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帝相之争(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中国大历史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当至高无上的皇权遭遇强劲有力的相权时,一场不可避免的拉锯战即将爆发——或是皇权衰弱,或是相权占据上风,或是成就了外藩——当这一切归于寂静,帝相之争便走向终结,但历史仍旧继续……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帝相之争故事。

内容推荐

皇权的至高无上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不争的事实,而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在一定程度上则成了皇权的直接威胁者。从秦代李斯任相到朱元璋废除宰相,皇权和相权之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斗争。在这里面,有阴谋,有阳谋,有联合,有制约,钩心斗角,甚而喋血杀戮。

目录

周公辅政引来是是非非/6

情何以堪:赢政与吕不韦/10

大秦王朝的掘墓人/14

自毁名节保性命/20

刚直迂诞的周亚夫/24

田蚧:外戚专权的产物/28

身历三朝的霍光/32

以死明志的“四知先生”/38

挟天予以令诸侯/42

诸葛恪之死/46

司马昭之心/50

司马炎“受禅”灭曹魏/54

桓温:不惜遗臭万年/56

谢安:夹缝中的一代良相/60

父子宰相同送命/64

生死一夕问/68

一颗栗子的典故/72

不是皇帝的皇帝/74

孝武帝:仓皇逃出洛阳城/80

高澄博弈“狗脚朕”/84

废杀皇帝的宇文泰/86

杀人者人恒杀之/90

身死离间计/94

唐高宗冤死舅父/98

“不识时务者”张九龄/104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108

裙带宰相杨国忠/112

元载噙臭袜而死/116

自保不成反丢命/120

让皇帝晕头转向的卢杞/124

牛僧孺落败唐文宗之手/128

一朝天子一朝臣/132

立于乱世的不倒翁/136

十瓶金子露私心/140

风风火火真宰相/146

冰火两重天/150

聪明过头欷欧收场/154

王安石变法/158

玩火宰相死于非命/162

把玩皇帝的宰相/164

亡国帝相的不归路/168

挟虏势以要君/174

战与和的较量/178

任得敬瓜分西夏/182

韩馆胄:惨死乱棍下/186

假宰相真皇帝/190

一代大奸贾似道/194

忽必烈和他的“敛财高手”/198

逃入太后寝官的宰相/202

天下本是我家天下/206

大义灭亲除权相/210

免死铁券不免死/214

最后的宰相/220

大礼议之争/222

身死从人说是非/226

张居正的身前身后事/230

首辅“只知文章”/236

张廷玉和他的新主子/238

试读章节

周亚夫,是绛侯周勃之子。文帝在位时,周勃受猜忌一度身陷囹圄,后贿赂国舅薄昭,经其疏通,才得以回到封地绛县。这时的周亚夫已经20出头,时常追随在父亲左右。周勃去世后,继承侯爵的长子周胜又犯下杀人之罪,被文帝剥夺了封邑。不久周亚夫脱颖而出受封条侯,沿袭周勃的爵位。

后元六年(前158),匈奴铁骑大举入侵,狼烟一路烧至长安,朝野为之震动。文帝一面调兵遣将往边关迎敌,一面下诏拱卫长安:任命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镇守细柳(今陕西咸阳境内),宗正刘礼为将军镇守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南),祝滋侯徐厉为将军镇守棘门(长安城北门之一)。文帝命令各军严加戒备,以防止匈奴人偷袭长安。不日,文帝亲自到各处劳军。在棘门和霸上,文帝的仪仗队伍还没到,辕门就早早打开,将士们全跪在地上恭迎。仪仗队伍如入无人之境,浩浩荡荡地开进营地。随后,文帝转而赴细柳视察。只见军营内鸦雀无声,军士们全副武装戒备森严。仪仗队伍的开道官对着辕门大喊:“天子驾到,还不快快开门迎接!”不料守门的都尉根本不买账:“我们将军有令,在军中只能听从军令,可以不服从天子之诏令!”说话间,文帝的车辇已到了辕门前,可都尉领着守门的卫士坚持不肯放行。文帝见僵持不下,只好派人持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不一会儿,周亚夫传令打开辕门,文帝才得以进到营地。还没走两步,又听都尉喊道:“将军有令,军营内车马不能奔驰!”文帝立即命令侍从勒紧缰绳缓步而行。周亚夫一身戎装迎接文帝,手持兵器行揖礼:“请陛下恕罪,穿着甲胄的武士不便行君臣之礼,就以军中之礼代之!”随行大臣见周亚夫这样怠慢皇帝,都由不得为他捏一把汗,可文帝听后却至为感动,由衷地说:“所有的军队都如此军纪严明,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随后,文帝派人对周亚夫称“皇帝敬劳将军”,完成了劳军礼。文帝出了辕门,不由得连声赞叹:“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将军!霸上和棘门的将军军纪松弛,带兵如儿戏,一旦敌人领兵偷袭,不吃败仗才怪呢!”不久边关危机解除,文帝擢升周亚夫为中尉,负责卫戍长安。

后元七年(前157)六月,文帝病入膏肓,弥留之际告诫太子刘启:“周亚夫是真将军,日后你可以放心用他。”文帝去世,刘启登皇帝位,是为景帝,封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临危受命平叛乱

景帝三年(前154)正月,吴王刘濞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六个同姓国发兵20万攻打长安,掀起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情势万分危急,景帝即任命条侯周亚夫为太尉领三十六将军平定叛乱。周亚夫临危受命,立即领兵开赴荥阳前线,并技来父亲以前的老门客邓都尉讨教计策。邓都尉说:“叛军现在士气正旺,如果我们与其正面交锋,无异以卵击石。”叛军的致命弱点是浮躁,必不能持久。因此,我们可以“拖”字当头,等敌军出现强弩之末态势,我们再迎头痛击不迟。邓都尉还建议周亚夫,你可以领兵到昌邑,凭借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让叛军倾全力去攻打梁国,然后借机占领淮河和泗水的交汇处,掐断叛军的运粮通道。叛军断了粮草,你就能灭了它。周亚夫听从邓都尉的建议,依计行事。

梁国是景帝的弟弟刘武的封地。周亚夫移军昌邑,叛军果然全力攻打梁国。梁国寡不敌众,危在旦夕,多次派人请周亚夫出兵相救。可周亚夫不理这个茬,气得梁王没法,就向景帝告状。景帝严令周亚夫赶快出兵救援梁国,周亚夫却不奉诏。梁王没法,就任命张羽为将军领兵自卫,不仅守住了城池,还取得了一些胜利。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周亚夫截断叛军运粮通道的方案开始奏效,叛军军中缺粮,军心大乱,加之久攻梁国城不下,叛军就转身攻击周亚夫,频频发起挑战,以求速战速决。任由叛军在营房外肆意叫骂,周亚夫就是坚壁不出。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叛军忍受不了饥饿,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士兵活活饿死,开始纷纷溃逃。周亚夫见时机已到,立即领兵攻打叛军,直打得叛军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吴王刘濞见大势已去,急忙带领身边的几千名精兵连夜逃往东越。东越王已被朝廷收买,将刘濞骗出来慰劳军队,然后砍下他的头颅。俗云:“群龙无首。”刘濞被杀,其他叛王马上陷入混乱境地,纷纷畏罪自杀。至此,周亚夫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叛乱。平叛有功的周亚夫,回京之后受到景帝盛大的欢迎,但是他对梁国“见死不救”的举动,却遭到刘武的嫉恨。

……

P24-26

序言

打开历史的卷轴,每一段历史的背后都掩藏着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喜有悲,有痛有乐。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自古以来就处于“万人之上”的高位;宰相则为皇帝的股肱之臣,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权力极大,极有可能危及皇帝的权力。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因此,相位自战国设立以来,皇帝对宰相的态度,就好像钟摆,不停地在依靠与防范、信赖与怀疑之间来回摆动,相权时而被强化,时而又被弱化。

皇帝与宰相是古代高层权力关系的主角,也是古代高层权力冲突的核心,他们既相克相制,又相辅相成。皇帝对宰相时而信之无疑,时而又猜疑不已;相反,在政治稳定的承平之世,宰相对皇帝往往始终如一,有“反骨”的极少,功高震王的也不多见,多数是愚忠不渝。于是就出现了:兢兢业业辅政的周公旦反而招惹了是非,吕不韦成就秦始皇而后遭放逐,萧何不得不自毁英明保性命,周亚夫“不识时务”而遭杀身之祸,“四知先生”杨震以死明志……在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并不是都能在其宝座上善始善终的,既有专擅朝政的宰相篡夺皇权而自立,也有宰相废旧君、奉新君之举,于是就出现了抉汉献帝以令诸侯的曹操,弑君不成一命呜呼的窦宪……在历史的瞬间中,上演着一幕幕精彩、血腥、无情的人间悲喜剧。

虽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宰相的珠荣,但也有“伴君如伴虎”的尴尬,以及“敌国破,谋臣亡”的悲哀。不论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乱臣”之心,还是“功高盖主,欲弑君夺位”的“小人”之腹,宰相与皇帝之间的权力博弈,只不过如闪电般划过天空的一幕幕历史游戏,在那一页页的薄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帝相之争(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中国大历史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童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540820
开本 其他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45
19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