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谭献日记/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日记体裁的特殊性,使其具有其他种类文献所不具备的史料价值。日记中的资料,有的为通行文献所不载,有的可与通行文献相互印证、补充,有的可以订正通行文献中的讹误。中国近代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留有非常丰富的日记,较为著名的有晚清四大日记翁同稣《翁文恭公日记》、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王闿运《湘绮楼日记》、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等,都是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经常被学者征引的重要文献。范旭仑、牟晓朋整理的《谭献日记》就是其中一本。

内容推荐

《谭献日记》是由范旭仑、牟晓朋整理。

《谭献日记》:

《复堂日记》前六卷最初刊载在光绪十一年出版的作者自编文集《复堂类集》里,由马赓良作序(钱锺书尝评为“机调踬涩而词句杂驳”);后又稍事修饰,增补两卷,编人光绪十三年作者自编的丛书《半厂丛书》里(叶景葵《卷盒书跋》谓八卷本已有采用袁昶评本改正处)。这经过精心删润的八卷日记,其实是半部诗文评加半部读书札记的集萃。作者次子的妻舅徐彦宽(一八八六——一九三0)收存被八卷本删汰的原稿,整理成两卷《补录》。两者比勘,往往悟入,大有意趣。《续录》则是八卷本刊后续写的日记。徐彦宽汇辑了一套《念劬庐丛刻》,收进复堂后三卷日记,请同乡好友钱基博锺书父子作序(发现这叫人惊喜),由钱基博于民国二十年醵资刻印——复堂图籍烬馀亦归钱府宝藏。

目录

复堂日记

 马赓良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复堂日记补录

 钱基博序

 补录卷一

 补录卷二

 附复堂谕子书

复堂日记续录

 钱锺书序

 续录

 钱基博跋记

人名索引

校记

整理后记

试读章节

同治二年五月以前日记沦失,不可记忆。今自癸亥五月始,删节十之二。大都循诵载籍,谭艺之言为多,馀事略附,不能诠次首尾矣。

阅宋于庭先生《过庭录》。宋氏之学承阳湖庄氏,经文大谊,不为繁苛,未必尽守家法,而精诣独造。庄氏之《尚书》葆琛先生,先生之《论语》,殆可悬之国门。

阅《南雷文定》。梨洲老人深明文事,固不屑为斧藻之言也。

阅全绍衣《鲒埼亭集外编》,至《王笃庵墓志》,慨乎有怀。

阅宋鉴《尚书考辨》。平实可传,足并《撰异》。

书肆得陈硕父征君手校《管子》。盖就黄荛圃藏北宋本点勘。子高方治《管子》,以贻之。

《广阳杂记》五卷,顺天刘廷献继庄撰。继庄振奇士,全绍衣曾作传。《杂记》似随日偶录,有纪游者,有考证琐事者,有述友人论议者,有载轶事旧闻者,用意甚深。其人兼通医算、声韵、治宪之学。子高云世无传本,方谋刻之。予尤喜其说理论事有独见。至于蓄思隐轸,而回曲其词,易代久而犹有鲁连、田横之想,岂不异哉!

阅《读史兵略》,至唐河北之事,深叹李绛、杜牧之贤。

阅子高《管子正误》稿本。荦荦大者,犁然有当于心。

访长乐谢章铤枚如。此君于经籍、金石之学均有本末,闽中学人司以称首。

阅王源昆绳《居业堂集》。王氏北方之学者,深于兵家,凿凿可见诸施行。有志于史,则未尽义法。刘继庄与王氏至契,所学皆务远大,而文事则王为浑厚矣。源之学师颜习斋。颜为遗老巨儒,洞见道体,推究人事,门径略似苏门孙先生。颜门之王足以当孙门之汤矣。源见颜氏时所学已就,得师说益纯。观《与方侍郎书》,知其得力所在。兵学殆有天授,论章邯、论苻坚皆确不可易,论谢安稍刻耳。予未得见颜氏书,子高则笃信之也。  阅《明遗民诗》,为卓尔堪子任撰。去取殊有意旨,中有不易见者。

阅《东国史略》。金庾信之将略,中国不易觏也。忠宣父子之乱,而国人终以不改土风,抗蒙古、女真之强,箕子之泽远矣。辛吨之变,诚意计所不及,事机之生,如此其众。此书大事多阙略,安得《高丽史》并校之?

阅庄方耕先生《尚书既见》。虽未决去伪古文,而文事深醇古厚,直接荀、董。犹子葆琛先生无此渊懿也。国朝诸儒如惠氏一家、王氏一家、庄氏一家,皆第一流。

陈氏恭甫先生之后人藏书有《汉学商兑》,桐城方东树撰。与汉学诸君子相难,若东原、茂堂、渊如、郑堂,诚未足以厌众志。予阅是书,益以叹古学之难复,而君子立言,亦无与来者以口实也。

仍阅方耕先生《尚书说》。似是未竟之绪,亦由依违伪古文,究有其不可通者在。然龚礼部为《庄侍郎墓表》,言先生有不得已之苦心,故其言《舜典》一则,归“慎徽五典”以下于《尧典》,而举《孟子》所引诸文为《舜典》。则所以示来学、表古谊者在此不在彼,是在后人心知其意耳。

阅庄先生《春秋正词》。此绝业也。兼采程伊川、胡康侯,或者《尚书既见》之意乎?博大深至,条举件系,卓乎属辞比事之教。

剪灯点次独孤至之《毗陵集》。渊静有法度,故当浅于李华、整于权德舆也。如《啸台颂》、《仙掌铭》,无愧作者矣。

饭于山僧舍香坛,观辛酉岁与徐伯潋诸君题名。俯仰今昔,慨然久之。

庄述祖先生《尚书记》,《遗书》未刻,宋于庭刻之《浮溪精舍丛书》中。校定《汤征》、《商誓》、《武成》,足为定本,可垂国胄。《度邑》、《祭公》、《芮良夫》诸篇,于《周志》《左氏春秋》称《周志》可云精审,以附《逸书》,未足以厌后世之志。

阅史梅叔诗十二卷。刻意学杜,笔意深至,音节亦合。惜乎蹊径存焉,当在王悔生下。选卅馀篇,暇当录存。

阅《过庭录》五卷。宋氏说《书》推庄先生遗绪,为逸十六篇本不足信之说,未尝不持之有故,究未可为定论。《舜典》附入《尧典》,则伪古文判为二篇未为巨谬。《益稷》与《大禹》、《皋陶谟》同序即同篇,称名淆混,非《吕刑》、《甫刑》之比也。且《康诰》、《酒诰》、《杼材》同序异篇,《书》序之例如此,不容无说者即同篇。阅刘申受《书序述闻》。说《尚书》精深,源于宗伯公。吾故谓庄氏家学精于惠、大于王矣。

宋先生欲为《老子章义》,未成,存十馀则于《过庭录》。皆推究《归藏》之旨,深美闳约,可云绝业。窃有意为续成之。末卷载裴晋公《与皇甫持正书》,论唐中叶以前文,足为定论;于昌黎独致贬词,则退之在当日早有违言。宋先生录此篇具有微意。

阅刘申受《夏时等列》。于庄氏学小有同异。

子高前日有一书与予,争东原为本朝儒者第一。予不答。此……

P4-7

序言

编辑出版《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旨在为学术界提供完备、可靠的基本资料。

日记体裁的特殊性,使其具有其他种类文献所不具备的史料价值。日记中的资料,有的为通行文献所不载,有的可与通行文献相互印证、补充,有的可以订正通行文献中的讹误。中国近代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留有非常丰富的日记,较为著名的有晚清四大日记翁同稣《翁文恭公日记》、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王闿运《湘绮楼日记》、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等,都是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经常被学者征引的重要文献。

然而许多日记文献藏于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机构或个人手中,学者访求不便。为此,系统发掘整理这类文献,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中华书局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策划《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出版了多个品种,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好评,《翁同稣日记》、《郑孝胥日记》等至今仍是引用率较高的近代日记整理本。

新世纪以来,我们继承这一传统,加大近代人物日记的出版力度,试图通过进一步完善整理体例、新编更便利使用的索引、搜集更完备的附录资料等方式,使这套丛书发挥更大的作用,继续为学术研究贡献力量。

编好这套丛书,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我们相信,在学术界、文博界和公私收藏机构与个人的大力支持下,这套有着悠久历史的基本文献丛书将会有更多更完备、精良的品种问世并传世。

中华书局编辑部

后记

整理后记

《复堂日记》前六卷最初刊载在光绪十一年出版的作者自编文集《复堂类集》里,由马赓良作序(钱锺书尝评为“机调踬涩而词句杂驳”);后又稍事修饰,增补两卷,编人光绪十三年作者自编的丛书《半厂丛书》里(叶景葵《卷盒书跋》谓八卷本已有采用袁昶评本改正处)。这经过精心删润的八卷日记,其实是半部诗文评加半部读书札记的集萃。作者次子的妻舅徐彦宽(一八八六——一九三0)收存被八卷本删汰的原稿,整理成两卷《补录》。两者比勘,往往悟入,大有意趣。《续录》则是八卷本刊后续写的日记。徐彦宽汇辑了一套《念劬庐丛刻》,收进复堂后三卷日记,请同乡好友钱基博锺书父子作序(发现这叫人惊喜),由钱基博于民国二十年醵资刻印——复堂图籍烬馀亦归钱府宝藏。

作者谭献(初名廷献字仲仪),字仲修,号复堂,晚号半厂,笔名糜(眉)月楼主人,浙江仁和(杭州)人。生于清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卒于光绪二十七年(一九O一)。复堂是举人,做过教谕、知县,又曾主持过几家书院。作为文人学者,谭复堂日子过得还算舒服。复堂跟书打了一辈子交道,通文学、史学、经学、文字学、金石学、版本学、校雠学。校注了不少经籍子书,选录过历代的诗词,大都未完成,或未传刻。他写过骈文,写过诗赋,都不很出色;词的写作给他带来声誉,词的选评(《箧中词》、《复堂词录》)使他名气远扬——有“风骚盟主”之推誉。而复堂的不给人遗忘全仗着他的批评——文学批评和学术批评。

复堂顶佩服章学诚——一位很有思想的大师,想望当他的“附庸”;他的确有实斋的气象。广博的阅览,坚实的述作,使得复堂心胸阔大,眼光锐敏。他深谙文史学术的源流正变,精通文字生活的人情物理——这点要紧,一般迂愚的经生学究或空疏的词人墨客末由望其项背——令我们翼翼生敬,啧啧称羡。那时候大家忙乎文字考据,而复堂觉得“以训诂小学治经适得其末”,“声音训诂日益加密而傅会虚造之病以起”,讨厌迷恋工具而忘掉目的的“小学”,而致力于“表微之学”,“寻求治乱之本”——他毕生研究《绎史》、《董子》,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都悬“有用”为极致。本着有用,复堂大骂李渔、袁枚、俞樾这些“轻佻”的文人学家,呼唤祖龙复出一把火烧掉“支离无用之书”。复堂自负能不薄今人爱古人地“扬拖百代”,大致不差。他雅善“知言”,那些兴到语、门面语、佞口私语、目论耳食、吠声捉影,他都能一语道破。其识力之精微,尤罕见仅有,如判《战国策》非真史,评《文心雕龙》为“独照之匠、辞人圭臬”,辨《关尹子》葛洪序为赝鼎,雪魏收秽史之谤。谭复堂也如章实斋,于文人学士之欺世饰伪、沽名养望、脱空为幻诸方便解数,条分件系;“以驵侩挟赀附会雅耆”的书估,“巧宦婪货分其馀蓄以市名”的官僚,“趋易避难以博淹雅之名”又“见全本而讳匿以啖名”的学究,“粗识字而谬托知交乱编书”的食客,“挟名士尺牍以干进、炫俗目以徇巨公”的后进小生,“破六艺以张横议”盗名贼,全都铸鼎以象,然犀以照。

生活在大变动时代的复堂还是个地道的老式文人,执着正统观念。津津不厌地称述《墨子》为西学之祖,洋洋得意地嘲笑日本“岛上片土”;这都是民族自大狂者的老生常谈——更妙的是他以邮局、电线为徒乱人意。复堂晚年读了点西书译本和洋人汉学书,识见顿长,惭愧得低头欲拜——尽管免不了说一番撑门面的大话,要“通中西,证古今”。体会认识到这一点相当不简单。

日记的史学价值谁都知道。像复堂这样的大名人大学问家,日记中自然牵涉到好些有名气的前辈、时彦、后进,我们略知的人物像俞樾、赵之谦、张之洞、杨守敬、缪荃孙、樊增祥、易顺鼎、梁鼎芬、陈三立、汪康年、章炳麟等,复堂都有亲切的记述和品评。

这十一卷日记是复堂大半辈子“为书籍的一生”的传神写照。日记本来就是随意而有趣的文体,加上复堂的刻意写作,《复堂日记》就越发好看耐读。记学问,也记闲情,记这记那,点缀着极可爱的神思妙语,隋趣盎然,文采斐然。会写文章的学问家的日记,是读书人案上枕畔的日用品。

像一切靠笔砚过活的人,复堂惦念身后自家作品的遭逢。《复堂日记》寂寂地藏在书堆里,百儿八十年后还有人勤勉地点校刊行,复堂假使得知,想必会忻幸的,也会跟整理者一道愉快地向先后审阅它的林开甲先生、陈新先生、王绍曾先生、杜泽逊先生、李洪岩先生、王鸿雁先生叩谢。

范旭仑牟晓朋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张玉亮先生新近主持《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要收入十年前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复堂日记》,并循例题为《谭献日记》。很感谢他的敬业和精审,使我们减少了些整理错误。增补的作者自叙又《复堂谕子书》也来自《念劬庐丛刻》。

二0一二年八月又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谭献日记/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2554
开本 32开
页数 4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3048781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2
140
17
整理 范旭仑//牟晓朋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