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现孩子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目前这个版本中,作者只是力图澄清某种问题,尤其要指出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创建了一种崭新的教育方法。可以用本书的新标题来表达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发现孩子》。前几章中,作者简单概括了近期的发展情况。但是请读者们不要忘记,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在我们最初起步时完成的,经常提到当时流行或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理论和经验。时代在改变,科学也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同样,我们的工作也有了较大改善,但是,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在此信念下,我们更确信人类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其中最紧迫的是和平与统一的问题,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将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发现孩子以及儿童个性形成过程中更具潜力的发展上。

内容推荐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去观察,对外界做出反应,去学习,并集中注意力,甚至需要让他们独处。在《发现孩子》这本0-3岁早期教育经典中,蒙台梭利博士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教育传统,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她在本书中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传授了如何对孩子进行感官训练,如何开发孩子在阅读、书写、语言等方面的潜质,如何通过音乐、美术等方式影响儿童,以及如何让孩子获得自由等。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言:“即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的孩子进行教育,我们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他们上学做准备,而是为了他们未来的生活!”

目录

1.将科学用之于学校

2.对教育方法的历史回顾

3.自然教育

4.运动教育

5.儿童教具的开发

6.对儿童的训练

7.视觉辨识与听觉辨识

8.感觉训练综述

9.儿童的指导教师

10.授课技巧

11.对偏见的看法

12.评估

13.书面语言

14.书写机制

15.阅读

16.孩子的语言

17.数字与算术

18.算术能力的培养

19.绘画与艺术表现

20.音乐入门

21.儿童之家的纪律

22.满载而归

23.结束语

附录:示范教具的顺序

试读章节

假如我们想开发出科学的教育体系,就必须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教师们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同时而学校也必须进行转变。假如教师们都接受了观察与实验的培训,那他们必须在学校里执行这些活动。

因此,科学教育体系的基本需求是有一个能允许儿童自由发展个性的学校。如果某种教育体系是基于对学生个体的研究,那么其研究方式应该是对行动自由的儿童进行观察和研究,而不是对一个受压制的学生进行观察和研究。

在人类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帮助下,在一个人应试教育为主的学校里,开发新型教育方法,是最愚蠢的想法。

每个领域的实验科学,都是由使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中发展而来。细菌学起源于分离并培育微生物。犯罪学、医学和教育学也都分别在不同类型的个体上使用过最初的人体测量方法,如在罪犯上、精神病人、医院里的临床病人、学生身上等。实验心理学在开始阶段就要指出执行实验的精确技术。

一般来说,定义实验方法和技术非常重要,只需在进行特殊使用之后,静待实验结果即可。这种调研方法的前提是,必须不对结果进行预先设想。例如,倘若我们希望科学地研究儿童智力与骨骼发育是否相关,就必须将头部被测量过的学生智力高低的问题搁置一边。我们必须采取预防措施,这样,先入为主的概念——如大部分聪明孩子都有发育良好的头部,就不会不由自主地进入研究结果中。

人们在进行实验时,必须排除自我的偏见,甚至特殊的文化背景及其衍生物。

因此,假如我们希望进行教育实验,就不能依靠同类科学,而应该完全解放思想,这样才能无碍于寻找教育专业方面的确切真理。

同时,有关儿童心理学方面的有形概念还不能作为开始,而应以解放儿童的项目计划为起点,这样才能通过观察同龄人的反应,获得真正科学的儿童心理认知。这个项目中也完全有可能隐藏着我们需要的巨大惊喜。

我们的问题就是要建立一种特殊的实验教育方式,不能再受雇于其他的实验科学。如果科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与卫生学、人类学及心理学相结合,而且如果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这三门科学中使用的技术方法,那么其实践过程也会局限于个体受教育的细节研究上。这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教育方法很相似,但是又不相同,因此它们只能起到一个从属于教育的辅助作用。

这种特殊研究与实验教育中使用的方法密切相关,也是我在学校中与诸多幼童共处的个人体验成果。

实际上,我提出的教育方法仅仅是对新教育体系的一个简单介绍。我曾经在3~6岁儿童中使用过这种方法,但我相信,从他们身上已获得的惊人成就,将会激励我们沿着这条路继续努力下去。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虽然这个教育体系还不十分完整,但足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它已经被实践证明有利于在校幼儿及一年级学生的发展。

如果说目前的成就是我工作两年的实践结果,或许还不十分准确。我不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近期努力准备表达的一切内容。

儿童之家使用的教育体系实际上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假如人们认为我和正常儿童相处所得的经验相对短暂,那么此经验建立在以往对非正常儿童的教育经验基础之上,因此也代表着一段相当长期的思想。

大概10年前,我还在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院做实习医生时,趁机参观了精神病院,研究被选为该科目临床指导的病人。正因此,我才开始对研究智力发育缓慢的儿童产生兴趣,因为他们也被收容在同一个医院里面。这段时期,大部分医生都对治疗甲状腺疾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更使智障儿童研究让我着迷。在彻底完成实习医生的任务之后,我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儿童疾病的研究中。

通过关心智力发育缓慢儿童,我才开始了解由爱德华·赛甘①发明的不幸儿童特殊教育方法,而且,针对各种不同缺陷——如耳聋、瘫痪、痴呆、软骨症等病人,进行的教育治疗方法,让我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在当时成为医学界的一种流行趋势。反复沉思这些问题之后,我得出了实践结论——确信教育必须与治愈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紧密结合,并且还需要特别强调物理治疗的应用。

在这方面,我与其他同事意见相左。出于本能,我认为导致智力匮乏的原因应是教育问题,而非医学问题。在不同会议上,大家都提倡用医学教学的方法来治疗和教育有缺陷儿童,但是,在1898年意大利都灵举行的教育大会上,我提出对这类儿童进行道德教育,让听众产生了共鸣,因为由医生传递给小学教师这种观念,就像闪电一样很快激发了大众的兴趣。

实际上,我的老师奇多·佩斯利博士当时任教育部长,他邀请我为罗马残障儿童教师们做一系列演讲。这些演讲被提交到培训智力发育缓慢儿童教师的国家机构,我对他们进行了两年多的指导。

与此机构相关的是一类外来学生,他们由于智力发育迟钝,被各小学当作不可再造的弱智者。随后,在一个慈善组织的帮助下,成立了一所专门的教育机构,除外来学生之外,还吸收了至今仍居住在罗马精神病院里的智障儿童。

在学校同仁的协助下,我用两年时间为罗马地区的教师准备了一套针对智障儿的“特殊观察法”及教育法。但这并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我在去伦敦和巴黎研究了智力缺陷儿童的第一手教育资料后,开始着手亲自教导那些孩子,并且指导学校里其他老师的工作。

我不但是一个小学老师,还和孩子们共同生活,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到晚上7点,不间断地进行教育指导。这两年时间,实际上是我第一次,也是真正不辱教师之名的一段时期。P14-16

序言

在本书意大利第三版问世时,如果我认为对本书前面已写内容进行修订、重印有必要的话,那么42年后该版本即将出版时,我感到向读者致歉更有必要。虽然动机都一样,但我本人的工作进展和从在校学生处所得启示而产生的结论,已远远超出了我们最美好的期望。如果不从形式和内容上彻底重新改版,几乎不能使本书与时俱进。但是,环境并不容许如此,这需要一整套专业的系列出版物,并且涉及我们在世界各地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丰富经验。尽管其中有一些书已经出版了,如《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新世界的教育》、《训练人的潜能》、《算术心理》、《几何心理》等,但仍然还有很多内容正在准备过程中。

在目前这个版本中,我只是力图澄清某种问题,尤其要指出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创建了一种崭新的教育方法。可以用本书的新标题来表达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发现孩子》。前几章中,我简单概括了近期的发展情况。但是请读者们不要忘记,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在我们最初起步时完成的,经常提到当时流行或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理论和经验。时代在改变,科学也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同样,我们的工作也有了较大改善,但是,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在此信念下,我们更确信人类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其中最紧迫的是和平与统一的问题,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将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发现孩子以及儿童个性形成过程中更具潜力的发展上。

我们已经明确表示过,每个孩子都有观察的需求,都需要对外界做出反应,都能自主学习,都能精神集中,都能学会独处,并且学会偶尔暂停一切活动而让自己安静下来。我们可以很自信地明确地告诉大家,在一个适合接受教育的外部环境中,让小孩子处于静止休息状态,是错误的观念。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的行为,除非这种努力会消耗他们的能量,转移其对知识的本能追求,并且成为一种神经紊乱并阻碍其成长的常见原因,否则我们就应该支持辅助他们。因此,即使是对幼小儿童进行的教育,也不应该以入学准备为主。恰恰相反,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

玛利亚·蒙台梭利

1948年11月于浦那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这本书里,我力图说明儿童早期教育中的某些问题,尤其要让读者认识到一个事实:我们的工作成就不仅仅是创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我们得出的结论已经显现于这本书名之中——发现孩子!

——玛丽娅·蒙台梭利(本书作者)

今天,人类社会迫切需要重建教育方法;为此而奋斗,也就是为人类复兴而奋斗!

——塞吉(玛丽娅·蒙台梭利博士的老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现孩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大利)玛利亚·蒙台梭利
译者 刘亚莉//邱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85369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1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