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中国“当代徐霞客”,搜狐时尚盛典旅行家,田野社区旅游达人。良友书坊重磅打造“人文地理原创系列”《行摄的灵魂》三部曲。
一个带着相机游走世界的旅人,一个用情感铭刻历史的侠客,一个向往灵魂清洁的CEO。
从喜马拉雅到孟加拉湾,从东部富饶的恒河平原到西部干旱的沙漠地区,从印度贫民窟到婆罗门贵族,从连接印度全部生活的铁路,到无处不在的宗教,从繁华的都市,到丛林、沙漠深处的原始部落从古代凄美的传说,到今天真实的故事……
北印度的丰富多彩,令人抓狂,绝望与惊喜也频频出现……
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恒河流域的印度,这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用神话与色彩堆砌的地方。在这个到处是中世纪古堡的部落王国,作者再一次用文字与图片,极力地完成新的书写……
恒河,一条连接印度大陆与东亚大陆的河流,让高高在上的喜马拉雅山脉,通过孟加拉湾与浩瀚的海洋有了一个直接的联系。纵观地球上的每一条河流,也只有恒河被尊称为“圣河”。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坚信此河便是凡人涅槃捷径,是人间通往天国的大门。因此,人们越过高山,穿过沙漠和海洋,不辞劳苦艰苦跋涉,来此地与神交会。
在这里,人们便可以尽可能地与神亲近。虽然人们敬拜的神数量众多,也各有不同,但三大宗教的信众都深深地爱着这条圣河,这条圣河实实在在地诱发了三大宗教——藏传佛教、印度教与者那教。这条奔流不息的圣河,在给了人们信仰的力量的同时,也养育了中国西藏、尼泊尔、印度以及孟加拉国的部分或者全部地区,创造了许多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故事……
虽然数千年的时间改变了地球的每一寸表面,城市的建立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又改写了人类的历史:但圣河的每一滴水,以及拉吉斯坦沙漠里的每一粒砂,依然像远古时代一样,散发着无限的魔力。今天,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依然深深地摄取着世人无限的想像力。
我又一次背起行囊往西走,从恒河源头的喜马拉雅,顺着恒河一路探索到它的入海口——孟加拉湾;用我的眼睛与镜头,去读解恒河的秘密。
满怀绝望地寻找厕所
对中国人来说,一提起印度,必然与这三样东西相联系:厕所、印度神油与印度抛饼。我猜想,人们的意思是:印度人随地大小便,印度神油是随便可以买到的性爱催化剂,而印度抛饼则是印度随时随地可见的街边小食。那么,这印度三宝中,究竟有哪样是真实存在的?在印度的窗口——火车站应该就可以得到答案。
都说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门面,但印度的火车站事实上等同于厕所——我相信所有去过印度并且坐过印度火车的人都不会反对这一观点。无论北印度的新老德里火车站、中印度的孟买火车站,还是印度最南端的柯莫林角火车站,每个车站都是一个开放的大厕所。而对我这类必定要到“指定厕所”蹲点的人来说,有时候会憋出病来,在德里火车站,我就必须要到“上等候车室”才能找到“指定厕所”。有人以此类推得出:整个印度的国土就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厕所。事实上,印度人着装宽大的特点为他们排泄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男人的“裤”是用一块很长的布宽松包裹而成,挽起“裤”腿转过身去,对面的树丛、墙壁就是他的“私密空间”;女士莎丽曳地,蹲于一隅也“自成一统”——对蹲在路边的印度女人要特别小心,别以为她在摆姿势等你拍照。走近火车站,浓重的异味折磨着人们的嗅觉,尤其在夏天,过路者无不掩鼻疾驰。记不清自己出入印度的火车站多少次,反正每次从火车上下来,都尽可能不在站台逗留,而是尽快离开站台。
按常理,寺庙乃是神灵栖身之地,神圣不可侵犯。可令人惊讶的是:印度的寺庙往往也有厕所的气味。虽没有亲眼见哪位在寺庙里方便,但寺庙里却贴着告示:“不要做冒犯神灵的行为!”这小小的告示是否可以作为印度人随意方便之佐证呢?在德里最大的清真寺“贾玛清真寺”门外,我急急忙忙跑去问警察哪里有厕所,警察竟然为我叫开了一个机关的大门,我花了10卢比才能在窄小的厕所里蹲点——10卢比是什么概念?在贾玛清真寺门外的那条街上,我用10卢比就享受了一顿印度最大众的早餐:一杯马萨拉茶和一个油炸的面团。回想在其他国家,即使在中国,我好像都没试过用一顿早餐的钱去厕所撒一泡尿。这,都是著名旅游景点惹的祸……
印度的公厕(高级宾馆除外)往往没有卫生纸的席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矮矮的水龙头一刚好方便如厕的人放水,下方有个塑料杯——这就是印度人的净身设施。在冈仁波齐转山朝圣期间,曾听说并且看见朝圣的印度人左右手分工分明:右手管“进口”,左手管“出口”。后来在尼泊尔,由于遇上内战飞机晚点一天,无聊中前往加德满都的皇家赌场,刚好与一位印度富豪同台“竞赌”,每次合作成功赢了庄家之后,我们总是握手言欢——那握手的瞬间,我总是非常认真仔细,以确保对方与我都是出示右手。尽管这种卫生习惯不能被现代文明所接受,但一个孟加拉国朋友——辛达尔医生说:印度人的痔疮发病率低正是得益于以水净身的卫生习惯。相对而言,卫生纸在印度是奢侈品,一包卫生纸大约合人民币5元多。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卫生纸因素,印度冲水厕所的下水管道很细,加之水压不够,一小团卫生纸往往会造成下水道堵塞。
很多人到达德里都不会错过这三个地方:印度国家博物馆、红堡以及代表印度平民生活的市场CHANDNI CHOWK。印度国家博物馆凭借学生证可以1个卢比的票价参观。在国家博物馆附近有一个花园叫LORDI GARDEN。那里可以说是人满为患的德里市内最好的花园,不但有古建筑、草坪、成群的乌,还有精确到米的花园跑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男厕所非常别致(很不幸,我没有机会见识女厕所),用扑克牌头像作为性别领地的标志。这个高级厕所有卫兵把守——印度民主革命的最大成果,也许就是把“贱民与狗不许进入”换成了“贱民不能进入,但狗可以进入”。悲哀的是,在印度这样的告示形同虚设,因为不管是贱民还是狗,他/它们基本上都不需要厕所就能解决燃眉之急。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方稍微偏僻一点的建筑物边,只要往围墙下一看,你会惊讶地发现:从地面往上一米高的墙脚,全部被硝酸盐腐蚀得痕迹斑斑,那些红砂石的建筑耐腐蚀的程度很高,因此类似印度国家博物馆、红堡之类的石头建筑受硝酸盐的影响不会太大,但火车站以及老区的那些混凝土或者砖泥结构的建筑,很多围墙已经呈现像患有牙周炎的牙齿一样,根部会有一条很深的槽,这使印度的老城区那些本来已经很古旧的建筑,增加了危房的数量。
值得庆幸的是,在原英属印度的首都加尔各答,那个与孟买火车站齐名的世界上最古老最有特色的豪拉火车站,与胡格力河钢铁大桥之间的人行道上,几个半边围墙1.5米高的半开放式卡位厕所已经投入使用。因为拥有至少1200万人口,加尔各答的这个露天公共厕所理所当然就变成了世界上使用率最高的男性免费公厕。
印度神油与印度抛饼
问印度的特产是什么?恐怕大家都会想到印度神油。遗憾的是,现在在印度几乎没有人能找到这味据称药效直逼伟哥(VIGOR)的良药了。一位在印度工作的朋友说,他受无数亲朋戚友之托,苦苦追寻数年,仍然未有影踪。在印度与印度人聊天,发现他们对这种“油”已经不感兴趣了,他们都得意于描述自己的“超级自然能量”(SLIPER NATLJRAI—POWER)——这一点,从无处不在的林伽(男性生殖器)供奉似乎得到印证。如果你问印度人,听说意大利的女人来印度后找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私奔,过了一个月的“甜蜜生活”,是真的吗?那么,从仅会讲几句磕巴英语的三轮车夫到出租车司机,从四星级酒店大堂经理到专业的医生,印度男人都信誓旦旦地说:“这很有可能是真的,因为印度男人持续的时间很长(KEEP A LONG TIME)!”在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庆典”的12年一次的“恒河朝圣”圣地,我看到苦行僧们表演用阴茎缠绕棍棒以吊起自己的身体,这也许就是“超级自然能量”以及“持续的时间很长”最好的证明。
印度神油英文名称为Massage Oil,原本叫佛的香精,又称佛露,主要是由壁虎提炼成油状,佐以数十种药材提炼而成。它源于印度教的一种涂抹或喷在男性阴茎龟头上的一种油精。在印度当地,相传是由国王贾辛一世(JAI SINGH I)研究发明出的壮阳药。贾辛一世将捷布王朝迁徙到平原,并且建造全新的皇宫:又为了与周边各国交好,迎娶了10多位妻子。为了要应付这10多位后宫佳丽,贾辛一世除了请人绘制了许多性爱姿势的壁画外,还着手研发印度神油。除了一般的壮阳功效之外,印度神油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跌打损伤用药。而印度神油在印度本土找不到,却因在中国流传而大名鼎鼎。这是否如同中国的传统功夫以及舞狮舞龙,一定要在外国的中国城的中国节日中才可以看到?
至于风靡中国的“印度抛饼”,那可不是正宗的印度菜。在长达一个月的印度之旅中,从喜马拉雅到孟加拉湾,从东部到西部,从首都新德里到沙漠深处的部落市集,我从未见过国内风行的“印度抛饼”。问起当地人什么是“FLY PANCAKE”,他们竟然一脸茫然,即使我做出抛饼的手势,人们还是一无所知。在印度北部城市亲眼见过印度薄饼的制作,但那也是用死面做成,放在反扣的类似中国锅的铁器上烘烤而成,全无国内印度抛饼松、软、香的口味。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国内所谓正宗的“印度抛饼”居然还有猪肉馅的!要知道猪肉在印度几乎是没有市场的:印度人85%信仰印度教,他们绝大部分人吃斋,剩下的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不吃猪肉。
在来印度前3个月,刚好在马来西亚旅居,倒是在吉隆坡以及槟城的印度社区偶尔见到印度人制作抛饼。国内印度抛饼的真正发源地,也许是东南亚和中国香港。由于那里居住着大批印度移民,为了谋生,他们在开餐馆时,迎合了当地人的口味,推出了抛饼。没想到这轻轻一抛,就如同印度神油一样,居然也给中国人抛出了对印度的美好印象,并从此成为中国人认为的三件与印度人密切相关的事情之一。
P41-44
印度:绝望与惊喜
在德里火车站——我在印度落地的第一个地方,没想到也是我离开印度的最后一个地方,我遇到了巴拉——我在印度第一次打招呼的也是最后一次说告别的当地人,这是多么奇妙的际遇!像许多在印度旅行的人一样,我不得不说:印度,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旅程一即使已经周游了半个地球,见识了许多不同的文化与文明,但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印度行走,我还是要说这句话。
行走的魅力,也许就是因为每一次新的行走,都有新的体验。晚点——在上飞机前开始遭遇——我的航班虽然是中国南航的,却被告知晚点一小时。到达印度后的每一小时,我所期待到的,永远是我意想不到的;我可以在一分钟前遇到天使,但在一分钟后,我遇到的却是魔鬼……
整个印度之旅,绝望总是伴随着惊喜。于是,在到达印度三天之后,我不再期待,一切顺其自然。而零距离接触当地人的生活,以当地人的模式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始终是我这次印度之旅坚定不移的目标……
我的灵魂在恒河中出逃
恒河对人类信仰的巨大贡献,就是她诱发并发展了印度教、佛教、锡克教、耆那教这些伟大的宗教。这些宗教,对人类心灵的作用与影响力,是无法用任何度量单位来估算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物质文明发展的速度(而不是人均量)已经远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物质的需求毕竟只是人类需求中的一面而已。如何令自己快乐?如何令自己心安?解决这个精神层面的需求,看起来是个非常现实而又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中国西藏,到南麓的尼泊尔;从远在北非的埃及,再回到南亚的印度,从西奈半岛沙漠荒凉的圣地西奈山,到印度恒河边繁华的圣城瓦拉纳西……我带走了一身的疲惫与无数的图片,却留下了一个漂泊的灵魂。
从恒河流域走出来,经历了无数的绝望与惊喜,也经历了无数的心理与生理的抗争。在故事与心情都逐渐沉淀之后,躺在家里阳台的沙滩椅上,望着13级台风“天鹅”横扫广东阴沉沉的天空,我突然发现,我爱上了恒河,爱上了印度。谢谢“良友书坊”的臧杰先生,是他的鼓励和“压迫”,我才能在“繁忙”中完成印度的第一部书稿。在为本书画上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我有一种“翻身解放,重见天日”的感觉,呵呵。
在狂吃一段时间的猪肉等肉食,补充完身体的生理渴望之后,我又一次背起背囊西行,再一次到访印度的首都新德里,继续向西走进印度的沙漠地带,地毯式扫荡一个眩目而神秘的世界——君王之邦拉吉斯坦。
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恒河流域的印度,这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用神话与色彩堆砌的地方。在这个到处是中世纪古堡的部落王国,我再一次用我的文字与图片,极力地完成新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