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看病也需要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就医前应做哪些准备?如何选择医院?什么是院中院?什么样的医生适合你?怎样和医生进行沟通?哪些检查可做可不做?——一切尽在本书掌握。读完本书,使你成为就医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聪慧病人,变治病的磨难之旅为休养之旅、交友之旅、收获之旅、感恩之旅。

内容推荐

本书从医者的角度,首先帮你了解自己的身体,防患于未然;同时,帮你厘清一些就医的误区,介绍各种不同症状下的首诊科室,揭示在医院出入、同医生交往的种种只可意会之处,助你解决就医的难题。

目录

第一部分 病争切莫乱投医

 切勿走入误区

就医的观念误区/3

“看病”的误区/3

医院越大越好/4

挂号专家级别越高越好/5

急诊比普通门诊好/7

药越“新、特”越好/7

检查仪器越“先进”越好/9

中医药无副作用和副作用较小/10

病后恢复得越快越好/12

治疗立竿见影的医生水平高/12

就医的实践误区/13

一味贪图便宜/13

给药=输液/14

抗生素成“万金油”/16

甘做无用功:流行性感冒用抗生素/17

头痛用止痛药/18

急于求成,擅自加大药物剂量/18

不遵医嘱自行停药/19

 知彼篇——了解医方很重要

这就是医院/20

我国医院的布局/21

医院的等级与分类/22

医院的内部结构和设置/24

辨别不同医疗机构的真伪/26

巧辨“李逵”和“李鬼”/26

拉大旗做虎皮/27

专科/27

中心/28

承包科室/29

黑门诊/30

医生不是上帝唯一的手/31

医生的从业等级划分/31

各级医师职责/33

选择一个好医生/36

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37

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39

欲说还休好医生/42

忙碌的专家PK贴心的初级保健医生/43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医院/45

是否需要看急诊/46

医院距离远近/47

路况如何/48

医院规模实力和疗效/49

医疗费用/50

选中医还是选西医/51

是药三分毒/54

药物的分类/55

药物的保管/56

怎样合理用药/57

 熟知就医流程

门诊怎样就医/62

就医前的准备/62

确定医院、医生/65

挂号/65

导医台/66

填写病历/69

候诊/70

就诊/71

划价和交费/71

检查/71

取药/72

住院治疗流程/73

住院前的准备/73

办理住院登记/74

到病房/74

医生问病史、查体/75

辅助检查/75

诊断治疗/75

观察病情、护理/76

结算出院/76

第二部分 看对医生服对药

 知己篇——身体地理志

厘清几个基本概念/79

神奇的呼吸/80

 呼吸系统/81

 鼻子/82

 喉/82

 气管/83

 肺/83

皮肤,皮盔甲和自动空调/86

 皮肤的结构/87

 皮肤和感觉/88

消化系统,能量吸收转化/89

 口腔/90

 咽/92

 食管/93

 胃/93

 十二指肠/94

 小肠/95

 大肠/95

循环系统,孜孜不倦的运送大队/99

 心脏/100

 血管系/101

淋巴系统/104

运动系统,生命在于运动/107

 骨骼/108

 骨骼肌/111

泌尿系统——毒废物清除系统/112

 肾/113

 输尿管/114

 膀胱/115

 尿道/115

生殖系统,生命的起源/117

 男性生殖系统/117

 女性生殖系统/119

神经系统,真“神”“经”/123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124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125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26

 感觉器与效应器/126

内分泌系统,“小”决定“大”/127

 激素/128

 甲状腺/129

 甲状旁腺/130

 肾上腺/131

 (脑)垂体/131

 松果体/131

 胰岛/132

 性腺/132

 其他重要的激素/133

免疫系统,隐形的防卫队/133

 内部防卫部队工作流程/136

 忠实的门卫:扁桃体/138

 士兵工厂:骨髓/138

 培训基地:胸腺/139

 战场:脾脏/139

 小型兵站:淋巴结/139

 免疫帮手:盲肠/140

 肠胃守护者:集合淋巴结/140

 把准症状挂对号

头痛/144

 头痛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44

 头痛的日常预防/144

眩晕/145

 眩晕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45

 眩晕的家庭应急处理/145

晕厥/146

 晕厥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46

 对晕厥的特别提醒/146

 晕厥的家庭应急处理/147

发热/147

 体温的正常波动和原因/148

 发热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48

 发热的家庭应急处理/149

咳嗽与咳痰/149

 咳嗽、咳痰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49

 对咳嗽、咳痰的特别提醒/150

咯血(咳血)/150

 咯血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51

 咯血的家庭应急处理/152

胸痛/152

 胸痛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52

 怎样识别非心绞痛的胸部疼痛/153

心悸(心慌)/153

 心悸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53

 对心悸的特别提醒/154

呕吐/154

 恶心、呕吐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54

 对呕吐的特别提醒/155

 呕吐的家庭应急处理/156

呕血和黑便/156

 呕血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57

 呕血的家庭应急处理/157

便秘/157

 便秘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58

 对便秘的特别提醒/158

 便秘的家庭日常护理/158

便血/159

 便血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59

 对便血的特别提醒/160

 用小方法巧治便血/160

腹痛/161

 腹痛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61

 腹痛的家庭应急处理/161

腹泻(拉肚子)/162

 腹泻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62

 腹泻患者五忌/162

水肿/163

 水肿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63

 水肿孕妇的饮食调理/164

关节痛/165

 关节痛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65

 关节痛的日常护理/165

尿量异常/166

 尿量异常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66

 对尿量异常的特别提醒/167

 尿量异常的家庭日常处理/167

血尿/167

 血尿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68

 对血尿的特别提醒/168

 血尿的家庭应急处理/169

黄疸/169

 黄疸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69

 新生儿黄疸和老人突发黄疸/170

皮疹/170

 皮疹伴随下列症状时的挂号和应诊科室/170

 皮疹的家庭护理/171

 检查及注意事项,一个都不能少

体格检查/172

器械检查/173

 心电图检查/173

 脑电图检查/174

 B型超声检查/174

 X射线检查、透视、拍片和造影/176

 CT检查/177

 核磁共振检查/177

内镜检查/180

 胃镜检查/180

 结肠镜检查/182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83

 膀胱镜检查/184

化验检查/185

 三大(血、尿、粪)常规检查/185

 肝、肾功能检查/189

 血脂全套检查/192

活组织检查(病理检查)/195

妇科检查/196

 妇科检查四步骤/196

第三部分 医生与你不得不说的故事

 重建互信

谁伤了谁/201

角色互换——我的“肝癌”经历/201

有信心就会有奇迹/204

 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

沟通的技巧/207

 一般的沟通技巧/208

 阻碍有效沟通的因素/210

有问必答之未雨绸缪/211

 记下身体的症状或不适/211

 曾经的病史和治疗结果不要漏/212

 你的生活方式和习惯/212

有问必答之实战篇/215

 芸芸众生相/215

 实战场景回放/217

礼尚往来,有答有问才是正道/224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227

将沟通进行到底/228

试读章节

就医的观念误区

◎“看病”的误区

——你可能大惑不解,这也有误区?事实是,当你用“看病”这个词儿时,确实已经掉进了一个自设的陷阱。

人们常用“看病”来表述“就医的过程”,如果我们略微咬文嚼字一下,就会发现两者差别很大:“看病”实际上是说“让医生给你看病”,而“就医的过程”外延和内涵就广泛得多,最起码它包括了在就医过程中的人际交往与互动。

如此咬文嚼字,是为了指出这两者的两点关键差别:“让医生给你看病”的关键是“看病”——医生不是看“人”,而是看你的“病”,关注点从有血有肉、生活在特定环境下的“整体的人”变成了“单个的病”;而另一个潜台词是:你让医生看病,那包袱就甩给医生了,所有的事情都成了医生的事,作为患者的你将自己该对疾病承担的责任豁免了!

这两点都是致命的!

当医生开始更多地治病而不是治人——不是看整体的人,而是去研究更专门和更带有技术性的病的时候,他给你的诊治就变成了汽车修理师修汽车,或是物理学家研究机器了,你的病不过是他职业机器上可以彼此互换的齿轮,而且只要解决了技术上出错的原因,即病因,问题就解决了(事实上,治病有这么简单吗?)。尽管有的医生医术高超,但也只看到你身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漠视或者无暇顾及“这些问题是发生在谁身上”。如果治疗脱离了对你本人的个体差异和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考察,任何治疗方案都不可能是最佳的。

而当你把疾病这个包袱一股脑儿地甩给医生之后,你的主观能动性就消失或减弱了。本来,你的生长环境、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导致你生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着你康复的效果。当你把这些都剥离掉,简单地变成接受医生的手术、打针吃药,效果怎么可能不大打折扣呢?试想,即便两个病人患同样的病、同等的身体条件、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一个有着旺盛的战胜病魔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的康复愿望,主动调整心态,改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诊治;另一个则是“你医生要我吃药我就吃,治不好就是你医术不高”,哪一个康复得更快、预后更好呢?

所以,我向来主张就医治病应该回归人本主义,每个医生和病人,都应该有一种整体的健康意识——诊疗过程中,看的是“人”而不仅仅是“病”。现在我们大力倡导的全科医学和社区医疗模式就是这种在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创新举措。只有把“病”和“人”合二为一,才是就医而不是看病,才有可能像本书前言所述:变治病的磨难之旅为休养之旅、交友之旅、收获之旅、感恩之旅。

◎医院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大医院拥有先进的设备、技术力量雄厚的专家队伍、丰富的临床经验,处理各种疑难杂症往往技高一筹。从患者的角度讲,去大医院就诊药到病除、早日免除病痛困扰的机会也肯定更大,所以大家都愿意往大医院就诊,这很正常。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医院常常人满为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患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挂号、候诊;另外,大医院一般都在市区中心,即使交通方便也未必快捷(诸如交通拥堵);大医院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对患者未必实用……最关键的,如果患者的病情根本就没那么复杂和严重,在中级医院甚至社区医院完全可以解决问题,何必要浪费时间多花钱,而且更没必要挤占那些更需要在大医院就诊的患者的机会呢?那样于人于己都是一种浪费。  。

所以,看病未必医院越大越好——至少不总是越大越好。

◎挂号专家级别越高越好  这个问题有点类似“医院越大越好”。从理论上讲,就医找专家,治疗效果会更好一些,但我还是觉得不必“言必称专家”。

大概每个临床医生都不止一次地碰到过这种情况——有朋友打招呼请帮忙找专家,一问情况,也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于是反问,就你这情况,根本就不用找专家,一般有经验的医生都可以很好地帮你解决问题。可是对方说:我也知道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总觉得找专家放心些。于是,为了一个自以为的“放心些”,要跑很远的路,花更多的时间(如果专家只是上午出门诊,那么等到患者排队到了,专家开完检查单可能已经要下班了,于是只好下午再拿检查结果,明天继续就医。如果有的检查结果当天出不了,就得继续等下去),花比普通门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

P3-5

序言

看病也需要智慧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不管我们如何加强预防和保健,大概没有人一辈子不得病。生病了自然就要去看病,这是人之常情。

看病,说来似乎简单无比,一言以蔽之:不就是在医院接受医生和仪器的检查,然后吃药、打针或手术治疗嘛。事实并非如此,所以才在看病过程中产生了不快乃至纠纷、事故。医患关系紧张,医护人员的确有相当大的责任,但患者医学知识的匮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由于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资源的限制,“看病贵、看病难”是一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普通患者,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看病不那么贵和难呢?

这,就需要一点智慧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普通老百姓,如果你平时注意学习和积累,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储备,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掌握沟通技巧,就能积极地参与医疗决策,这些就医前的准备工作,既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会让医生对你刮目相看。这样的病人是智慧的病人!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患者呢?本书可以提供以下这些帮助:厘清一些常见的就医误区,借助花生米消化王国游历、氧气和二氧化碳兄弟的不同命运、尿先生胜利大逃亡、免疫系统各部队的分进合击等“故事”,让读者了解自己的生理结构;此外,读者还可以脉络分明地了解医院和医生的情况,体验就医全流程,告诉你哪些人容易让医生皱眉头,你还能看到医患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容易答非所问的场景,而各种症状的介绍和检查项目、相关数据的讲解,不一定要全部看懂或记熟,可以作为备用资料,让你一书在手,就医无忧;至于本书中所特有的“相应症状首诊科室”“医患沟通技巧”,将让你在这些从前深感无力和容易被忽悠的挂号、就诊、维权等方面底气十足……

读完本书,希望你能成为就医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聪慧病人,变治病的磨难之旅为休养之旅、交友之旅、收获之旅、感恩之旅。

编 者

2009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看病也需要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38707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3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临床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4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