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逝者如斯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
内容
编辑推荐

《逝者如斯集》由罗家伦著。

房间里住了四个同学,一个顾颉刚,静心研究他的哲学和古史,对人非常谦恭;一个狄君武(当时名福鼎),专心研究他的词章,有时唱唱昆曲;一个周烈亚,阿弥陀佛的在研究他的佛经(后来他出家在天目山做了方丈);一个就是大气磅礴的傅孟真,和他的一班不速之客的朋友罗志希等,在高谈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这是一个什么配合!可是道并行而不相悖,大家还是好朋友。

内容推荐

《逝者如斯集》是罗家伦的回忆录。作者回顾了参加五四运动、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想,是较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书中还包括对蔡元培、胡适、戴季陶、张静江等诸多师友的回忆和评论,值得品读。

目录

对五四运动的一些感想

学术独立与新清华——民国十七年九月于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时演讲

炸弹下长大的中央大学——从迁校到发展

印度国旗的制定和我

伟大与崇高——纪念先师蔡孑民先生

蔡元培先生与北京大学——谨以此文纪念先师蔡孑民先生百年诞辰

蔡元培先生的风格和远见

从蔡孑民先生致吴稚晖先生函看辛亥武昌起义时留欧革命党人动态

送给适之先生

蒋梦麟先生传略

蒋梦麟先生《西潮》序

从墨迹中体认到的黄克强先生

敬悼一代振奇人——张静江先生

抱任侠之气存赤子之心——为纪念张溥泉先生而作

我所认识的戴季陶先生

三原于右任先生墓表

书诒天下才我为苍生哭

元气淋漓的傅孟真

朱骝先先生的事迹和行谊

和光而不同尘的外交斗士——哀悼郭复初先生

坛坫风凄——凭吊蒋廷黻先生

怀念尹仲容先生

詹天佑先生年谱序

狄君武先生遗稿前言

《有关中印边界与西藏问题之重要外交纪录》引言

看完《白石老人自述》后的感想

现代学人丁在君先生的一角

试读章节

对五四运动的一些感想

生平不愿写应时应节的文章。最近几年,每逢五四前夕,《传记文学》编者总希望我写篇短文,介绍几张得来不易而尚未正式发表过的有关五四的照片(见本书前插图)。这几张照片不是参加五四运动的当事人所保存的,而是到台湾以后在一种偶然的机会下征集得来。图中可以看出军警包围北京大学逮捕学生及当日男女学生游行示威集合演讲的许多实况,对怀疑五四运动的人来说,真可以说是“有图为证”。

五四运动是一个学生爱国运动,但它所代表的意义并不止是单纯的游行示威,我们说它是受当时视为“洪水猛兽”的新文化新思潮孕育的结果,并不为过。自五四运动发生以后,社会观念变得非常剧烈,新文化运动更趋澎湃。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性质虽不相同,精神却是一贯。国父孙中山先生对这两个运动非常重视。只看他在民国九年《致海外同志书》中说: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蒙极大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北京大学,从前也是一个陈旧的学校,在京师大学堂时代,进士馆里,差不多每个学生有个当差。上课铃打了,由当差来请“老爷上课”。民国初年,北京出名的八大胡同里,谈到光顾的客人,则首称“两院一堂”。两院是参议院与众议院,一堂便是京师大学堂。到民国六年,蔡元培先生长校,以其人格的影响,变更了这个风气。他教训学生,来北大是为求学,不当为将来升官发财而来,也还不只是为个人求学而来,乃是要为国家为民族着想,为负起贡献世界文化的重要使命而来的。所以那时的北大,气象一变。他更以广大的态度,集合了当代许多学者,在那里研究讨论哲学、文学、人生以及各种社会问题。文科教授办了一个杂志叫《新青年》,高揭文学革命的旗帜,已经够触目了;还要讨论社会问题,对于不合理的制度,予以抨击,使旧社会的人看起来更是大逆不道。不久学生中我们一班朋友,又办了一个月刊叫《新潮》,以“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神,支持这个主张,更为积极,于是愈触犯了卫道先生们的大怒。大家知道封建的残余势力,是以北方为根据的。军阀更是有一班无聊的文人和老朽官僚做卫星的。他们在道理上不能争胜,于是想用他们的护法金刚,以暴力来压迫、来摧残。但是态度谦和而主张刚毅的蔡先生,始终不为所动,公开的发表了一封《答林琴南书》,为新思潮张目。他们骂我们是洪水猛兽。蔡先生又发表一篇文章,叫《洪水与猛兽》,主张不可壅塞新思潮的洪水,却要先驱逐狰狞军阀的猛兽。在当时的环境之中,这是何等伟大的魄力!《新潮》以一个大学生的刊物,第一期出版不过一月,竟至三版,而销数竟达到一万。那时候这一班主张文学革命的教授和学生,更觉得批评和研究当代政治社会问题的重要,于是又合办了一个小型周刊,叫《每周评论》,专以短小精干的文字,讨论国际国内的现实问题。这是一个当时很有力量的刊物,风行一时。国父是主张革命要先革心的人,他又是最能领导时代的人,于是他就教戴季陶先生集合同志,在上海办了_一个《星期评论》,以新文化运动为主要的目标,而兼及政治问题。于是南北两个刊物,正如桴鼓相应。国父在这期间,更潜心他思想的系统工作,完成了他的《孙文学说》、《建国方略》和《三民主义》等几部巨制。他又教胡展堂、朱执信、廖仲恺诸位先生办了一个《建设月刊》,更发挥他建设性的主张。他们和北大几个刊物的主持人常常通信,而且在刊物上常有讨论的文章发表。当时《孙文学说》和《建设》只有很少的几份流传在北方,也只有北大这几个刊物敢公开的响应。所以国父自此对北京大学以及邻校的朝气,尤其是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所表现的气度,常见其有不虞之誉。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逝者如斯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家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01799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2014105257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1
149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