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妈妈你在哪里
内容
编辑推荐

韩国作家申京淑著《妈妈你在哪里》是一本关于母爱的略带悲伤但满含温暖的小书。小说的话题“妈妈突然不见了”其实跟现实生活极为紧密,在百度中输入“寻找母亲”或“妈妈,你在哪里”会有N多真实的案例。希望读过《妈妈你在哪里》,更多读者开始更加了解妈妈,将对妈妈的爱化作平时言行的一点一滴。

内容推荐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母亲,有一天却突然失踪了。丈夫和子女开始散发寻人启事,刊登广告,想方设法寻找她。他们追寻她的踪迹,复原有关她的记忆……小说中的母亲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母亲,她们为家庭生活贡献了一切,湮没了自我。而子女长大成人、独自走上人生之路后,她们的存在似乎可有可无。母亲的消失让家人获得了重新走近她的契机,亦会引发读者的思考。作家的深意即在于此:通过生命中的深情回望,重新寻找和发现母亲,并且在被社会生活填塞已满的心灵深处重新为母亲留出位置。

韩国作家申京淑著的《妈妈你在哪里》曾以《寻找母亲》为名出版过。现应读者要求,稍作修订,以《妈妈你在哪里》重新与读者见面。

目录

读者评论

第一章 没有人知道

第二章 对不起,亨哲

第三章 我,回来了

第四章 另一个女人

尾声 蔷薇念珠

作家的话

试读章节

我从美国回来去妈妈家的时候,妈妈送给我一棵刚刚有膝盖那么高的小柿子树。我去妈妈家收拾自己的东西。妈妈倒在仓库里,那里堆放着我的煤气灶、冰箱和餐桌。妈妈伸展四肢躺在那里。平时喂养的小猫围坐在妈妈身边。我慌忙摇晃妈妈,妈妈似乎清醒过来了,艰难地睁开眼睛,冲我笑了。我的小女儿回来了!妈妈说她没事。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妈妈已经昏迷不醒,却仍然坚持说自己没事。她说她走进仓库,想找点儿东西喂小猫。我放在家里的东西,妈妈保存得完好无损。就连去美国之前留给妈妈用的橡胶手套也原封不动地放在仓库里。祭祀的时候需要用便携式煤气灶,妈妈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用。为什么不用呢?我问。妈妈说,我想等你回来的时候,原封不动地交给你。

东西都装上车的时候,妈妈从酱缸台上拿来一棵柿子树,神情歉疚地递给我。树根还带着泥土,包在塑料袋里。看过我新家的院子之后,妈妈特意给我买了这棵柿子树。说实话,我本不想带。那么小,什么时候能结柿子啊。虽然家里有院子,但那毕竟不是自己的房子,我担心有人会干涉种树的事,甚至觉得有些麻烦。妈妈看透了我的心思,说道:

——很快就会结柿子的。七十年也只在转眼间。

我还是不想带,妈妈又对我说:

——等我死了,你在摘柿子的时候可以想起我。  妈妈动不动就说等我死了……从很久以前,这句话就是妈妈的武器。每当子女不顺她心意的时候,这句话就成为妈妈唯一的武器。不知从何时开始,只要稍不如意,妈妈就说,那就等我死了再做。我带着不知是死是活的柿子树回了家,就像妈妈嘱咐的那样,按照妈妈做的标记埋下了树根。后来,妈妈来首尔的时候,说柿子树和围墙贴得太紧了,让我等到春天再挪个地方。春天刚到,妈妈就问我有没有给柿子树挪挪位置。明明没挪,我却告诉妈妈说,是的,已经挪了。秋天妈妈再来的时候,骂我太懒,叮嘱我明年春天务必要挪柿子树。妈妈所指的正是我打算有钱以后买下这座房子用来种大树的位置。我从来没想过要把这棵只有三四根树枝,高不及腰的小树种在那儿。我还是回答说,好的。春天到了,妈妈隔三差五就打电话问我,挪了没有。我说,等天气再暖和点儿。姐姐,我昨天才背着孩子,坐出租车到西五陵买了肥料。我在妈妈说的地方挖了坑,把柿子树挪了过去。妈妈送我的柿子树被我紧贴围墙种下了,却从来没有反省,昨天挪柿子树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刚拿来时,柿子树根别提有多轻了,我甚至怀疑它能不能在地下扎根。但是昨天挪动柿子树的时候,我发现它的根已经深深扎进了地里。即使土壤贫瘠,它也努力扎根,顽强存活,这样的生命力让我为之惊叹。妈妈送给我那么小的柿子树,是不是想让我看它的根深叶茂?若想收获果实,就要精心照料。也许只是因为妈妈没钱买大树吧。我第一次对那棵柿子树产生了感情。这棵树真的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吗?现在,怀疑消失了。我想起妈妈说过的话,等我死了,你在摘柿子的时候可以想起我。姐姐上次让我说说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关于妈妈的事情。我说我不了解妈妈,只知道妈妈失踪了。现在也还是这样,尤其是不了解妈妈的力量究竟来自何方。你想想,妈妈做过的事情恐怕普通人做不了。那些看似无能为力的事情,妈妈全都做到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被彻底掏空了,最后变成了连自己孩子的家都找不到的人。妈妈丢了,而我每天还是要给孩子们做饭、喂饭、梳头,送他们上学,不能到处寻找妈妈。我感觉自己好陌生。姐姐说我不同于当今的年轻妈妈,很特别。姐姐,尽管我不能全盘否认,然而我确实做不到像妈妈那样。自从妈妈失踪以后,我常常这样想。我在妈妈眼里是个好女儿吗?我对自己的孩子能像妈妈对我那样吗?我只知道,我不能像妈妈那样。我做不到。我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常常不耐烦,感觉是孩子束缚住了我的脚步。有时甚至会产生被拖累的想法。我很爱我的孩子,也为此感慨,常常感到无比新奇,这些孩子真是我生的吗?但是,我不可能像妈妈那样把自己的全部人生奉献给子女。看似我也可以为孩子们付出全部,然而我绝对做不到像妈妈那样。我希望老三快点儿长大。我常常觉得人生因为孩子而停滞了。等老三再长大些,我想把他送到托儿所,或者请人帮忙照顾,而我去做我的事业。是的,我也有我的人生。每当意识到自己有这种念头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妈妈。妈妈是怎么做到的呢?我真的感觉自己不了解妈妈。假如妈妈一心只为我们是迫不得已,可是我们怎么也会觉得妈妈从出生就注定是当妈妈的人呢?我也做了妈妈,却依然有那么多梦想。我记得自己的童年时光,记得我的少女时代和青春年华,然而为什么会觉得妈妈天生就该做妈妈呢?妈妈没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手里握着时代交给她的最糟糕的牌,她不得不独自对抗贫穷、悲伤,而且必须取胜。尽管这样,妈妈还是尽其所能地全身心奉献自己。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考虑过妈妈的梦想呢?

后记

去年冬天,我和母亲一起在我家里生活了大约半个月。三十年没有这样了。自从青春时代离开母亲,这还是我第一次陪着母亲度过这么长的时间。每天早晨醒来,我就去母亲睡觉的房间。不管我什么时候推开房门,母亲总是醒着。我走进房间,母亲随口问,进来干什么?同时也感叹,我和你还有这样的机会……真好。我们面朝天花板躺着,谈起从前的事。曾经遗忘的往事充满了母女二人并肩躺着的房间。日子久了,我渐渐发现,许多尚未解决的往事犹如树根般在母亲的脑海里痛苦交织。有时母亲变得很柔弱,趴在我怀里哭泣,却又突然回过神来,慌忙回到母亲的位置,自言自语,“我这是怎么了!”我真切地感觉到了,母亲的需要并不多,而是有人听她诉说。

不过,我并没有温顺地听妈妈说话。针对某些事情,我会提高嗓门儿和母亲争论,不是这样!您为什么要这么想!有时候我们聆听着彼此的呼吸,背靠背躺在一个被窝里。有时母亲伤心了,收拾好行李张罗着回家。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那些清晨时光都很幸福,而且是完完整整的幸福。幸福的余韵是那样悠长而深远。然而这余韵究竟来自何处呢?我思考了很久。母亲仍在我身边,我躺在母亲旁边,等待清晨降临。能够听母亲说话,这是我的幸运。

如果我说是当时的幸福促使我坚持写完了这部小说,各位读者会相信吗?因为小说里的母亲被我写得那么小幸。这的确是事实。我想,我不能独享那些清晨的幸福。那种幸福不吐不快啊。我想告诉大家,这件事还不晚。我告诉大家的方式就是这部小说。这样的心情诞生了这部小说的第一句话,妈妈失踪已经一周了。连载结束后,我又冥思苦想了很长时间,最后为了挽救妈妈,我又写了“蔷薇念珠”。之所以选择“妈妈失踪的第九个月”作为该章的开篇,是想表达我们还有时间去理解母亲,爱母亲,照顾母亲。我想留下余地,母亲只是失踪了,还有找到的希望。我们的母亲们犹如空壳,站在今日之你我的身后。她们为我们做出的牺牲难以计算。我只想努力还原母亲为我们付出的令人心痛的爱、激情和牺牲。如果母亲们曾被埋没的人生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社会意义,这是我作为作家的朴素的心愿。

稿子写完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乡下老家的母亲打电话。当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父亲接起了电话。我问母亲睡了没有,父亲说她在库房里。在库房里?在库房里干什么,这么晚了?父亲说母亲在库房里剥蒜。母亲在我小时候读书的库房里连夜剥蒜?我又拨通了母亲的手机,嚷嚷着问母亲为什么深更半夜还在剥蒜。母亲不以为然地说,我睡不着……马上就到腌泡菜的时候了,每天剥几头蒜,这样很好。第二天,我发走了稿子,又给母亲打电话。这回母亲在豆田里。母亲心疼地说,因为干旱,豆秧都死了。

年过古稀却依然在剥蒜,依然因为天不下雨而焦急地站在豆田里。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这想法常常给以写作为生的我带来活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每次写不出东西,或者失去平衡的时候,就会给母亲打电话。这时,母亲就像唱歌似的滔滔不绝地讲起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已存在的人和事。有时我静静地拿笔记下母亲说过的话。有人没有犯错却遭遇挫折,仍然不肯放弃自己的人生,继续追寻梦想,繁衍出更多的爱,从而让人生迈向新阶段。他们的秘密成了我的小说。母亲说,她给我讲的并不是自己的故事,而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哪怕母亲讲述的都是频繁发生在宇宙里,转瞬即逝的琐碎小事,我在写作当中也会突然领悟,正是这些故事使我不断拥有梦想,而且母亲也希望她讲的故事能够通过我转达给这个世界上的人们。

除了写作,我不适合做任何事。意识到这些,我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似乎是我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却又像是早已注定了。母亲常常让我不要像她那样生活,然而我却想沿着母亲的道路继续前行。母亲的身心全部交给了我,然而在无眠的夜里,她还是要去剥蒜,再用剥好的蒜腌泡菜,然后寄给我。如果黄豆收成不好,母亲就去市场买来黄豆,做成清麴酱寄给我。

我是这样的母亲的女儿,我也能够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我相信。

申京淑

2008年,秋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在依赖母亲同时又推开母亲的我们自己的故事。这是令人心痛的故事,给犹然未晚的人以大警醒,给悔之已晚的人以大安慰。

——李笛(韩国大众音乐家,《指纹猎人》作者)

《妈妈,你在哪里?》是申京淑的全部作品中最不容置疑的成功之作,更是当今时代濒临灭种的珍贵小说。

——白乐晴(文学评论家,首尔大学名誉教授)

小说朴素真实、感人至深,将深植于韩国文化内核的深度家庭关系刻画得真实可感。小说家庭气息浓郁,会引发全球阅读热潮。我爱这本书。

——加里·施特恩加特(美国作家,《爱在长生不老时》作者)  

申京淑在创作《妈妈,你在哪里?》时心里充满了忏悔,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忏悔,也是读者放不下本书的理由。

——《京乡新闻》

写给大地上所有母亲的心曲,让每个读者热泪盈眶。

——《韩国日报》

《妈妈,你在哪里?》帮我们找回遗忘已久的妈妈。

——《韩民族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妈妈你在哪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申京淑
译者 薛舟//徐丽红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8293
开本 32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4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2013083003
中图分类号 I312.64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5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