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小说以老城改造、拆迁纠纷这样的社会热点话题入笔,起笔第一个冲突便是一座文物大院(乔家大院)的强制拆迁。地产方,是背景强大的市长兄弟,居民方自发组织群体抵制,主人公韩云霈发挥媒体和文物局朋友的力量暗中帮忙,可读性很强。

内容推荐

小说从陷于地产纠纷的乔家大院起笔,撕开旧城改造重重帷幕的一角,揭示了儒雅精致的文化金陵无奈伤逝的复杂过程。

拆迁冲突、文物存毁、古玩陷阱、民国轶事、预测学泛滥、盗版书操作等社会热点,无不信手拈来,妥帖融入人物命运之中。那些只属于一个人的记忆,那些对老城、对传统文化的纠结,那些忧郁的爱与无尽怀恋,令读者屏息而读,感慨唏嘘;人物的小历史,汇聚着时代的大分量,对现代化的深刻反思,凸显出作家观照现实的拳拳之心。

目录

一 今我来思鸡鹅巷

二 小乔初嫁了

三 江头尾·海西东

四 赏心乐事乔家苑

五 从来佳人似佳茗

六 机不可失

七 纸屏风

尾声 金陵破·金陵艳

城祭(代跋)

试读章节

好有几年了,韩云霈总爱在金陵城里的旧街僻巷转悠,东张西望,信步游荡。两个老人拉张凳子在街边下棋,他会站下来看几着,左邻右舍为点琐事争执骂街,他也会停下来听几句。碰到古旧些的门户庭院,他会挨近去张一眼,甚至朝里面走几步,往往被人家当成淘旧货兼顺手牵羊的小贩,警惕地防范;或者误认为开发公司的眼线,盯住他追问是不是就要拆迁。他只好微微一笑退出来,走开去。也说不定哪一天,那斑驳的墙面上,就会出现一个桌面大的“拆”字,用或红或白的涂料,写得酣畅淋漓;随之而来的便是拆迁现场。他一回回地追随着拆迁队,追随着渐次推进的断垣残壁,流连不舍。所有曾被主人视为隐秘的空间,现在全都被钢铁机械无情地撕开了。墙面地面残留的种种痕迹,黑朽的木板壁,黄污的马赛克,摔破的旧碗碟,遗弃的破衣鞋,半幅墨笔字,一张明星像,似乎还残留着家的温馨,让人能大致猜到主人的身份,家境和喜好,甚而揣测其间可能发生过的故事。每天上午去报社上班,白天外出采访开会,顺路不顺路的,都要去看看那些似曾相识的老街巷。周末午后外出散步,更是经常转悠到万家灯火,空气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觉出肚里饿了,才打道回府。

他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但从来也没找到过什么。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所要寻找的是什么,甚至都不曾意识到是在寻找,自然什么也不会找到。

这种茫无目的的转悠,已经成了他的一种嗜好,就像人家的抽烟、喝酒、跳舞、打麻将,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结果。

然而不然,偏是不需要结果的,却意外地有了结果。

韩云霈被卷进了乔家大院的拆迁纠纷。

那天上午去上班,他一脚踏上北门桥弓,就看到鸡鹅巷口人声鼎沸,挨近去打听,原来是居民同拆迁队发生了摩擦。

他对拆迁纠纷的兴趣不大。一如明星没有绯闻就不成其为明星,中国的城市如果没有拆迁纠纷,也就不像一座现代城市。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行“老城区改造”,金陵城里的拆迁纠纷更是捺倒葫芦竖起瓢,已经不能算新闻,而且基本上不允许媒体介入,更不准公开报道。韩云霈会想起口袋里的记者证,是因为这场纠纷虽以拆迁队的退出而告暂停,但开小店的孤寡老人、年过八旬的乔老太受惊晕倒,被送往医院抢救,生死未卜。职业敏感让他留了个心眼,进入现场,做了简单的采访。万一真闹出人命,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或许报纸可以做一做。他的采访也算是有备无患。

这件事本来已到此为止。可临离开这是非之地前,他又转到鸡鹅巷西头,乔老太那连招牌都没有的小店门口,朝里张了一眼。

这一眼看出故事来了。

P1-2

序言

小说以老城改造、拆迁纠纷这样的社会热点话题入笔,起笔第一个冲突便是一座文物大院(乔家大院)的强制拆迁。地产方,是背景强大的市长兄弟,居民方自发组织群体抵制,主人公韩云霈发挥媒体和文物局朋友的力量暗中帮忙,可读性很强。又有韩云霈与乔家大院中一位年轻关雅的女孩子乔思雨的忘年之恋,逐渐浮出,轻巧兼以中年男人偶遇年轻女子的经典暧昧。文笔老到,技巧娴熟,对人性的把握和表现细腻到位,立场正义,方式委婉而有技巧,分析逻辑性强、有说服力,并涉及书画行、收藏行等其他文化领域……

以上是刚刚读完本书一章时所写下的想法。此后一路层峦叠嶂,未知其极,深为作者之丰富庞杂的文化底蕴与浓厚深刻的现实观照所触动。返观作者履历,作为“南京老城南保卫战”的坚韧斗士、金陵文化传承的不倦行者,人称“薛城南”的薛先生有故事、有见地、有情感。多年的文学创作经验,近年的版本书话研究,深人其问的古董收藏体验,对社会、人性的静观,融于浓厚的老城情怀中。这份情,便是逝去的、记忆的金陵在他心头的牵挂,破题之处正是:“愿意掏钱买这本书的人,都是有点毛病的人。这毛病,就是对金陵这座古城,感情过于深厚。”(小说人物林总语)

小说中的乔家大院,是个具有独立性格的意象,甫一登场,便陷于急流险滩、摇摇欲坠。它所庇佑着的善良居民们,在危机面前进发出血性,叙事冲突的第一个高潮凸现。与此同时,韩乔二人如童话般相逢于深深的雨巷,与拆迁冲突互相成全。两条线索的登场亮相都是刀马旦,华彩而尖锐。妥协方案实施后,对乔家大院和对乔思雨的感情同时延续了热烈而后转入分歧。乔思雨霍然离去,乔家大院更成为韩云霈的精神寄托和串联一众乔家老少人物的内在线索。作者从乔老太太当年风动全城的婚礼写起,追溯了晚清时乔家先祖创立家业、营建大院、揽文物广交游的前生,择取了后辈中温雅成、路远、金德钰、乔传机等几代人各与历史文物不同程度的相关经历,似散而有序。乔家大院,这南京老城南的缩影,亦是祖国大地无数老城的缩影,它仿佛一位沉默而忧郁的老人,于风雨飘摇中无奈而坚定、恪尽所能地庇护着自己的子孙。当乔家大院的故事似乎走到胡同尽头时,断线风筝一样杳无踪影的乔思雨,再一次从天而降,在现实层面大耍了一把畅销书的创意运作,把人们对刘伯温预测学的迷恋和文化产业运作的内幕刻画得淋漓尽致。而韩云霈在繁华过眼之后终于写出了《金陵破》,市委书记被双规,乔家大院修缮有望,乔思雨似亦修成正果,故事在温馨中暂时落幕。

文物存废之争,古玩字画之赏,新闻立场之窘,小说创作之艰,预测天书之传,英雄美女之情——这小说不仅写了人,还裹来重重叠叠的一场大雪,那就是文人血里的文化。

就形式感而言,薛先生的叙事是古典的。对于文学的功用,窃以为,书写现实,文本审美,传承文化,启发反思,缺一不可。似乎总有种声音,以为剖析现实必是揭丑、审美愉悦必是空谈,不是投枪匕首便是空心瓷器。其实,现实主义,未必一定审丑,同样可以优雅唯美。谁说旧城改造与现代化这样现实主义的内容不能写得温温绵绵、文采灼灼?

就题材而言,这是一本市民小说,生动刻画了金陵城中一干男女老少小市民的生活细节,小说所涉及的地点环境,南京城的文化氛围,南京人的文化特征,甚至“书中人物的社会观、价值观、思维方法、行为方式以至语言特点,也都力求反映出南京的城市特色与市民精神”。不止于此,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作者以其一个人的金陵,唤醒阅读者各各麻木的记忆。揪心的疼痛后,那些熟视无睹的摧毁和遗忘,画片般闪烁。彼时温馨热闹的街市呢,悠扬起伏的叫卖声呢,安宁亲切的邻里呢,曲折青翠的小路呢,舒展悠然的大小院落呢,那些生生不息的温暖记忆都到哪儿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千里无异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是笔直霸道的大马路,是老死不相往来的防盗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物质丰富,皆是爆炸的速度,可我们的幸福感,似乎并未同速增长。市民的记忆,本是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一方水土的养育浸染,延续千百年的集体记忆,却原来,也可以如此改造,落花流水,不忍一睹。

从业日短,过手之书不满半百,虽时时反思,却未着一字,非怠惰,实惶恐。此次建议薛先生惠赐序跋,或可为读者提供小说人物之外的现实视角,却蒙先生抬爱,命余以第一读者的身份,为读者诸君提供一份个人阅读体验。惶恐又惶恐之余,复思此亦出版人之职责所在,于是不揣冒昧,成此小文。望能将先生如椽之笔,解读二三,与诸君分享,若能偶有提醒之效,不胜欣悦。行笔至此,唯余惶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092134
开本 16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5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