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般人来说,团结友爱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润滑剂;对政治家来说,团结友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文学家来说,团结友爱是孕育文学灵魂的接生婆;对诗人来说,团结友爱是提高精神境界的发动机。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际,我们又何尝不能从这些团结友爱的典型事例之中发掘出需要的东西呢?
本书收录了古今中外团结友爱的故事,希望读者通过此书可以懂得团结他人、顾全大局、慎择友、善待友的道理。
图书 | 让青少年懂得团结友爱的故事/中小学生不得不读的故事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对一般人来说,团结友爱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润滑剂;对政治家来说,团结友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文学家来说,团结友爱是孕育文学灵魂的接生婆;对诗人来说,团结友爱是提高精神境界的发动机。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际,我们又何尝不能从这些团结友爱的典型事例之中发掘出需要的东西呢? 本书收录了古今中外团结友爱的故事,希望读者通过此书可以懂得团结他人、顾全大局、慎择友、善待友的道理。 内容推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单个人的生存能力虽然大大提高了,但随之而来的社会分工又把人类联系成一个整体。即使到了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个人的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生产的社会性和科学研究的社会性也随之加强,任何活动,都不是单个人的力量所能胜任的。因此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共存共荣,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 本书收录了古今中外团结友爱的故事,共分6个部分,希望读者通过此书可以懂得团结他人、顾全大局、慎择友、善待友的道理,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同心同德、忠诚合作。 目录 体恤爱民 仁心仁德 商汤网开三面 周武王团结民心兴周灭商 鸣琴治单父的宓子贱 文翁兴学 刘备撤军扶老携幼 裴侠为官 祖逖爱民 唐太宗吞蝗 姚崇灭蝗 李皋开仓济灾民 周世宗熔化铜佛 百姓之友苏轼 姚少师放粮 徐九思巧施救济 李充嗣慎理饥民 许季觉倡议救饥民 张吉安赈灾安民 王鼎一心为民 魏源以身贷民保安康 翁同和赈济灾民 林肯解放黑奴 关爱部属 顾全大局 齐景公欲速不达见深情 祁奚的“尚公”精神 将相和 爱兵如子的军事家吴起 王昭君出塞 丙吉与车夫的主仆之宜 曹操招才 刘秀与王霸的君臣之谊 冯异爱护兵士 孙权关怀属下 周瑜团结部下 李世民与臣下肝胆相照 李想体悯士卒 狄仁杰体恤同僚 范仲淹请罪 范仲淹劝说同僚 欧阳修巧劝宋祁 王旦以德报怨荐寇准 互敬互爱 宽以待人 梁鸿孟光举案齐眉 “王吉休妻”和“东邻伐树” 王祥王览兄友弟恭 展子虔和董伯仁“文人相亲” 魏万追寻李白三千里 韩愈柳宗元互相支持 张氏兄弟让秀才 贺知章金龟换美酒 娄师德以德报怨 欧阳修与王安石互敬互爱 宋仁宗与辽道宗互敬互爱 苏黄互帮互助 陆游诗激辛弃疾 朱熹与陆九渊论敌相亲 明成祖与淳泥国王的友情 魏源与龚自珍意气相投 康有为与墨西哥总统的友谊 冯玉祥与孙中山的神交互勉 孙中山和李大钊 邓稼先与杨振宁至诚相待 宋振庭与傅抱石一见如故 柏格曼由蔑视到尊敬舍勒 维勒和李比希水火相容 达尔文与华莱士不谋而合 焦耳与汤姆生从对手到朋友 柴可夫斯基的知音 利斯特分享成果 马克思与恩格斯冰释前嫌 重情重义 同心同德 俞伯牙摔琴酬知己 管鲍之交 季札挂剑 乐毅报燕王知遇之恩 左伯桃舍身酬知己 荆轲与高渐离士为知己者死 范式千里赴约叙友情 孔融孔褒兄弟争死 荀巨伯为友舍生忘死 白敏中宁肯不当状元 杜甫与李白情深义厚 李白和晁衡的真诚友谊 郭子仪李光弼齐心杀敌 张巡许远团结守睢阳 韦皋与郑回二人同心 欧阳修不夺友人之功 费宏访友谢罪 顾贞观赋词救挚友 张际亮与姚莹患难与共 田汉与周信芳剧坛知己 赵敬之与陈中柱生死结盟 丁玲与史沫特莱为共同事业而战 何香凝与宋庆龄姐妹情深共患难 穆青与老坚决潘从正 歌德和席勒的生死友情 屠格涅夫悼念果戈理 马克思与达尔文的共同追求 爱护晚辈 同舟共济 萧何月下追韩信共保明主 黄霸愿与知己同赴难 太史慈与孔融休戚与共之” 骆统让大家都不挨饿 蔡邕倒履迎宾 褚遂良为臣僚勇担风险 吴复古与苏东坡师友情深 章太炎与苏玄瑛 章太炎和他的“小友” 鲁迅和柔石 徐悲鸿诚助“二石” 茹科夫斯基与果戈理比亲属更亲密 夫累密与摩瓦桑的师生情 戴维提携晚生 巴尔扎克的“最高评判” 沃尔夫包容学生 涅克拉索夫与车尔尼雪夫斯基共同战斗 赫胥黎与达尔文共进退 本生和基尔霍夫团结合作 瓦特孙抗逆流 契诃夫同“海燕”在一起 摩尔根与助手分奖金 关心亲朋 无微不至 伍举与声子两代世交 百里奚与蹇叔共患难 邹长倩良言赠挚友 孑L融让梨争刑 刘备责友 吕岱诚选益友 胡质辞交 管宁割席弃友 邓攸弃子保侄 谢尚以诚交友 李勉待友以诚 刘君良关爱同族 铁木真与他的密友 鲁迅与郁达夫同行 张学良关心相声艺人张寿臣 试读章节 一天,宓子贱前往单父,走马上任。离单父城还有几十里路远,忽见前方尘土飞扬,车盖如云。原来是单父的一些官吏大户、绅士名流闻讯争相出城迎接,想与新守宰拉近乎。宓子贱看见这帮人跑这么远来迎接他,忽然想起渔翁的告诫。于是,连声催促车夫,说:“快吧车赶过去,快吧车赶过去,不必多搭理这帮人,阳昼说的‘阳鲛’来了。” 宓子贱人单父宰后,岁为单父的最高官吏,重任在肩,但他整天若无其事,悠然自得。他很爱弹琴,在城南筑了个琴台,经常在上面与人一起鸣琴唱和,单父照样呗治理得很出色。人们称赞他能“身不下堂,鸣琴而治。”其实,宓子贱采用的是高明的办法。 有一次,齐国军队攻打鲁国,要经过单父。当时小麦正待收割。眼看齐军就要来到,各家收各家的麦子已来不及了。 有人向宓子贱建议,放城里的人出去,不管谁家的麦子,谁收割了归谁所有。这样就能很快收完麦子,不让敌军得到一点军粮。 下属管理一连向宓子贱请示了三次,他都坚决不答应。没过两天,齐军来了,抢割了单父很多麦子。鲁国大夫季孙听到这件事很恼火,派人谴责宓子贱,说:“老百姓辛辛苦苦种的麦子,你拦着不让放任收割,反倒留给齐军,这岂不太令人痛心吗?如果敌军突然而来,你事先不知道,还可以原谅。可是,人们三次向你建议,你都不答应,难道这是为国家着想吗?” 宓子贱听了季孙的责备,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依我之见,今年的麦子被齐军割了,明年还可以再种。如果一来贼寇,就让那些不种田的人任意收割别人的庄稼,岂不助长了人们盼望贼寇的心理?” “再说,一季小麦咱们收了,鲁国也不见得富多少;丢了这些麦子,也弱不了哪去。如果这次鼓励老百姓不劳而获,去抢别人的劳动果实,那给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坏影响,就不是三年五年能消除的了。” 听了宓子贱的话,季孙明白了自己只看到几斤麦子,宓子贱却考虑的是社会道德风范这件大事,觉得还是宓子贱见识深,想得远,自愧不如。 孔子听说他的学生在单父“鸣琴而治”,很高兴,便询问宓子贱:“你用什么方法治理单父的?” 宓子贱回答:“学生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百姓长辈,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百姓的子女,抚恤孤儿,爱护百姓,和百姓同欢乐,共忧患。” 孔子听了,沉思片刻,说:“好,不过这是小节,要治理好一个地方还很不够。” 宓子贱又说:“学生团结了一批人,我就像对待父辈、兄长、知心朋友一样对待他们。”孔子点点头,说:“可以教给他们仁义道德,这些人一定会拥护你。不过,这是中节,还不足以治理好一个地方。” 宓子贱又说:“这里有五个比我贤能的人,我把他们当做争相吞食的,准是那令人讨厌的阳鲛,这种鱼肉味淡;凡是见到钓饵,像似看见了,又似没看见,不争不抢,想吃又不贪吃的,多是鲂鱼,这种鱼肉厚味美,令人喜爱。”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连声称妙。 宓子贱做单父宰时,实行仁政,任用贤能,提倡爱民,为政三年,单父大治。史书上称单父被他治理得风淳、俗美、物阜、年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史记》中说:“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后人对宓子贱一直很赞赏,在单父城东南隅当年宓子贱鸣琴的地方,专门建筑一个琴台,以寄托景仰之情。 宓子贼在总结实现“鸣琴而治”的经验时,贯穿着一个精神:以仁爱之心待人,团结人。 有些人做了行政长官以后,不体恤百姓,视自已是太上皇,称百姓为“子民”,把属下视为粗使杂役,大耍喝奴使婢的威风,没有气度任用比自己能干的人,百般打击排斥有能力的人才,在这种官员的治理下,百姓一定怨声载道,属下跟他离心离德,绝对不会出现“鸣琴而治”的太平景象。P6-7 序言 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是依靠群体而生存的。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若不聚群而居,就根本无法战胜自然灾害和抵御野兽的侵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单个人的生存能力虽然大大提高了,但随之而来的社会分工又把人类联系成一个整体。即使到了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个人的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生产的社会性和科学研究的社会性也随之加强,任何活动,都不是单个人的力量所能胜任的。因此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共存共荣,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 团结表现在国君身上则是爱护百姓、施行仁政;表现在将军身上则是爱兵如子、体恤士卒;表现在地方官身上则是造福一方百姓。虽然他们这样做的个人出发目的不尽相同,或为自己的江山社稷,或为了边关的稳固,或为了地方的安定,但是他们最终目标是相同的,那就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把他们的事迹放到我们现在来看便是一种团结的精神——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社会的安定繁荣而不懈努力。 然而,当团结表现在个人对个人的时候,便引申出了友爱这一主题。因为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会经历许多的事,遇见许多的人,这其间就有我们想要靠近的人和想要靠近我们的人,而人与人的交往中就是事物的不断的更新与交替的过程。在这交往的过程中也就产生了友爱。友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表现,而且是在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非血缘情感。 友爱在不同的情形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当友爱表现在上下级或长辈晚辈之间时便是关爱部属、爱护晚辈;当友爱表现在邻里之间时便是互敬互爱、宽以待人;当表现在朋友之间时便是重情重义、同舟共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无论何时友爱始终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所以,友爱是任何时代和任何人都少不了的和离不开的。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这个意思最通俗的表述。 以团结和友爱而著称于世的典型,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有过数不清的事例,如网开三面、文翁兴学、祖狄爱民、管鲍之交、廉蔺之谊、邓稼先与杨振宁挚诚相待、瓦特孙抗逆流、维勒和李比希水火相容等,无不散发出浓郁的芬芳,为后人称道。他们或为国为民,实行仁义;或为国为民,生死相救;或互学互助,共攀高峰;或同艰共苦,生死不渝;或托妻托子,诚信可嘉;或批评劝诫,互相勉励;或仗义疏财,荣辱与共。总之,他们体现出团结友爱、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同舟共济的崇高风范。 从这些团结友爱的典型事例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对一般人来说,团结友爱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润滑剂;对政治家来说,团结友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文学家来说,团结友爱是孕育文学灵魂的接生婆;对诗人来说,团结友爱是提高精神境界的发动机。 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际,我们又何尝不能从这些团结友爱的典型事例之中发掘出需要的东西呢? 本书收录了古今中外团结友爱的故事,共分6个部分,希望读者通过此书可以懂得团结他人、顾全大局、慎择友、善待友的道理,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同心同德、忠诚合作。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让青少年懂得团结友爱的故事/中小学生不得不读的故事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本书编写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01498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0-06-01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印刷时间 | 201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432.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5 |
宽 | 166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