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财富战争(第2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中世纪以后,欧洲商业解禁,诸国战乱频繁,货币战更是此起彼伏。殖民地的开拓、西班牙、葡萄牙的衰退、英国的崛起、中国的衰落、美国的独立,无不与货币战联系密切。

在这段历史中,黄金和白银反复被赋予货币地位,又反复被剥夺货币地位,而每一轮赋予和剥夺,又都伴随着国际强权的势力变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货币体系也从来没有稳定过。货币争霸之战无时无刻不在上演。货币战争某种意义上取代了军事战争的地位。日本广场协议、拉美金融危机、欧美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等接踵而至。国际金融势力每次发起的货币狙击,都摧枯拉朽,如入无人之境。可以说,世界的货币史,就是世界战争史的一个侧影。

内容推荐

本书把货币金融运行的原理与货币经济的历史事实、历次货币大战的操作手法和结果演变融为一体,把国际金融和国内金融的运作原理和图像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感同身受地与当时的货币决策者一起,判断各种策略的全局性后果。

作者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从中国到世界,对美联储是私人的吗?私人银行如何发行钞票?债券、基金和票据能取代基础货币吗?黄金是否能卷土重来?谁决定钞票发行:银行还是政府?中国巨额外汇怎么办?应对美元体系、欧元体系,是否应该建立亚洲货币新秩序?等问题在本书都有清晰的说明。

不管读者懂不懂经济,读过本书后都犹如俯视经济沙盘一样,对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豁然开朗。

目录

第一部分 巨变前夕

 引子

 第1章 令人困惑的中国经济

 第2章 进退维谷

第1节 提高人民币汇率

第2节 让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第3节 人民币汇率低估了40%

第4节 为什么通货膨胀人民币反而升值

第二部分 货币的秘密

 第1章 老掉牙的故事

第1节 货币与汇率

第2节 为什么要有本位货币

第3节 货币的历史分权:足值与不足值

第4节 良币与劣币:谁驱逐谁

 第2章 被扭曲的历史:中国与欧洲

第1节 欧洲重农轻商的传统

第2节 古中国的商业与国计文明

第3节 十字军东征与欧洲崛起

 第3章 指向新大陆:有缺陷的货币

第1节 谁让哥伦布起航

第2节 本位货币的扩张

第3节 债券、基金和票据能取代本位货币吗

第4节 撞开黄金之门

 第4章 中国与幸运擦肩而过

第1节 谁让郑和抛锚

第2节 中国古典货币制度:让历史告诉未来

 第5章 从私人信用货币到中央银行

第1节 私人信用货币时代

第2节 为什么私人信用货币不稳定

第3节 从金木位到美联储

第4节 美联储是私人的吗

第5节 政府可以发钞票吗

第6节 美联储是独立行使货币职能吗

 第6章 商业银行货币扩张的全新认识

第1节 失业货币、独立货币与信贷对冲

第2节 储蓄越多准备金比率越高吗

第3节 货币过剩:资金紧张与潜在通货膨胀的孪生怪胎

 第7章 宏观货币流动图

第1节 大规模并行的串联过程:实物流与货币流

第2节 是储蓄大于投资导致中国经济扭曲吗

第3节 外汇收入与钞票印刷

第4节 索罗斯为何推崇信贷周期:失去意义的货币流通速度

第5节 净出口趋零的高外贸依存度经济

第三部分 金融武器

 第1章 治世还是乱世:原生资产及其衍生品

第1节 原生资产及其衍生品

第2节 四两拨千斤:衍生品的保证金

 第2章 螺蛳壳里的金融理论

第1节 时空互换的金融隧道:风险收益率

第2节 风险干涉

第3节 致命错误1:混淆实物与货币的资产定价

第4节 均衡风险收益率的组合和替换

第5节 致命错误2:衍生品定价的风险中性

第6节 真正的微观资产及其衍生品定价

第7节 现实操作:有限对冲与风险分离

第8节 脱掉对冲基金的外衣

 第3章 宏观的颠覆:走向现实

第1节 数学包装下的金融占星术

第2节 资产贴现的真实面目:价值重组

第3节 虚拟经济的总价值

第4节 虚拟经济的货币扩张

 第4章 货币的控制与反控制

第1节 远期价格

第2节 利率期限结构:远期收益率

第3节 致命错误3:不可贸易部门的汇率

第4节 致命错误4:利率平价

第5节 衍生品指标:利率平价差

第6节 利率影响下的次稳态汇率偏移

第7节 隔山打牛:汇率套利

第8节 汇率变化的主动与被动

第四部分 宏观无衡价,操之平天下

 第1章 国家储备

 第2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衡量

第1节 谁能从比较优势中获益

第2节 技术密集是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是劳动节 约

第3节 国内外的贸易利益衡量

第4节 外资投资与外债利益衡量

第5节 内债和外债利益衡量

 第3章 赋税对产业的影响

第1节 赋税、地租与囤积

第2节 赋税征收与产业发展

第五部分 改变历史的货币战争之一 货币天然不是金银:强者为王

 第1章 中国梦魇:信用货币时代败于白银时代

 第2章 白银时代VS黄金时代:中国衰落和欧洲崛起

 第3章 骑在金本位上的世界货币:英镑

 第4章 一战英国再废金本位

 第5章 笑里藏刀:英美金本位与世界央行之争

 第6章 易反易覆:美国再废金本位

 第7章 戴镣铐的准世界货币:特别提款权

第六部分  改变历史的货币战争之二 现代货币战争

 第1章 美日之战:广场协议

第1节 诱敌深入:日美布子

第2节 沐猴而冠:负责任大国的诱饵

第3节 声东击西:逆差障眼术

第4节 暗度陈仓:浮华背后

第5节 将计就计:日本反噬

第6节 釜底抽薪:日本后院起火

 第2章 美欧之战:谁是王者

第1节 一揽子货币本位

第2节 双中心汇率的命门

第3节 单一货币本位

第4节 欧洲中央银行分权体系

第5节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命门

第6节 合纵连横:没有永远的朋友

第3章 拉美沉陷:沦为后院

第1节 民族独立

第2节 引狼入室

第3节 芝加哥boy:第五纵队

第4节 被割开的血管

第4章 美亚之战:其血玄黄

第1节 借尸还魂:危机再现

第2节 扣动扳机:美国穆迪评级

第3节 十面埋伏:汇、股、币立体战争

第4节 绵里藏针:新台避战

第5节 货币局制度

第6节 瞒天过海:直逼中国本土

第7节 战龙在野:中国破釜一搏

第七部分 中国:决战未来

 第1章 战略布局

第1节 准进不准出

第2节 主权基金输出

第3节 打压房地产

第4节 健全社保扶持实业

第5节 可控通货膨胀与人民币缓慢升值并存

第6节 推迟衍生品开放

第7节 外资引进原则:压强敌扶弱友

第8节 让欧洲知道真正的敌人

 第2章 战略决战

第1节 以退为进

第2节 群雄逐鹿

第八部分 亚洲货币新秩序

 第1章 人民币之锚:小稳大动

 第2章 加速亚洲经济交融

 第3章 创建亚洲货币基金组织

 第4章 被打人冷宫的黄金

 第5章 三国鼎立

第九部分 用谁的教科书

 第1章 西方经济学在说什么

第1节 经济诸理论的渊源

第2节 西方经济学:鲁滨逊的漂流

 第2章 西方特色与中国特色:西方经济学是否全盘通吃

 第3章 汉家本有国计:中国的“文艺复兴”

后记

试读章节

第3节 货币的历史分杈:足值与不足值

前文提到的那个原始的实物交换故事,我们假定它发生在了亚洲,但同样的故事在古老的欧洲、中东也发生过。根据现代科学考证,原始人类都发源于非洲。我们假定这个考证正确。之后这些部落开始向广袤的地域迁移。其中一支向北穿过北非到达欧洲,而另一支则沿着太平洋岛屿向东,一直走到黄河流域。前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而后者则创造了至今仍在闪耀光芒的中华文明。

于是,货币的演化也因此分成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不清楚是欧洲的社会基础导致了其经济形态,还是其经济形态导致了其社会基础。总之,欧洲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中国历史上保持两千多年、强盛稳定的周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对欧洲人来说简直就是个奢望。能保持数百年一统江山的大国,在欧洲只有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做到了,而那也是典型的军国武治,例如公元前47年古埃及被罗马帝国占领,罗马大帝恺撒凯旋罗马时,展示了他们从埃及掠夺的2822个金冠,每个金冠重8公斤,共计22.58吨;还展示了白银1815吨。他们一旦停止扩张掠夺,缺少外界财富来源,帝国的分裂就不可避免。亚历山大帝国、查理曼帝国,都随着用武力征服别国的首领的去世而烟消云散。

有一个关于欧洲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比较:欧洲文明是扩张性文明,一旦停止扩张就无法生存下去。中华文明是封闭型文明,不扩张也能保持几百年的稳定。

更有人把这种说法提高了一步:欧洲文明是雄性文明,具有主动性和扩张性;中华文明是雌性文明,具备被动性和内敛性。

其实,这一切,即使不是全部,至少也有相当多的原因应归结于各自的货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欧洲在罗马帝国灭亡以前就是封建领主制国家。被汉武帝驱逐的匈奴,经过了几百年的流浪,突然出现在了欧罗巴平原上。匈奴强大的武力把日耳曼蛮族从丛林中驱赶出来,并迫使其成为罗马帝国的附庸。匈奴给了罗马帝国一个沉重的打击,如果不是当时的基督教皇出城劝说匈奴首领阿拉提退兵,罗马帝国可能要早灭亡一百多年。不过从那以后,罗马帝国已经奄奄一息,直到公元476年,归附的日耳曼蛮族给了西罗马帝国最后一击,熊熊大火把天使之城罗马及其文明烧成一片废墟。欧洲文明之火一夜之间陡然熄灭。

欧洲进入了没有文明照耀的中世纪。自那以后,欧洲再也没有统一过。直到公元8~9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如法国、德国都还没有成型,只有法兰克、萨克森等部落漫无目的地穿梭在荒凉的丛林中。

欧洲经历了漫长的封建诸侯时代。

有人说,欧洲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然后很快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的封建社会时间最长,发展最为成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封建时代”的概念是在将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比较中提出来的。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第17册(6月8日)和第26册(9月5日)上刊出了一篇名为“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的文章。梁启超认为,中国与欧洲国体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依次经历了家族时代、酋长时代和封建时代这样三个时代,其间中国周代国体与欧洲希腊国体的相同点最多,即同为封建时代与贵族政治、列国分立。此时政府(即贵族)的权力甚重,过于国君,就像欧洲的所谓“少数共和政体”或“寡人政体”,尤其接近于古希腊的斯巴达。又由于作为此社会中之一部分的贵族与平民甚相亲,所以也可以视这一贵族政治时代为民权稍伸时代。

“封建”一词的英文是feudal,指的是西欧中世纪的一种社会形态——王国中由国王分封贵族,公、侯、伯、子、男等爵位贵族都有自己的采邑,国王也有自己的采邑,贵族的领地由他们自己管理,他们有自己的亲兵卫队,自己发饷,领主世袭等。此所谓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前的封建社会。

但在中国,这样的制度到了战国末期就崩溃了,虽然以后也出现过皇帝分封有功的大将、亲王等,例如,秦末的刘邦和项羽起兵,就是以取消秦帝国、恢复封建诸侯为号召的。作为封建贵族出身的项羽,在占领秦宫、逼退刘邦、分封天下诸侯之后,竟然没有想到自己做皇帝,而是甘于退回故土,做一个封建诸侯霸主。史书上说项羽贪恋故土,想向故人炫耀。其实项羽出身封建贵族,他所接受的封建诸侯思想才是其没有自己称帝而去恢复封建体制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项羽是一个忠于自己理想的悲剧性人物。而刘邦则没有这些思想负担,他很快收回了全国的统治权(除了建国初期被迫分封韩信等异姓王外),摧毁封建制度,建立了像秦朝那样统一的国家。因此,总的来看,之后的中国实行的还是由中央派出官吏到全国各地管理地方事务、征兵收税的中央集权制度。

用美国汉学家Herrlee G.Greel的话说,就是“二千多年以前的中国已有20世纪超级国家的形态”。

中西的货币理论和实践,由此走向了历史分杈,其具体表现是足值与不足值之分。

货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私人可以自由生产的货币。此种货币完全遵从市场成本收益和供需平衡的法则,就跟生产普通产品一样,因此具有内在市场价值,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此为足值货币。

另一种是国家垄断生产的货币。此种货币由于垄断生产,不遵从成本收益平衡法则,但遵守供需平衡法则,因此其成本可以远远低于其面值,具有高额造币利润。此为不足值货币。

如果国家试图垄断货币制造,但由于缺乏防伪技术或处罚威慑力等原因而使得私人可以偷造货币,致使其与国家造币相竞争,那么造币利润就会下跌,因此国家造币也基本遵从成本收益平衡的法则。

私造货币的后果,是使得货币面值=造币成本+正常利润。例如,在国家完全垄断下,面值100元钞票的造币成本+正常利润可能只有1元,但若私造货币泛滥,面值100元钞票的造币成本+正常利润就可能等于100元。唯一能解释此现象的是:私造货币泛滥时,通货膨胀了100倍。

所以,是否是金属或者贵金属,或是不是纸钞,不是区分货币有无真实内在价值的标准。

均衡情况下,足值货币价值决定的货币数量论和内在价值论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如果市场上足值货币数量少,则足值货币的需求大于供给,货币价值增大。但货币的生产扩大时,边际成本会提高,货币成本价值也会增大。货币成本价值与正常利润之和等于货币面值时,生产者停止生产。反之亦然。

因此,对于足值货币来说,价值决定的货币数量论和内在价值论是统一的而不是矛盾的。

足值货币的足值,是指其市场价值大致等于其制造成本与社会平均利润之和,而并不是说其市场价值不变。如果足值货币由于数量供给等原因导致制造成本剧烈变化,则会导致其市场价值发生相应变化。

例如,如果足值货币数量供大于求,则人们会减少其生产供给,从而降低其边际生产成本,也就降低了其内在价值。这就是货币贬值,即通货膨胀。

而国家无法阻止的私人生产的垄断货币,其市场价值介于足值货币和垄断货币之间。

我们很自然地推断出:如果金属货币不足值铸造,但是国家控制金属货币铸造总量,同时具有高难度的防伪技术,则不足值的金属货币也不会造成通货膨胀。这跟纸币的原理一样。如果纸币防伪能力极低,则纸币的面值就将接近于印刷及其纸的成本价值,纸币成为足值货币,这就必然造成通货膨胀。

欧洲长期没有统一的国家形态,而是分离孤立的庄园经济和城邦经济,因此庄园之间、城邦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所需要的货币都是私人生产的,没有国家统一的权威来支持,所以就只能是足值的实物货币。

P16-20

序言

“不管懂不懂经济,看了都会豁然开朗。”

这句话很直白,不过它却是不知名的网友在网络上给我2003年一篇匿名文章起的标题。写那篇匿名文章的一个原因,是另一个网友在清华BBS上问我:“你为什么不把你的思想写得简单易懂,让大家都知道呢?”

他的建议让我心动。

2003年以前,中国经济学术界比今天还要故步自封。他们的主要理念是:经济跟武大郎做烧饼没有什么区别,饼做大了才有吃的,饼吃多了就做不了饼了;钱再多也不能当饼吃,所以钱是没有用的。

形象地说,他们用了很多复杂的数学工具和模型来干这些事情:使用集合论来论证面粉如何揉成饼,使用拓扑学来计算饼的形状,使用动态优化来计算分饼的过程,使用随机过程来计算如何在饼分不均匀的情况下让人们承认自己的饼其实价值蛮不错的……最后,他们把钞票包在饼上,经过复杂的数学计算,宣布说钞票并没有增加饼的营养,因此钞票是中性的……

假如深入学习过经济学,就应该能一眼看出上面的故事在指哪些主干理论。和这些人争论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一分钟就可以说清楚的问题,他们会在无关问题上和你纠缠几年。

幸或是不幸,在中国理论学者走向世界受到热烈欢迎后,中国企业跟着走向世界就遭到了美国、欧洲等国家的行政司法封杀。无情的事实,不知道学术界面对公众是否心虚。

新思想之所以被接受,永远不是因为说服了旧思想而得到承认,而是因为掌控旧思想的人已经死去。不过等着别人死还要很长时间,不如让学术走向大众,走向不曾掌控任何思想的大众。

网友的建议使我有了2003年这篇刻意为网络而写的货币经济分析匿名文章。全文不在这里说了,文章最后说:

“中国经济要正常运转,必须削掉这道悬河。加强对垄断利润的税收,加强打击资金外逃,实行财产登记制度,增设遗产税。加大教育投入,加大社保医疗等公共福利设施投入。切实保障工人权利,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不要老是以廉价劳动力为荣。把外向型经济转为内向型经济。以上措施,可以相当于中央银行紧缩银根给投资造成的影响一样,但是却可以刺激投资的积极性和增加消费,削去悬河,因此与仅仅紧缩银根不可同日而语。对于目前的外汇储备,除了保留必需的用来稳定市场的部分外,应当用以购买战略资源或者技术,通过这种方式把美元抛出去,以绝国际社会之话柄,并同时让外汇切切实实地用来建设中国,而非像守财奴一般抱着外汇压箱底。要是中国以后被迫抛出美元之时,是通过吸纳人民币来抛出美元,中国央行还自以为是执行外汇调控政策,则中国数十年之积累,转眼便灰飞烟灭,一场空矣。一句话,解决外汇困境,攘外必先安内。”

这篇文章随后迅速被各处转载,恐怕也是今天货币讨论热的发源之一。

不过,在随后纷纷扰扰的货币讨论热中,却极少有理性的声音存在。一些人否认货币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威胁,否认国家之间的生存与霸权之战;另一些人又把政治经济的一切都归结于货币掠夺,甚至不惜以扭曲、臆测和编造经济故事,来达到耸人听闻的目的。第一种人使人忽略货币问题可能存在的威胁,第二种人则使人在最初的震撼后,怀疑其立论的可信性,最终反而对货币威胁论持反感态度。

由此,应中国纺织出版社之邀,我觉得有必要将中国当前的货币问题,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从中国到世界,从原理到应用,做一个全方位的展示,并力图用“不管懂不懂经济,看了都豁然开朗”的标准写出来,也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的货币争论,主要指向以下基本事实: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高外贸依存度、飞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热钱的大量涌进、人民币通货膨胀与升值压力的相互正反馈、货币总量与国民经济的比值不断扩大、社保教育资金缺口难以弥补等。

以上这些现象,有的是因为数值巨大而骇人,有的是因为出现了经典经济学难以解释的矛盾。不论是骇人还是矛盾,其扑面而来的威胁,足以使每个人都隐隐感到不安。

中国究竟实力如何?货币运行的原理是什么?中国将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隐藏在暗处的威胁?中国要恢复回金本位吗?

这些问题,我们难以从教科书上得到答案。因为在教科书上,货币往往被一笔略过。它们告诉我们,货币是中性的,换句话说,货币的调控,即使在短期内会对经济施加影响,但长期内,所有货币调控的影响都将消失。这其中,有将货币作为一般商品来计算效用最大化的货币效用理论;有货币必须滞后一个生产周期,不能瞬时调动的货币先行理论等。都因为其与现实相差太远,而无法给大家正确的答案。甚至,它们不仅无法给出正确答案,相反,却因为主张货币对经济不起作用,而麻痹了我们对货币的警觉。

而在各种报道及类野史的经济小说中,货币阴谋被不断揭露,人们仿佛被一个自己从来没有见过也想象不到的暗夜世界所包围。

我们不是阴谋论者,但国际市场也决非福利院。国际资本的噬血性,决定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实践经验的不足和体制的缺陷,其经济发展成果更容易为国际资本掠夺。

国虽大,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以货币向他国发起攻击,并不是当代才发生的事。最早可以追溯周朝。《管子·轻重丁第八十三》中记载:“莱国擅长染色工艺,紫色的绢在莱国的价钱一纯只值一销金子,紫青色的丝绦也是一纯值一锱金子。而在周地则价值十斤黄金。莱国商人知道后,很快把紫绢收购一空。周国却拿出票据作为抵押,从莱国商人手里把紫绢收购起来,莱国商人只握有等于货币的票据。这是莱国自己失掉了收集起来的紫绢,而只得到周地的空头票据。”这恐怕也是有史以来最早的金汇兑本位制下信用货币的扩张了。而商业战争就更不用说,商汤就是通过向夏朝发起商业战,以颠覆夏朝。

中世纪以后,欧洲商业解禁,诸国战乱频繁,货币战更是此起彼伏。殖民地的开拓、西班牙、葡萄牙的衰退、英国的崛起、中国的衰落、美国的独立,无不与货币战联系密切。在这段历史中,黄金和白银反复被赋予货币地位,又反复被剥夺货币地位,而每一轮赋予和剥夺,又都伴随着国际强权的势力变更。可以说,世界的货币史,就是世界战争史的一个浓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货币体系也从来没有稳定过。货币争霸之战无时无刻不在上演。货币战争某种意义上取代了军事战争的地位。日本广场协议、拉美金融危机、欧美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等接踵而至。国际金融势力每次发起的货币狙击,都摧枯拉朽,如人无人之境。由金融危机导致的总损失,已经远远超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损失。

实物经济与货币经济是相辅相成的。纯粹依赖货币金融的经济,乃是无根之水;但纯粹依赖实物生产的经济,也难逃为他人作嫁衣之命运。当前,货币金融理论远远落后于现实世界,中国货币金融人才严重匮乏。在中国高速发展之际,如何保有自己的发展成果不被掠夺,乃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书把货币金融运行的原理与货币经济的历史事实、历次货币大战的操作手法和结果演变融为一体,把国际金融和国内金融的运作原理和图像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感同身受与当时的货币决策者一起,判断各种策略的正确性和后果,具有相当的实践价值。读完此书后,美联储为谁所有之类的疑惑,就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了。

程碧波

后记

很多人对科普类读物有一种误解,认为其粗陋浅薄,不登大雅之堂。这是不了解学术为天下公器的性质所致。在中世纪的欧洲,学术被把持在教会手中,即使璀璨如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也没有给欧洲带来丝毫的光明。文艺复兴提倡的以人为本,方使得科学之光普照每个生灵,才有了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

科普类读物的写作,要求著作者下相当大的功夫。读者不知道背景,不知道前因,不知道后果,更难对书中的观点判断和纠正。读者的整体知识架构,全靠作者用直白的语言搭建,而每每在奥妙回环之处,作者必须要用简单的语言说个明白。确切地说,我写这部书,查阅的资料文献和进行的数学运算,一点也不逊于写那种满篇都是数学公式的书或者论文,这也是中国纺织出版社编辑向连英很早就约我写这本书,但却不得不一拖再拖的原因。我深信误导专业人士是因为专业人士的水平不够,但误导大众却是犯罪。

各种思潮的迭起,加上国内外经济形势所带来的紧迫感,或许是中国纺织出版社希望出版这样一部书的背景。也因此我无论多么繁忙,也不惜抽出大量时间,来完成这样一部书。

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感谢中国纺织出版社向连英等同志,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

感谢黎金怀、刘兴祥、代杰等老师,是他们铸造了我独立思维的能力。

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于祖尧老师,他所指导的我的博士毕业论文其内容已经成为了这本书的一部分。

感谢师兄邵长毅,对我的研究给予热情地支持,始终像兄长一样关心着我的每一点进步。

感谢我的母亲,为我承受了太多,是她给了我忠贞和坚韧的品格。

感谢我的妻子芳蕾,她给予我快乐,她给予我勇气。作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给了我生活的意义,这本书也属于她。

书评(媒体评论)

货币和金融在不同的时空有不同的特征。几千年跌宕起伏的世界货币、金融史是我们应认真汲取的宝贵财富,世界上各国和地区的货币、金融的风云变幻也为我们提供了做深入研究的多维视角。中国如何把握好金融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开放和监管必须从中国是一个大国的国情出发因势利导,兼顾发展、稳定、安全和效率。在此,我推荐读者与程碧波博士的《财富战争》一起共同思考货币和金融的规律。

——邵长毅 经济学博士 银监会国际部高级经济师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

在金融全球化的时代,不承认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金融利益可能会出现类似战争性质的冲突未免天真,但是夸大这种冲突而认为处处是阴谋、事事是陷阱也必然会导致封闭与恐慌。甚嚣尘上的金融阴谋论,实际上反映的是对全球化时代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缺乏了解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在任何一个新兴市场的全球化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产生这样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克服这种状况的重要途径,就是多元化的研究和多渠道的学习,因此,我推荐大家与程碧波博士的《财富战争》一起,共同探讨目前我们还找不到标准答案、也充满不确定性的许多金融问题。

——巴曙松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财富战争(第2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碧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464673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1.9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5
出版地 北京
235
16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