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家岭大救援(3·28透水事故救援现场纪实)
内容
试读章节

十四、指挥部下令:倒排救援时间,限期排水救人……

3月30日上午,现场指挥部气氛凝重。国家安监总局、山西省政府再次在事故现场召开会议,对抢险救援等工作进一步作出详细安排部署。下午,抢险救援指挥部召开会议,进一步提出五项要求:一是严防死守,保证现运行水泵的正常运转。二是加大实施往南大巷倒水的工作力度。利用现有高流量低压车两台水泵,争取在30日24时前有较明显的排水效果。三是排水设施的安装要倒排计划,与时间赛跑,争取最好的救人效果。要抓紧铺设安装8英寸、10英寸各两路水管和每小时排水450立方米的水泵,力争早日为井下的被困人员创造相对大的空间。四是成立井下工作指挥部,负责协调排水工作,维护水泵正常运转,监测井下瓦斯。五是抓好安全,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指挥部也再次修订排水计划,采取四种方式推进。第一是投入水泵往矿井外排水;第二是通过巷道往采空区倒水;第三是打通巷道往低处南大巷平硐排水,需要钻进150米;第四是选择两个井位地面打钻,目的是既能往外排水,又能为井下通风和输送食物。

同时,指挥部下令,必须尽快将排水能力提高到每小时2000立方米!那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将水排到可以下井施救的程度。指挥部紧急下令省内五大国有重点煤企各自“认领”排水管泵,限时完成。当问有没有困难时,那些已经满脸煤灰、胡子拉楂的董事长、总经理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没有!”

指挥部发出总攻令:倒排救援时间,限期排水救人!

十五、记者下井直击井下抢救

救援人员与时间赛跑的精彩画面,被摄影师一次次定格在瞬间。《山西日报》两位记者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进入井下采访。

4月1日14时,记者穿好矿工服,沿回风大巷走进了矿井深处。回风巷道斜坡上,徒手走下亦感困难。30多分钟后,记者艰难地走到了巷底,膝盖已是酸痛难忍。爬上一个长坡,再趟过200多米的泥水路,15时许,记者到达抽水作业面。水面下的3台水泵正在满负荷抽水。斜坡上,近百名救援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尽管3.5米的巷道空间狭小,但工作进度丝毫没有减缓,仍然紧张有序,抢险队员有的在安装水泵,有的在铺设管线,还有的在监测水位。记者看到,这里的排水进度开始加快,已能清晰地看到巷道壁上的水印,水位下降近l米。

多排水,就多一份希望,这是3000名现场施救人员的共同心声和愿望。

十六、大流量水泵终于成功出水 。

4月3日17时,人们苦盼的一台流量为每小时450平方米的特大泵开始出水了,虽然比预计的时间迟了一些,但人们仍然显得十分激动。哗啦啦的水流声似乎告诉大家,这是追赶生命的声音。为了这一刻,中煤集团前来支援的500多名救援人员,克服一切困难,把平时需要三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仅用了三天三夜就铺设安装成功。特大泵的成功安装,预示着井下排水速度正在加快。

4月4日,又一台大流量水泵安装成功,开始排水,使井下水泵增加到20台,排水能力已经达到每小时2535立方米,水位每小时下降20厘米。截至4日12时,总排水量已达13.2万立方米、水位下降10.2米。

历史会记载这样一组数字:

3月29日20时,水位下降2毫米;3月31日18时,水位下降18厘米;4月3日18时,水位下降6.7米;4月4日12时,水位每小时下降20厘米,水位下降10.2米。

排水进度从毫米、厘米,一直到米的单位变化,标明追赶生命的时速加快了。

下井救援时机在一步步成熟……  此刻,山上的野杏花绽放得格外美丽。救援队伍中没有一个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谁也无心欣赏这深山的美景。他们的心情沉重,总在心中一遍遍呼唤着:井下的兄弟们,你们要挺住,我们来救你了!

P38-39

后记

2010年3月28日,乍暖还寒、春花初放的山西王家岭,发生了一场特大透水事故,惊天动地的呼喊声中,153名矿工兄弟被这凶猛的灾难裹胁在250多米深的矿井里,命悬一线。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紧急指示,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紧急赶赴现场,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的领导同志紧急指挥,全国有关部门和几千名救援人员紧急驰援,一场感天动地的生命大救援迅速展开。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数千名兄弟姐妹的同胞亲情,井下被困人员对救援的信心和对生命的渴望,共同创造了一个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救援奇迹。

在全国人民热切关注救援工作的非常时刻,我们山西人民出版社快速反应,邀请山西日报安排奋战在王家岭救援一线的山西日报记者,以最快的时间撰写这部《王家岭大救援》报告文学,用图书的形式更加完整、翔实地向全国和全世界介绍这次感天动地的大救援,传达着让人久久难以平静的感动和感悟。6位可爱的一线记者日夜在煤尘中奔走,在泥泞中穿梭,以泪眼观察,用心灵撰写,及时给我社发来一篇又一篇浸透深情的文字、一幅又一幅充满感动的照片。我们山西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出版团队也日夜工作,争时间,抢进度……。仅仅十多天,我们的记者和我们的出版人以奔跑的速度完成了选题策划、组稿、写作、编辑、校对、设计、排版和印刷出版,将这裹着春意的感动呈献给广大读者。

由于本书直接来自救援现场,难免存在一些缺憾,我们将在此后的重版中认真修订和完善,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谨以此书献给参与王家岭大救援的人们!

献给王家岭115名生还的工人兄弟!

献给王家岭38名不幸遇难的工人兄弟!

目录

引子

第一封邮件 警报拉响,抢险救援在碟子沟全面展开/1

第二封邮件 透水事故,排水救人是关键的关键/12

第三封邮件 敲击声传来生命存在的信息/40

第四封邮件 又一天杳无声息,亿万人揪心/46

第五封邮件 人间大爱,科学救援,特别的日子,特别的奇迹/68

第六封邮件 紧锣密鼓科学救治,医疗救助创造奇迹/99

第七封邮件 后勤保障——抢险救援的第二战场/124

第八封邮件 来自媒体和社会的回声/143

附录 新华社和山西日报社关于事故救援的通讯/150

为了生命的呼唤——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全纪录/150

王家岭:感天动地的生命记忆/169

王家岭大救援之尾声/186

出版后记/190

序言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山西省乡宁县。由中煤集团一建公司施工的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骤然发生透水事故,浑浊的小窑老空水瞬间淹没了赶建施工的作业巷道,153名正在一线施工的工人兄弟命悬一线。

消息传来,牵动各方。党中央得知灾难发生,焦灼万分。胡锦涛总书记紧急批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严防发生次生灾害。温家宝总理指示,要尽快摸清井下情况,加大排水力度,坚定信心,周密组织,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救人。张德江副总理带领国家安监、卫生和工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星夜飞抵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等领导率领相关工作人员一边紧急赶赴事故现场,一边电话调动指挥施救工作。一路路紧急征调的救援队伍日夜兼程,赶赴王家岭;一辆辆装载着救援设施的车辆翻山越岭,奔抵王家岭;一队队火速调集的救援物资风雪无阻,汇集王家岭。人力,向这里汇聚;物力,向这里汇聚;爱,也向这里汇聚——一场感天动地的生命大救援,神速展开……有效有力的指挥,科学有序的救援,几千名救援队伍的奋力抢救,被困了八天八夜的115名矿工兄弟挺过一个又一个生命极限,终于盼到最激动人心的一刻的来临!这是所有人望眼欲穿的八天八夜,这是震颤着亿万颗心灵的八天八夜,这也是震撼了整个世界的八天八夜!当获救的工人兄弟裹着春天的温暖升出冰冷的矿井,留下的,不仅有无数的感动,也有深深的感悟。

王家岭大救援是救援史上的伟大奇迹,也是生命的伟大奇迹;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这奇迹,源于党和政府对生命的尊重,源于受困人员对党和政府的坚强信心,源于有力的救援指挥和科学的救援措施;这奇迹,彰显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彰显了国家的大爱和责任,彰显了社会进步和时代的风潮;这奇迹,表现出我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情怀,表现出我们的救援队伍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争取胜利的英雄气概,表现出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奇迹,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强大,诠释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诠释着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不抛弃、不放弃”的浓浓同胞亲情!

在王家岭大救援中,山西人民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主力军的艰巨使命。在救援过程中,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作出科学有力的救援部署,快捷有序地开展各种救援活动。各地方、各部门把救人当作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一切为救人让路,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的努力。霍州煤电集团等11支救援队夜以继日,连续奋战,用无数双手托起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三晋儿女在抢险救援中进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豪情斗志,展现出气壮山河的良好精神风貌。

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王家岭矿难是惨痛的,但王家岭救援行动是感天动地的。大救援所体现出的伟大精神,必将激励我们的民族继续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瞬间,必将成为一个珍贵的记忆。山西人民出版社积极担负党社职责,快速组织山西日报记者一线撰稿,在短短的十余天里,完成了这部《王冢岭大救援》的策划、组稿、写作、编辑、出版工作,旨在为历史记录这悲壮而温暖的一刻,为未来传递这种民族的感动和力量。

我们为在此矿难中奇迹般生还的兄弟祝福!为在矿难中不幸遇难者哀悼!

我们向所有为王家岭大救援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是为序。

内容推荐

被困八天八夜,王家岭矿115名工人安全获救,这是救援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感天动地的生命礼赞。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部署,调动一切力量和设备,展开生命大营救。国家安监总局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救援有力有效,不放弃、不松懈,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惜一切代价。

齐心协力,科学施救,3000救援大军分秒不停,与死神赛跑,打通了生命通道。全国医疗专家集结现场、日夜守候,153个医疗方案,给每个生命以精心呵护。

有勇有谋,顽强自救。被困工人面对灾难,坚定信念,挺过一个又一个生命极限。

伟大的生命奇迹,惊心动魄的救援奇迹,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彰显国家的大爱和责任,诠释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

编辑推荐

2010年3月28日,乍暖还寒、春花初放的山西王家岭,发生了一场特大透水事故。惊天动地的呼喊声中,153名矿工兄弟被这凶猛的灾难裹胁在250多米深的矿井里,命悬一线。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紧急指示,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紧急赶赴现场,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的领导同志紧急指挥,全国有关部门和几千名救援人员紧急驰援,一场感天动地的生命大救援迅速展开。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数千名兄弟姐妹的同胞亲情,井下被困人员对救援的信心和对生命的渴望,共同创造了一个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救援奇迹。

这部报告文学,用图书的形式,完整、翔实地向全国和全世界介绍了这次感天动地的大救援,传达着让人久久难以平静的感动和感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家岭大救援(3·28透水事故救援现场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管喻//李宏伟//齐作权//李宁波//赵向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67955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1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0
17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