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待雨轩读书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待雨轩读书记》是一本随笔集。作者吕浩,喜藏书,爱白云;修吾身,慕古琴;情渐淡,梦深沉。目前担任《问道》杂志编辑。本书收录了作者近30篇的读书笔记类文章,诸如《<潜江书徵>略记》、《闲来何事消寂寞,喜看人书未了情》、《走进张充和的书法世界》、《墨韵犹存 书味正浓》等等。

内容推荐

  《待雨轩读书记》,作者吕浩,收入作者读书笔记二十余篇,如《<潜江书微>略记》、《<北山谈艺录>小记》、《闲来何事消寂寞,喜看人书未了情》、《手抄本<清代版刻一隅>跋》、《走进张充和的书法世界》、《<北宋官方校书事业述略>小记》等。内容几乎都是谈书的,如周叔弢、施蛰存、郑振铎、黄永年、顾随、张充和等等,或就书谈书,或就人谈书,比起书话类文章更多了一些情致、一些想法。

目录

《潜江书微》略记

《北山谈艺录》小记

《澈堂鱼素》读记

闲来何事消寂寞,喜看人书未了情

《周叔搜先生书简》跋

《前尘梦影新录手稿本》杂记

手抄本《清代版刻一隅》跋

《白雪遗音选》跋

宋氏“壮游万里庐”藏《四库目略》题记

《琴度》书跋

走进张充和的书法世界

墨韵犹存 书味正浓

读董桥《书城黄昏即事》闲话

寂寞秋风诗意足

《惜抱轩书录》跋

《梅园豁然洞读书处又存》跋

《中国古代漆器概论》跋

夏莲居:《海外吟》中有琴缘

《琴曲之研究》购读记

民国油印本《江村书画目》跋

闲读字画更心仪

古琴谱《春光曲》小记

《北宋官方校书事业述略》小记

读黄水年先生

《说颐和园词>兼评邓云乡<本事>》小记

终南握翠 隐士修行

《随缘》处处是书缘

经风经雨又经年

试读章节

《潜江书微》略记

《潜江书微》四卷,潜江甘云鹏纂,白纸线装两册全,民国间排印本。书前有双行牌记云“丙子秋一七月潜江甘氏崇雅堂印行”,丙子年即民国二十五年,则此书为一九三六年出版者。

此书开本宽大,亦民国中精印本。书前有丙寅(民国十五年)秋七月息园居士甘云鹏《潜江书微》自序,其言:“予少时颇好目录之学,八史、经籍、艺文、诸志以迄官私簿录,多所涉猎。而于《班志》尤所究心,以谓此学肇始。西汉向欲父子,向有《七录》,散有《七略》,书佚久矣。然班氏《艺文志》实采缀《一七略》为之,是欲书虽亡而未尝亡也。其学最要者,借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其次,亦可以搜讨佚亡,而备后人之微考……藏书、考古两家之重视经籍簿录者,以此也。方志多师法郑马志艺文,其用意亦然。盖网罗群书而著录其目,虽其中不无湮晦,未尝不可因缘而求之。即或求不可得,然书亡而目存,亦可以识作者姓名而裨一方文献,不然亡则亡耳,夫孰从而求之?又孰从而知之?既私为此说,又间以语人。蒲析张乾若闻而说之,巫以同调目予。盖兹时乾若方草创《湖北书徽》,故闻予言而不觉有针芥着急投也。逾年,乾若创稿粗就,持示予。凡鄂人所著书,一展卷而了然若眉之裂。予甚服之。惟潜人著述不章者十九,微嫌搜才采未尽耳。乾若曰‘信然,子潜人,宜知其审易,专为一书,以弥我之网’。予唯唯。方有事吉金贞石之学,未暇也。继而乾若息影津门,予亦薄游汉上。既与故人远违,又复栖迟客馆,益无从为之矣。及乙丑(民国十四年)秋返京师,终日杜门不复出,憬然曰‘诺责胡可负’,乃发筐陈书,左右采获,按代编次为《潜江书徽》四卷。非独践宿诺而已,盖亦有文献无微之惧焉。潜江设县,始宋乾德,迄于有明中叶,遥遥五六百年,求所谓著述家者,乃旷无一人。神庙以后,始稍稍可称述,如政治家之欧阳千初、方伎家之刘氢园、掌故家之朱石户、经学家之向望循、文学家之张幼宁、刘阮仙、莫大岸、朱悔人皆其人也。然求其书又往往稀若星凤,而不可必得。盖散亡久矣。其书既不显,而邑乘志艺文又不著录书目,遂使乡先生之著作晦者且益晦,而后来承学之士且不知一邑作者凡几家,一人所著凡几书,虽欲微考而无从,岂非文献之一厄也哉?此予书微之作所由不容已也。或曰,以四部部次群书,故有先例,兹不从之何也?曰‘潜人著述,佚者十八九矣。其学术流别不可知,不可知则类别而分也难。且此编意在因人以微书,因书以存人,故不从四部旧例,而但以作者时代先后为次耳’。质诸乾若,或能一证其当否耶。”

从以上序言,可知作者编纂此书因由及其著述思想。全书内容共四卷,每卷目列潜江著述人姓名若干,卷之末附录非潜人著述而与潜江文献有关著述若干。卷一收三十一人,起自明正德十六年进士初果,迄于明崇祯间恩贡郭铁,卷一后有“次孙永悖校字”附记。卷二收三十一人,起自崇祯丁丑进士欧阳丞,迄于刘之琪,卷二后有“长孙永思校字”附记。卷三收四十人,起自县学生员蔡明谦,迄于县学生员郭兆梅,卷三后有“次女世珊校字”附记。卷四收十一人,起自县学生员甘霖,迄于县学生员谢柄朴,卷四及附录部分皆有“三女世玲校字”附记。

书后又有文字两行介绍此书出版事宜,其云:中华民国纪元之二十五年秋八月,潜江甘氏崇雅堂付北平金华印刷局印行、为“崇雅堂丛书”之一。

二〇〇七年三月三日文泉清补记

P1-5

序言

今年夏天少有炎热的日子,读书就更有清凉味了,一卷在握,不至于昏昏然耳。特别可喜的是,收得不少新书,大都是年轻朋友的馈送,这个夏天就更有清凉里的陶然了。吕浩小兄寄下一册《拥书独自眠》,还是毛边本,就边裁边读,一页页翻过,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景象,一个瘦弱的身影,出现在不少城市的书摊、书肆、书吧、书城,埋头淘书,有时会满心欢喜,有时会空落失望,虽然他在那长街灯影下踽踽独行,但他与书为伴,不会感到孤寂。在我想来,吕浩对书的喜欢,深入骨髓,已成为生命的重要组成,四处访书,更是充实和延伸、扩展自己的日常生活。对照吕浩,我感到有点惭愧。回想二十年前,我家居或出差,也曾跑冷摊,拨寒灰,收获几何,无关紧要,其中寻寻觅觅的快乐,那是不消说得的。曾几何时,我的淘书热情开始越来越淡薄了,究竟是感到无书可淘呢,还是感到即使小有收获亦无用处,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我明白,这实际与书已没有什么关系,失落的是一种心情,那是人生道上丢失了的青春花叶。

吕浩这本《拥书独自眠》,分为三辑,每辑隔页有幅小画,我特别喜欢其中一幅,虽然并不知道作者是谁。这幅画很有点任渭长的笔意,画的是一间瓦屋,窗牖洞开,竹帘卷起,屋内一张桌子,放一盆花,堆一叠书,那主人呢,正打着小盹,这时窗外庭院里一树繁花开得正盛。我想,这应该是晚春的午后吧,暖风吹来,确实会让人有点慵懒的。画里的景象,多半有江南味道,在吕浩生活的西安,大概很少有这样的庭院,但那何妨作为他读书生活的追求呢,那正是“拥书独自眠”的境界吧。其实,读书总归是寂寞生涯。大而言之,从空间的广度、时间的深度去作探寻,观察世界,考问历史,对话现实,去高攀人类进步的阶梯;小而言之,读点尺牍日记、词曲杂记,混混瞌睡,伴伴喝茶,以作百无聊赖的消遣。读书的需要不论大小,都是个人行为,与别人不搭界,古人虽说“红袖添香夜读书”,那总会有点分心的,甚至让读书本身也变成了行为艺术。

吕浩买书有点杂格咙咚,可见他兴趣的广泛,就作者来说,他喜欢的人很多,但我知道他最喜欢黄裳先生,搜集黄裳著作各种版本齐全的,海内屈指可数,吕浩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不少收藏,黄裳先生还给写了题跋,这自然很有意思。好几年前,吕浩还将黄裳著作的书影,给我发来一大批,有好几十种吧。他对黄裳不但由衷钦佩,还与同好一起选编了一本《绛云书卷美人图——关于柳如是》。这本小书布封精装,正面烫压金色花卉纹样,印得典雅精致,承中华书局李世文先生赐下两册,深红和墨绿各一册,墨绿那册还是毛边本。黄裳先生的文章,过去都已读过,没有再读,吕浩写的那篇《出版因缘小记》,我却读了两遍,这篇文章缠络着一个后学的情结,黄裳先生有这样的读者,九泉之下,应该侃侃谈笑了。

《拥书独自眠》是吕浩的第一本集子,印于今年八月,他又有一本《待雨轩读书记》,即将由海豚出版社刊行,吕浩想我写点什么放在书前。我看了一下书稿,内容几乎都是谈书的文章,如周叔搜、施蛰存、郑振铎、黄永年、顾随、张充和、董桥、俞晓群等等,或就书谈书,或就人谈书,由就书论人,比起当下流行的“书话”之作,似乎更多一点情致,也更多一点想法,写得也平实可喜,如王荆公诗云:“学问比来多可喜,文章非特巧争新。”这自然很难得。因为他提到的不少今人著作,都是他的喜欢,难免有点仰而弥高,也就容易从欢喜处说开去。至于文章的“规整”,网络作者应该经历一个专栏写作的历练,这当然不是人人需要的,吕浩自然也可以另寻门径。

我喜欢“待雨”两字,、此语乃从《易》而来,古人解释说:“云上于天,有待而雨,物必待雨泽而后长,人必待饮食而后养。”又说:“云上于天而后可以待雨,君子有为于前而后可以待治,不然不几于坐废乎。”其实,当乌云飘来,将雨未雨,当风遥望,实在也是一番好心情中的期待,放翁有诗云:“漠漠轻阴隐隐雷,石榴半落点莓苔。小桥西北阑干角,独岸纶巾待雨来。”这是否就是吕浩的心情呢?

二○一四年九月十八日于苏州

后记

昔日,余尚在抄录、学习宋词的年纪,甚为喜爱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彼时的人生,尚无多少阅历,却异常欣赏词中所呈现的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生境界。对自己的人生也充满了期待,因此亦觉得有梦想、有期待的青春是积极向上,并值得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时期。

岁月毕竟匆匆,漂泊的人生一晃就几十年过去了。曾经向往听雨歌楼上的少年,只一转眼间,已到了至今还无缘听雨客舟中的壮年阶段,而许多少年时期的梦想还未曾实现,仔细思量,忽然觉得有些莫名的伤感。

或许因为生活在缺水少雨的北方的原因,一直对于江南的烟雨景致颇为向往。十几年间,曾在南京的暴雨中看过雨流成河,曾在苏州的细雨中漫步江南小巷,也曾在南浔镇的微雨中驻足赏荷……身处长安,则唯有在终南山中感受过短暂的风雨兼程中的隐居生活,让我对雨的各种景象纯是美好的记忆。

喜欢雨,因而在书斋名上又添了“待雨轩”这样一个名号。一则,在丙戌年拜读了黄裳先生的《梦雨斋读书记》,非常喜欢这本书的书名和内容。再则,我也曾写过一首诗并多次请师友代为书写笺纸收藏,诗云:一夜春风常待雨,十年书事总随缘。若问平生得意处,万卷缥缃伴我眠。因此我的这个书斋名,既是向我尊敬的黄裳先生藏书处及其著作的敬意和向往、追慕之心,又是对自己人生阶段的体悟与感受之纪念。我想,待雨是一种状态,期待进步的人生亦是如此。有趣的是,今年先出版了一本《拥书独自眠》,如今又承蒙俞晓群先生及海豚出版社诸同仁的提携与助力,又有缘再出一本《待雨轩读书记》,我这首诗中的两种状态竟已先后成书。这对于读书写作多年,一直渴望但不强求出版著作的我的人生状态来说,无疑是一种改变,这种改变令我欣慰,亦对今后的人生以及写作有了新的计划与期待。

在此,更要对人生路上曾经以及现在给予过我各种帮助的人表示诚挚的谢意和感恩,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我将终生深深铭记并自我勉励之。还想说的是,收录在这本书中的文章有不少是在我的天涯博客发布过的,是被称之为网文的快餐文化,也有一些是在电脑前临屏写就而成,正如王稼句老师在序言中所说:网络作者应该经历一个专栏写作的历练。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敦促和诚挚的建议,我也明白,在今后的写作道路上,我当以此为戒,认真多写用心的文章,以不负师友认可与嘉勉之意。在此亦深谢王稼句老师忙中分心,愿意为我这本小书赐下佳序,特在此鸣谢并铭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稼句老师以为我收齐了黄裳先生的所有著作版本,给予我颇高评价,这是令我深感惭愧的,黄裳先生著作版本极其繁多,寒斋尚缺数种珍贵版本,特此说明。

最后还要感谢和怀念黄裳先生,前几年曾给黄老写信寄去一些笺纸,请他为我计划中想要出版的几本书题写书名,黄老不以我之无知无理要求而有所拒绝,认真为我题写了书名,并谦虚地说明:我字写得不好,所需之件……不知可用否?令我感动,时在二○一一年九月二十日,不想一年后的九月五日,黄老竟不幸驾鹤西游。而今,我的这本由黄裳先生题写书名的小书即将出版,追念前尘,恍如一梦,不免令人有思之惘然之感。十余年来,黄裳先生一直是我在藏书和写作上学习的榜样,如今有这本向他学习的拙作的出版,我深以为幸。但同时又略感遗憾的是,此书出版黄老已经看不到了。今年又是黄老九五冥寿之际,惜拙编《黄裳九五》无法如愿出版,这又成了我今年最大的遗憾。仔细想来,期待与遗憾,正是人生所不可避免的事情,正是这人生中的期待与遗憾,才能酝酿新的生活和梦想,值此人到中年之际,有此感悟,亦觉生涯未曾虚度矣。

最后,再奉上待雨轩近期拙诗一首,以为本书的结语。

诗云:

待雨楼台未得闲,长安城内枕书眠。

我慕琴箫真雅趣,不向人间换小钱。

吕浩

二○一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待雨轩读书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吕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21342
开本 32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7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2
CIP核字 2014155053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5
12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