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从遗传学角度看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第一节 形式与内容可以是不一致的
第二节 形式可以先于内容而存在
一 染色体,分三点来谈
二 基因概念的发展
第三节 结论
第二章 现象与本质
第一节 从基因型到表现型
一 一个突变基因,一个代谢
二 一个基因,一个酶
三 酶与生物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关系
第二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从DNA到蛋白质的合成
第三节 遗传密码
一 遗传密码的编码规则
二 遗传密码的破译
第四节 结论
第三章 偶然性在生物领域中的作用
第一节 偶然性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节 偶然性在孟德尔遗传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三节 偶然性在群体遗传学中的作用
第四节 结论
第四章 遗传学中逻辑与历史的复杂关系
第一节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孟德尔的遗传理论
第二节 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与摩尔根的基因论
第三节 基因论与分子遗传学
第四节 分子遗传学与进化论
一 基因突变
二 基因突变的意义
第五节 结论
第五章 遗传学中真理的多元性
第一节 蛋白质基因
一 朊病毒——PrP形式
二 朊病毒——[URE3]和[PSI]
三 [Het一3],一种具有正常细胞功能的真菌朊病毒蛋白
四 以蛋白质为模板的肽链合成
第二节 细胞模板
一 细胞膜的遗传
二 细胞器的遗传
三 细菌细胞壁的遗传
四 细胞表面模板——体表结构模式的遗传
五 细胞皮质层模板
第三节 结论
第六章 一分为多
第一节 几种不同的显性
一 完全显性
二 不完全显性
三 共显性
四 连续显性
五 镶嵌显性
第二节 结论
第七章 科学方法
第一节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
一 群体分析方法
二 统计方法
三 遗传理论的颗粒学说
四 实验材料的选择
第二节 实验材料的选择
一 果蝇作为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
二 红色面包霉作为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
三 噬菌体作为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
第三节 结论
第八章 科学与宗教
第一节 教会对伽利略的审判
第二节 牛津论战——达尔文进化论发表后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第三节 孟德尔在修道院创立遗传学
一 布隆修道院
二 孟德尔在修道院的科学试验活动
第四节 结论
第九章 遗传学的命运
第一节 孟德尔学说的命运
一 孟德尔理论的被埋没
二 孟德尔理论的重新发现
第二节 遗传学在苏联
一 苏联遗传学的黄金时期
二 对遗传学家的迫害
三 臭名昭著的8月会议
四 斯大林时代扶植李森科的政治背景
第三节 遗传学在中国
一 1949年前的中国遗传学
二 1949年后的中国遗传学
三 青岛会议
第四节 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