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师读心经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

本书十位高僧大德所讲《心经》皆采用玄奘大师翻译的版本。这十位高僧有着极高的佛法造诣,并在佛教历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够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心经》的奥秘。

内容推荐

《心经》即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字数最少的佛教经典,也是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的—部佛教经典。

《心经》历代的译本共有十四种,在大正藏中共收录了八个不同的汉译本。虽然各个译本的文字表述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义理没有差别。各种译本中,流传最广的是玄奘大师的翻译本,共二百六十字,言简意深,朗朗上口,便于诵记。

本书十位高僧大德所讲《心经》皆采用玄奘大师翻译的版本。这十位高僧有着极高的佛法造诣,并在佛教历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够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心经》的奥秘。

目录

前言

大颠禅师注心经——[唐]大颠禅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民国]弘一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民国]净空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述记——[民国]太虚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请益说——[清]道霈禅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明]藕益法师

般若心经指掌——[明]元贤禅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明]憨山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添足——[明]弘赞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唐]法藏法师

试读章节

夫《心经》者,未曾举起,已是分明,何须注解!然而世尊出世,现种种相,谈说种种法。五事化,五种立题,广辟玄门,诱导群品,于第五时说此般若最胜大经,有唐玄奘三藏奉诏译成,流于此土。尽六百卷,谈空一味,显法多门。于其数中,最简要者,五十四句,计二百六十字。其文大直,反成难晓,岂欲传诸达道,庶几接引初机。若能对己返照,穷究见闻,先取见性,次第入顿,后无凝滞,终到牢关。设或未然,且听末后句。

【摩诃】

梵语,此翻为“大”,又云“平等”。

世间最大,莫过虚空。《金刚经》云:“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所以灌溪道:“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大道无边际,虚空难度量。”

雪峰道:“仰望不见天,低头不见地。”虽然恁么广大,谁知有一物,更过于此。且道是甚么物?还识这个么?太虚虽广,不能包其体:日月虽明,不能喻其光。达摩云:“宽则遍法界,窄也不容针。”庵虽小,含法界,放开大者无外,收来小者无内。藏山于泽,藏舟于壑,藏天下于天下。若从这里会得,万象森罗,情与无情,皆同一体。方信道:“满目青山无寸树,极目绿水绝波澜。”光明洞耀,照彻十方,譬如千日,放大光明。古人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尽大地是个法身王。”经云:“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干世界岂不见。”云门道:“一条柱杖子,化为龙,吞却乾坤去了也。”山河大地从什么处得来?若从这里,——明得便了。芥子纳于须弥,须弥纳于芥子。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神通自在,出没自由。或现大身,满虚空界:或现小身,微中极微,细中极细。抛向诸人面前,打鼓普请看不见!

会么?海底金乌天上日,眼中童子面前人。

梵语,此翻“智慧”。

愚痴之人,不见自性,造作粗恶,用事无智,生遭王法,死堕阿鼻。若能转愚为智,用事聪明,具大福德,知因识果,令人恭敬,不受贫苦。若有人反思从前,所做过恶,逐日忙忙,不觉不知,愚痴颠倒,忽然自醒,念念生死,末后何归,有大苦恼。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舍不得苦。杳杳冥冥,前路暗黑,魂识纷飞,无家可归。依草附木,饥渴苦恼,亲戚不睹,莽莽荡荡,忧愁之苦。或在地狱,一日一夜,千死万生。或堕畜生,久受困苦,无人救济。长劫受苦,忽能自觉,昼夜反思。尘劫以来,前种种苦,但受无常。亲近知识,发大智慧,见自本性,顿悟无生。反前愚痴,智慧福德,皆归空寂。神通妙用,治生产业,治世语言,同归般若。转凡成圣,自知当作佛,是心是佛,生极乐国。念念慈,常谈般若,济诸贫苦。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江为酥酪。一切诸法,无非佛法。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方信道:“无众生可度,无三界可出,无涅槃可证,本来具足。”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经行及坐卧,常在于其中,为人自肯,决定无疑。说此难信之法,稀有之事,悟者方知。

更参末后一句,始到牢关。如何是末后一句?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波罗】

梵语,此翻“到彼岸”。

迷者此岸,悟者彼岸。经云:“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若迷本

此云无间。《观佛三昧经》云:“阿言无,鼻言救。”性,三业昏暗,六根内盲,妄认四大、六根为己。此是众生颠倒,认贼为子,迷自本性,轮转生死,即在此岸。出壳人壳,辗转不觉。改头换面,长劫受苦,无有休息。若一人反真归源,穷理尽性,亲见本来面目,顿悟无生,便登彼岸。一得永得,一悟永悟,更不复生,轮回永息,生死永断,做一个物外闲人。任性逍遥,寂然快乐,名日“极乐”。  如何是极乐?

除是我家亲弟子,谁人肯向里头行。

【密多】

梵语,此翻“极则”也。

“密”者,和也;“多”者,诸法也。“密”之一字,喻于太虚,能包于万法,万法尽在太虚之内。众生一性放开,亦能包于太虚,太虚亦能合于种性。太虚为体,万法为用。太虚之中,森罗万象,情与无情,总在太虚之内。众生佛性,亦能包合于太虚。太虚之内,有八万四千恒河沙异类种性,俱不可说,尽在众生一性之内。一性喻于密,密能均和,和合为一;一性为密,种性为多,故日“密多”。P2-5

序言

《心经》,全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罗马字Prajnaparami tahrdayasutra,也称《般若波罗蜜心经》,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摩诃,意即伟大的;般若,译为智慧;波罗蜜多,即到达彼岸,完成智慧。心经则为“首要之中心教义”,故全名译为“完成至高无上智慧的首要法门”。《心经》属于《大品般若经》六百卷中的一节,乃大乘佛法之深法、《大般若经》之心髓。全经只有一卷,可谓言简而义丰,词寡而旨深。

相传《心经》写于公元前1世纪的贵霜帝国(Kushan Empire,古国名)境内,公元222—254年,月氏和尚支谦将它译成汉语,这也是历史上最早的《心经》汉译本。《心经》历代的译本共有十四种,其中流通最广的是玄奘大师的翻译本。玄奘的译本,共二百六十字,阐述五蕴、三科、四谛、十二因缘等皆空的佛教义理,而归于“无所得”(不可得),认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竞涅槃,证得菩提果。由于经文简短,便于持诵,流行甚广。近现代,玄奘的译本又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

除了玄奘的译本,还有失译本《摩诃般若波罗蜜神咒》,旧题《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传为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所译。现存异译本有六种:

唐摩揭陀国三藏.法月译《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阙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智慧轮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成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敦煌发现译本《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宋西天三藏.施护译《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玄奘译本、失译本和敦煌本为“小本”,只有正文;其余为“广本”,有序、正、流通三分。

《心经》的现存梵本有在尼泊尔发现的广本和日本保存的各种传写摩刻小本。日本手抄贝叶梵本,为609年以后所作。另外,在我国的敦煌还发现了《心经》的七种译本,其中,广本与藏文大藏经所收录的.《心经》相同。

《心经》的注疏相传有两百余种,仅中国撰述即有四十余种。印度提婆的《心经注》、唐朝新罗僧人圆测的《心经赞》等都是著名的《心经》注疏本。

所谓生死即涅榘,烦恼即菩提。人生在世,为什么烦恼总是紧紧跟随?怎样才能祛除烦恼,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或者,你念诵一遍《心经》就可以马上找到答案。佛经上说,念诵《心经》的功德,不亚于念诵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历代的修行者都通过反复念诵佛经得到殊胜的加持,各家各派更是将之列入朝暮课诵。佛教中以《大般若经》为大乘佛教中最古老、最重要的经典,而《心经》即是将此经典浓缩成最精简的佛教根本思想。

诵读《心经》可以瞬间抛开烦恼,让心变得宁静,这种宁静可以生出一种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智慧。净空法师说:“佛法,就是给我们讲解宇宙的真相。”佛法,也可以观照我们的人生。《心经》的经文极其简短,很方便人们随时诵记。我们可以在反复的诵读中,渐渐开启智慧,渐渐领悟宇宙的真相、人生的真谛。

同道新文图书公司策划出版的《大师读心经》,精选了古今十位高僧讲解《心经》的文章。这十位高僧有着极高的佛法造诣,并在佛教历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他们将为读者朋友们深入浅出地详解《心经》的奥秘。我们由衷地希望,通过本书能让读者朋友对《心经》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经文的诵念,佛法义理的学习、理解中,以微知著,照见生命的通达与和谐,从容面对这纷扰繁杂的世界。想要进一步交流的朋友,可拨打电话010-84991561,或发送电子邮件至ttodonews@sina.com与我们联系。谢谢您的阅读!

编者

2010年1月21日

书评(媒体评论)

佛法,就是给我们讲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净空法师

生死即涅檗,烦恼即菩提,众生即佛;而不厌离生死,不畏烦恼,舍弃众生,乃能证不生等境界。如此乃是菩萨,乃是般若,乃是自在。

——弘一法师

欲使“人人皆自觉悟”——智慧本有!妄想元虚!身心皆空!世界如化!不造众恶,远离生死,咸出苦海,至涅槃乐。故说此经。

——憨山大师

夫《心经》者,未曾举起,已是分明,何须注解!

——大颠禅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师读心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弘一法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23690
开本 16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3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2.1-53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9: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