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唐史与中古史论述,其他史学论述,史著评论,学术综述,其他文论以及教学文论六大部分,主要探讨《徙戎论》的命运与天下一家的格局,一代宗师陈寅恪——陈寅恪先生的生平与学术,邓小平理论与史学研究,中西学术之间:荣新江新著《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一部值得中外读者阅读的长城书品——评介《话说长城:英汉对照》,关于长城保护与发展的几点看法,有关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想法——以历史系为例等内容,供史学爱好者参考。
图书 | 史论杂稿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唐史与中古史论述,其他史学论述,史著评论,学术综述,其他文论以及教学文论六大部分,主要探讨《徙戎论》的命运与天下一家的格局,一代宗师陈寅恪——陈寅恪先生的生平与学术,邓小平理论与史学研究,中西学术之间:荣新江新著《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一部值得中外读者阅读的长城书品——评介《话说长城:英汉对照》,关于长城保护与发展的几点看法,有关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想法——以历史系为例等内容,供史学爱好者参考。 目录 第一编 唐史与中古史论述 从历史角度看生态环境与开发的对应关系——以中国历史发展的某种线索为例 《徙戎论》的命运与天下一家的格局 唐朝中央集权与民族融合分解之关系——以北方区域为线索 《水部式》与唐朝的水利管理 论裴度 谋士敬翔 郭崇韬其人其事 我对“金界壕”与“长城”概念的理解 第二编 其他史学论述 一代宗师陈寅恪——陈寅恪先生的生平与学术 学术大师悬想 民族史研究若干问题蠡测 历史工程与艺术审美 邓小平理论与史学研究 中国传统王朝国家(观念)在近代社会的变化 传统与近代的对接——从地域和民族角度论述中国传统王朝的近代境遇 臣民与民族、王朝与国家——古今转变的范式问题 第三编 史著评论 通鉴学 西域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中西学术之间:荣新江新著《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高宗其人之真相——孟宪实教授《唐高宗系列讲座》之评论 李志贤先生《杨炎及其两税法研究》书后 对王震邦教授《陈寅恪论学的四个面向》博士论文的阅后意见 田晓岫《中华民族发展史》读后感 一部值得中外读者阅读的长城书品——评介《话说长城:英汉对照》 第四编 学术综述 一九八三年我国敦煌吐鲁番学研究概况 长城学研究的一次盛会——首届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概述 第五编 其他文论 关于长城保护与发展的几点看法 关于《长城保护条例》的解读 我对长城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的想法 潘光旦先生与他的学术研究——纪念潘光旦先生百年诞辰 传统与现代之间——西部开发引生的少数民族现代化问题 我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理解 期望中的国家民族博物馆 我在北大历史系学习的点滴记忆 第六编 教学文论 我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几点看法——以康奈尔大学为例 有关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想法——以历史系为例 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质量的评估——一个教师的感觉和臆测 我对“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人文”概念的理解 师生问答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史论杂稿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鸿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08687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4.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7 |
宽 | 148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