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希望集团三十年)/当代中国著名企业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著名媒体人宋立新、著名经济学家赵晓作序推荐。屹立三十年,希望集团抒写中国民企非野蛮生长;从农民到首富,刘氏兄弟诠释中国式基业长青传奇。

本书试图记录“走窄路”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标本。在书中,作者把希望集团的刘永行、刘永好兄弟喻为“贫瘠土地上长出的商业奇葩”,足见其道路之曲折艰难。

他们是难能可贵“走窄门”的企业家,他们是中国企业家学习的榜样。他们从养鸡、养鹌鹑起家,创业三十年,两度荣登福布斯首富,实现了“基业长青”传奇。这就是刘永行、刘永好的创业故事。

全书分为八章,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希望集团刘永行兄弟四人的创业及发展历程。本书资料详实,文笔生动,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催人奋进的中国式创富图景。在书中,作者以刘氏兄企业发展为案例,梳理了刘氏兄弟创业三十年来的成功经验,并对中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模式做了有益的思考。

内容推荐

20世纪80年代初,刘永好四兄弟在四川老家开始创业旅程,他们用拼凑起的1000元钱,从养鸡、养鹌鹑做起,在三十年间打造出中国最知名的民营企业——希望集团。其中刘永行刘永好两度被评为福布斯榜的中国首富,二人也先后成为CCTV2001和2006的中国年度经济人物。

四兄弟的成功是中国式“白手起家”的典型,他们的创业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步,也因此见证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各个时期的起伏跌宕,而他们一路走来,三十年屹立不倒、蓬勃长青,的确称得上一个难得的奇迹。

本书全面地展现了刘氏四兄弟近三十年创业及发展历程,展现了他们历经的艰辛苦难、悲欣荣辱及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百折不回、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时本书尝试去探讨一个民营企业如何实现产权明晰、如何寻找第二主业、家族企业如何传承及民营企业该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等问题。

在本书中,作者的思维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刘氏家族的个案上,而是通过对四兄弟充满艰辛和波折的创业过程的剖析,去思考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及长青之道:中国企业家们应该走一条自律克制、实业创新的道路,才有可能实现基业长青。

目录

引子 刘永行兄弟:贫瘠土地上长出的商业奇葩

第一章 夜汐:动乱年代的艰难成长

 一、“最坏时代”的革命者

 二、荒唐岁月中的痛苦烙印

 三、逆运是性格的磨刀石

 四、命运发生转折性改变

第二章 春浪:四兄弟踏上创业之路

 一、七天赚到十个月工资

 二、停薪留职开始创业

 三、差点遭遇“灭顶之灾”

 四、一种会下“金蛋”的鸟

 五、有幸赶上“企业家时代” 

 六、共同致富的康庄大道

第三章 热波:迈出全国扩张的大步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磨难

 二、在市场竞争中学会多赢

 三、差点夭折于“倒春寒”

 四、南巡讲话驱散改革阴霾

 五、借助天时进行全国扩张

第四章 分流:家族企业现代化嬗变

 一、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二、夫唱妇随推开财富之门

 三、私营企业登上政治舞台

 四、分头并进抢占市场空白

 五、中国首富投身光彩事业

第五章 群涌:四兄弟企业大放异彩

 一、必须站在变化的前面

 二、饲料大王变成金融家

 三、房地产:傻子都能赚钱

 四、渴望更多“阳光富豪”

 五、构筑大农牧业的平台

 六、一场胆大包天的豪赌

第六章 风浪:挫折困境中逆势成长

 一、重工业化之梦遭遇调控

 二、进军零售业遭遇滑铁卢

 三、在民生银行内斗中落败

 四、兄弟携手援助地震灾区

 五、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崛起

 六、调动智慧抵御金融危机

 七、打造成世界级农牧企业

 八、富豪排行榜上的“常青藤”

第七章 归渊:沉淀传承企业家精神

 一、创业首先需顺应大势

 二、正确处理好政商关系

 三、诚信能保证企业做大

 四、随时随地的补充知识

 五、企业发展关键在用人

 六、培养家族企业继承人

第八章 潮汛:企业家历史地位变迁

 一、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

 二、一群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人

 三、善待企业家就是帮助国家壮大

后记

附录一:刘永行VS黄光裕:两位首富,两种路径

附录二:刘氏家族企业年谱

试读章节

一、七天赚到十个月工资

一只鹅带来的转变

“即或整个中国实现了现代化,究竟谁能买得起十亿人生产的那么多的产品呢?”1980年夏天,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在访问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后,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这一年,邓小平亲自盛情邀请的一位日本企业家也来到了中国。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他给中国的领导人们讲起了自己的经营哲学,比如“要振奋产业报国的精神”、“要有高度的公司使命感,互相帮助”等。

这位日本企业家叫松下幸之助,在日本有“经营之神”的美誉。

而对当时尚在成都师范专科学校读书的刘永行来说,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的担忧无疑是杞人忧天!那年春节前夕,最让他头痛的难题是:家里只剩下了2块多钱,究竟是拿这钱用来开学之后给自己交学费,还是给儿子过年买吃?

刘永行的儿子刘相宇当时已经4岁了,因为眼馋邻居家过年都有肉吃,便也嚷嚷着要吃肉。刘永行犹豫再三,最后决定先拿这2元钱到市场上去买一只鹅,让儿子美美地过完年再说。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小孩子爱玩的天性被这只可爱的嘎鹅激发了,刘相宇兴高采烈地抱着它跑到屋外的池塘边玩耍。一时兴起,他松掉了捆着鹅腿的绳子,想一睹它“白毛浮绿水”的风采,谁知道转眼之间,这只鹅便“红掌拔清波”而去了。

到了嘴边的肉竟然飞了!顾不上诗情画意的刘永行夫妻,心急如焚地赶忙四处去寻找那只丢失的鹅。但奇怪?是,他们找遍了整个县城也不见它的踪影。这只鹅,就这样驮着儿子过年吃肉的梦想羽化而去,让刘永行心痛不已。

1980年的中国最流行的是一首《妹妹找哥泪花流》的歌曲,而在那个下午,刘永行的沮丧心情完全可以谱写成一首《哥哥找鹅泪花流》。

望着哭闹的小家伙,心痛心酸的刘永行只得把心一横——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别人都在热热闹闹地窜门访亲时,他却哪儿也不去,而是利用自己会修理电视、收音机的本事,在县城幼儿园门口的墙边摆了一个专门修理家电的摊位,并用白纸写了一幅大广告——“修理无线电,又快又好”。

在?国问题专家约翰·罗德里克的眼里,198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令人兴奋的时代之一”。农民有了自留地,城市职工也开始涨工资并有了奖金,随着收入的提高,人民压抑已久的对物质生活水平的需求一下子迸发出来。

这一年,全国城乡市场商品销售激增,无论是农副产品还是家电产品的销量都在急剧提升,光电视机的销量,1980年上半年就比1979年上半年增加了1.8倍。尤其是广大的农村焕发勃勃生机,在县以下的消费品市场零售额的增长甚至超过了城市。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姚依林在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中说:“整个经济活起来了。”

对死板的和无效的计划经济的放宽,在整个社会的最细微处体现出来的,是全国大大小小城镇上市容的变化。这些地方开始出现自由市场、流动摊贩及少量的货摊,比如磨刀匠、鞋匠、茶摊、饮食摊、家电修理摊等。1980年是个体户大量涌现的一年,刘永行因为丢了一只鹅,也被迫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也许是春节期间可供选择的对象太少,财神爷只好找到了孤注一掷的刘永行,让他发了一笔多达300元的横财。这让刘永行有点目瞪口呆——在短短的7天时间里,竟然赚到了相当于他当时10个月的工资!这不但解决了儿子过年吃肉的问题,也解决了他自己明年学费的问题,甚至还解决了全家人一年的生活费。  但让刘永行更意想不到的是,这300元虽然安慰好了嘴馋的儿子,却吊起了另外四个人的胃口——那就是大哥刘永言、三弟陈育新、四弟刘永好和自?。大家觉得,既然财神爷如此平易近人,何不索性再和他多走动走动!

其实早在此之前的1978年,老大刘永言就进行过一次市场试水活动。当年,他成功研制出了《BCD数控编程软件》,软件在成都电机厂的试验成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难得可贵的是,刘永言不仅仅是一个科技研究人员,更敢于迈出家门做一个技术推广者。为了把软件推向市场,刘永言咬咬牙扛上他自己研制的设备踏上了到全国各地推销软件之旅。

“你们在生产中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吗?”刘永言上门去的第一句话,并不是向对方推销他的软件如何好,还是先问对方有什么难题。作为一个实用型科学发明家,一般电子机械厂里常遇到的难题对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手到擒来的事,他借此建立了和诸多厂家的良好信任关系。

先推销自己,再推销产品!刘永言聪明地打开了推销自研软件的大门。时至今日,刘永言的软件仍在很多电机厂使用,国防大学甚至把它引入了教材。

这次脑力加体力的完美结合,让刘永言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也为以后希望集团的创业与发展定下了科技兴业、智赢天下的基调。

未能实现的科技创业

20世纪80年代初,当商机再现时,四兄弟自然首先想到的是依靠科技创业,办一家电子工厂。

这个想法在刘家当时的资源排列组合中,绝对是一个最优配置——老大刘永言和老四刘永好学的都是计算机和机械,老二刘永行已经搞了8年的无线电维修,老三陈育新也干过电子仪表装配之类的活。

四兄弟都崇拜大发明家爱迪生,既然他创办的公司叫GE,那自己的工厂就叫“新异”好了。

在办电子厂之前,刘永好兄弟决定先做一个音响样品。当时他们分了工:老大刘永言和老四刘永好负责电子元件,刘永行和陈育新负责音箱的木结构和包布。在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并经过反复试验后,兄弟四人最后拿出了样品。为了测试音箱的效果,他们还把这件样品抬到了新津?的百货大楼里(全县城只有那里有音箱卖),和其他的音箱摆在一起播放同样的音乐,想不到竟然招来不少想购买的顾客。

音箱通过了市场的测试取得成功后,紧接着是要找合作者。兄弟几个拿着音响到乡下想和生产队合作,提出由刘家出技术和管理,生产队出钱,一起合作生产。但没有想到的是,此事上报到公社之后,公社书记一句“集体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刘永好仍感到有些痛心:“我们失去了一次机会,我们的音响只能成为学校校办工厂的一个产品。后来,这个产品为学校?造了一定的价值,居然还被评为省级科技成果。如果当时我们做音响的话,现在我们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电器大王,说不准的。”

在当时,国家的政策还只是鼓励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却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私人可以投资办厂。直到几年之后的1987年1月,中央才做出《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当时行走在灰色边缘的先行者们如履薄冰、随时面临可能降临的灭顶之灾,当时的基层干部更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

于是,刘家四兄弟只得把投资办厂的想法收起来,准备先从做一个养殖专业户开始。

P31-34

序言

《自律前行:中国企业家的“窄门”》

赵晓(经济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备受关注的黄光裕一案,在经过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后,终于将在3月底进行非公开的庭前质证。此前,检方指控黄光裕涉嫌的罪名有: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及泄露内幕信息罪、单位行贿罪。

从牟其中到赖昌星、从刘晓庆到仰融、从杨斌到周正毅、从顾雏军到黄光裕,一系列民营企业家的落马,说明积累多年的问题终究将会爆发。种种迹象表明,当前中国民营企业正面临历史性变迁,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正经历一场历史性的筛选和分野。一个个富豪的陨落,实际上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完结——那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疯狂阶段正在被历史的强有力的巨手画上句号。不管富豪们是否愿意,曾经的疯狂、无序、血腥、欺骗必然遭到强力整肃,继续铤而走险的富豪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将不会有未来。

民营企业是中国的希望,中国制度创新的巨大成就和民营企业的成长分不开,包含了企业家的无数辛苦与心血,因此没有任何理由否定中国民营企业家们的功绩。但我们同时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到,许多民营企业的发迹有着深重的原罪色彩——那迅速壮大的民营企业未免有些先天不足,那迅速致富、拥有天文数字身家的富豪们未免有些下盘发虚,那可歌可泣的所作所为未免敢于拿到阳光下来晾晒!这就是中国转轨期的严酷现实,这也是几乎一切发展中国家(如“裙带资本主义”的东南亚)难以避免的副产品以及残酷的历史与现实。

然而,将所有的脏水泼向民营企业家们却也是不公平的,“原罪”的讨论更是不应该地遗漏了其中复杂的社会背景。事实上,笔者早就指出,改革实际上意味着对原有种种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打破。因此以原有体制而论,改革者必然有“原罪”;但以改革者而论,却是传统体制有“原罪”。中国的“问题富豪”也是这样,他们事实上是长在“问题制度”之树上的果子。“问题制度”缺陷太多,“问题官员”太腐败贪婪,这些无疑是导致民营企业家“出事”的重要背景。

但没有办法,民营企业家必须一方面向前走,另一方面要学好,从野蛮生长走向文明生长,而这一条路注定将是狭窄的,并且人们不太愿意去选择。正如《圣经:新约马太福音》所告诫的一样:“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7章13-14节)。

但如此洁身自好、自律前行的道路有谁去走呢?财经作家张小平,在出版了畅销书《首富真相——黄光裕家族的财富路径》以后,又推出了最新财经力作《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希望集团三十年》,试图记录“走窄路”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标本。在书中,作者把希望集团的刘永行、刘永好兄弟喻为“贫瘠土地上长出的商业奇葩”,足见其道路之曲折艰难。

在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的过程中,我们遗憾地看到:那些踏足原罪捷径的民营企业家,其实往往不一定深陷黄光裕似的囚境,很多人一直悠游在法网之外,甚至轻易逃逸、凭着非法敛聚的巨额财富在国外过着神仙般的日子;而当初像刘永行兄弟一样严以律己、拒绝官商勾结、跻身道德窄门的企业家们,却无异于自绝“时代机遇”、自废武功,而能够硕果仅存、创造30年基业长青传奇的刘氏兄弟算得上是少数甚至异数。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行为畸变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不违法,就别想发财;想发财,就要不择手段、铤而走险。前30年的中国社会,不靠贿赂等非法手段想要成为富豪简直寸步难行!基于此意义上来讲,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家的诞生本身就像是一根木炭——如果你硬要去把它洗白,那么最终的结果是把整根木炭都洗掉,木炭还是洗不白。所以中国人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思考:如果不创建一个好的他律性的制度,如果政府官员不能被迫约束自己,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有可能全军覆没。  当然,中国民营企业家们容易出事也不能完全推在制度头上,还与其自身跛足的商业精神有关。对比西方清教徒从信仰出发的“荣神誉人”的商业精神,中国的企业家可以说是先天不足。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普遍缺乏信仰,缺乏成熟的价值观,当然也没有良好的商业精神。

事实上,西方清教徒企业家是从“禁欲”开始走上商业之途的,我们的企业家则是从“贪欲”走上发展之途的。大多数企业家对于自己的经营目的并不明确,攀比心态、“江湖”心态严重,表面上是民营企业家,骨子里其实是“江湖豪客”,很少有人想到要通过创造财富而获取财富、最终达到兼济天下的目的。许多人想的是钻制度的空子,通过“分配财富”、“转移财富”的办法,去实现一夜暴富的贪婪目的。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冒出来的这些“转轨富豪”?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如果中国社会不能建立起一整套理的财富伦理,中国下一步的经济改革就有可能陷于社会矛盾的泥淖不可自拔。

从历史的长镜头看,以经济改革单兵突进的中国改革至少存在三点明显不足:一是在经济建设层面,财富的积累迄今未能建立起完善、成熟的游戏规则;二是在社会平衡发展层面,缺乏收入分配的应有调节,导致财富鸿沟不断加深,社会上出现“仇富心理”;三是在精神规范层面,变革的意识形态在为私欲正名的同时,却缺乏对市场伦理和财富伦理这一远大理想的扎实建构,因此陷于另一个极端,日益将社会引向物质崇拜、金钱崇拜。

中国人一般都相信“仓禀实而知礼节”,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往往正好相反——不是经济发达了人才变好,而是先有一帮?规矩、讲诚信的好人,然后才有发达的经济,即“知礼节而仓禀实”。从英美文化演变与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就是马克斯·韦伯所阐述的先有“清教伦理”所孕育的资本主义精神,后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

中国是一定要往前走的,中国的市场体制也必定会越来越规范。体制转轨的过程,往往也就是法网收紧的过程,每当制度转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会有一批为富不仁的“大鱼们”被抛弃出局,成为体制的殉葬品。

从这样的历史眼光看,“刘永好现象”就更加宝贵并值得研究。刘永好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地坚持走出一条“好人之路”?支撑其?行的道德与伦理力量是什么?与西方清教徒企业家们道路相比,刘永好式的好人道路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从刘永好的经历在体制变革、企业变革与文化变革上学习到一些什么东西?

中国没有选择,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单纯、欢快的旋律之后,中国社会将进入新的财富乐章,遵守最低规则(守法经营、照章纳税),追求更高准则(负起社会责任,作高尚企业),将日益成为新的时代强音。

中国没有选择,历史将越来越告别“问题富豪”时代,走向“阳光富豪”时代!中国的富豪同样没有选择,只有自觉地告别“问题富豪”时代,走向“阳富豪”时代,才能走向大有希望的明天!

在徐徐展开的中国“阳光富豪”的大舞台上,人们将乐于看到有越来越多像刘永行、刘永好兄弟一样的富豪站出来,走上前台,经受阳光的考验。人们将乐于看到,一代“阳光富豪”将真正铸造中国经济健康、持续的腾飞。

而在此大转型过程中,除借鉴刘永好等的行为外,中国民营企业家实在还应该读一下《圣经:新约路加福音》第13章24节中的这样一句值得中国民营企业家们警醒的话:“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

后记

今天是2010年3月3目,备受瞩目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对于我个人而言,今天也有一件值得庆幸的大事,那就是《刘永行刘永好兄弟首富长青》一书正式脱稿。

凑巧的是,去年也是在3月份,我的另外一本书也正式完稿出版,那就是《首富真相:黄光裕家族的财富路径》。此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对黄光裕这位白手起家、却最终陷入官商勾结深渊的首富,人们既惋惜、又气愤。

刘永行兄弟和黄光裕,两位先后登上财富排行榜第一位的首富先生,他们有着几乎相似的出身背景、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创业奋斗路径。路径决定命运!今天,就在这个时候,刘永好与黄光裕,却站在两个有天壤之别的位置之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刘永好,自从1993年以民营企业家代表身份登上政治舞台后,每年的3月3日,他必定坐在人民大会堂里聆听着全国政协会议的开幕报告,并在心中反复斟酌自己即将提出的关于“三农”的提案;而此时的黄光裕,却囚居于铁窗之中,为已经被正式起诉所涉嫌的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而绞尽脑汁。

2008年年底,黄光裕刚刚被捕时,笔者曾为《南方人物周刊》杂志撰写过一篇题为《刘永行VS黄光裕:两位首富,两种路径》的文章,这引起了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有好事的媒体记者在2009年两会期间当面向刘永好提起此事,问他如何看待这种评价时,刘永好笑了:“我一直觉得,要脚踏实地做产业,认准现代农业是大有发展空间的,就坚持走下去,不要搞投机取巧。”

把两位性格迥异、结局悬殊的首富放在一起来对比写作,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情——在财富的珠穆朗玛峰之巅,两个人选择了不同的攀登路径并都达到了最高点。只是,一个大胆冒进,最后失足深渊;一个步步为营,始终进退裕如。但无论是刹那的璀灿、还是永恒的芳华,他们都做到了一件常人难以企及的事情,那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一个福泽四方的企业——国美集团和希望集团。如果,这两个企业能绵延百年,那常青的基业必将暗淡一切属于个人的耻与荣。

此时窗外,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之下,洁白的春雪竞幻耀出金属般的光泽。它们既掩盖了一切丑陋、痛苦和绝望,也正孕育着美好、甜蜜和希翼。在短短的数日之后,你看那枝头,必将有鲜活的生机迎风绽放!

张小平

2010年3月3日

书评(媒体评论)

张小平提供了一个“大智若愚”的生动案例,创新务实是基业长青的大智慧之本,投机取巧是昙花一现的小聪明之源。

——洪可柱(全国“两会”十大言者之一、优秀企业家)

刘永好兄弟的成功,教会了—代中国人怎么创业。张小平讲述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更让我感动的是,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刘永好提出要把“三农”扩展到“五农”,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即农民、农村、农业、农企、农社。这说到了点子上。

——叶青(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张小平这些年发现了中国企业家的生存密码,许多精彩又幽暗的财富故事都被他永远地留存到了书页上。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不仅能读到企业家的进取,也能读到张小平的勤奋。

——苏小和(知名财经作家、财经独立书评人)

张小平笔下精彩的刘氏兄弟故事,让我们再次明白:要想实现更好的公司治理,产权的明晰是多么的重要。

——易鹏(北京大学人力资本所研究员、知名财经专栏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希望集团三十年)/当代中国著名企业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小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03330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45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1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