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温病条辨/温病名著精选系列/中医经典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由吴瑭(字鞠通)著。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专著。《温病条辨》重申寒、温分立,提出病因有三(伏气、时气、戾气),病类为九(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秋燥、冬温、温疟);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吴氏的三焦辨证不仅层次清晰、明确,而且能落实到具体脏腑,而非难以捉摸的“膜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辨证体系与张仲景伤寒六经辨证、叶天士温热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互为羽翼,是温病创新理论之一。该书提出了一系列的温病治疗原则,成为此后温病治疗的圭臬,其中一些学术见解直到现在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

内容推荐

本书为温病通论著作,六卷。清·吴瑭(鞠通)著于嘉庆三年。书仿《伤寒论》体例,分条列论,以求简要易诵,又于各条之下详加辨析议论,故以“条辨”命名。该书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该辨证体系与张仲景伤寒六经辨证、叶天士温热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互为羽翼,成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其内容全面系统,理法方药齐备,切合临床实用,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专著,被后世视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成为中医必读之书。

目录

卷首原病篇

卷一 上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湿温寒湿

 温疟

 秋燥

 补秋燥胜气论

卷二 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伏暑

 寒湿

 湿温疟、痢、疸、痹附

 秋燥

卷三 下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寒湿 便血、咳嗽、疝瘕附

 湿温 疟、痢附

 秋燥

卷四 杂说

 汗论

 方中行先生或问六气论

 伤寒注论

 风论

 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

 本论起银翘散论

 本论粗具规模论

 寒疫论

 伪病名论

 温病起手太阴论

 燥气论

 外感总数论

 治病法论

 吴又可温病禁黄连论

 风温、温热气复论

 治血论

 九窍论

 形体论

卷五 解产难

 解产难题词

 产后总论

 产后三大证论一

 产后三大证论二

 产后三大证论三

 产后瘀血论

 产后宜补宜泻论

 产后六气为病论

 产后不可用白芍辩

 产后误用归芎亦能致瘛论

 产后当究奇经论

 下死胎不可拘执论

 催生不可拘执论

 产后当补心气论

 产后虚寒虚热分别论治论

 保胎论一

 保胎论二

卷六 解儿难

 解儿难题词

 儿科总论

 俗传儿科为纯阳辩

 儿科用药论

 儿科风药禁

 痉因质疑

 湿痉或问

 痉有寒热虚实四大纲论

 小儿痉病瘛病共有九大纲论

寒痉

风温痉

温热痉

暑痉

湿痉

燥痉

内伤饮食痉

客忤痉

本脏自病痉

 小儿易痉总论

 痉病瘛病总论

 六气当汗不当汗论

 疳疾论

 痘证总论

 痘证禁表药论

 痘证初起用药论

 治痘明家论

 痘疮稀少不可恃论

 痘证限期论

 行浆务令满足论

 疹论

 泻白散不可妄用论

 万物各有偏胜论

 草木各得一太极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温病条辨/温病名著精选系列/中医经典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吴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536039
开本 16开
页数 1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2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54.2
丛书名 温病名著精选系列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36
16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