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诗/中国文化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从博物馆里、从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从普通人、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只有教育,才能把断裂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才能使其在当下复活;只有复活的传统文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传承创新。

这本由陈桂声、沈董妹编写的《中国古代诗》介绍了古代诗歌,是为小学生课外阅读而编写,目的是为小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知识,提高小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兴趣。

内容推荐

这本由陈桂声、沈董妹编写的《中国古代诗》介绍了古代诗歌,所选作品都加上简单易懂的注释,并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语文。

每篇作品除了注释和译文外,根据作品情况,还列有“背景资料”,使小学生对文章作者、或者科技发明的背景有所了解。

目录

一 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

二 游梵宇三觉寺(唐·王勃)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三 杂诗(唐.王维)

 山居秋暝(唐·王维)

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

五 前出塞(其六)(唐·杜甫)

 后出塞(其二)(唐·杜甫)

六 登楼(唐·杜甫)

 登高(唐·杜甫)

七 乌衣巷(唐·刘禹锡)

 石头城(唐·刘禹锡)

八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月夜(唐·杜甫)

九 台城(唐·韦庄)

 金谷园(唐·杜牧)

 泊秦淮(唐·杜牧)

十 江上(北宋·王安石)

 悟真院(北宋·王安石)

十一 关山月(南宋·陆游)

 书愤(宋·陆游)

十二 论诗(清·赵翼)

 戏为六绝句(选三)(唐·杜甫)

试读章节

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刚刚到任八十多天,便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督邮刘云,凶狠贪婪,臭名昭著,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下属索要贿赂,若是下属不给,则栽赃陷害。所以,县吏们纷纷“束带迎之”。但陶渊明长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说完便辞职归乡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便成了对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之人的赞美之词,其中显现出的是令人仰慕的人格魅力。

陶渊明独爱菊花

陶渊明爱菊花,所以他的很多诗文中都咏到菊花。他在《九日闲居》一诗的序中这样说过:“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160)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九华,重阳节的花,是指菊花。他不但种菊,还赏菊、喝菊花酒。《饮酒》“其五”中就说道:“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

陶渊明不仅爱菊,还在诗作中赋予了菊花人格内涵。他在《和郭主簿》诗中说:“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自此,菊花因陶渊明及其诗而被赋予了“花中隐士”的美名,于是也就有了北宋著名学者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所说的“晋陶渊明独爱菊”,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菊,花之隐逸者也”。

 苏州园林造景多取材于陶渊明的诗歌和文学作品

苏州园林的造景设境多取自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许多园主人带着浓厚的隐逸情怀去造园,故而苏州园林在营造中,常常会把陶渊明诗歌中的隐逸情怀和意境纳入到园子里去。

如拙政园东部匾额“归园田居”就明确告诉世人,园子的这部景观完全是按照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营造的。而且明代园主人王心一还刻意追求陶诗的高韵,曾和陶渊明的诗歌,自作《和归园田居》五首。

如果我们足够细心的话,走进留园的西部景区“别有天”,就会发现这部分景观完全是按照《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的意境来设计的,曲折的走廊上有一处石刻,名曰“缘溪行”,两岸自然是遍植桃花。

溪边小山上的亭子名叫“舒啸亭”,则是化用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句意。

这样的例子在苏州园林中举不胜举,只要你有心,还能够发现很多。  陶渊明在罢官归田后写了大量的田园诗,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抒发诗人在远离黑暗官场之后的精神自由和快乐。《归园田居》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组诗,一共有五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

在《归园田居》的第一首结尾处,诗人这样写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诗中所谓的“自然”,是针对过去在腐朽黑暗官场所受到的各种压抑,人性遭受的扭曲,失去自我本心的生存状态而言的。以往身处官场,就好像是久处于樊笼之中,为口腹所役,在追逐功名富贵中完全没有自由。现在退隐田园,舍弃了官场中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的竞逐争斗,虽然在自耕自食中过着简朴而清苦的生活,物质的匮乏却并不能掩盖诗人内心复得自由的欣喜和愉悦。P4-6

序言

教育应该是当今文明复兴的新动力,学校应该是文化发展的新中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点,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根基,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从博物馆里、从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从普通人、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只有教育,才能把断裂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才能使其在当下复活;只有复活的传统文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绝不能看成几门简单的课程,它首先是理想,是道德,是价值。我们不仅要有匹夫有责的文化自觉,更要有舍我其谁的教育担当。

朱永新

2014年8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诗/中国文化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桂声//沈董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003152
开本 32开
页数 1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2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64
CIP核字 2014198581
中图分类号 I207.2-49
丛书名
印张 3.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