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正编译的《每天读点英文散文(中英双语)》这本书分六卷,精选了英语名家的散文作品。力争典型性和个性并重,多维度、多质地地展现头脑风暴中的奇思妙想。汉语译文追求准确自然。作者简介和注释都富含知识性,便于学习。朋友,读美的散文是种享受,千万别吝啬你对生活的爱。
图书 | 每天读点英文散文(中英双语)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刘正编译的《每天读点英文散文(中英双语)》这本书分六卷,精选了英语名家的散文作品。力争典型性和个性并重,多维度、多质地地展现头脑风暴中的奇思妙想。汉语译文追求准确自然。作者简介和注释都富含知识性,便于学习。朋友,读美的散文是种享受,千万别吝啬你对生活的爱。 内容推荐 《每天读点英文散文(中英双语)》精选散文体裁下最经典、最潮流、最发人深省/动人心弦/令人捧腹的名家名篇,在有限的篇章中尽可能地向读者展示无限精彩的英文世界;全书系配有作者简介/中文导读/中文译文/难词注释等辅助模块,便于读者对英文原文的学习理解,帮助您在学习英文的同时拓展相应的知识面。 《每天读点英文散文(中英双语)》由刘正编译。 目录 第一卷 山水故园情Love for Native Land and Natural Scenery The Beauty of Britain英伦之美\002 The Voyage航程\011 Preface to Leaves of Grass,1855《草叶集》序\022 Solitude孤独\033 Once More to the Lake林湖重游\048 The Giant Redwood Trees巨人树\061 A Green Hill Far Away远处的青山\065 第二卷 思海拾趣Interesting Thoughts A Visit to a Silk-Merchant访绸商\074 A Haunted House鬼屋\079 The Whistle哨子\084 Butterflies蝴蝶\089 Seeing People Off送行\093 Salvation拯救\102 第三卷 人生路漫漫Long Life Road The Rhythm of Life人生的节奏\108 The Two Roads两条路\114 Relish the Moment享受此刻\117 The Pleasures of Ignorance无知之乐\120 TheWorldAs I See It我的世界观\128 第四卷 品味乾坤Tasting the Universe The Company in Which I Work我上班的公司\136 How to Grow Old论老之将至\147 Advice to Youth给年轻人的忠告\153 Dream-Children梦中的孩子\160 The Joys of Writing写作的乐趣\168 第五卷 畅言无忌Free Speech Beethoven’s Centenary贝多芬百年祭\176 Selected Snobberies势力种种\185 MyWood我的林园\192 HOw to Make a Million Dollars怎样发大财\199 A Moveable Feast流动的盛宴\207 第六卷 奇谈杂论Miscellaneous Arguments On Love论爱\216 On Being Shy论羞涩\221 On the Ignorance of the Learned饱学者无知论\236 Beauty论美\253 试读章节 英国之美,至少在高地以南的所有地方的美,难以形容却又易于领略。想想别的更大的国家,我们立刻就能明白我国的一个诱人之处就在于其景致方圆维度虽小,却变幻多端、多姿多彩。我们这儿没有巍峨崔巍的高山。没有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没有重翠叠嶂的森林,更加没有高山、草原、森林所带来的那种宏伟壮观。但是,我们的景致却多姿多彩,地方虽小,却包罗万象。我想我们总是很少意识到这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万物都被非常精巧地安排在这小小的土地上;自然巧夺天工般地对山脉、草原、河流、湖泊进行了规划,使它们和这个岛国相得益彰。在这里,一座12000英尺高的山峰就会出奇地不相称,一个400英里长的草原也是相当地不适合,更不要说一条像密西西比河那样宽阔的河流了。在美国,除了飞行员以外,人人都会认为整个地方太大,事物也太多。在那里,你来到一个地方,你会发现放眼望去全是山峰;如果你到了另一个地方,你会发现你所在之处只是一个巨大草原的一隅而已。你可以花上一整天,艰苦地在落基山上爬上又爬下:你也可以在如一望无际的、荒凉孤落的大海般的草原上徘徊良久。一切景致都太大也太多。 尽管从地理特征上说,这座岛国相对较小,但所到之处皆多姿多彩、令人惊叹,可这不意味着我们的山不是山,我们的草原不是草原。想想我国那方聚祥纳福的“湖区”宝地吧。你可以悠然自得地在一天中翻越几座小山。我就曾多次地这样做过。不过,你会觉得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山,而不是沙丘——一个《泰晤士报》的记者最近就这样评价过。这个记者讲述了一件轶事,和我的看法不谋而合。一群登山爱好者请了一个瑞士的导游来到湖区。第一天早上,在查看了眼前云深雾绕、嶙岣兀列的山峰之后,这位瑞士导游指着离山顶三分之一距离的一块山石说就在那里过夜。他茫然不知到那块山石只有一两个小时的路程,并且,在天黑之前,他们可能已经翻越了两三座这样的山峰。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国家的大小,也不知道他所看到的只是微型的山。他只知道他看到的是山,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这些山虽然都不足3000英尺高,却摆足了大山的气派,这就和斯诺顿地区那些崖岸陡峻的山一样。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约克郡峡谷,这或许是由于我从小就生活在那里的缘故吧。由于拥有多姿多彩的景致,我们英伦岛内或者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与此山谷相比。你花一天时间畅游山谷,它们将会让你看到世界上值得去看的一切景致。在几个小时之内。你就可以有幸领略到苍翠欲滴的谷地里。涓涓小河流淌其中;你同样可以发现精致的古桥、舒适的村落、茂密的森林、平坦的田野;随后就有带着沼地的小山坡,坡儿上有湍泻的小溪、青石古墙、微成的海风、啼鸣的麻鹬、白色的农舍;再往前就是荒寂的高地,它们比平地高出几英里,上面布满黑色的深潭,遍地都是美丽的石南和蓝铃;最后还有那沼地小径,它们和蒙古一样幽远。可若骑上高速摩托车,不到一个小时,你就能来到某个制造业的小镇,但此等小镇又非常容易被遗忘。因为从高地来到小镇是如此地容易。 与景致的变幻多姿交相辉映的就是风景使人惊喜无限。我们的国家充满着令人无比惬意的惊喜。你从来不用走多远,惊喜就已经接踵而至映入你的眼帘。如果要罗列一下这些惊喜,写满接下来的50页纸,丝毫不费力。现在,我只想把我自己最先知悉的几个惊喜信手拈来、以飨自身。如果你来到西部。游历完锦绣峰峦和茵茵绿野之后。你突然发现自己身处凛冽肃杀、凄切孤寂的达特木尔和埃克木尔台地。它们是真正的沼泽地,好似寒冷的北方在此留下的一块土地。但是在你来到这些台地之前。你就会为在格拉斯顿伯里附近找到的一块奇怪的沼泽而感到大吃一惊,这恰似一个人去了剑桥,临走之时依恋万分。把他最喜欢的散步场所从剑桥带回了西部。而南北丘陵那些绵延、苍翠的壁崖同样也能让人大吃一惊。威尔德就是它们中的一个。东安格利亚崎岖满地、石南遍野,这样一种别具一格的特点别处无从找到,所以,一旦看到,我就无比赏心悦目。毫无疑问。林肯郡东部和约克郡东南部向我们自然地展示了一个和荷兰非常相似的英国景致,然而它们之间的变化和过渡就已经让我无比惊喜了。紧接着微微起伏的米德兰,就是引人入胜的皮克地区,那里悬崖陡峻。非常让我吃惊,因为我认为皮克地区出现在那里本来就不可思议。驾着车,一早上的时间就可以游历完整个皮克地区,因为它小得像一块褶皱的绿色手帕。然而,我们还听说有搜救队去找寻迷路的游客,真是令人吃惊。同时,那些兀然挺拔于什罗普郡和威尔士边陲的锥形小山就足以让我觉得吃惊。我从来没有好好地游历过这个地区。它以其童话般美丽的圆锥形小山让我觉得神秘莫测。这里的惊喜太多,我可以继续写下去,但您最好亲自来领略。 英国景致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大小适度、精致绝伦。这些景致似乎是完美和谐的产物,这样的和谐使得我们的社会和政治规划如此缺乏理性、却又如此成功。这是一种野生与文明的和谐。也是人化与自然的和谐。在很多国家。你可以从一个每寸土地都留下人类烙印的地方一下子就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在别的国家,我们已经发现大多数城市出现得非常突兀:一处,没有城市;下一处。冷不丁地就冒出一座城市。而我们国家的情况是:很多的城市你若没有身处其中,根本就不会发现它们是城市,因为城市与农村已经水乳交融。二者的合二为一源于我们的另外一个妥协和过渡,那就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郊区。关于郊区,值得一提的东西太多了。那些中等收入的人们被迫住在城市和他们工作地点相去不远的地方。郊区为他们提供了最文明的生活方式。几乎所有的英国人从根本上说都是乡村绅士。郊区的别墅使得推销员或者公司职员在工作之余得以享受乡村绅士一般的生活情趣(我们还得承认。乡村绅士的生活方式给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带来了更加实惠的好处)。一个新兴郊区的人觉得自己身处城市与农村之间。然而。郊区也有一些不足。首先,既然人们都热衷于住在独立或半独立的别墅里——按照我的观点,这种热衷是荒谬的,所以,新兴的郊区正在用一种最为贪婪的方式吞噬着乡村的土地,并且无限地扩充着城市的边界。同时,如果满目皆是这些杂乱无章、密集排列着的、并且绵延数里的别墅和平房,那就没有什么可以让人赏心悦目了。再者,纯粹的农村或纯粹的城市也有其不足,如果在城市工作的人更加心系城市、更加心甘情愿地过纯粹的城市生活,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但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鄙夷性的话就是“郊区人”。这句话的背后只有那种低俗不堪的势利。这句话可能意味着那些被鄙视的对象通过自身的妥协,不但失去了城市人的美德,又没有养成农村人的优点,结果弄得自己不伦不类。 我们现在再回来谈我们的景致。我认为这样的景致是野性与文明、自然与人化和谐统一的产物。原因之一在于它蕴含了自然与人化之间那种巧妙的平衡。我们可以看到一片玉米地和一间农舍,这些都是人类足迹的铁证。但是请注意,在整个景致中,这二者周围都是古英格兰风貌的那种森林满地、石南遍野的气派。农舍的栅栏和大门都是人造的。但却没有其他国家那样规则和整齐。农舍前那些林木、树篱、绿草、野花全都证明了自然没有屈从于人类。而那间农舍,即便是它那不规整的形状和颜色都让它和谐地融入到景致中(所有好的农舍都应该这样),它看起来如颗颗树木一样,好像是真正的自然之物,让你觉得它好像原本就生长在那里。在一些国家,这样一问农舍准会像一块与周围极不和谐的方砖,仿佛在叫嚣:“人。排水工,农夫,建筑工。都已经在此定居了下来,没有给我留下任何余地了!”在我们英国的景致中,这样直接的对立与不和谐绝不存在。我们觉得。人和树木、花草应舒服自在地融在一起。我们的箴言是:“生活与其生。”自然与人化的完美和谐从某种程度上展示了古英国的诱人魅力。在英国,一座座小镇和周围的景致巧妙地交融起来,似乎它们只是森林的一隅而已。道路如河流般蜿蜒通畅,让人无法辨别哪里是人化的终结。哪里是野生的开端。我们的国家就是这样充满了树木、鸟儿、野花,任何时候都可以去欣赏、去领略。 P7-10 序言 法国作家司汤达说:“就像汽船需要煤炭一样,我们的头脑每天至少需要9~10立方厘米的新思想。”对呀,思想之舟如要不断前行,每天都得补充新的精神给养。新时代追求创新的中国人更需要求索那些先进文化中的底蕴。每天阅读点名家散文不失为一个务实而又利于精神健康的方法。 英语散文,浩如烟海;名家群星璀璨,佳作异彩纷呈:或饱含哲思、深沉隽永;或清新质朴、恍若天籁;或激情如炽、诗意纵横;或嬉笑怒骂、酣畅淋漓……20世纪已降,中国广泛吸纳异域文化。许多英语散文名家日渐为国人熟识和喜爱,英语散文的写作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散文乃至现代文学的生成与发展。难怪郁达夫在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时会写到:英国散文的影响。在我们的智识阶级中间,是再过十年二十年也绝不会消灭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潜势力。 《每天读点英文散文》这本书分六卷,精选了英语名家的散文作品。力争典型性和个性并重,多维度、多质地地展现头脑风暴中的奇思妙想。汉语译文追求准确自然。作者简介和注释都富含知识性,便于学习。朋友,读美的散文是种享受,千万别吝啬你对生活的爱。 本书的编译很是艰辛。感谢各位制作人员真诚的帮助和建议。恳请读者朋友多提意见。 刘正 2011。1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每天读点英文散文(中英双语)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16591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6 |
出版时间 | 2011-11-01 |
首版时间 | 2011-11-01 |
印刷时间 | 2013-05-01 |
正文语种 | 中英对照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2 |
CIP核字 | 2011217153 |
中图分类号 | H319.4:I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3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37 |
宽 | 16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956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