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乐安编著的《骆驼王的故事:清末民变研究》选取我国清末时期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民变实例,对我国清末时期民变的基本情况和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全书共分六章,分别对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及山东莱阳、直隶遵化、四川威远、广东连州、江苏川沙等地的民变进行考察和分析,在整合现有相关资料的同时,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具有相当的资料价值。对于民变原因的分析,虽然不乏可商榷之处,但从乡村社会本身和民变传统等角度来进行研究的视角仍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可借鉴性。
图书 | 骆驼王的故事(清末民变研究)/中国秘密社会研究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蒲乐安编著的《骆驼王的故事:清末民变研究》选取我国清末时期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民变实例,对我国清末时期民变的基本情况和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全书共分六章,分别对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及山东莱阳、直隶遵化、四川威远、广东连州、江苏川沙等地的民变进行考察和分析,在整合现有相关资料的同时,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具有相当的资料价值。对于民变原因的分析,虽然不乏可商榷之处,但从乡村社会本身和民变传统等角度来进行研究的视角仍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可借鉴性。 目录 导言:解读民众反抗的历史与存在的问题 地理位置:乡村抗议活动和社会关系 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定位乡村叙述 第一章 抵制新政:历史背景下的乡村行动主义 叛乱的世纪(1796—1911):乡村政治话语中的反清与排外问题 新政引发的结构性和财政危机: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政治经济 第二章 山东莱阳:曲士文与四大山 山东半岛:发生反抗的社会与经济环境 世俗乡村组织:联庄会 后义和团时期地方权威的转型:商业化与县政改革者 发动抗议:从请愿到进攻 同期邻县的活动:海阳和招远 结论 《水浒传》简介及节选 第三章 直隶遵化:长城脚下的骆驼王 大众文化:乡村关系中的道德与政治经济 遵化反抗新政运动的兴起 直隶其他县份的民变:迁安、易州和隆尧 结论 《三国演义》简介及节选 第四章 四川威远:红灯教与刘香廷 异端与种族:乡村异端的形成与反政府行动之源 威远的地理形态与社会关系 刘香廷的领导:哥老会网络 “新政道路”:人口调查与税收 镇压乡村反叛的新军 广西案例:岑溪和永淳 结论 《西游记》简介及节选 第五章 广东连州:绿林会、同盟会 传教士、商人与反新政运动的形成 革命与改良:同盟会中新政策的先行者 反抗序曲:商号与增税之争,1910.9—1911.1间的广东连州一 结论 第六章 江苏川沙:抵抗新政的丁费氏及其“吃菜党” 位于长三角的川沙:棉花以及与上海的往来 性别关系:被压迫的妇女与抗议之声 川沙的新政改革:冲突的形成 川沙事件的特征:组织与逻辑 1911年3月里的江苏南汇县 结论 尾声:20世纪的“现代性”与“地方性” 附录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骆驼王的故事(清末民变研究)/中国秘密社会研究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蒲乐安 |
译者 | 刘平//唐雁超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951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09-01 |
首版时间 | 2014-09-01 |
印刷时间 | 2014-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8 |
CIP核字 | 2014113053 |
中图分类号 | K252.04 |
丛书名 | |
印张 | 1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