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鉴古知今的教育史研究--第六届两岸四地教育史论坛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刘海峰编写的《鉴古知今的教育史研究--第六届两岸四地教育史论坛文集》是“鉴古知今的教育史研究:第六届内地、香港、澳门、台湾教育史论坛”的论文选集,具体分为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的古为今用、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的洋为中用、科举考试史研究中的鉴古知今、其他教育史专题研究四大部分。重点收录了关于中国古代书院制度、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传统、欧美大学校长遴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科举制度、高教制度以及教育史学科建设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目录

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的古为今用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

论中国古代书院与现代大学精神

明代书院教育制度四记

清代书院“课试”的现代启示

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综论

拓展与提升大学社会教育效能——我国近代大学兼办社会教育的本土经验

组织的力量:近代大学生政治权力的来源与动因分析(1927—1949)

台湾教育史上私校技职大学教师角色转变之探究

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洋为中用

大学校长与大学发展——历史的考察

试论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的奥秘——以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四所大学为例

住宿学院的理念与功能:历史与发展

欧克斯教育史学之探究

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视域中的教师角色分析

近代莱顿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特点与启示

19世纪美国公共学校教改的本土化与普鲁士化之辩证

英国地方院校是如何走向世界的——英国城市学院初创时期的办学经验及启示

科举考试史研究中的鉴古知今

科举兴起的价值反思

科举评价中的社会归因偏差与矫正

科举制:客家传统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科举制兴起的深层逻辑

明清科举考生数与录取人数失衡问题的因应对策之分析

科场人生:《儒林外史》之周进

《汉阳会馆题名匾录》的社会史价值

清代科举考试中的寄籍应试政策——关于流动人口“就地考试”规定的一种历史考察

清代殿试军事类策问探析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另一类解读——《朱峙三日记(1893—1919)》阅读札记

大规模高利害考试之负面后效——以科举、高考为例

1952: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高考

台湾的大学入学制度论述之发展:公平性、机会选择、卓越性之探讨

其他教育史专题研究

论教育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

问题与对策:对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思考

别样的历史叙事: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教育影像

中国古代敬老教化的路径及内涵探析

清代江南民间习业活动探析

《红楼梦》的家塾教育生活

清末广东:文化资本的更新与教育场域的回应

清末新政时期的军事教育改革评介

战前黄炎培的抗日救国活动

戴季陶《日本论》对近代日本武士道文化心理的解析

台湾高级中等以下学校师资培育政策之分析(1994—2011年)

刘铭传与番学堂

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时代背景与改革理念

抗日时期澳门教育的光辉一页

郭秉琦与早期澳门中德中学

澳门教育耆硕罗玉成的教育理念——教育是很有趣、很有灵气的工作

《马礼逊教育会年度报告》的史料价值:以马礼逊学堂为例

近30年香港高等教育发展的初步回顾

附录 会议论文目录

编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鉴古知今的教育史研究--第六届两岸四地教育史论坛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海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552728
开本 16开
页数 5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5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72
CIP核字 2014236269
中图分类号 G529-53
丛书名
印张 36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40
171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9: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