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家干部/共和国作家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政治小说。本书以政治小说独有的对现实社会思考的勇气,锐决和力度将会征服读者。小说围绕嶝江市主要领导干部选拔问题展开情节,描写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中国当代政治场的故事,深刻揭示出中国当代政治生活剧烈的矛盾与冲突,并在对主人公夏中民等一大批优秀“公仆”形象的努力塑造中,展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政治昌明、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的伟大而艰难的历史进程中的时代风貌。

内容推荐

常务副市长夏中民和常务副书记汪思继都是在嶝江市工作多年的领导干部,但每一次对他们的提拔动议,都会在嶝江引起轩然大波,引起方方面面的骚动和纷争,有些人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在新一届党代会和人代会即将召开之际,面对着老书记的即将离退,面对着书记市长位置的再次空缺,面对着新一轮的干部人事调整,嶝江市又一次陷入空前的干部与民众的激烈对垒和殊死较量之中!谁将对他们的提拔任用起决定性作用,让嶝江市的上上下下面临着严峻考验和巨大危机……

本书是一部顶天立地的大书,充满了对人民的悲情。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试读章节

隐隐约约地他看到门好像被轻轻地推开了。

他揉了揉眼睛,目标终于又要出现了!

他立刻兴奋了起来,甚至微微地还有几分紧张。尽管他们之间的距离相当远,而他所等待着的这个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存在。

他已经在这里等了好几个小时了,就好像一个隐蔽的猎手,悄无声息地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看似轻松的事情,其实很累很苦。他必须金天候地,而且必须提前很多时间等在这个地方。因为他所等的这个人太没有时间概念了,随时都可能回来,但也可能到了深夜一点两点都不回来,甚至一整天一整夜都不回来。

他只能等待。

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他在这里究竟等了多长时间了。至少也快四个小时了,至少!

他得用极大的耐力和毅力,当然也包含着极大的风险一直在等待着。

因为他等待的这个地方是在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

再具体地说,他等待的这个地方是在机关大院的一间极不显眼的屋子里,而他所等待着的那个人则是在另外一间屋子里。对方的屋子不大,而他的屋子更小,严格点说,根本就不能叫什么屋子,而是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地下室。这几乎是一间被废弃了的地下室,看得出来常年无人光顾,蛛网遍布,又闷又热,黑黑的一层尘土足有半寸厚,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破旧家具和杂物,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霉味。他就像一只地鼠,在这样一个地方小心翼翼地拱出了一个两平方米左右的能藏身的地方。然后打开他眼前的机关,屏气闭声地潜伏在这里。只要在这里待上半个小时,即使一动不动,他的脸上、身上、鼻孔里、眼睛四周,包括脸上脖子上的汗水和喉咙里的痰液唾液,基本上就全变成了黑的。他每天必须赶在下午四点左右,也就是在机关大院的干部员工们下班以前,偷偷溜进这个地下室,因为此时此刻楼道和大院里的人相对较少,他这样一个陌生人也较少会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同时每天又必须赶在晚上十二点以前,也就是机关大院大门关闭之前,以及大部分加班加点的机关人员回家之前哨悄地溜出来。再晚了就会引人注意,如果再晚到凌晨三四点,那就意味着他只能再在这里待一整天整夜了。一旦天亮了,他就再也不好出去了,别的不说,只他的身上脸上黑不溜秋的颜色和汗渍就足以让任何人大吃一惊,顿生疑虑。

但他对这样的一个去处实在太满意了,这样的一个地方只要不出人为意外,简直可以说是应时对景,恰到好处,再完备不过了。尤其让他满意的是,他所待的这个破破烂烂的地下室,面对着的竟是整个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只要他站起来稍稍一踮脚,就能透过地下室那个窄窄的小窗户看到整个机关大院的一举一动。真是太棒了!尽管太热了点、脏了点、闷了点,但只要能让他感到安全,再苦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

他们之间的距离不远不近,准确地说,有三四百米。对于当今的现代化通讯设施,这实在太近了。但对于一个必须极为隐蔽的无线装置来说,这段距离也就不能算近。他所使用的技术,其实是一套相对并不怎么复杂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但在中国,尤其是在一个内陆县级市使用这种无线系统,就显得极为机密和尖端。它的伪装技术尤其高超,即使是真正的行家里手也极难察觉。正是借助这样的一个极其隐蔽的装置,才足以让他毫无顾忌一览尽收地看到对方,而对方对他的存在和偷看则全然不知毫无察觉。说白了,这是一个极少数人才能拥有和掌握的可视可听无线装置,带有2.4千兆赫发射器、暗藏式摄像机和天线,它的微小的监视器探头可以安装在对方任何难以发现的地方。电源是普通的家用电源,可录制其范围内所有物件清晰生动的画面和声音。也就是说,他可以偷偷地仔细地看到对方的一举一动,而对方却根本不会知道竟有人敢在这个市委大院里,如此放肆大胆不留余地地观察着他。  他是在监视,是在窥探。

他明白,他必须耐心地等待,只有耐心等待,才有可能等到他所需要的东西。

要等到他所需要的东西,首先必须看到他所需要看到的东西。

他得找到证据。他需要的也是证据。

他胸前的这套价值数万美金的全方位微型摄像监视系统,是他冒着巨大风险,花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才偷偷安装好的。对方的办公室、卧室,包括洗手间他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只要他想;全都可以一览无余地暴露在他的眼前。如果需要时,他只需动一动按钮,就可以得到任何他所看到的东西。只要这些东西有用,立刻就可以成为他所需要的证据。

这些证据对他来说,将是一笔巨额财富。证据越有价值,他得到的财富的额度越高。即使是这笔财富的底线,也足可以让他一家人舒舒服服地活一辈子。

这本不是他想干的事情,这种事情太恶心太下作了。虽然干这类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这次完全不同。因为他要监控的这个人物实在太不一般了。一旦传出去,圈里圈外的人肯定都会恶心他一辈子。他清楚,这样的事情也实在不是人干的事情。何况完全违法,严重的违法。如若被缉拿判刑,就算你花光了家产,打通了各种关节,十年二十年的刑期也只怕是跑不了的。

他之所以最终能答应了这件事情,表面上看,一是那巨额的回报,二是幕后这些人的身份。虽然他并不缺钱,但这种大笔的很容易就可以到手的钱,他当然不会拒绝。尤其是这种钱没有什么实质性风险,只要他们内部没有人为的因素,几乎可以断定不会出什么意外。他清楚幕后指使他的这些人,都是些有头有脸、有权有势的人物。尽管同他接头的人平平常常,看不出有什么大的来头,但从他说话的口气里,从他含而不露的表情里,他感觉得出来,让他干这种事情的幕后的那些人,绝不会是一般的人物。只这一套无线装置,就完全可以断定他们的来头大得很,背景深不可测。所以他明白,来头越大,背景越深,他自己也就越相对安全。即使万一出了什么纰漏,他首先会是安全的。他们绝对会保证他的安全,因为他的安全决定着他们的安全。所以来头越大,背景越深,他也就越安全。这个,他心里有数。虽然他知道这是犯法,虽然有些紧张,但心底里他并不担心什么。除非他们想杀人灭口,但他明白,现在还远远到不了那个地步。何况他还留着一手,他也明白无误地已经暗示给他们他留着一手。所以他清楚自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非常安全的,他们还不能,还不想,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但这些并不是最终让他知法犯法的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太想了解他所监视的这个人物了。

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他是眼下炙手可热,大权在握,让多少人眼巴巴盯着的一个人。

有人夸他好,能把他吹到天上;有人骂他坏,恨不得立刻就让他下地狱!

他就是眼下的嶝江市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据可靠传闻,他将是下一届嶝江市市长,甚至有可能是嶝江市市委书记最有力的竞争者。

他今年刚满三十八岁。

他的名字叫夏中民。

一种说不出来的欲望和冲动折腾着他,他真的想知道,这个家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货色!如今那些个当官的,尤其是那些不小心一步踏空,被什么人给揪出来的贪官们,吃喝嫖赌抽,简直五毒俱全。听说有个家伙,每天晚上都得有个姑娘陪睡,有时候还跟两个三个小姐一块儿睡。真他妈的活腻了,连牲口也不如!

尽管干过几次了,尽管还没发现过有多干净的,但像牲口一样的家伙,他还真没遇到过。

他倒要好好瞧瞧,眼前这些个道貌岸然的当官的究竟能黑到什么程度。

P1-4

序言

国家干部(代序)

干部,为外来谐音词。最先源于法国,法文为CADRE。意为框架、军官、高级管理人员等。后来作为军队官员、社会团体和企事业首脑等涵义,逐步为许多国家所通用。中国使用的“干部”一词,则源于日本。“干部”一词,其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在各国并不一致。在中国,“干部”一词最早沿用时,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广泛应用了“干部”一词及其概念和涵义。其狭义是指党的骨干和指挥人员;广义则指为党从事政治、文化、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和军队排以上的军政人员。中国共产党获取政权以后,继续沿用、强化和扩大了这一历史概念,在国家公职人员不断发展分化的过程中,干部的范围越来越广。各级各类领导人员、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一般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记者、编辑、教师、医生、警察、法官、税务员、工商人员、银行职员、文艺工作者等等均属于干部范围。也就是说,只有这些人才真正具有干部身份。再后来,还出现了以工代干、以农代干等普遍的社会现象,甚至于出现了干部门卫、干部司机、干部厨师等怪异现象,成为中国现实社会中的一大奇特景象。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更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致使生活在中国的公民,不论是工人农民还是学生军人,没有一个人不向往着能成为一名正式国家干部。中国的干部体制自然而然地促成了一种干部文化,在这种干部文化里,也就势必使得中国的干部队伍越来越膨大,也势必使人们对干部身份的向往越来越强烈……

在毛泽东的五卷著作里,使用最多的词汇也是“干部”。

干部的种类有很多很多,如党政干部、行政干部、领导干部、省部级干部、厅局级干部、县处级干部、科级干部、机关干部、事业干部、党外干部、厂矿干部、农村干部、乡镇企业干部等等等等。在这些干部里头,有些具备真正的干部身份,有些则并不具备真正的干部身份。

在中国社会中,真正的、名符其实的干部其实只是这样一批人:具备干部身份,担任领导职务,从事领导工作的党政机关负责人员。只有他们才真正称得上是国家干部。

这里并没有任何歧视其他干部的意思,因为只要你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领导干部,就必得具备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你首先得具有干部身份。而只有当你具有了干部身份时,才会具有真正的领导干部的候选资格。具有干部身份的人并不等于就是领导,而领导则必须具有干部身份。所以在当今中国,干部并不等于就是政府官员,惟有具备领导身份的国家干部才能称得上是政府官员。

共产党员身份和干部身份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党员并不等于就是干部,但党政干部和行政干部,绝大多数肯定都是党员,尤其是党政干部中的一把手和其他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都必然是党员。

中国当今所有的领导干部,绝大部分都是从具有干部身份的共产党员里提拔起来的……

据报载,截至二○○三年,中国的干部人数已有数千万之众。在如此庞大的一个领导干部的候选队伍里,容纳了中国绝大多数的精英分子和优秀人才。当然,在这样的一个团体里,也一样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战争年代或国家的特殊时期里,精英和人才会很快、很容易地显现出来。但在平稳时期,数不清的磐磐英才却常常得同庸才与小人,甚至得同腐败分子在一起苦受煎熬。他们同是政治的产物,然而他们中间的不少人并不真正了解政治,以至于有些人常常在拒绝和瓦解着政治,以至于常常在政治的巨轮之下粉身碎骨。

国内和国外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干部队伍缺少应有的监督。因此就容易产生动荡、昏乱和腐败。这些人大概还不真正熟悉和了解中国的政治。中国的干部队伍也一样有对它自身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所不同的是,这种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只是来自于外部而且还来自于其内部,有时还会来自于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等所产生的各种团体和派系相互之间的监督、竞争和斗争。对此也就产生了和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各种各样的由来已久的尺度和准则:“文死谏,武死战”,“不事二主,不做贰臣”,“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县官不如现管”,“一朝天子一朝臣”,“窝里斗”,“顶头上司惹不得”,“官大一级压死人”,“清官”、“贪官”、“昏官”、“极左分子”、“中间派”、“右派”、“改革派”、“少壮派”、“实权派”、“强硬派”、“温和派”、“保守势力”、“腐败分子”、“既得利益群体”等等等等。在当今中国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国情的政治环境中,当一个领导干部非常清明和廉洁时,他手下的这个干部群体就会变得井然有序、欣欣向荣;反之,当一个领导干部变得十分昏庸和腐化时,他所管辖的这块地方就会民怨沸腾、冤狱丛生……

干部,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特有的专有名词。即使是那些并不真正具有干部实质、而只是具有干部称谓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诚信和尊严,也常常会在众人面前摆出自己最具说服力的身份:“还用说吗,怎么着咱也是个国家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曾大大小小、断断续续进行过无数次整风和运动,而每次整风和运动的实质,其实都是对干部进行整顿,也就是对那些具有真正领导身份的干部进行整顿。所谓的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究其底里都是一次次大规模的干部整顿运动……

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一词的内涵也在渐渐发生着变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国家公务员称谓的引用和出现,现在似乎在人们意识中已经形成这样一种定武,只有成为国家公务员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干部。

但不管怎么样,一旦你在党政机关占据一个位置,那么在老百姓眼里,你自然就是一个领导干部,一个国家干部……

国外的人们大概很难能听得懂这样的话,这种话惟有中国人才会一听就明白。

后记

《国家干部》是一部现实小说,一部政治小说,或者一部有关政治的现实题材小说。

《国家干部》是一部近七十万字的小说,同编辑商量后,为了把书价压下来,决定将这近七十万字的小说纳入一本书中。既然是一部有关政治的现实题材小说,你面对的就是普通读者、基层读者、工薪读者,或者收入相对较低的读者,因为只有这些读者,才会真正关注政治,关注现实。

许多朋友说,包括一直在大学教书的一些朋友说,现在的大学和大学生已经不大关心政治,关心现实。至少有一大部分不再关心政治、关心现实。并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有益现象。我不了解现在的大学和’大学生,也不了解这种现象是否真的是一种正常现象,有益现象。我曾在不少大学作过报告,从现场的反应来看,并没有明显地感受到这种现象。而且,让我感到矛盾的是,大学和大学生究竟应该不应该关心‘政治,关心现实?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现实,这可以么?做得到么?行得通么?这真的正常吗?真的有益吗?正常在哪里?有益在何处?

一晃过去了二十多年。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计划经济逐步转为市场经济,民营经济越来越平等于国有经济,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在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和法制的不健全,也出现了一系列危及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触目惊心的腐败现象、丑恶现象、思想道德滑坡现象,同时也包括牵涉到所有公民利益的国有资产问题、分配不公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下岗问题、就业问题、三农问题等等一切与政治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但学术界知识界,面对这纷繁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现状,却异口同声地只谈经济,不谈政治,或者只关心经济,很少关心政治。以至于把大学和大学生的不关心政治看做是一种有益现象,正常现象。文学界也同样,面对着社会的巨大变迁,文学却离政治越来越远,离现实也越来越远。即使是现实题材的作品,也只关心经济,关心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话题,而绝少关心政治,甚至对政治表现出一种公开的疏远和冷漠。

于是,当文学发展到今天,面对着今天这样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已经同过去完全不同了,特别是那些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从七八岁开始读书一直读到学士、硕士、博士,而后再出,国留学的那些到三十岁时还在读书的学术、文化、知识界的学者们、大学教师们,对文学的观念更是同过去完全不同了。他们已经具有了一整套全新的政治理念,社会理念,文学理念。包括从他们中间催生出来的新一代作家,理论家,他们确实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尤其是对西方的那些理论和观念极其熟悉。但是,他们对他们脚下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却越来越疏远,越来越淡漠。他们除了用西方的那些观念,或者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对当今的现实进行生搬硬套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并不真正熟悉,对当今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政治运作也并不真正了解。老百姓正在想什么,老百姓中间正在发生着什么,社会和政治正在发生着什么变化,人与人之间正在发生着什么变化,他们并不真正清楚,他们甚至连当今的政治架构和政治模式也知之甚少。其实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新生代的作家中,即使是在老一代、中年一代作家中也有类似的情形。

不了解政治,不了解社会,自然也就无法描写政治,描写社会。恶性循环的结果,只能距离政治越来越远,距离现实越来越远。令人畏惧的是,总有一些人,一再指出这样的现象是社会的进步,由此而带来的文学边缘化,也同样认为是历史的必然。于是,文学的不关注政治,不关注现实,同大学和大学生们的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现实,一都成了正常现象,有益现象。

政治是什么?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能脱离政治吗?作为人学的文学,能远离政治吗?这些话题,在学术界、知识界、文学界一直争论到今天,似乎仍然没有定论。

具体到文学来说,真的可以没有政治?再具体到当今中国的现实文学,确实可以游离于政治之外?

作为小说家,能不能写出一部不带任何社会和政治背景的世外桃源之作?即使能写出来,这种想象中的世外桃源,本身是不是也还是一种政治理念?生死爱恨,四大永恒主题,哪一个又可以离开社会和政治背景?有人把在“文革”中发生的爱情写得那么缠绵温馨,一尘不染,这可能吗?真实吗?还有,《红楼梦》有没有政治?博尔赫斯有没有政治?诺贝尔文学奖有没有政治?

当然,离不开政治和关注政治根本是两回事,关注政治和描写政治,也同样根本是两回事。让所有的作家都去关注政治,关注现实,那肯定是一种谬误。但所有的作家都远离政治,远离现实,那也注定是文学的不幸。

关注政治,关注现实,就是关注最广大的社会公众利益。所以关注政治,关注现实,也就要求当代文学创作应该具有读者意识,市场意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让当代的作家们,特别是让那些从计划经济时代生活过来的作家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所适从。面对着急剧变化的市场,作家们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信念和固守,也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立场。文学的市场化、世俗化对文学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但拒绝市场、逃避市场也一样是文学的灾难!

曾几何时,作家们的集体固守和抗争,让文学市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白,在这个巨大的空白中,鱼龙混杂,浊流滚滚。当那些并不属于真正的作家却以作家的名义拥入这个市场时,在这个巨大的市场空白中所产生出来的那些所谓的文学,而那些所谓的文学产生出来的腐臭和毒气,让真正的作家们目瞪口呆,椎心泣血。面对着这样的一个局面,真正的作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拒绝文学的市场化绝不是、也绝不等同于让文学拒绝市场。文学失去了市场,也就等于失去了读者,失去了阵地,最终也就等于失去了真正的文学。

市场是最大的政治。我赞成这样的观点。

改革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一个更新更深的层次。改革带来的结构性调整,其实是利益的重新调整。改革正在过大关!

在这样的一个改革时代,文学不应缺席,也不能缺席!

面对着那些真正的改革者,开拓者,面对着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奋不顾身的志士仁人,要有我们义无反顾的支持和声援;面对着社会上的那些丑行和腐恶,要有我们毫不掩饰的愤怒和勇气;面对着社会的不公和非正义,要有我们旗帜鲜明的呼吁和呐喊!文学缺失了对政治的关注,对现实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等于让文学失去了正义感和是非感。我们的当代文学创作,应该有一批关注政治关注现实的作家,或者我们的作家们应该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精力去关注政治,关注现实,显示出直面社会的人格力量,表现出应有的批判精神,这既是文学的职责,也同样是对社会发展中出现危机的警示。当知识分子不再为真理而奋斗,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当知识分子隐入沉默不再进行文化思想批判和探索,民主精神就难以存在。同理,在发生着巨大社会变迁的当今社会,作家的沉默和缺席,必然会让当代文学和当代作家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严重受损,对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也必然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作家是时代的见证者,也应该是时代进步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我以前说过的话,我现在还想再说一遍。作为现实社会中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中的一分子,放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就等于放弃了对民众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关注。现代政治是自由和民主的产物,思想自由和政治民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政治的冷漠,也就是对思想自由和科学民主的冷漠。

在天翻地覆、瞬息万变的改革大潮中,你的心中真的可以放得下一张平静的课桌吗?青年学子,真的可以那样务实而世故吗?真的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吗?你在大三的时候或许就已经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和求职的困惑了,你怎么可以做得到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现实?

十一

不管是现实小说,还是政治小说,抑或是关注政治的现实小说,但《国家干部》终究还是一部小说。

《国家干部》是一部真正的小说。

十二

《国家干部》是我写作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我喜欢《国家干部》,也希望读者能喜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家干部/共和国作家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49833
开本 16开
页数 7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8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4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4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