,采用口述历史访谈的方式完成。

所谓口述历史,按照《大家来做口述历史》一书作者唐纳德·里奇先生的话说,就是“以录音访谈(interview)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

所谓口述历史访谈,同样按照唐纳德·里奇先生的话说,就是“一位准备完善的访谈者(interviewer)向受访者(interviewee)提出问题,并且以录音或录影记录下彼此的问与答”。

内容推荐

本书是百岁文化老人、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刘绪贻教授的口述自传,一个动荡世纪的个人记忆。平静严密的文字下面是历史变幻的波澜与社会、民族、群体、家族及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奋斗、求索的人生轨迹如映画展开,大量现代中国的文化名人、政界名人的身影、性格、事迹都在此浮现,各种理想、主义和政治、观念的冲突,也披露笔端,一个更真实的现代文化生态让人感慨低回不已。

目录

序言 叶笃正

前言 刘绪贻

第一章 家世

 一、黄陂县与罗家冲

 二、我们刘家来自江西

 三、罗家冲的刘家

 四、养育我成长的家庭

 五、16岁前家居环境、家屋结构和家庭生计

第二章 半耕半读的童年

 一、生而具有的优势地位

 二、初受学校教育

 三、幺舅妈

 四、第二次随父读书及其他三次短期就学

 五、在与时小学的经历

 六、从非正规教育中学得的一些知识

 七、藐视权势同情农民

第三章 初中时代:雏燕学飞

 一、绛帐春风熏我这棵幼苗茁壮成长

 二、一群益友

 三、初恋

 四、爱国活动和我的思想感情

第四章 高中时代:炼狱

 一、湖北省立高级中学的两种办学方针

 二、我在省高的学习

 三、省高校友

 四、高中毕业后的困境和思想斗争

 五、开始刻骨铭心的恋爱

第五章 进出南京军需学校

 一、进入南京军需学校

 二、前途与爱情的矛盾

 三、离开军需学校

 四、准备投考清华大学公费生

 五、我对清华大学与武汉大学高考试题的比较

 六、告别周世英上清华

第六章 清华园里:大好年华近于虚度

 一、对北平的最初印象

 二、初进清华园

 三、清华大学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清华大学的培养目标

 五、1936-1937学年清华园的学生运动

 六、大好年华近于虚度

第七章 珞珈山上:摸着石头过河

 一、为了爱情,为了生存

 二、在武汉大学外文系借读

 三、回家过春节

 四、回到清华大学(或西南联合大学)复学

第八章 心系国运守寒窗

 一、西南联合大学的办学精神与奇迹

 二、在蒙自分校继续读外文系

 三、转人心仪已久的社会学系

 四、毕业论文:《呈贡水利纠纷》

第九章 忆西南联合大学师友

 一、重视实证研究、胸襟开阔的陈达教授

 二、博学、济世、宽容、风趣的社会学家潘光旦

 三、忆先师吴文藻和师母谢冰心

 四、天助自助者——忆费孝通师

第十章 忆西南联合大学师友(续)

 五、我所知道的吴宓教授

 六、“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的冯友兰教授

 七、其他名师众生相

 八、同窗故事

第十一章 陪都岁月:撞“南墙”

 一、带着遗憾与希望到重庆

 二、新婚生活

 三、在社会部社会福利司劳工福利科

 四、在工矿调整处

 五、考取留美自费生

第十二章 硝烟弥漫闯花旗

 一、天上掉下来的一点馅饼屑

 二、满街神牛八双牙筷

 三、见证了下流、偏见、恶意的并不愉快的航程

 四、既是天堂,也是地狱

 五、关于美国的法治

 六、短程的朋友

第十三章 芝加哥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一、适应期

 二、战胜美国汉学家获硕士学位

 三、师友情

 四、“发乎情,止乎礼义”

 五、震惊世界的学生杀人犯

 六、思想斗争最激烈的日子

第十四章 留美观感:中美社会、文化之比较

 一、美国的政治体制有值得参考之处

 二、美国的科学技术为什么那样发达

 三、美国人尊重人的自然之性

 四、美国人的富贵之道

 五、美国的扩张主义

后记 余坦坦

试读章节

母亲生了九个孩子,四个夭折了,我是老三。我的大姐是1909年己酉年生的,大我四岁。她原来叫刘德容,结婚以后,以小职员、塾师为业的丈夫张照熙让她改叫刘德馨,是1989年80岁时去世的。她幼年时不善也不太喜欢读书,青少年时帮助母亲做家务,相当能干,长大后由何在庵做媒,嫁到红安张家做了个贤妻良母。她有两个儿子行修和自修,一个女儿素文;她的外孙女吕萍的女儿李苑好学,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现在广东东莞市工作。二姐生下来不久就夭折了。我下面第一个弟弟1915年生,名绪镝,少年时不太爱读书,后来在我们一个族人在武汉开的电器行里当学徒,饮食不卫生,大概是15岁时染上霍乱去世了。老五是个妹妹,原名德媛,上小学时我给她改名刘薇。她读书较聪明也喜欢学习,读小学时成绩很好。但是,父亲1934年逝世后,一大家人没法在汉口生活,只好迁回罗家冲,她就辍学了。1938年至1940年我到西南联合大学继续读书期间,她有一个机会到汉口申新纱厂当工人,因为父亲去世了,家里较重要的事情都要问我这个大儿子,由我决定。我当时看过夏衍写的关于上海纱厂女工的作品,觉得纱厂里边的工头坏得很,欺负女孩子,就没有同意,结果她没有当成工人。她从小就和一个姓柳的小地主家的独子订了婚,后来知道那个男青年身体不太健康,读书无成,种田也不成器,到了结婚年龄,家里又问我是否嫁过去,我说由薇妹自己决定。她因无职业维持生活,就嫁过去了。薇妹很有见识,她觉得当时国共斗争,田产不可靠,她将大部分田产卖了,在汉口办了一个小织布厂维持一家人生活。我想,如果当年她要是当了工人,解放以后,因为有一定文化,又聪明能干,很可能成为一个相当有成就的劳动模范。1956年公私合营后,她的小织布厂没有了,自己靠劳动生活,还要养活她丈夫。她丈夫没有生育能力,因此他们没有下一代。她的丈夫先走了,她是2005年去世的,享年88岁。2003年7月8日我去看过她。后来她病重,给我写了一封绝命书,伤感之情和难舍难分之痛,溢于言表,使我长期心如刀割。我一直在思想上觉得对不住她,她去世以前我给她写了一封信,向她做检讨,说我一直关心她太不够,耽误了她,让她一生吃了很多苦。直到今天,我读书写作之余,一想到她以及我和她的关系,还感到一阵阵心酸。薇妹后面的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生下不久就去世了。母亲最后生下的两个孩子,一个是我幺弟绪述,一个是我幺妹刘蔫。绪述小我9岁。1940年我清华毕业后在重庆工作期间,本来叫他离开罗家冲到重庆去,我好就近帮助他,但他没有去。后来他到汉口我清华同学胡绍安父亲皮货店里当学徒,解放后进了湖北省的革命大学(政府办的速成干部学校)。因为表现很好,毕业以后就分配在罗田县公安局工作,结果有一次他出操回来,挂枪的时候,子弹没有下下来,开关失控,自己把自己打死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极端难过,想起了1938年我回家过春节后离家时,他背着我的行李箱送我到离罗家冲15里的集镇长轩岭搭汽车,我在路上遇见一个熟人,停下来谈话,他背着小箱子独自前行,我望着那个因营养不良而像个小不点儿的16岁青年,想到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此次别后,不知何时才能重新聚会,心里涌起了朱自清《背影》里父亲的影子。紧接着这种瞬间伤感回忆,又想到这个令我长期牵肠挂肚的唯一弟弟永无再见之可能,不禁泪如雨下。后来,我只能负起照顾他的遗孀、教养他的子女的责任了。他的女儿小惠嫁给她母亲族侄李汉泉,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李卫是建筑工程师,曾由中国土木建筑工程公司派往坦桑尼亚工作数年,现已回国。女儿李静,是武昌中商广场的优秀质量检查员,工作很出色。刘蔫生于1929年,小我16岁。1938年我回家过春节时,她是个脸儿像红太阳的十分可爱的9岁小女孩,对我这个大哥很依恋。1947年我从美国回来到武汉大学教书后,她就读于武汉大学附中初中。因年已18岁,解放后就和绪述一起进了湖北省的革命大学,毕业后分到黄冈地区。当时黄冈地委的宣传部长是个南下干部,名叫卢同泰,妻子被地主势力暗杀,是个烈士。蔫妹在那里参加土改,组织上就把她介绍给卢作为继室。由于他们两人年纪相差较大,当时我不太同意,但是组织决定了,我也没有办法。后来,卢同泰改任黄冈地委党校校长,蔫妹就在该校工作。他们育有三个子女,两个女儿名玲翠和玲慧,儿子名长兴。今年(2008年)蔫妹已79岁,早已离休,丈夫多年前去世,所幸几个子女都能自立。小女儿玲慧的女儿李婷婷好学,现在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博士生。P17-19

序言

刘绪贻教授是我的老朋友。我和绪贻是清华同学,但在校时我们并不认识,因为我们在两个学院,我在理学院,他在法学院。后来我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他也到芝加哥大学学习,我学气象学,他学社会学。但我们住在一起,因而就逐渐熟识了。

一个人到了异国他乡,和本国文化完全不同的一个新国家,想融人一个新社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熟悉新环境和新文化就需要花些时间。我们两人在这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很快就都熟悉并比较快地融人美国社会了。我们两人都有很多很要好的美国朋友,当然也都有不少中国朋友。但是,在众多朋友中,能够彼此知心无话不谈者,唯有我和他。

我是学自然科学的,所以就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美国社会,看到的多是美国社会繁荣和科技水平高,想到的是中国如何学习它的自然科学,从而提高我国的生活水平。绪贻则不然,他用社会学的眼光看美国社会,他认为美国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之高是个果,它背后的原因是它的制度,这个制度是华盛顿以及华盛顿之后的一些美国杰出总统和精英人物共同建立起来的。他的这种认识比我对美国社会的认识深入得多。我受他的影响,对美国社会的认识进了一大步。

在美国我们两个都学得很好,都有条件留在美国享受优越的生活。但我们两个都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祖国来了。这是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的心。是赤诚的爱国心又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虽然我们在两个城市工作,还是常常互通消息。

绪贻回国之后在武汉大学任教授。上世纪60年代创建了全国两个美国史研究室之一(另一个在南开大学),讲授美国史,并带研究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美国史学者。同时,他还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主要创建人,对促进和繁荣我国美国史研究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任美国的《美国历史杂志》国际特约编辑16年,现在仍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他的一生,除早期研究社会学,近6年来着重研究中国的民主和法治问题,批判并反对儒学糟粕外,主要从事美国史研究,著述颇丰(请参阅爱思想网站刘绪贻专栏的《刘绪贻著译总目》)。他的著作使国人对美国的情况有了更多的理解,对美国社会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他和他许多的美国朋友相互交往,使美国人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两国文化交流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对中国很重要,对美国很重要,对全世界也很重要。绪贻的工作,对于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促进两国之间的和平共处,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讲到这里,不能不问,绪贻做了这样多这样重要的工作,他的动力是从哪里来的?这不能不想到他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绪贻一生全心全意为祖国服务的人格和业绩,说明他深得校训的真谛,说明他是校训的忠实的实践者。同时他又毕业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大学。这所大学有北大的自由民主、清华的刚健笃实以及南开的知行合一,合一而成的一种卓越的文化品质。绪贻自然深受这种文化品质的感染,这也是他一生工作的动力。

欣逢绪贻口述自传出版之际,特写下上述几行字,作为一个老朋友的祝福。祝绪贻健康长寿,多为人民再作贡献。

(叶笃正口述,周家斌整理)

注:叶笃正,1916年2月生于天津,1948年11月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2003年获得有“国际气象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气象组织奖”,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后记

如您所见,这是一本口述历史作品,采用口述历史访谈的方式完成。

所谓口述历史,按照《大家来做口述历史》一书作者唐纳德·里奇先生的话说,就是“以录音访谈(interview)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

所谓口述历史访谈,同样按照唐纳德·里奇先生的话说,就是“一位准备完善的访谈者(interviewer)向受访者(interviewee)提出问题,并且以录音或录影记录下彼此的问与答”。

2005年下半年,我萌生了与刘绪贻先生合作,撰写其口述自传的想法和计划,并告诉了刘绪贻先生的女儿、武汉大学外语学院俄语教授刘东女士。刘东女士十分赞成我的想法和计划。之后,我以书信、电邮、电话和上门拜访的方式,与刘绪贻先生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达成了以口述历史的访谈和写作方式,合作撰写其口述自传的意向。

之所以选择为刘绪贻先生作传,除了因为刘绪贻先生是我国史学界和理论界里程碑式的人物,更因为刘绪贻先生以其跨越近一个世纪,丰富、曲折、独特的人生经历,而成为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心演进的一个典型,一个“活化石”,其思想脉动亦反映并折射了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心灵轨迹。因此,从某种程度上,了解刘绪贻先生,就是了解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研究刘绪贻先生,也就是研究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放眼中国学术界,于今,能有像刘绪贻先生这样学术成就和身心历程的人,可以说已十分鲜见,作为一名矢志口述历史搜集、整理与挖掘的晚辈,我有“珍藏”刘绪贻先生人生传奇之责。

为了能概括了解刘绪贻先生漫长曲折的人生历程,为即将着手的鸿篇巨制做准备,我先比较仔细地研究了有关刘绪贻先生的各种资料以及他老人家的一些著述,撰写了《具有创见的美国史学家刘绪贻教授》一文,并发表。

2006年7月27日,我将拟订好的一份《刘绪贻口述自传提纲》传给刘绪贻先生,刘绪贻先生阅后,建议我29日去他家共同讨论一次,做些修改。同日晚22时30分,我又将该提纲的修改稿传给刘绪贻先生,如下:

一、开场白:回望人生(对93年漫长人生做一个自我总结式的概述,及对一些重大人生、社会、学术和国内国际问题的看法)

二、家世

三、青少年时代(小学、中学情况及与周世英之间的感情交往)

四、高等学校求学(北大-军需学校-清华)

五、求学清华(知识的积累、思想的形成、方法的掌握、

大师的影响,以及对清华当时学术的情况回顾等)

六、在西南联合大学

七、供职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和社会部(与周世英结婚)

八、负笈芝加哥大学(对美国的认识和看法,思想斗争,回国经过)

九、执教武汉大学(《黎明前的沉思与憧憬/1948年文集》的发表和社会学研究)

十、从武汉市总工会到湖北省高教厅

十一、组建武汉大学美国史研究室

十二、美国黑人运动史研究

十三、“文革”期间的翻译工作和劳动改造

十四、筹备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十五、研究罗斯福“新政”,揭示资本主义新规律

十六、翻译布什自传等

十七、主编《美国通史》

十八、社会学研究(1981-2002)  十九、与李尔重等人的学术、思想交锋

二十、“将‘悲壮’的抵抗进行到底”——学术方法概述

二一、“没有思想就没有尊严”——学术思想概述

二二、我的民主、法治观和对现代新儒学的看法

二三、我的美国观:怎样看待美国(访意、访美及在美做访问学者情况)

二四、爱情、婚姻、家庭

二五、寄语青年人

附1:刘绪贻年谱

附2:刘绪贻著译总目刘绪贻先生阅后表示,基本同意按此总纲进行口述,我于是就将《刘绪贻口述自传》之二“家世”的口述细目传给他,如下:

1.您1913年5月出生时,中国、湖北、武汉(当时尚未正式命名武汉市)及黄陂县(当时的名称及所辖)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状况(概述)。

2.您的家乡——黄陂县塔尔乡罗家冲1913年前后的状况,包括:

(1)当时的名称及所辖;

(2)自然环境与社会形态,如交通区位、村民结构、姓氏分布、阶级关系等;

(3)您家庭及周边的场景,如房屋数量及朝向、场院布局、树木种类、田塘分布等。

3.您的家族情况:

(1)家族来历及繁衍;

(2)重要或亲密家族成员的情况,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生卒年、身份、学识、职业、政治倾向、信仰等);

(3)家族有无政治倾向和信仰?如果有,是主张反清、共和还是主张保皇、帝制,或者是其他。

(4)家族中的重要事件,值得回忆和赞颂的人和事。

4.您的父亲刘伯秋的基本情况,包括:

(1)父亲的外表形象、内在性格;

(2)父亲的身份(社会成分)、学识、职业状况;

(3)父亲的主要经历;

(4)父亲有无政治倾向和信仰?如果有,是主张反清、共和还是主张保皇、帝制,或者是其他。

(5)父亲的生卒年;

(6)父亲对您的影响。

5.您的母亲喻氏的基本情况,包括:

(1)母亲的外表形象、内在性格;

(2)母亲的身份(社会成分)、学识、职业状况;

(3)母亲的宗教信仰;

(4)母亲的生卒年;

(5)母亲对您的影响;

6.您的一姊、两妹、两弟的大致情况,如姓名、年龄及日后的发展等。

7.您家庭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

(1)处于什么阶层;

(2)经济来源、收入(收成)水平、赋税情况等;

(3)土地拥有、使用情况,庄稼种植情况,家禽、家畜饲养情况;

(4)有无劳役、兵役情况;

(5)有无政治倾向?如果有,是主张反清、共和还是主张保皇、帝制,或者是其他。  刘绪贻先生也基本同意按此细目口述。这样,2006年8月10日下午,我就来到刘绪贻先生位于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北三区25栋201号的家中,进行了第一次口述。之后又连续进行了多次口述,到12月16日下午,累计共进行了23次口述,将刘绪贻先生从1913年出生到1947年留美归国的经历口述完毕。每次口述都是我从汉口来到刘绪贻先生家中进行,均在下午两点以后,短则两三个小时,多则四五个小时,中间很少休息。每一章口述结束前,我都会依例将下一章的口述细目传给刘绪贻先生,供他思考、准备。

每次口述,除了笔录,我还使用了录音设备。其中截至2006年10月28日的前17次口述,我使用的是一台SANYO牌TRC-590MN微型录放机。由于这种录放机是通过磁带进行录音的,而有限的几盘磁带只能反复循环使用,因此这17次的口述原声资料均惜未保存。2006年11月18日起,我开始使用录音笔进行录音,自此之后的每次口述原声资料均得以保存,并刻入光盘存档。

通常情况下,每次口述回来,我都会将刘绪贻先生的口述原声尽快转化、整理成书面文字,有时为了弄清楚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一个字,都要反复地听很多遍甚至上十遍。一个完整章节的口述原声被全部转化、整理成书面文字后,我会根据这一章节的总体架构,再进行正式的撰写工作,最终写出一个口述自传的原始稿,或叫做初稿、第一稿,这一阶段的工作通常也比较艰苦、繁琐、细致。原始稿写好后,我就将之传给刘绪贻先生,由他老人家亲自审读、考辨、修改、增删,并最终形成定稿。

我根据刘绪贻先生口述整理、撰写出来的原始稿共有10章、120000字,而最终经刘绪贻先生审读、考辨、修改、增删的定稿则为13章、180900字,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章“家世”,原始稿为8800z字,定稿为15500字;

第二章“半耕半读的童年”,原始稿为9000字,定稿为14300字;

第三章“初中时代:雏燕学飞”,原始稿为8700字,定稿为10100字;

第四章“高中时代:炼狱”,原始稿为5200字,定稿为9100字;

第五章“进出南京军需学校”,原始稿为5600字,定稿为6900字;

第六章“清华园里:大好年华近于虚度”,原始稿为9500字,定稿为10100字;

第七章“珞珈山上:摸着石头过河”,原始稿为8800字,定稿为10600字;

第八章原始稿为15000字,定稿扩为“心系国运守寒窗”、“忆西南联合大学师友”、“忆西南联合大学师友(续)”第八、第九、第十3章,共53100字;

第九章“陪都岁月:撞‘南墙’”,原始稿为15000字,定稿改为第十一章,21200字;

第十章“芝加哥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原始稿为34400字,定稿分为“硝烟弥漫闯花旗”、“芝加哥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两章,序号改为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字数则删减为30000。

从中可以看出,定稿较原始稿,无论是章数、章序还是字数,都有较大变化。许多章节,如“心系国运守寒窗”、“忆西南联合大学师友”、“忆西南联合大学师友(续)”等,刘绪贻先生甚至根据史料和自己既往发表的大量文章进行了重写。

此外,《刘绪贻口述自传提纲》中的“开场白”,实际上并未进行口述,现在第一章起首的那一段文字,是我在口述过程中略感阙如,特地请刘绪贻先生自己增加上去的,那样读者在阅读时,开端就不显得突兀。第十四章“留美观感:中美社会、文化之比较”,是刘绪贻先生独自撰写的一章,带有论说性质。我曾计划就中美关系等与美国有关的问题,与刘绪贻先生做一次深入的访谈,并将访谈内容附在书中,《刘绪贻口述自传提纲》中也拟定了“我的美国观:怎样看待美国”一章,这第十四章可以说代替了以上两方面的内容。

在我看来,口述历史作品的写作方式有二:一是将口述者的口述直接转化、整理成文字,比如王亚蓉编的《沈从文晚年口述》等;一是根据口述者的口述,再综合史料,续以考辨、注解等技术性工作,有时还以美文饰之,而撰写出来的,比如唐德刚整理、撰写的口述历史作品等。这本刘绪贻口述自传,我认为是后者。

附带说一下,两年的口述中,刘绪贻先生的一些事迹,令我印象殊深,充满敬佩:其一是记忆超人,90年前学诵的诗文随口就能背诵;其二是毅力惊人,95岁高龄仍每日笔耕不辍;其三是极其严谨,毫厘不爽,比如为了查找第一次与我交往的日期,竟然翻遍他数年写的日记,等等。

如刘绪贻先生在前言中所言,现在的《箫声剑影》只是其口述自传的上卷,还有下卷,即1947年回国至今的口述。其实刘绪贻口述自传开始只准备写成一卷,口述到“文化大革命”时,我发现如果只作一卷,则内容过于庞杂纷繁,出版周期也拉得过长,于是提议一分为二:以1947年留美回国为界,之前作为上卷,之后作为下卷。刘绪贻先生也接受了我的这个提议。下卷的口述其实已经开始,内容更加丰富曲折,往往涉及国事和天下事,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更有史料价值,更有可读性。

最后,我要感谢刘绪贻先生的夫人周世英先生和女儿刘东女士,是她们的支持、推动,使本书得以顺利完成。我还要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使本书得以早日出版。

光阴荏苒,时不我待!我将加倍努力,和刘绪贻先生一道,早日完成这一堪称博大精深的口述史著作。

2008年10月10日至12日写于汉口鳄鱼斋

2008年10月23日修改

2009年9月30日再次修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箫声剑影(1刘绪贻口述自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97877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5.1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0
155
20
整理 余坦坦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