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现母亲(实践本好沟通是听出来的)
内容
编辑推荐

只有学会倾听的父母才能与孩子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只有良好、有效的沟通才能帮助家长找到正确的教育之路!

本书汲取中外教育实践之精华,汇集当今杰出父母经典案例,由著名教育专家、《发现母亲》作者王东华教授等本土专家执笔,共同助您打通通往孩子心灵的教育之路!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套中外家庭教育经典案例丛书,精选数十位对当今中国父母极富指导意义的教育个案,并配以对中国家庭极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汇集在这里的数十个中外家庭虽属不同阶层,但他们都善学知教,因此在培养孩子“好习惯”“好成绩”“好人格”等方面都有许多难得的心得体会和做法。其极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实践,相信会给我们的父母以极大的启发。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认为孩子的“素质”,更多地是出自家庭而不是学校。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优秀父母的成功经验,是当前中国家庭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读本,值得每一所家长学校、每一个政府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向其家长推荐,并值得每一位父母学习和参考。

目录

总序  向杰出父母们学习/001

我是这样走上母亲教育之路的  雷运姣/001

01. 父爱难忘:一个好父亲能影响几代人/006

02. 女怕嫁错郎:我差点在婚姻悲剧中沉沦/008

03. 孤身创业:只为赢得做人的尊严/012

04. 不忘母职:殚精竭虑培养儿女/014

05. 美梦破灭:我在儿子眼中竟如此不堪/018

06. 官司受辱:逼我走上求学路/020

07. 力排众议:白发之年当上中学生/022

08. 脱胎换骨:人生因读书而改变/025

09. 走出“小我”:为孩子创办“开心屋”/028

10. 痛定思痛:“问题孩子”出“自问题家庭”/032

11. 拨云见日:缔造孩子从发现母亲开始/035

12. 奔走呼号:只为推动母亲教育事业/038

13. 无怨无悔:将“母亲学校”坚持到底/042

我的家庭素质教育探索  李晓凡 /045

01. 孩子是我的“实验田” /051

02. 讲故事让孩子受益无穷 /055

03. 学画培养了孩子的坚持精神 /057

04. 大胆鼓励孩子的创新意识 /060

05. 热爱孩子的热爱 /063

06. 创造条件开发孩子的潜能 /066

07.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070

08. 能力远比分数重要 /073

09. 优良的个性会让孩子如虎添翼 /077

10. 转变孩子的思想一定要有耐心 /081

11. 孩子需要赏识也需要批评 /084

12. 允许孩子犯错误 /088

13. 不要把自己的压力转嫁给孩子 /091

14. 家长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 /097

15. 和孩子一同成长 /099

再苦再累,我也要做个好母亲  孙闻鸿 /103

01. 没有母爱的童年 /107

02. “读书梦”支撑着我与苦难抗争 /109

03. “母亲梦”改变了我的理想 /114

04. 一本育儿书改写了我的命运 /118

05. 用决心和毅力做个好母亲 /122

06. 培养孩子需要从点滴开始 /125

07. 用爱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 /128

08. 为了孩子吃多少苦也不离不弃 /132

09. 学孟母举家迁徙三千里 /136

10. 孩子的错误最能考验母亲的水平 /140

11. 丈夫疯了,我和孩子一起选择坚强 /143

12. 任何时候都不忘给孩子以信念 /148

13. 母亲永远是孩子的一面旗帜 /151

14. 逆境中也要让孩子快乐成才 /156

15. 与孩子共同承担成长的代价 /159

16. 再苦再累也要为孩子遮风挡雨 /164

17. 历尽苦难把孩子送入清华北大 /168

18. 为了更多的孩子开办“亲子之家” /171

19. 大爱在亲子教育中升华 /174

一个高三把关教师的家教反思  陈曙霞 /179

01. 3岁前,我们的早期教育做得并不差/185

02. 上学后,女儿出现对“接轨”的不适应/189

03. 面对女儿的问题,我开始诉诸打骂/191

04. 粗暴既没有解决问题又伤害了女儿/193

05. 问题日益严重后,我决定全面介入/196

06. 急功近利常常导致事与愿违/199

07. 《发现母亲》让我彻底冷静下来/203

08. 为了女儿,我开始艰难地“修炼”自己/207

09. 冷静分析,从根源上开始亡羊补牢/210

10. 曙光初现,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215

一个“戒除网瘾”专家的教育手记  贾容韬 /219

01. 一个“危机父亲”的反思与觉醒 /224

02. “问题孩子”是“问题家长”的产物 /228

03. 解决孩子问题,关键是提高家长“执政能力” /231

04. 对“问题孩子”要采取“特殊政策” /235

05. 精心“备课”,克服亲子交流障碍 /238

06. 勤跑学校,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241

07. 把“追星”转化为孩子上进的动力 /246

08. 多管齐下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250

09. 必要时家长应选择陪读 /254

10. “打工”是治疗厌学的一剂“猛药” /257

11. 为中考落榜生创造重返校园的机会/260

200天挽救失足女儿  穗积隆信〔日〕/263

01. 由香里的成长过程/268

02. 女儿开始堕落的那一天/271

03. 向竹江先生求救:近乎绝对地容忍/274

04. 无论忍受多大的痛苦,也要按要求去做/278

05. 第一次在家坐等女儿的彻夜不归/280

06. 从警署出来后,女儿自己选择不回家/282

07. 女儿的胡闹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286

08. 竹江先生的第二招:彻底取消零用钱/289

09. 给钱还是不给钱的地狱生活/291

10. 穷极了的女儿开始抢劫母亲/295

11. 竹江先生的第三招:晚上10点必须回家/298

12. 女儿也许永远不会再回家了/301

13. 为了回家,女儿第一次认错/303

14. 妻子病倒后,女儿稍微乖一些了/305

15. 刚看到一线光明,接着又是漆黑一片/308

16. 女儿第二次违反回家的规定/310

17. 对于规定,女儿变着法子对抗/312

18. 女儿开始自己去挣钱了/317

19. 再一次违规后,女儿请求警察帮她回家/319

20. 女儿终于想上学了,却又害怕不能适应学校/323

21. 社会力量联合起来强迫女儿上学/326

22. 穿上学生裙,女儿又还其纯真少女貌了/330

23. 在真挚的母爱中进一步觉醒/332

24. 女儿决心不再吸毒了/335

25. 我们同女儿一起向昨天诀别/339

试读章节

父爱难忘:一个好父亲能影响几代人

我出生时正值“土改”,父亲希望在运动中出生的我命运好,所以为我取名“运姣”。因为聪明伶俐,嘴甜逗人爱,从小听话,不哭不闹,父亲把我视为掌上明珠。我会帮母亲带妹妹,5岁不到就会钉扣子,铰裤脚边,给当缝衣工的父母打下手。父亲希望我能多读书,更希望我能成为雷家第一个大学生。

我6岁时就想去读书,因长得瘦小,老师要我再等一年。见我哭闹得厉害,父亲就对老师说:“如果考得好就请老师照顾,放宽年龄让她读书吧。”

老师答应了。我在教室里考试,父亲趴在玻璃窗上对我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鼓励我。结果我的成绩是所有考生中的第一名。父亲抱着我骑在他的肩上“坐飞机”。高兴地用胡子扎我的脸,说:“我女儿聪明,可以为雷家光宗耀祖,实现爷爷希望后代有文化的梦想了。”

虽然在我10岁零8个月时,父亲就因医疗事故去世了,但他的优秀品质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身上,对文化的渴望和争强好胜的性格就是最突出的两点。

父亲没有读过书,刚解放时,政府办了工人夜校,父亲是最先报名的。他想拥有文化,说没有文化的人就好比瞎子一样,连报纸上有什么内容都看不懂。他说同样一个人,是否有文化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虽然他自己拥有文化的梦想因孩子的抚养负担而不能实现,但他寄望于孩子,希望孩子能读书,做有文化的聪明人。我后来之所以殚精竭虑培养一对儿女,直至自己弃商从学,这既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是为了实现父亲的梦想。

其次,父亲争强好胜、永不服输的性格对我的影响也很深。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发行公债时,别人买50元,父亲就买60元;别人买80元,他就买100元,总想在缝衣厂里争先进。他的工作成绩是最好的,是甲等师傅。受父亲的影响,我从不服从命运的摆布,总想把自己追求的事业做得更好,不允许自己轻易满足和懈怠。稍有退却之意时,父亲那严厉而慈爱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眼前,我就会再树信心,再添勇气。

另外,父亲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早期教育也让我铭记在心。“三岁看七岁,七岁看十八”是父亲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他说一个人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可以受益终生。他还背《增广贤文》里的话给我听,并仔细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如“养儿不读书,好比喂头猪”,“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人穷志不穷”等哲理很深的话,对我的成长都很有帮助,对我教育孩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每当我取得一点小成绩,总感到父亲的眼睛在看着我,为我的每一个成功而高兴。为了对得住父亲对我的关爱与期望,几十年来我一直努力成为使雷家祖宗骄傲的后人。我在父亲重视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下,设法培养孩子成才。从父亲身上,我深深感到:一个好父亲能影响几代人。而我后来下定决心走上母亲教育之路,无疑也来自父亲的深刻影响。

P6-7

序言

向杰出父母们学习

王东华

★2001年“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评委

★2001年北京市“新世纪好妈妈”评委

★2004年“天津十大杰出母亲”评委

★2004年北京电视台“金日心源素杯我的父亲母亲”评委

★2005年中国天津母亲文化周“让你感动的中国母亲”评委

★2006年“感动江西优秀母亲”评委

一、我们为什么要编写这样一套丛书

自从前几年第一波家教图书热之后,就有不少人认为我们家教个案类的书籍太多了,甚至有些专家也这样认为。不仅如此,报上更是时常有论调出来,认为这类案例性书籍还可能会误导家长,因为孩子一人一个样,这些家教的个别经验并不应该广为传播……

对于这样的看法,我们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我们的理由是,虽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但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共性的东西,如果连这些共性的东西都不去借鉴和探讨的话,都要靠我们的家长们一个一个地“试错”解决,家长和孩子们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未免也就太大了。

这就如一个人的身体成长一样,孩子刚出生时医生就会告诉我们谁是超体重儿、谁是正常体重儿,谁又是低体重儿。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些呢?难道是体重歧视吗?难道医生们不知道每个孩子不一样吗?原来这三类体重儿对应着不同的养育建议!而这三种体重儿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他们不同的养育建议又是什么呢?是大量科学测量后的统计数据……

家教个案的总结正是这一个个科学数据的积累。而我们之所以对家教个案有这样不清醒的认识,是因为全社会对家教问题认识的不足,这种不足包括一些专家在内。

其实,家庭教育是一种很特别的教育,就像企业管理一样,不仅要有原理性的东西,更要有实践性的东西。家教专家和优秀父母的关系,正如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一样,一个是理论性的,一个是实践性的,两者缺一不可。松下幸之助、韦尔奇等都是企业家,他们的企业同中国企业、同世界各国企业的不同要比两国家庭教育的不同大得多,为什么他们的经验被全世界的企业家被奉为圭臬,难道各国的企业家们不知道可能会被“误导”吗?

所以在哈佛这样的地方,对于企业管理,他们更看重案例教学:没有特殊性就没有一般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当前的家教案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经过整理后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了,而没有案例佐证的所谓家教理论其实是没有说服力的。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这些年来我们一直着力进行这类家教个案的收集与整理。

二、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达到什么目的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挑选那些能够代表当今中国家教的典型个案,来展现当代中国家教的最新成果、发展和问题,从而为更多的家长提供帮助和借鉴。

而对于那些堪称经典的国外家教案例,只要对我们家长有益,我们就会尽力收录进来。我们希望通过那些集于一书的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家教个案,能像镜子一样折射出我们这方面的进步与落后,并进而带给我们更多更深的思考。

当然,我们希望数十年后,当人们面对这些能够反映和代表一个时代的家教案例时,能够由衷地感谢我们保存了这么好的一段家教历史,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对我们现在工作的最大肯定了。  总之,我们希望能将这套丛书编辑成当前国内集实用、系统、权威于一体的一套大型丛书。

三、我们的个案选择标准是什么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们认为以下三点是重要的。

第一,个案中的孩子和问题必须是相对典型的。这些孩子和问题与其他同等条件下的其他孩子、问题相比必须是典型的,这是这项研究的基本要求。而之所以说相对典型,是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不一样,男孩和女孩不一样,正常孩子和残疾孩子更不一样,因此不能以某种绝对标准,如博士、教授、作家、董事长等头衔或职务来衡量。再说这个世界上原本也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因此,尽管个案中的孩子或有不少闪光的荣誉或有不少严重的问题,但仅以此表明这种个案的值得研究之处,而不是去向社会鼓吹、炫耀或招徕什么,这是我们必须首先和反复需要说明的。

第二,个案中的孩子必须是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紧密相联的。不可否认,有一些孩子的成才或犯罪更多地要归因于其他一些因素,而不是他们的父母。如一些从小离家的运动员,就更多地得益于教练的指导和帮助等,因此这些人的成才不在这项研究之列。对于那些成功父母,我们所要选择的是那些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家庭教育专家”的教子经验;而对于那些问题孩子,我们则要找出其父母和孩子问题的对应关系。

第三,个案中所总结的经验或教训必须是其他人可以借鉴的。就像为了提高外语水平而将孩子送到国外等等,这些方式固然有效,但却不是其他更多人所能借鉴的,因此同样不作收录和推荐。

四、我们的工作难度在哪里

对于成功经验类的个案,目前我们的来源大致有三种:一是国家相关机构组织的优秀家庭、优秀家长的评选材料;二是有关媒体和同行提供的优秀家长的事迹;三是优秀家长的自荐。

在广泛搜集优秀家教个案的同时,我们更严格审定所要分析的个案。一般要求案主自己先将经验详细阐述,然后再由有关专家与作者一步一步地进行沟通,以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此,常常一个个案的最终完成要达数年之久。而本丛书中大陆家教个案的绝大多数案主都曾到过我们研究所。之所以要特别说明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想尽可能地严谨,而不愿让一些道听途说的所谓“经验”流向社会。

在所有这些工作中,我们感到最难的是这些个案的分析、研究与整理。

很多优秀家长尽管是出色的教育实践家,但由于时代所限,他们甚至没有读过书上过学,有的不仅不能将自己的家教实践形诸文字,甚至连口头表述都存在困难。然而他们的教育实践又确实做得好,如果任其埋没,不仅是当代家庭教育的损失,也是后世家庭教育研究的损失。这样,我们就必须对他们的教育经验进行再发现、再挖掘。

这是一个艰苦的“开矿”过程,我们必须不断地深入、深入、再深入,才能挖掘出他们教育的真金;这又像是一次次艰难的考古,我们只能通过他们教育的碎片,一点点再现他们教育的“全息影像”,以求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

因此,对于案主那些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的家教经验,我们会特别加以推荐。由于集于一书的各家观点不一,常常会让读者以为互相矛盾,如有的家长主张跳级,有的反对跳级;有的家长主张严格,有的主张宽松;有的主张要考第一,有的主张适可而止……这些观点看似抵触,实则正是家教辩证法的引人入胜之处。我们也希望通过此举,鼓励广大家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实践中勇于创新,在不断丰富我们家庭教育宝库的同时,也给后人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研究空间。

从这辑开始,我们终于收入失败教训类的个案了,尽管从编辑这套丛书时起我们就想做这方面的工作,可一直没有做成,原因是这样的典型个案很难找到:失败的父母不好意思写出来——教子失败本身就是一个大打击了,家丑怎可外扬;失败的孩子也是写不出的——因为犯罪的孩子大多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他们没有这样的水平能够友思出自己的行为同父母教育的关系,就是认识到了也没有水平把它写出来,就是有水平能够写出来也未必敢真的下笔去写,因为这类揭父母短的文章,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既给人不孝也给人诿过的感觉,所以直到今天这样的个案在我国少之又少……

所以,希望能有更多的同道者能为我们多多提供这样的案例,这种失败者的教训也许比成功者的经验更珍贵,更值得广大父母借鉴。

在此,我们也想对有这类教训的父母和孩子说一声:请大胆地写出这些吧,为了更多的父母和孩子!

五、我们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虽然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但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这些努力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热情肯定和支持。

当我们的第一批个案以《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书名推出后,读者的来信便如雪片一样从四面八方飞来,他们纷纷赞扬该书既有具体方法,又有理论深度,甚至每一小节都极为精彩,让人一读就放不下;认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把这么多优秀的家教经验集中起来,省了家长们很多力气……

在得到读者肯定的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也给予了该书更大的荣誉,该书先后入选全国妇联“世纪父母读书活动”用书,南京市第六届读书节“我最喜爱的十部书”,深圳市第二届读书月推荐书目,2002年全国文教类优秀畅销书前十名,全国众多家长学校用书等等。

我们的工作还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北京晚报》等十余家报纸对该书进行了长篇连载,《读者》等数十家杂志作了长篇选载,《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楚天都市报》《齐鲁晚报》等近百家媒体作了广泛报道。全国众多相关媒体,如中央电视台的《当代教育》、北京电视台的《我的父亲母亲》、山东电视台的《天下父母》等栏目,以及一些报刊,还与我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目前我们正在总结的国内外家教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类的个案还有数十个,我们希望每一个都能给中国父母以真正的启迪,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并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经典!

2001年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评比中,我们第一辑中的作者之一苏杭老师荣获了“提名奖”,此后不久,吴章鸿、钱丽芳、顾今昔、蔡笑晚、钟沛等杰出父母相继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我们相信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期待和希望有更多的杰出父母,能通过这套系列丛书走向社会!

六、我们的感谢

家庭教育在我国重新受重视的时间还不长,母亲教育更是才刚刚开始。尽管如此,这项工作正在迅速而广泛地获得政府和群众的支持。

2004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韦穗同志呼吁:要“把母亲教育列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策”。2005年“两会”期间又有政协委员继续提出:抓好母亲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全国妇联一直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重视母亲素质的提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同志,更是在天津市妇联“母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上批示:“母亲教育工程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系统工程。认真搞好此项工程,于国、于民、于家都十分有益,可以讲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在全国妇联的积极倡导下,各级妇联组织为提高母亲素质做了大量的工作。

广东省妇联的妇女读书活动这些年一直做得非常好,省妇联原主席林惠俗同志说:“母亲在培养下一代、推动家庭美德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东毗邻港澳,在母亲教育这个问题上也得风气之先,在倡导尊重母亲和重视家庭价值方面功不可没。

天津市的“母亲教育工程”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05年更是在全国率先举办了“母亲文化周”。将母亲教育列为政府的一项工作,天津市政府在全国带了一个好头。目前湖南、新疆等地也已启动了大规模的母亲教育工程。

南京扬子石化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员工素质很高,难能可贵的是,企业的同志非常重视母亲教育。工会领导刘国霞同志说:“现在女职工最关心的除工作外就是孩子的教育,过去是不知道要教育孩子,现在是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帮助女职工教育好孩子,就是给她们解除了最大的后顾之忧!就是为企业解除了最大的后顾之忧!”为此,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深得职工欢迎的活动。

有这么多的组织支持,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相信中国的母亲教育事业一定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大事业,必有志同道合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现母亲(实践本好沟通是听出来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东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38108
开本 16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2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9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