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属于儿童的生活,真正适合儿童生命成长的生活,才能使教学的空间得以延伸,儿童的言语和精神才能得以自然生长。
本书立足于提高一线语文教师“童化作文”的教学能力,注重从儿童的生活和语言世界出发来进行教学,以符合儿童成长的规律。本书作者还精选了自己“童化作文”教学的经典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细致的分析,为一线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和理论的支撑。
图书 | 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名师工程创新课堂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只有属于儿童的生活,真正适合儿童生命成长的生活,才能使教学的空间得以延伸,儿童的言语和精神才能得以自然生长。 本书立足于提高一线语文教师“童化作文”的教学能力,注重从儿童的生活和语言世界出发来进行教学,以符合儿童成长的规律。本书作者还精选了自己“童化作文”教学的经典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细致的分析,为一线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和理论的支撑。 目录 第一章 “童化”:守望精神意义上的童年——对“童化作文”本义的追寻 第一节 “童化作文”的提出——反思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 第二节 “童化作文”的真义——基于交往视野中的习作教学 第三节 “童化作文”的追求——对习作教学的理想诉求 第二章 “童化”:丰富童年生活的意义——“童化作文”教学的建构 第一节 梦想·交往·文心——“童化作文”的教学主张 第二节 化写作于儿童的生态——“童化作文”的基本策略 第三节 走向“主题单元”——“童化作文”课程的建构 第三章 “童化”:习作教学最美丽的意蕴——“童化作文”教学的精神折射 第一节 “儿童”是一把双刃剑——建立辩证的儿童观 第二节 “童化作文”≠儿童+作文——确立和谐的共生观 第三节 擦亮童年的星空——形成自觉的守望观 第四节 “童化”有边界——树立真实的发展观 第四章 “童化”:为童年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童化作文”教学案例及解读 第一节 为言语交往搭建一个动感的平台——《合作添画赛》教学实录及解读 第二节 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教学实录及解读 第三节 言为“谜”生,语以“谜”魅——《学写谜语》教学实录及解读 第四节 怀揣着美丽上路——《藏在名字里的——《童年“偷”着乐》教学实录及解读 第六节 言语,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生长——《快乐端午节》教学实录及解读 第七节 让写作在离别后再“启程”——《再见,我的同学》教学实录及解读 第八节 让童心与梦一起飞——《童年的梦》教学实录及解读 第九节 让生命在写作中相遇——《祝福短信》教学实录及解读 后记 永远向着明亮那方——我的“童化作文”追寻之路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名师工程创新课堂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14905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8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23.24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重庆 |
长 | 238 |
宽 | 168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