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现仰韶
内容
试读章节

在农商部的办公室里,小火炉上的水壶腾腾地冒着白色的蒸汽。屋外,呼呼的北风拍打着窗户。安特生坐在办公桌前,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面前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几件陶器,有些还沾着细细的泥土,显然没有来得及清理。安特生不时比划着手里的一个放大镜,他希望这个东西能帮得上忙,可以从中发现点什么。旁边的一张桌子上,铺满了稿纸,上面用钢笔画满了一些奇形怪样的符号。

一直以来,关于这些陶器的几个问题始终令他百思不得其解:这么精美的陶器,到底是怎么生发出来的?是哪个民族创造了它?它是本生,还是外传?它的发源地又在哪里……安特生的眉毛渐渐凝成了一个疙瘩。

忽然,办公室的门被人推开了,一个戴着棉帽、穿着棉袍的人走了进来。这个人一进屋,赶紧关了门,径直走到办公桌前。来人一边热情地打招呼,一边迅速从怀里掏出一些纸张,递给安特生。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安特生的助手刘长山,也就是发现这些陶器的第一人。他的到来,不知道会给安特生带来什么样的信息。

安特生先请刘长山坐下,然后就仔细的翻阅起这些爬满字母的纸张来。这是一份关于中亚地区的考古发掘报告,上面提到的遗址中也有彩色陶器出土。安特生眼前一亮:中亚地区有彩陶,中国的河南也发现了彩陶,那么二者是否存在着联系呢?安特生不禁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对比、研究,安特生逐渐发现,中原地区的彩陶与中亚土库曼斯坦的安诺及东南欧的特里波里等地的彩陶有许多相似之处,很可能出自同一源;中国的彩陶在年代上晚于巴比伦等地的彩陶,制作时间上也在中亚与东南欧之后,因此中国彩陶有可能来自西方,这个地区的文化也可能是从西方传播过来的。这就是著名的“中国文化西来说”。

由于它是以考古发掘的实证来说话,因此这个学说在当时具有更大的冲击力。

从专业角度来说,安特生仅仅是一位地质学家,对考古学只是热爱,他本身并不熟悉田野考古发掘的操作程序。而当时,中国的田野考古还处于萌芽状态,也没有出现可以参考和依照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对仰韶村发掘时,安特生就是参照地质学的工作方法,以地层的水平深度分析取样,而不是以文化自然堆积分层收集遗物。这样,他就不可避免地把早期文化和晚期文化混为一体,从而没有办法弄清楚仰韶文化的内涵及遗存的先后顺序问题,以至于出现了“彩陶文化”,“单色陶器”早于“彩色陶器”等非常模糊的概念。

事实上,安特生并没有就此罢休,有一个问题一直让他耿耿于怀:那就是假如中原的彩陶是从西方传入的,那么就必然会在通向中原的甘青地区留下传播的遗迹,他还设想西方的文化应该通过丝绸之路和草原之路两条道路向东传播,那么这个文化通道真的存在吗?

为了验证这个假说,1923年,安特生决定到甘青地区的河谷地带去寻找史前的文化遗址。5月,在中国地质调查所的支持下,安特生携带各省省长的亲笔信,写有汉、蒙、藏3种文字的护照和10名护送的士兵,沿着黄河一路西上了。在兰州,一个小摊贩上装着烟叶的旧彩陶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得知这件彩陶来自临洮后,安特生一行就沿洮河而行,先后发现了马家窑、齐家等遗址,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等。

这次考察之后,安特生发现,甘肃彩陶比中原彩陶要发达得多,但甘肃境内的比较早的彩陶文化中缺乏某些中国古代文化的典型器物,如陶鬲等。如果甘肃彩陶文化是从中原发源的,不应该出现这种现象。他据此推测彩陶来自西方。于是,1924年,他在《甘肃省的考古发现》一文中提出中国文化是在新疆地区生长起来的,并从西方受到影响的观点。这个观点又一次在学术界引起了大争论。一些东西方的学者基本上否定了他的假说。  一年后,安特生又在《甘肃考古记》中肯定了彩陶及一些农业技术是从近东起源的,并沿新疆、甘肃传人河南,河南仰韶是自成体系的文化。随着研究的持续推进,1943年,安特生出版了《中国史前史研究》一书。他再次修正自己的看法,得出了仰韶彩陶与近东无关的结论,这也意味着他彻底抛弃了“中国文化西来说”。

然而,在民族主义情绪极端爆发的年代里,人们却把安特生当成一个有种族偏见的帝国主义御用学者而大加批判,将其与其他一些“窃宝者”相提并论,这对他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误解。

其实,安特生考古发掘所引发的争论,只是“中国文明起源说”的一种呼声。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很早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P21-24

目录

第一章 西水坡的记忆

第二章 小村庄命名大文化

第三章 再次喧嚣的小山村

第四章 中华第一龙

第五章 铸鼎高原的大房子

第六章 传说时代的黄帝城

第七章 最大的瓮棺合葬墓

第八章 无与伦比的色彩

第九章 仰韶的河南,河南的仰韶

序言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考古学是非常神秘的工作。许多人不知道考古到底是干什么的,对考古的作用缺乏了解。当前,社会各界对考古人及考古工作、中国古代文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限于专业的考古发掘报告生涩难懂,考古发掘现场又不宜长时间全面地公开,使社会各界走近考古的愿望始终难以得到满足。为了宣传考古人和考古工作,揭开考古的神秘面纱,使考古走向大众,使社会了解考古,河南省的文物考古工作者编写了这套丛书,如久旱甘雨,可喜可贺。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一套《考古中国》丛书,是依据中原考古人在考古现场的辛勤汗水谱写的,反映了考古工作的真实状态和考古人的切身感受。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数十万年前,中原地区便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史前时期,文化谱系不断,“三皇五帝”等人文始祖与河南密切相关。自夏至元,共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至河南,河南长期居于中国的政治中心。目前,河南省的地下文物点数量居全国首位,现已探明遗址类4053个,墓葬类1809个,共5862个。其中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处,主要类型有洞穴遗址、聚落遗址、城市遗址、手工业遗址等。在这众多特色鲜明、学术和社会意义重大的遗址中,丛书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先期选出10个遗址,独立成书,10本则成一套。每一本的主题都是考古人用不同的话题,诉说着不同的历史故事。在书中,读者将看到精美的彩陶和石器,神秘尘封的陵寝,埋藏着大批青铜器、玉器以及墓主人的传奇故事,作者力求让中原大地上五千年深积的历史文化,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每一位读者阅后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让公众透过考古发现的全过程,来认识考古、学习历史,把历史发展的原始动态,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世人看一看神秘考古大发现的精彩。

通过作者们的辛勤创作,把古老的文明与人们现实生活紧紧地连在一起,透过历史文物,让世人走进离我们久远的年代,走进我们祖先的生活之中,得以有缘一睹那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岁月。这是丛书作者们所追求的目标,我想,也是编写此套丛书的最大意义所在。

是为序。

内容推荐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考古学是非常神秘的工作。许多人不知道考古到底是干什么的,对考古的作用缺乏了解。当前,社会各界对考古人及考古工作、中国古代文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限于专业的考古发掘报告生涩难懂,考古发掘现场又不宜长时间全面地公开,使社会各界走近考古的愿望始终难以得到满足。为了宣传考古人和考古工作,揭开考古的神秘面纱,使考古走向大众,使社会了解考古,河南省的文物考古工作者编写了这套丛书,如久旱甘雨,可喜可贺。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一套《考古中国》丛书,是依据中原考古人在考古现场的辛勤汗水谱写的,反映了考古工作的真实状态和考古人的切身感受。

编辑推荐

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曲折艰难的发掘全过程!

20世纪初一个外国人的意外发现牵扯出一个以“彩陶”著称的古文明并由此从河南这片古老的中原大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诡异的西水坡大墓,埋葬的主人真的是伏羲吗?神秘的中华第一龙,蕴藏着怎样的玄机?建造精美的西坡房屋,神秘的西山古城,罕见的瓮棺合葬墓……

最美是仰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现仰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会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32273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1.134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