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清封建论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
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封建、郡县及“封建论”的由来

一 封建

二 郡县

三 封建论

第二节 选题的由来及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有关明清封建论的研究现状

一 有关明清封建论的宏观研究

二 有关明清封建论的个案研究

三 对于以往研究的检讨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本书的基本结构

一 研究方法及思路

二 本书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明清以前之封建论:从“治统”渐向“道统”的转化

第一节 中央集权制早期的封建论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封建论

一 秦汉时期的封建论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封建论

第二节 中央集权制中后期的封建论

——隋唐宋元时期的封建论

一 隋唐时期的封建论

二 宋元时期的封建论

第二章明代初期之封建论:立足于现实的政策之论

第一节 明初封建论的政治及思想文化背景

第二节 程通、解缙、梁潜从宗法角度提倡封建:“为政而薄

于本支,是自撤其城藩而割其手足”

第三章明代中期之封建论:以反对君主专制为□的

第一节 明代中期封建论的政治及思想文化背景

一 宦官专权

二 朋党之争

三 朝政荒废

四 土地兼并日趋严重

五 财政危机日渐加深

六 王学崛起及传播,自我意识的觉醒

第二节 胡居仁、黄省曾等以“公天下之心”为封建辩护:

“未尝有爱养斯民之诚心,如何行得封建?”

第三节 章潢基于明中后期社会情势所发之封建论:“须即

二 者较其利害多寡,为万世计长久可也”

第四节 杨慎、柳稷等以“势”论封建:“天下定于一”与

“天下之不可兼得者,势与权”

第四章明末清初之封建论:地方意识与明亡之省思

第一节 江南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及地方意识的增长

一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 江南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及市镇的勃兴

三 市民阶层力量的兴起及其维护地方利益的努力

第二节 明清更迭的社会动荡及“经世致用”思想的兴起

第三节 陆世仪等基于厚植地方实力所发封建论:“以三代

之治治天下乡者王化之所由基也”

第四节 顾炎武、黄宗羲等的封建论:发掘封建之积极意蕴

以“补天”

第五节 颜元、陆求可等的封建论:力求“复古”封建以

“回天”

第六节 王夫之、李□等以“势”、“理”论封建、郡县

第五章 清代中期之封建论:基于道义的同情与肯定

第一节 清中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第二节 袁枚、崔迈等的封建论:“道可行而势不可行”

第三节 汪缙、俞长城等以三代王道肯定封建:“古者治天下之

大器有三:曰封建,日井田,日学校”

第四节 清中叶反封建之声:“王政必酌人情,权时变,井田、

封建之不可复,势也”

第五节 陆生楠、曾静等直接倡言封建:封建之制废之为害

至于今害深祸烈

第六章 清代晚期的封建论:着眼于自治的近代意识

第一节 清后期的社会状况、经世思想的兴起及西学的传人

第二节 冯桂芬等以倡导地方自治为实质的封建论:“治天

下者,宜合治亦宜分治”

第三节 各种针对边疆危机、民变所发封建论:“封建之世

外患必不亟,流寇必不起”

第四节 戴望、赖光华等为止纷乱而驳亭林郡县论:“是不度

乎古今之宜而言之也”

第五节 章太炎随社会现实主张而转换的封建论:从“封建

之说未必非”到封建“必不如专制为善”

结语

一 明清封建论视点之一——“公天下”与“私天下”

二 明清封建论视点之二——儒家德政与法家刑政

三 明清封建论视点之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周秦之际乃天下一大变局,政制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士侯士卿之贵族世袭则变为中央任免的流官制,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基本终结。但自秦汉以来,历代政治家、史学家大都看重封建与郡县之区别,认定这是前后两种不同的政制,围绕封建及相关问题的争论,即《明清封建论研究》(作者田勤耘)所说的封建论,自秦至清始终不断。

封建原本只是实行于周代的一种政治制度,为什么到了明清时期,当时的学者、思想家依然热衷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他们通常从什么角度来谈论此一问题?他们提出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他们封建论的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现实关怀?这些正是本书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明清封建论研究》由绪论、六章和结语八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探讨“封建”、“郡县”的概念及封建与郡县之争的由来,同时梳理了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第一章追溯了明清以前的封建论。其中又分为宋代以前的封建论及宋代封建论。检视这一时期封建论的发展轨迹,可见封建论由先前的体制之争逐渐转变为郡县制下“道统”对于“政统”的一种思想批判武器。秦汉以降及至隋唐,封建制相对于郡县制虽已式微,但时有反复,尤其是汉初及魏晋时期,因此,总的来讲,这一时期的封建论更多的是一种体制之论,即从“治道”角度分析封建与郡县两种体制哪种更加有利于维护君主统治。宋代,随着理学兴起,理学家为重建人间秩序而推崇“三代之治”,封建因之成为“三代圣人”治天下之大器。理学家往往以“道统”的承继者自任,从而展开对以君主为核心的“政统”的批判。

第二章探讨明代初期的封建论。明初封建论基本上是一种支持与反对封建的现实政策之论。明初朱元璋迫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为防范北元势力和西北边患及巩固全国的统治,分封诸子为王,并给予诸王行政与军事大权。然而朱元璋死后不久即爆发了“靖难之役”及汉王朱高煦叛乱等几起藩王反叛事件。明初封建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为巩固新生政权,有论者主张封建,以为封建内可笃亲亲之道,外可抵御北方强敌侵扰,方可成磐石之固。而与此同时亦有论者反对封建,以为封建易成尾大不掉之势,反而不利于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第三章探讨明代中叶的封建论。明中叶封建论以揭露和批判君主专制为鹄的。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面废丞相,设三司,一面实行分封制,大量分封藩王以“藩屏帝室”。朱棣夺取政权后继续推行削藩,藩王军事上尾大不掉之势基本解除,但到了明代中后期却导致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诸如庞大的宗禄问题、诸王宗室广占良田、宗室内部的叛乱倾轧及为害乡里等等。检视此时的封建论,尽管论者对待封建或支持,或反对,但他们无疑都围绕着明代君主专制,尤其是宗藩问题给社会所带来的无穷祸患而生发。这些论议多带理想政治色彩,唯其如此,其对此时君主专制的揭露和批判更显深刻。

第四章探讨明末清初的封建论。以明末清初为一个时段来进行考察,这时的封建论有两个主题,一是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江南士大夫阶层中地方意识逐渐增长,从而导致基于对区域利益的认同及地方分权所生发之封建论;二是随着明王朝的灭亡及清王朝的兴起,大批明遗老遗少借助封建论,或从郡县制的本质,或从郡县制的制度设计层面对明亡清兴进行反思与检讨。由于上述经济的及政治的重大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既是历史上讨论封建问题相对较为频繁,同时也是最为全面和深刻的时期。包括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陆世仪及颜元在内的一大批思想家都参与其中。

第五章探讨清代中叶的封建论。清中叶的封建论更多的是对封建基于道义的同情与肯定。从顺治到康熙,已过去近八十年(1644—1722年),对明王朝的依恋渐渐被淡忘,人们的空间认同与种族认同,已经由汉族文明为中心的“大明帝国”扩展到了满、蒙、汉共同体的“大清帝国”。随着清王朝思想专制的日渐强化,整个知识阶层自己所拥有的独立空间已越来越小,于是在清中叶,尽管封建论者依旧在沿着宋以来士大夫阶层以知识权力对抗政治权力的路数在日渐狭窄的空间继续着自己的封建论,但这样的封建论多数显得比较隐晦,多是基于道义上的同情与肯定,如袁枚、刘鸿翱等,只有陆生楠、曾静等极少数论者敢于大胆直接倡言封建以对抗君主专制。

第六章探讨清代晚期的封建论。晚清时期,中国历史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受此影响,此时的封建论带有明显的近代意识,更多地着眼于地方分权与地方自治。面对晚清内忧外患的局势,尽管有论者着眼于封建“寓兵于农”的精意,主张封建以御外侮,但由于晚清日益深重的衰世症候及随之而来的太平天国运动使得地方乡绅重新活跃起来,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督抚势力又得到膨胀,随之督抚专权,在活跃的地方乡绅支撑下,演出了地方主义的活剧,清末新政在西方地方自治思潮影响下又给登上政治舞台的乡绅们的活动披上了现代性的外衣。所有这一切都为这时的封建论打上了地方分权和自治的烙印。

结语部分就明清封建论的发展阶段、主要内容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深层次的关联作了初步探讨。笔者认为明清封建论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儒家“道统”与“政统”之间的尖锐对立,封建论因其承载了儒家“公天下”的政治理想,而与代表法家政治理想实践的郡县制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对立和冲突,封建论也因此成为以“道统”自居的士大夫阶层以知识权力对抗政治权力的思想武器。同时,君主专制制度之下绵延赓续的封建论对于郡县制种种弊端的揭露和批判对于我们现今社会仍然具有某种启迪和现实参考价值,例如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社会治理中如何加强伦理道德建设,如何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等等。

编辑推荐

周秦之际,政制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士侯士卿之贵族世袭则变为中央任免的流官制,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基本终结。但此后,历代政治家、史学家大都看重封建与郡县之别,认定这是前后两种不同的政制,围绕封建及相关问题的争论,自秦至明清始终不断。明清时期,相关论议尤为繁多,且随着时代主题的变换而在形式上呈现相应变化。《明清封建论研究》(作者田勤耘)笔者认为明清封建论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儒家“道统”与“政统”之间的尖锐对立。封建论因其承载了儒家“公天下”的政治理想,而与代表法家政治理想实践的郡县制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对立和冲突,封建论也因此成为以“道统”自居的士大夫阶层以知识权力对抗政治权力的思想武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清封建论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勤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30704
开本 16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5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2013178652
中图分类号 D691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