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跟胡雪岩学经商
内容
编辑推荐

晚清中国,出了一位百年难遇的商业奇才,他就是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他是晚清唯一一位红顶商人,披荆斩棘于商场,开拓创新于商业领域,伙计出身却能够实现前无古人的跨行业经营,军火、地产、生丝、药店、典当、贩运粮食……,在这些生意中,处处可以领略到他的商业智慧及不拘一格的商业运作之道,大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为后人商家们展示出他独特而行之有效的商业风采。

本书将为奉上一代商业奇才操纵商道的智慧锦囊!

内容推荐

胡雪岩是一个商业奇才,他的成就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商业领域,因此研究胡雪岩。不光在商业领域.他为人处事的各个层面都值得借鉴、值得学习。

经营靠山,有靠山才胄皂赚大钱,善借者赢,会借者达,以信为本,经商别玩花花肠子,和气生财,拆台吵架做不成生意,客人是容己,拉人是帮己,仗义坦荡,经商要赚明白钱,以情感打动人,用利益激励人。

目录

第一篇:经营靠山,有靠山才能赚大钱

 1.慷慨解囊,敢于“烧冷灶”

 2.用心结交权贵,放长线钓大鱼

 3.解决靠山的心病,为自己修桥铺路

 4.商场多交友,免得乱拆台

 5.结江湖朋友,以义字当先

 6.交人交心,获取真心

 7.割爱成全人,经营新靠山

 8.好处不能占绝,利益人人有份

 9.生意场上要有礼尚往来

第二篇:善借者赢,会借者达

 1.借钱做生意,生意要做活

 2.相互帮衬,花花轿儿人抬人

 3.说一句算一句生意才能长久

 4.借江湖势力,做商场生意

 5.与洋人做生意,发展洋务贸易.

 6.要学会让别人帮你赚钱

 7.洋务通商,另辟蹊径

第三篇:以信为本,经商别玩花花肠子

 1.信誉是经商的头等大事

 2.说话是银,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3.言行一致,做生意以不欺待人

 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5.十年兑诺,言出如山

 6.砥身之道,以诚感人

 7.交友之道,示之以诚

 8.无论顺逆,笃诚守信

 9.投资时要有胆量

第四篇:和气生财,拆台吵架做不成生意

 1.人我双赢,经商不能斗气

 2.背信弃义,必然要栽大跟头

 3.荣毁共担,说一不二

 4.无中生有,釜底抽薪

 5.和气才能互惠互利

 6.不要把你的对手逼上绝路

 7.联合同行,才有大生意

 8.思路灵活,左右逢源

第五篇:容人是容己,拉人是帮己

 1.过怨两忘,不能总揪住别人的辫子不放

 2.宽容有度,让人心服口服

 3.取舍有度,有所为有所不为

 4.生意场上,掌握亲疏之间的分寸

 5.人才难得,高薪录用

 6.允许别人犯错误,充分给人锻炼的机会

 7.别人有难处伸一把手

 8.洞察先机,把自己的生意看得更透

第六篇:仗义坦荡,经商要赚明白钱

 1.宁可亏银子,也要赚感情

 2.好事做到底,帮人帮个完美

 3.输得起才是真英雄

 4.做人本色,始终如一

 5.困难面前“义”打头

 6.侠义商人美名扬

第七篇:以情感打动人,用利益激励人

 1.“人情债”胜过“金钱债”

 2.尽可能的笼络各种人才为已所用

 3.替人分忧,人为我用

 4.客观待人,杜绝唯利之徒

 5.帮人帮个完美,成全别人是在成全自己

 6.以情动人,收服真心

 7.欠什么不欠人情账

 8.重人情,不能在生意上留漏洞

第八篇:扬名造场,做足面子文章

 1.竖起牌子,撑起场面

 2.丢什么也不丢面子

 3.沉得住气,宠辱不惊

 4.重信守义,拢人有方

 5.言而有信,名利双收

 6.修制务精,创出金字招牌

 7.不限单一行业,发展多种产业

试读章节

1.慷慨解囊,敢于“烧冷灶”

胡雪岩(公元1823~1885年),字光墉,安徽绩溪人氏。自幼家贫,为了生计,到杭州城的“信和”钱庄当学徒。

当时的钱庄也称钱铺或钱店,相当于现在的银行,钱庄是晚清时期中国金融业的主体。鸦片战争爆发以后,随着开埠通商,货币流通频繁,钱庄生意十分火暴。钱庄内分工明确,有内场、外场、信房和库房,等级森严,如果上一级有空缺,职员才能升迁。胡雪岩进钱庄学生意,是从杂役干起,像扫地、倒尿壶等。由于他聪明机敏,能说会道,很快受到东家的赏识和信任,三年满师之后,就成了这家钱庄的伙计,相当于现在的营业员。在这期间,胡雪岩经常单独负责催款收账,从未出过任何差错。由于他的优异表现,“大伙”(相当于经理)张胖子看中了他,让他负责“外场”。“外场”俗称“跑街”,主要从事联络客户、放贷款和招揽存款的业务。

在这个时候,如果胡雪岩安于现状,满足于此,或许很短时间或许几年后便会小有家产,然后娶妻生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然而,胸怀大志的胡雪岩并不安于现状,他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只是苦于出身卑贱,缺乏本钱,所以无法实现。尽管他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但内心总是闷闷不乐。

当时的胡雪岩深知,“朝里有人好做官”,顾名思义,不管是当官还是经商,要想升官发财,背后就必须要有靠山。因此,朝廷中的大臣不仅是下面做官者的靠山,也是纵横商海者的“摇钱树”。在晚清“官本位”的社会,做生意都要有自己的靠山,没有靠山是做不成大生意的。

对于胡雪岩所处时代的生意人来说,有了靠山,做买卖自然就是顺风顺水。好的靠山必须位居高官,手握重权,关键时刻能用得上。这对胡雪岩来说,似乎又太遥远。因为,当时的胡雪岩只是一个钱庄小伙计,要想与当时的官吏拉上关系是非常困难的。胡雪岩一心想自立门户,做自己的生意,但要做大生意得有大靠山,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可是,他缺少家庭背景,又没有大把的银子,怎样才能找这样的大靠山呢?胡雪岩独辟蹊径,一般人都是眼睛向上,只盯着那些红得发紫的大官,而胡雪岩则向下看。他偏找那些官位低却深具潜力“潜力股”,这样的人有前途缺的就是钱,胡雪岩就在适当的时机帮他们一把,他们自然把胡雪岩看成是知己,一辈子都记着他。有朝一日,如果这样的人仕途顺利了,胡雪岩自然也会跟着有好日子过。苍天不负有心人,一心想通过寻找靠山,把生意做大的胡雪岩,终于找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靠山——王有龄。

王有龄,福州人氏,字雪轩,出身官宦世家,其父亲为浙江候补道,终究没有谋得一个好差事,贫病交加,心情忧郁,最后客死异乡。他父亲死后,家里更是一贫如洗。

胡雪岩一生事业的发达,离不开王有龄的帮助。他有了这个官场靠山还要从他资助王有龄进京“投供”(通过捐官,获得任职资格,然后到吏部的支部报道,然后抽签决定去向)说起。“送人成仙,自己上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想要有一番作为,离不开别人的提携、支持、照顾,而且可以节省精力、财力。所以这总比自己独自努力、奋斗、吃苦好得多。我们常说出门遇贵人。王有龄大概就是胡雪岩的第一个贵人。就是有了胡雪岩的拼力相助,王有龄才有了出头之日。如果没有王有龄的支持,胡雪岩也不会成为世人瞩目的“红顶商人”。而且,胡雪岩当初帮助王有龄的时候,他们之间还是素不相识,胡雪岩也不知道王有龄日后能否发达,能不能帮助自己。当时王有龄的处境很糟糕,世人有目共睹。而胡雪岩毅然选择资助王有龄,所以才有了后来胡雪岩在生意场上的蒸蒸日上。

在杭州,王有龄整天无所事事,空有光宗耀祖的夙愿。由于心情不好,他便每天在一家名叫“梅花碑”的茶店里混日子,一壶“铁观音”泡成白开水还是不走。到了中午,买两个烧饼,凑合着茶水,就算是一顿饭了,日子过得很是凄凉。

而立之年,可他还是落魄潦倒,衣冠不整,叫人看了很不舒服。可是他还会摆架子,经常是两眼朝天,目中无人。所以更没有人愿意搭理他。但是胡雪岩例外。由于胡雪岩对麻衣相略知一二,他发现王有龄是个大富大贵之人。于是胡雪岩主动与王有龄攀谈,胡雪岩了解到王有龄的身世,虽然现在潦倒落魄,却出身官宦世家,相信此人将来一定会仕途坦荡。直觉告诉胡雪岩,此人乃自己跻身上流社会的绝好靠山。所以他以后就有意识地主动与王有龄结交。王有龄当然意识到胡雪岩的心思,可自己穷困潦倒,为了掩饰内心极度的自卑,总是回避与胡雪岩交往。胡雪岩没有轻易放弃眼前这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一天下午,正赶上杭州城的庙会,原本生意冷淡的茶楼挤满了人,胡雪岩去的时候,茶客满座,店小二只好将他和王有龄“拼桌”。两人直喝到太阳西下,肚内早就饿得咕咕儿直叫。于是胡雪岩对王有龄说:“走,我请你去喝两杯。”

王有龄虽再三推辞,但招架不住胡雪岩的频频相邀,加上饥肠辘辘,很长时间没见着荤腥儿了,也就答应了。

二人来到一家酒楼,点了几个小菜,要了一壶酒。推杯换盏,二人喝得很开心。胡雪岩看到时机成熟,忽然提高声音直截了当地说: “王兄,我有句话早想问你。我看你是有本事之人,而且我也略懂点麻衣相术之法,看你颇具富贵之气,为何却自甘潦倒?”王有龄听罢,嘴里慢慢嚼着油饼,两眼望着远处,脸上流露出一种说不出来的茫然。

“哎,一言难尽!”王有龄看着胡雪岩,缓声道:“胡兄,你不是不知道,现在干什么都需要本钱,就连做官也需要本钱啊。我乃一贫贱落魄之人,生存都困难,还能谈什么抱负?”言语间甚是凄凉。

“做官?王兄哪里有官可做?”

二人又喝了几杯,王有龄叹息道:“不瞒你说,先父在世之日,曾替我捐过一个‘盐大使’之职。”

胡雪岩最是机敏,还没等王有龄往下说,赶紧笑道:“哎哟,原来是王老爷,失敬,失敬。”

“不要取笑我了,胡兄,”王有龄苦笑道,“说句实话,除非是你,别人面前我是不会说的,说了反惹人耻笑。”

“我哪敢笑您啊,只是有一点不明白,既然你是盐大使,我们浙江沿海有好几十个盐场,为什么不给你补缺?”胡雪岩很疑惑。

“捐官只是捐了一个虚衔,凭一张吏部所发的‘执照’,取得某一类官员的资格。如果想要补缺,必须到支部报到,称为‘投供’,然后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候补。”王有龄解释说。

此时的王有龄只是有了“盐大使”的资格,尚未“投供”,哪里谈得上补缺呢?

“那你说的本钱有指的是什么呢?”胡雪岩又问。

“本钱,说白了就是投供的盘缠。当然,如果本钱多,我还想‘改捐’一个知县。虽然改捐花不了多少钱,那出路可就大不一样了。”

“为什么呢?”胡雪岩不解地问道。

“盐大使听起来不错,不过管辖范围太小。知县终归是一县的父母官,能杀人也能活人,可以好好做一番事业。”

“对,对!”胡雪岩点头称是,“那么,这样一来,需要多少‘本钱’才够呢?”

“总得五百两银子吧。”

“噢!是这样啊!”

胡雪岩没有再接话,毕竟对于他来说,五百两银子不是个小数,当时胡雪岩一年的工钱才不过二十两银子。  P3-6

序言

好一座空荡荡的大禅院。

历经几世几劫,走马灯似的,轮回了多少主持,更换了多少方丈,谁也说不清。“面壁十年图破壁”,褪了一层又一层的斑驳颓墙上,依稀印有高僧达摩的影痕。他云游何方宝刹布道播法去了?

禅院虽大,却不可饲六畜。

害得鲁智深涉远百里市肆沽烧酒买狗肉,醉打山门。如准许养狗,养肥了或勒或宰,无论晴天阴天,无论煮熟煮生,把来吃酒,击节而唱,岂非大境界?

禅院虽大,却不可养五谷。

一代又一代的大大小小的和尚们,俩俩惶惶。只要有手,都捧了钵;只要有脚,都迈出方丈;只要有嘴,都去乞施主:给一口吃的。

胡雪岩参禅来了,才进院门便眼前一亮:“良田哪!”

小和尚说“种草”,秋风吹、飞鸟啄、雨水冲,无功而返,何况其他?种不下希望。

任禅院空空荡荡,年复一年。

胡雪岩未去大雄宝殿拜佛,思忖片刻,招呼小和尚过来,附耳面授机宜十字,曰:

“即时、随遇、随缘、收性、用诚。”

小和尚茫然不解。

胡雪岩手指蘸唾沫,又在小和尚手心写下一个“度”字。

小和尚仍不解,胡雪岩大笑而去,身后扔下两字:“想吧!”

小和尚想啊想,想到了香客。

从此,大禅院香火不绝,绵亘数世。

数年后,胡雪岩又来,已经摘去红顶,脱了马褂,不再在紫禁城骑马了。小和尚早已沧桑几度、春秋上脸,成了老和尚,一揖碰地曰:“老施主,老衲想出来了,高僧面壁不可欺、瞒、骗,破壁乃心悟,全在一个‘度’,度己度人、度人度己,仁义待人,以人为本,自然香火旺盛。”

胡雪岩抚掌大笑曰:“我不如你,一无所有、尽为我有,有又无有。终未参破禅中之‘禅’呀!好一座空空荡荡的大禅院。”

编者大话:胡公一生戒欺戒骗戒谎,今人奉之为“仁义商神”。胡公一生精明过人、精力过人,前半夜想自己,后半夜想别人。深信“做生意就是赌心思,赌心思即劳心,劳心者制人”。两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如是说,到头来又该如何?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到底没斗过李鸿章。人生的最后一步跌进陷阱,悲耶喜耶?空手来、空手去,赤条条无牵挂。读者诸公,但愿你在生意场上一路绿灯、一生顺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跟胡雪岩学经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商鉴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36127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