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纪
高后纪
陈胜传
项籍传
韩信传
周勃传
萧何传
曹参传
张良传
陈平传
周亚夫传
李广传
卫青传
霍去病传
张骞传
李陵传
苏武传
司马迁传
贾谊传
黄仲舒传
司马相如传
东方朔传
晁错传
张汤传
霍光传
金日磾传
王莽传上
王莽传中
王莽传下
酷吏传
游侠传
佞幸传
外戚传
朝鲜传
西域传
图书 | 汉书精粹/国学经典 |
内容 | 目录 高帝纪 高后纪 陈胜传 项籍传 韩信传 周勃传 萧何传 曹参传 张良传 陈平传 周亚夫传 李广传 卫青传 霍去病传 张骞传 李陵传 苏武传 司马迁传 贾谊传 黄仲舒传 司马相如传 东方朔传 晁错传 张汤传 霍光传 金日磾传 王莽传上 王莽传中 王莽传下 酷吏传 游侠传 佞幸传 外戚传 朝鲜传 西域传 内容推荐 班固所著《汉书精粹》,又称《前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前206)。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约八十万字。 《汉书》神化西汉政权,视刘家为正统的思想贯穿全书。目的是为论证东汉王朝的正统性和神化东汉皇权服务的。因此.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根据的“五德终始说”和王权神授的封建神学说教,便成为《汉书》的主导思想,为了宣扬“天人感应”、灾异祥瑞的封建神学思想,《汉书》首创《五行志》,专门记述五行灾异的神秘学说。 编辑推荐 班固所著《汉书精粹》,史料十分丰富翔实,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历史,两书都有记述。但由于作者思想的差异,所以材料取舍的标准不尽相同,各有千秋。汉武帝以后的史事记述,《汉书》采用了大量的诏令、奏议、诗赋、天文历法书等原始史料,因此更具有史料价值。 《汉书》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断代为史始干班固,以后列朝的所谓“正史”都沿袭《汉书》的体例,正如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所说:“自尔迄今,无改斯道”。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书精粹/国学经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东汉)班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海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70564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4-09-01 |
首版时间 | 2014-09-01 |
印刷时间 | 2014-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4 |
CIP核字 | 2014013103 |
中图分类号 | K234.104.2 |
丛书名 | |
印张 | 2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