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齐白石谈艺录/名家谈艺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齐白石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家,其成功之处在于一他从文人画家统治了数百年的中国画领域,以一个农夫的质朴之情、以颗率真的童子之心,运老辣生涩的文人之笔,开创出文人画坛领域前所未有的境界。这种境界,得到了传统文人阶层与广大平民百姓的交口称赞,从而确立了齐白石在画坛上的历史性地位。他的绘画充满了泥土芬香、生活气息,既师造化又师古人,达到了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统,写生与写意的统,工笔与意笔的统一,无限生机跃然纸上。而齐白石谈艺的文字也一如他的画风,质朴率真。从他谈艺的文章中,我们能明白“为什么他的画充满生机”,因为他的画论都来自“生活”。

内容推荐

齐白石(1863—1957),中国近现代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后名璜,字渭清,号频生,别号白石山人。14岁学木工,因雕花手艺出众,名闻乡里。自学诗书画印,结识当地文人和画师并得到指点,27岁后兼做画工,以“描容”(绘衣冠像)、绘花鸟草虫维持生活。40岁以后的7年中,曾5次远离家乡,得以饱览祖国名山大川,眼界为之开阔,从而在艺术上摆脱了成法的羁绊,而以自然为师。他又勤于篆刻,曾自题为“三百石印富翁”。在学习徐渭、朱耷、石涛等人的基础上,又吸收近代画家赵之谦、吴昌硕等人的长处而自立门户。人物、花乌、草虫、山水无所不能。他将中国传统画论里关于“形”、“神”的论述作了深刻的总结和概括,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1956年,毕加索对张大干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神奇呀!齐先生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他还对张大干说,“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的艺术,你们中国的艺术……”“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西方一位大画师这样评价齐白石,由此可见齐白石的价值。

目录

出生时的家庭状况(一八六三年)

从识字到上学(一八六四年——一八七○年)

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一八七一年——一八七七年)

从雕花匠到画匠(一八七八年——一八八九年)

诗画篆刻渐渐成名(一八九○年——一九○一年)

五出五归(一九○二年——一九一六年)

定居北京(一九一七年——一九三六年)

避世时期(一九三七年——一九四八年)

附录

 采花蜂苦蜜方甜

 能将有法为无

 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莫道长年多难,老年肯如人意

 齐白石简要年表

试读章节

我祖母姓马,因为祖父人称齐十爷,人就称她为齐十娘。她是温顺和平、能耐劳苦的人,我小时候,她常常戴着十八圈的大草帽。背了我,到田里去干活。她十岁就没了母亲,跟着她父亲传虎公长大的,娘家的光景,跟我们差不多。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年)嫁给我祖父,遇到祖父生了气,总是好好地去劝解,人家都称她贤惠。她比我祖父小五岁,是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生的,活了八十九岁,殁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十二月十九日,那时我三十九岁。

祖父祖母只生了我父亲一个,有了我这个长孙,疼爱得同宝贝似的,我想起了小时候他们对我的情景,总想到他们坟上去痛哭一场。

我父亲贳政公,号以德,性情可不同我祖父啦!他是一个很怕事、肯吃亏的老实人,人家看他像是“窝囊废”,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德螺头”。他逢到有冤没处伸的时候,常把眼泪往肚子里咽,真是懦弱到了极点了。

我母亲的脾气却正相反,她是一个既能干又刚强的人,只要自己有理,总要把理讲讲明白的。她待人却非常讲究礼貌,又能勤俭持家,所以不但人缘不错,外头的名声也挺好。我父亲要没有一位像我母亲这样的人帮助他,不知被人欺侮到什么程度了。

我父亲是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的,殁于民国十五年(丙寅·1926年)七月初五日,活了八十八岁。我母亲比他小六岁,是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年)九月初八生的,殁于民国十五年(1926)三月二十日,活了八十二岁。我一年之内,连遭父母两丧,又因家乡兵乱,没有法子回去,说起了好像刀刺在心一样!

提起我的母亲,话可长啦!我母亲姓周,娘家住在周家湾,离我们星斗塘不太远。外祖父叫周雨若,是个教蒙馆的村夫子,家境也是很寒苦的。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年),我母亲十七岁那年,跟我父亲结了婚。嫁过来的头一天,我们湘潭乡间的风俗,婆婆要看看儿媳妇的妆奁的,名目叫做“检箱”。因为母亲的娘家穷,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自己觉得有些寒酸。我祖母也是个穷出身而能撑起硬骨头的人,对她说:‘好女不着嫁时衣,家道兴旺,全靠自己,不是靠娘家陪嫁东西来过日子的。”我母亲听了很感动,嫁后三天,就下厨房做饭,粗细活儿,都干起来了。她待公公婆婆,是很讲规矩的,有了东西,总是先敬翁姑,次及丈夫,最后才轮到自己。

我们家乡,做饭是烧稻草的,我母亲看稻草上面,常有没打干净剩下来的谷粒,觉得烧掉可惜,用捣衣的椎,一椎一椎地椎了下来,一天可以得谷一合,一月三升,一年就三斗六升了,积了差不多的数目,就拿去换棉花。又在我们家里的空地上,种了些麻,有了棉花和麻,我母亲就春天纺棉,夏天绩麻。我们家里,自从母亲进门,老老小小穿用的衣服,都是用我母亲亲自织的布做成的,不必再到外边去买布。我母亲织成丁布,染好了颜色,缝制成衣服,总也是翁姑在先,丈夫在次,自己在后。嫁后不两年丁夫,衣服和布,足足地放满了一箱。我祖父祖母是过惯了穷日子的,看见了这么多的东西,喜出望外,高兴得了不得,说:“儿媳妇的一双手,真是了不起。”她还养了不少的鸡鸭,也养过几口猪,鸡鸭下蛋,猪养大了,卖出去,一年也能挣些个零用钱,贴补家用的不足。我母亲就是这样克勤克俭地过日子,因此家境虽然穷得很,日子倒过得挺和美。

P4-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齐白石谈艺录/名家谈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齐白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137224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8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53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2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