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资迷局
内容
编辑推荐

立法专家王连洲、国资专家赵晓专文推荐。

李荣融、郎咸平、吴敬琏、张维迎、厉以宁、茅于轼、许小年、陈志武、任志强、周其仁、盛洪等共同关注。

谁是国有资产真正的“老板”?国企每年的万亿红利到哪里去了?金融、通信、电力企业的一道道“降薪令”为何屡屡成为一纸空文?“国进民退”是否成立?全民均分国资真的 “极其荒唐”吗?国内首部纵论国资话题的著作。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当前我国国有资产争夺混战的现状、国企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国进民退与国富民穷现象以及经济学家均分国资设想等这些财经热点问题,揭示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总根源,在构建“新全民所有制”的思路下设计人民信托基金方案,从公有制实现形式入手,根源上解决了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问题。

目录

推荐序一 对中国经济的深层次解读

推荐序二 国资改革讨论仍有待继续

第1章 我的国资谁做主:“缺位”与“被代理”

 追寻出资人

从律师告国资委说起

所有者缺位之争

信托责任:看上去很美

 四级政府争当出资人

国资“三个代表”

中央企业VS地方国有企业

地方政府之间的出资人争夺战

 国资委:真正的国资掌门人

红顶巨商国资委

在“老板”与“婆婆”之间摇摆

法外机构的尴尬

 夹缝中生长的国资公司

国资公司的特殊使命

淡马锡模式能否中国化

第2章 谁动了我的金融国资:分割混战中

 分割混战中谁主沉浮

令人垂涎的金融国资

体制变迁:从“多龙治水”到“二龙戏珠”

金融国资委:再留悬念

 国资委蚕食财政部的金融后方

国资委曲线进军金融帝国

“产融结合”大旗

国资委PK金融办

 中央汇金与财政部主战场正面交锋

财政部:似是而非的出资人

中央汇金横空出世

“央行血缘”的是与非

 “金融看门狗”觊觎金融国资

金融国资暗战:汇金与保监会的较量

证监会与汇金对银河证券的争夺

第3章 我的国资成了谁的盘中餐:经营者的盛宴与毒药

 垄断经营成公害

垄断国企赚钱招骂

垄断有理?

依法垄断?

 天价薪酬的诱惑

高薪老总成“过街老鼠”

高薪有理?

做秀的“降薪令”

 万亿红利的盛宴

不要红利的出资人

万亿红利是谁的盛宴

红利“体内循环”

 国资流失之争

中国式MBO与国资毒药

国资流失悖论

同案不同命:国资保护的法律尴尬

第4章 我的国资惹了谁:与民争利的工具

 国进民退之逆转

国资主导是历史惯性

一枝独秀VS横尸遍野

国进民退:是现实,还是错觉?

 国富民穷的矛盾

国家之富

民众之穷

国富民穷:说法“过于苛刻”?

 国富民穷是怎样炼成的

凯恩斯主义:计划经济复辟的借口

经济周期:国进民退的周期律

地方政府:无奈的推手

 藏富于民的路径选择

转变政府职能:不越位,不缺位

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消费!消费!

第5章 我要我的国资: 全民均分国资计划

 百万亿“家底”能不能分

盘点“家底”

全民“分家底”计划及其逻辑

 全民分股

谢国忠:打起国有股的主意

遥远的社保:减持,转持,不如直接分股

 全民分外汇储备

张维迎:冰城舌战

分外汇不是“抢银行”:揭开央行资产负债表迷局

 全民分地

牛刀:“公民地权证”

不再捧着金碗当乞丐:土地资产证券化

第6章 我的国资在哪里: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镜中国资:国家所有制

虚幻的共同体:社会所有制

公有制还是共有制

 股份制的是是非非

股份制“姓资”还是“姓社”

股份制不是公有制实现形式

 全民所有制:全民如何所有

阿拉斯加永久基金的经验及启示

东欧剧变:私有化还是民有化

构建“新全民所有制”

第7章 我的国资我做主:人民信托基金

 基金设计总体思路

 基金方案

 基金方案设计说明

 国资归主,突围之路

后记

试读章节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没有具体的所有者和出资人,全民所有,名义上人人都有,实际却人人都没有,很多部门和单位都在管理它,但谁也不对它真正负责,国有资产似乎没有“主人”,成了“无主”财产,成了,“唐僧肉”。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200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设立了国资委,专门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在工商、税务等企业登记资料上,各级国资委都是明确的出资人或股东,国有企业从此都有了自己的“老板”,从法律形式上解决了所有者缺位的问题。

但是,法律上“安”一个出资人,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就真的解决了所有者缺位问题,因为被“安”上去的人,毕竟不是真正的所有者,而只是个“代理人”。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认为:

中国的国有企业,名义上有无数的机构或者个人,他们似乎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但仔细推敲都是代理人,而不是承担财产责任的最后委托人。

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所有者虚化导致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代理成本高、道德风险大等问题,在国有企业广泛存在。

然而,早在2004年“郎顾之争”的时候,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就认为,中国根本不存在所谓“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当然都有所有者,而这个所有者就是国家。他认为,所有者不重要,不管所有者是谁,只要经理团队好好工作,就能把企业经营好。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曾表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搞好搞坏,跟所有制没有直接关系,不同的所有制里都有好的企业,也都有差的企业。关键看是否按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办事。

郎咸平的观点似乎有点道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大型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必然是很长很复杂的,即使在非国有企业也是如此。比如中国的上市公司万科,其股权相当分散,第一大股东华润的持股比例只有16%,其他股份也被掌握在公众性投资机构如南方基金手里,而南方基金与实际投资人也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没有一个股东能够完全控制万科董事长王石的行为,加上万科的流通股比例达到了86%,王石及其经营班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为谁打工,但是由于万科较早建立了职业经理人制度,不管股东是谁,大家郡恪守职业道德,因此,万科能够持续发展,成为中国一流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这似乎证明企业的所有者是谁并不重要。

P6-7

序言

当前各大书店里的财经读物堆积如山,但说实话,优秀的原创财经图书并不多见。目前,国内的财经读物主要局限于财经人物自传、股票基金操作以及各种形式的经管类教科书,可读性不强,读者迫切需要一些能够反映时代主题、贴近中国人思维方式、关注当前国计民生及财经热点的图书。

国有资产是个全民话题,它已经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如果离开国资谈“中国经济”,总会让人感觉是在隔靴搔痒。因此,关注国资,关注民生,才是真正关注中国经济。

本书介绍了当前我国国有资产争夺混战的现状、国企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宏观层面的“国进民退”与“国富民穷”现象,以及经济学家均分国资设想等财经热点问题,揭示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总根源,在构建“新全民所有制”的思路下设计人民信托基金方案,从公有制实现形式人手,从根源上解决了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问题。

虽然本书不少题材来源于公开资料,但经过作者一番独到的解析之后,即使是旧话重提,也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何况还有许多资料我们都未曾留意过。细读全文,每章每节都让人意犹未尽。

中国从来不缺少能发现问题的人,而是缺少能够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的人。作者提出的“人民信托基金方案”,虽然是一家之言,其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尚需论证,但对于决策者来说,这也不失为一条新思路。

作者坚持独立思考,观点新颖、独特,却没有什么奇谈怪论;表达通俗易懂,论述起来却透彻、深刻;风格大胆、尖锐、泼辣,但思维缜密,行文严谨,让人信服;内容庞杂,信息量大,但全文主线清晰,系统性与逻辑性强。

当前市场上有不少解读“中国经济”的财经读物,但大都泛泛而谈、不得要领,还有不少图书纯粹为了哗众取宠,热衷于迎合民族主义情绪而成为“畅销书”。相比之下,本书对于当前社会、经济等宏观层面的一个焦点、热点和症结问题,即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处分问题,做出了开拓、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颇具新意的“人民信托基金方案”。这不仅触及了重大的社会经济课题,而且将给予读者新的视野和启示,体现了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

可以说,大众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对于那些讳莫如深、纷纭复杂的国资问题,将会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而对于专业人士或“圈内人”来说,对书中不少观点也会产生深深的共鸣。总之,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济读物,郑重向读者推荐。

后记

经过几番周折,本书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我创作本书的冲动,源于对“国资无解”的困惑。

2009年初,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国资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引人注目。然而,我在与“圈内”一些朋友的交流中,以及在给一些企业做《国资法》培训的过程中,却经常为一些国资问题而感到困惑,比如国资委的定位问题,比如汇金的身世问题,比如国企垄断经营、天价年薪、国资流失问题,比如国进民退、国富民穷问题,总觉得这些问题与矛盾没有解决方案,最后只能简单地归结为“中国特色”。

国有资产本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但如今,它却成为主管部门争权夺利的对象,成为经营者的盛宴,成为与民争利的工具。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在有生之年,他们与国资之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关系。“全民所有”从何谈起?

经过独立思考,我发现症结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为了探索实现所有者归位,我开始从法律、金融的角度思考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终于欣喜地发现,设立人民信托基金能够从根源上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既有法理依据,又有可操作性。同时,经济领域内那些长期困扰我们的诸多“痼疾”,都能够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我参阅了大量经济学家、法学家、财经记者的相关著作和文章,其中,吴敬琏、陈志武、许小年的学术思想对我启发最大,《财经》、《经济观察报》等媒体关于国资问题的深度报道,为本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此,对那些为探索国资问题而付出努力的人们表示钦佩和敬意。

从2009年8月初开始,我以《国资之争》为题,将本书的部分内容在搜狐网站上连载,迅速引起强烈的反响。搜狐网曾两度在其首页、读书频道、原创频道头条重点推荐本书,日点击量破万。9月初,本书部分内容在“天涯经济论坛”上发表,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该贴很快被网站推荐到“天涯财经”首页,成为天涯热贴。10月份,我又以《国资真相》为题,采取发贴的形式在凯迪社区发表了10余篇《国资之争》当中的相关内容,几乎每贴都得到了网友的热情回应,许多贴子还被国内众多网站转载。

搜狐原创、天涯网、凯迪网的“铁杆粉丝”们的大力支持,是我前进过程中的坚强信心与巨大力量。

为支持本书正式出版,许多编辑付出了巨大努力。在此,一并对她们表示衷心地感谢。本书的成功出版更离不开朋友及亲人的支持与帮助。衷心感谢王连洲老师、赵晓老师百忙之中拔冗为本书作序,指点迷津。感谢李安民、黄国强、姜玮、何懿文、韩卫东、牟冰、徐环环在本书创作和出版过程中给予我指导和帮助。当然,我更要感谢妻子刘静在身后一贯默默地支持。

国资归主,纷争不复。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吴刚梁

书评(媒体评论)

国有企业是国家的,是人民的。所以,它所获得的盈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

——李荣融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国资是谁的?你的、我的、我们大家的。

——郎咸平 著名经济学家

国有上市公司拿出40%股份,外汇储备拿出1万亿美元,两项加起来一共是13万亿人民币,每人发1万元。

——张维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

——厉以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我觉得国资委的任务应该是把国有企业都消灭了,而不是做大做强,套现资金用于社保等公共事业。

——任志强 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不妨把这些公共财产看成无主之物,谁先把它拿来卖,这些公共财产的产权就算他的。  ——盛洪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资迷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刚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18109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3.7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