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淮海(国共百万大对决)
内容
编辑推荐

是谁最先提出举行淮海战役?是谁最后拍的板?国民党第七兵团中将司令黄百韬是“自戕”尽忠,还是被击毙?是谁封闭了徐州“剿总”30万大军南逃大门?是谁破坏了十二兵团中将司令黄维突围的狠招?是谁活捉了黄维?陈官庄包围圈中怎样成了野兽的世界?是谁击毙了国民党第二兵团中将司令邱清泉?尸体是怎么找到的?是谁活捉了国民党军淮海前线总指挥杜聿明?……《淮海——国共百万大对决》为您揭开谜底!

内容推荐

淮海战役,是国民党政权败亡台湾的关键一战,也是国共三大决战中规模最大,打得最惨烈的一战。国民党八十万部队,除少数阵前起义,没有像辽沈与平津战役中整兵团建制的投诚现象,全部死战到底。而共产党则付出了超过辽沈与平津两战伤亡总和的代价。

毛泽东说: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邓小平说:在淮海战场上,只要歼灭了敌人南线的主力,我们中野就是打光了,这个代价也是值得的!

斯大林赞叹: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

目录

看点一:是谁最先提出举行淮海战役?是谁最后拍的板?

看点二:是谁率领2.3万名国民党军一夜之间投奔了共产党?

看点三:黄百韬是为党国尽忠而“自”,还是被击毙?

看点四:是谁封闭了徐州“剿总”30万大军南逃大门?

看点五:是谁破坏了十二兵团中将司令黄维突围的狠招?是谁活捉了黄维?

看点六:陈官庄包围圈里怎样成了野兽的世界?

看点七:兵团司令孙元良、李弥怎样化装潜逃出了淮海战场?

看点八:兵团司令邱清泉是被击毙还是自杀?尸体是怎样找到的?

看点九:100多国民党将军怎样一一成了俘虏?

看点十:淮海战役压轴戏:活捉国军徐蚌前线总指挥杜聿明

试读章节

看点一:是谁最先提出举行淮海战役?是谁最后拍的板?

举世瞩目的淮海战役,经历了一个运筹帷幄、精心谋划的过程。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1948年9月24日,地点是山东省宁阳县西北一个名叫大柏集的普通农村。

一个多月前,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刚刚度过了41周岁生日。1907年8月10日,他出生在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一个叫枫木树的村子里。20年后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不过职务很低,仅是个班长。又过了20年,粟裕成了统兵数十万的大战略区的负责人。几个月前,在河北阜平县的城南庄,毛泽东亲自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陈毅、粟裕的汇报后,当场拍板决定采纳粟裕的建议,将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的三个纵队留在中原地区打大仗。会议快结束时,毛泽东对粟裕说:陈毅同志不回华野去了,今后华野由你来搞。说话问,毛泽东流露出对粟裕非常满意、信任有加的笑容。

可是粟裕听后却大感意外,心里非常着急。他脱口而出,说:“华野不能没有陈老总!”一再要求将陈毅留在华东工作。

毛泽东沉思了一下说:那好吧,陈毅同志仍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但是中原的工作很需要他,现在必须马上去。陈毅同志去中原后,他在华野的职务就由你代理。于是粟裕将已经到手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让成了“代理”。这就是粟裕一生中“两让司令”中主动谦让华野司令员兼政委的佳话。

济南战役发起前,面对国民党济南守敌王耀武集团的10万余人和徐州附近准备增援济南的邱清泉、李弥、黄百韬3个兵团17万余人,粟裕决定以7个纵队共约14万兵力攻打济南,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统一指挥。另以8个纵队共约18万兵力组成打援集团,由粟裕亲自指挥,总计集中15个纵队约32万强大兵力,准备既攻城又打援,夺取攻城打援双胜利。

毛泽东十分欣赏华野的这一部署,9月11日又专门电示:“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

济南战役于9月16日开始。原准备用20天至两个月时间。19日敌第九十六军军长兼整编八十四师师长吴化文率20000人光荣起义,打乱了王耀武的守城部署,我军乘势猛攻,很快突入内城,与敌展开了激烈巷战。

23日晚,粟裕彻夜未眠。他密切注视着济南战局的发展和从徐州北上增援的邱、李、黄三个兵团的动向。24日清晨7点,粟裕向中央军委发了一份电报,报告说:“估计攻济战斗日内即可完全结束”。

济南城里枪炮轰鸣,杀声震天,粟裕却安静地起草电报,谋划着怎样拿下淮海

粟裕是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他打仗历来是口里吃一个,眼里看一个,心里又想着下一个。眼下济南城内虽然鏖战正酣,但敌已是强弩之末,很快就可全歼。现在,粟裕心中估摸着自己手里的15个纵队32万大军,下一个猎物又该是谁呢?

其实,早在济南战役以前,粟裕就反复权衡过攻下济南后华野的行动方向,他在8月23日向中央军委的一份报告中,就提出“两个月以后,我们即可举全力沿运河及津浦(铁路)南下,以一个兵团攻歼两淮(指淮阴、淮安)及高(邮)、宝(应),则苏北局势即可大大开展”。经过多日的深思熟虑,现在粟裕将他心中孕育已久的举行淮海战役的设想,以电报的形式正式向中央军委作了陈述:

为更好地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至少要加强)江边及津浦沿线,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与便于我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以及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能得到交通运输供应的方便,和争取华中人力、物力对战争的支持,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读者看了这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后,当会得出结论:第一个提出举行淮海战役并正式向中央军委建议的人是粟裕。

粟裕将建议举行淮海战役的电报,除发给中央军委外,还同时发给了中共华东局和中原局。

其时中共华东局驻在山东益都(青州),书记是饶漱石。饶并兼任华东军区政委。

中共中原局其时驻在河南省宝丰县大张庄,第一书记是邓小平,第二书记是陈毅,第三书记是邓子恢。刘伯承是中原军区司令员兼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是第一副司令员。

中原局接到粟裕的电报后,刘伯承、陈毅和参谋长李达差不多研究了一整天,审慎地对中原和华东战局作了通盘考虑。

P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淮海(国共百万大对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继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24175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6.06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