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谈往事(国民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小谈往事(国民记忆)》是历史研究人邢小群与九位有家族和个人非凡往事的人的对话与访谈,将部分鲜为人知的、仅在口述中留传的回忆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比如天津的建德周家,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家族;又比如黄且圆女士的祖父、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的家族过往,这些被打上深刻历史烙印的家庭,将柔和与丰富我们在普通历史著述中了解的人物与故事的简洁生硬的描写线条,这也是口述史作品之于社会、之于读者的意义之所在。

内容推荐

《小谈往事(国民记忆)》遴选结集了原《信睿》杂志“口述史”栏目共计12篇经典文章。资深历史研究者丁东、邢小群等通过对经历中国建国后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政治或文化人物的访谈,替我们留下了关于国家和个人往事的重要史料。

《小谈往事(国民记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篇 周家往事

第二篇 祖父黄炎培

第三篇 灰娃的小学中学和大学

第四篇 新中国水电的起步

第五篇 听父亲纪登查谈往事

第六篇 为了两岸夭空的安宁

第七篇 黄药眠的跌宕人生

第八篇 我接触的风云人物

试读章节

1958年,祖父80岁,写了一本自述《八十年来》。祖父的父亲是个知识分子,没有土地,没有房屋,终其一生都是租房居住。他的个性是得钱即使。先是做家塾教师,后漫游河南、广东、湖南,当督抚的秘书。祖父的父亲在三十几岁时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死得更早。祖父十三四岁就没了双亲,跟着自己的祖母生括,在外祖父家的私塾学经史。他祖母姓沈,出身川沙县一个乡绅大户,家里书比较多。祖母带着他和他的两个妹妹,就寄住在沈家。现在上海黄炎培故居,实际上是沈家的房子。沈家和黄家都是大家族,他们之间的通婚比较多。祖父的一个姑父也是沈家子弟,对他影响和帮助比较大。祖父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后,经济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他的姑父到了上海,对他说,你不要在乡下待着了,应该到上海来学习,他就投考了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特班。祖父受其姑父、舅舅、表伯父等亲族资助进了南洋公学后,师从蔡元培。这个班有不少名人,比如李叔同、邵力子、章士钊。李叔同跟我祖父关系特别好,祖父受他影响比较大。祖父原来不会讲普通话,是李叔同教了他普通话。李叔同不是北京人,祖父的普通话学得也不好,听不出跟他的家乡话浦东话有什么区别。蔡元培的教课方式是,交给学生一张清单,上列哲学、文学、政治、外交、经济、教育等。让每个人自己选择,你想学什么,认定一门之后,蔡元培就给他们开出应读的主要书目、次要书目,让他们到图书馆借书,阅读,每天写读书笔记送老师批阅。祖父选择了外交。蔡元培给他开出《国际公法》和外交文牍几种。他在公学上到一半时,发生了学潮。不知道谁将墨水瓶打到老师身上,老师要开除学生;全班学生反对,学校就把全班开除,全年级反对,就把全年级开除,后来发展到全校一千多学生都遭开除,从此公学解散。  还有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祖父在公学上到一半的时候,他姑父说南京要举行乡试,祖父又去参加乡试。乡试正好考的是外交方面的问题:如何收回治外法权?他把学到的万国公法用上了,当时清朝要改革,把八股文改成策论,好些人只会做八股文,祖父因上了南洋公学,会写策论,所以他考得特别好,中了举人。

从南洋公学出来,蔡元培鼓励他们办教育,说:“必须办学校来唤醒民众。”清政府签了《辛丑条约》后,命令各省县办小学。祖父和几个同道商量,认为只有教育能救国,就联名上书县府,把川沙的观澜书院改办成小学堂。祖父知道川沙县的县官不敢批复,就去找省里的头头,头头正好是张之洞,祖父对张之洞说我们要办个小学,张之洞就批准了。书院有田产,充当小学基金。祖父被聘为总理,亲自授课,但只是尽义务,不拿薪水,还自膳。祖父还要做点其他事挣钱贴补家用。后又在老家办了一个开群女学,也去授课。办学的费用,主要是请上海实业家杨斯盛资助。通过祖父的游说,杨斯盛先是慷慨捐银300元,后来杨老先生发展到毁家兴学的程度。祖父因演说毁谤了皇太后、皇上,被拘捕,杨斯盛出钱为他请律师,又出钱资助他逃亡日本。回国后又是这位杨先生请他出面办学。祖父先后创办广明小学、浦东中学、广明师范讲习所,月薪40元。当时,中学校长月薪100元。但祖父和他的同道感念杨先生的办学热情,都领薪极少。祖父还说服了当时江苏省的一个头儿,让他们拿出一部分税收办教育。这样一来,教育经费就比较充裕了,教育发展得也比较快。祖父在江苏的时候,江苏教育特别发达,主因祖父在江苏的努力。

1905年,在蔡元培的家里,祖父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后来,祖父在江苏学务会(后改名江苏省教育会)被推为干事,成了江苏教育界的名人。  1909年清廷筹备立宪,各省设咨议局,祖父当选为江苏咨议局议员。后在全省120人的议员中当选为常驻议员。在辛亥革命中,他是教育界推动革命的主力。

祖父担任江苏教育会常任调查干事时,发现中学生毕业后,只有少数人能升学,大多数苦干就不了业。他就在1918年发起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思路还是走实业救国的路。办社、办校、买机器、造房子的钱,一方面在国内募,一方面到南洋的新加坡等地募集。那时华侨领袖之一陈嘉庚就答应每年给他们社1000元。他们也通过银行担保,发行了教育债券。

祖父也参与创办过大学,像东南大学。我父亲跟我说,祖父当时为了集资办学,必须跟资本家接触,向他们要募捐,所以认识了很多上海大资本家,和这些人有比较深的交往。父亲说,有人认为祖父黄炎培是资产阶级代表,或者说在全国是个人物,因为南洋那些最有名的资本家他都比较熟悉,抗战的时候他也向他们要过募捐,但祖父自己根本没有任何资产。

P28-31

序言

2011年9月22日,许洋、李楠来到我家商议《信睿》的组稿计划。当场约定,从2012年起,由邢小群主持一个口述史栏目,每月发表一篇文章,并且希望我们发掘新的采访对象,让这个栏目提升杂志的人气。

口述历史的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十几年,深知其中的甘苦。

首先,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并非易事。固然,口述历史既可以瞻望社会名流,也可以关注平民百姓。但杂志是公共平台,希望展示的内容有较高的文化历史含量。完全民间的家长里短,不足以吸引读者。与重大历史相关的人事,才是读者的兴趣所在。

正好,当时周启博先生从美国回来探亲。我们和他联系,请他讲述周家的往事。天津周家,上溯五代,出现过许多影响历史的重要人物。第一代周馥官至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第二代周学熙当过北洋政府的财政部长,是山东大学的创始人,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周启博的爷爷周叔嫂是第三代,是民族工商业的领袖人物,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启博的父亲周一良是第四代,以史学家著名。周家这一代还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教授。周启博先生的本职工作虽然是工程师,对历史却有很深的研究。请他口述“周家往事”作为栏目的开场戏,可能是恰当的选择。此文在2012年第一期《信睿》刊出以后,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接着,我们又采访了黄且圆,她是黄炎培的孙女、黄万里的长女、杨乐的夫人,我们请她回忆祖父和父亲。当时她已经身患癌症,还是接受了我们采访,并校订了文稿。2叭2年3月10日,文章还没有刊出,她就与世长辞,年仅73岁。这篇口述的发表,成了对她的纪念。

接着我们又采访了纪登奎的儿子纪坡民先生。纪登奎65岁便溘然长逝,带走了太多的历史秘密。好在晚年和儿子有所交谈。聆听纪坡民的转述,多少能够弥补一些遗憾。  对李锐的采访,是十年前进行的,早已整理成文,但李老一直无暇审订。主要原因是李老离休后仍然十分繁忙,各地客人登门拜访,川流不息。他每天写日记都要利用清晨时间。他的写字台每天都有新收的信件、材料,有人请他作序,有人请他题字,有人送他新书和文章,他的案头堆积如山。他写了一辈子文章,不愿意草率应对,一定要在稿子上投入心力,认真修改。经他的女儿李南央出面促进,终于让李老在九五高龄,完成了对口述往事的校订。

我们采访的邻居刘心俭先生,本人并非高官,也不是国家领导人的秘书、子女。但他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也曾参与推动了一项政策的改革。当代中国的历史转型,舆论往往将功归于政治领袖。其实,历史的进步是合力作用的结果。领导人的决策固然重要,但一些小人物的促进也不应当忽略、湮没。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曾在历史变迁中起过作用,又不被历史所重视的人,他们可能仅仅提过一次建议,表达过一次意见,参与过一次行动,却为一个旧制度的终结和一个新制度的开始提供了契机。如实记录下他们的声音,是史学工作者不应推卸的责任。

最近几年,内地读者对党史国史的兴趣持续升温。口述史尤其受到欢迎。个中原因,其实并不神秘。是人,都想知道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权力对历史给定的解释,是粗线条、单色调的,往往经不起人们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对照。于是,人们就希望得到更细致、更丰富、更切近生活真实的历史信息。不论是回忆录、口述史,还是专题研究,只要在更细致、更丰富、更真实方面确有补益,就能得到读者的青睐。我们的心愿,就是把这样的信息奉献给读者。

丁东,邢小群

2013年3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谈往事(国民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邢小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41249
开本 32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2013162037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