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育大迁徙/我的山野朋友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刘先平是我国现代意义大自然文学的开拓者,作品丰富,获得国家奖八项,很多作品已成传世名著。三十多年来或参加科学考察队,或独自在山野跋涉,足迹遍及我国的崇山峻岭、大漠戈壁,多次穿行于横断山脉。近八年来围绕着探寻——水之源、山之源——这个命题,五上青藏高原,两次横穿中国从南北两线直达帕米尔高原。

本书是“我的山野朋友”之《生育大迁徙》,该丛书最大的特色是作者以丰富的大自然探险经历,将西部雄伟、东部秀丽的山河,东西部异彩纷呈的野生动植物世界交相辉映,焕发出无穷的魅力。旨在将中国最美的山川,最美的野生动植物世界的故事传播给读者。

内容推荐

“我的山野朋友”为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第一个系列,共8本,均为获过国家级奖的作品。该系列是作家刘先平的中篇探险纪实故事,每本书都是关于中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故事,融小说的情节、散文的哲理和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于一体,呼吁建立生态道德,呼吁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近大自然文学。

本书为“我的山野朋友”之《生育大迁徙》。

目录

生育大迁徒

 共栖互助

 藏羚羊带着孩子回迁

 藏北的狼不吃人

 窥视生育大迁徙的奥秘

 生态道德的课堂

 守望美丽少女

 黄山与昆仑对话

 后记

夜探红树林

 海上森林

 蟒蛇林

 天崩地裂

 月夜狩猎

 后记

蛇趣

 后记

生命结

 后记

东极旭日

 三江口,水色奇异

 赫哲人的渔猎风采

 天之美,中国东极凌晨三时日出

 地之美,生命摇篮的五彩湿地

 后记

试读章节

共栖互助

昆仑山腹的谷地愈来愈宽阔了。虽然两侧银白的雪山相看不厌,但平展的高山草甸,绵延的青藏铁路,常常使我们忘记正行进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

 “老爸快看。停车。看那边……”

张师傅是位老高原,在青藏线上跑了二三十年,但君早的惊叫还是让他停了车。

没有看到什么奇异的事。

君早更急了:“右边大约五十米的草地,旁边有一水凼。两点钟方向,有个小土堆,东边有个洞,注意洞口……”

“你不会把旱獭当狐狸吧?”老谢问。

“哪能呢?看呀!”

虽然还有着一段距离,我还是找到了他说的那个洞口。土堆是黑色的,已报出了主人的身份。再说,洞口并不大,不可能是旱獭或狐狸的洞穴。即使是旱獭,它也会立起前半身,瞪着乌黑的眼睛,好奇地瞅着你,滑稽又可爱,根本不会立即钻进洞中。

见惯了大自然中千奇百怪的景象,我没有立即说出它的主人,也想看看那洞里究竟隐藏了什么奥妙。

虽然是八月盛暑,高原的风还是凉飕飕的。张师傅有些焦躁。就在老谢也是满脸狐疑时,洞口出现了一个黄褐色的小脑袋,接着窜出了一只小兽,站在洞口,向这边眺望。

“嗨,你这个胖子,真是大惊小怪,不就是老鼠吗?只是面相古怪,像是兔子,叫鼠兔,是高原草地常见的,值得这样惊天动地?”

“老鼠我能认不出?这地方有会飞的老鼠,就是那种叫鼯鼠的。”

“没有,在这样高海拔的冰天雪地中怎么可能!”老谢不容置疑。

君早迈开大步向那边走去。那鼠兔立即缩回洞中。不一会,又钻出来,两只后腿立起,直着身子盯着接近的君早。看他没有停步的意思,吱吱地叫起来。不远处,居然也有了动静。它在向同伴报警。

就在它又缩回洞中,我正想喊住君早时,突然一只动物窜了出来,展翅扑扇飞起,翅上的一块红斑像一道彩霞——是只小鸟!

这个“包袱”抖得精彩极了!

“嗬,我只听说高原上鸟鼠同穴,今天才亲眼见到!胖子,给你记一功!”

“你是在说童话吧?上小学时,老爸的朋友送了一只画眉给我。每天早上,它一亮嗓子我就起床。婉转嘹亮的鸣唱,到现在还时常响在耳边。有天夜里,它被钻进笼子的老鼠吃了。我还哭了好几次哩!刚才就是看到有东西飞进洞才觉得奇怪的。”

“老鼠捕鸟我也见过。但这是高原,高原上特殊的生境,往往有特殊的状况。你们内地发洪水是因为连天的暴雨吧?高原上发洪水是连续几个大晴天闹的,因为雪山融雪的速度快了。”

我示意仍然倔头犟脑的君早注意那鸟。它并未远去,只是在洞的上空盘旋。鲜艳的红斑画着圈子,盘旋的直径一会儿加大,一会儿缩小。

直到君早退回到车边,它才呷呷地叫了两声。鼠兔立即从洞中钻了出来。

“它是在帮着巡逻、侦察?”

“像是。”

“这苦寒的高原,别说没有大树,连灌丛也没有。昼夜温差又极大,鸟儿到哪里栖身?鼠兔居住地下,只能靠小鸟空中侦察,取得情报,倒像战争中步兵和空军的关系。哈哈,它们是互惠,时髦话叫‘双赢’!这是特殊生态环境中形成的。谁说动物没有灵气?”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你还没说鸟还帮老鼠捉身上的跳蚤哩!”张师傅早已下了车,兴致勃勃地凑到了我们的身边。

其实,我数次到青藏高原,也是第一次见到动物行为学家所说的鸟鼠同穴。动物问的互惠,动物与植物之间的互惠共生,颇有哲学的意蕴。我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看到一种肉食性的黄色小蚂蚁,大树为它提供了居所,它为大树消灭害虫。很多植物为了繁衍后代,想方设法用自己果实的芳香和甜美,引诱动物。动物们在大快朵颐之中,实际上承担了农夫播种的任务……生命之间互惠的关系,在对立的生存竞争中,营造了和谐与繁荣。

鼠兔主要在地下打洞,啮食草根。推顶出来的泥土,成了寸草不生的黑土堆。鸟的主食是昆虫或植物的种子,它们没有食物之争。

那只小鸟结束了巡逻,落在洞口附近,只是随意地啄食几口。

天色突然变了,雪山那边的云向谷地的上空倾泻。没一会儿,光线立即暗淡了下来。师傅催促我们上车。

一阵冰豆击来,响起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

“小鸟该进洞了。”君早喃喃低语。

雪花已经漫天飞舞。雪片真大,真白。师傅立即打开车灯,启动刮雨器。

气候的急速变化,引得第一次到高原的君早滔滔不绝:“昆仑山口观看六月飞雪,是颇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盛夏我们在雪中行车,也应是一景吧!真该拍张照片。”

富有高原行车经验的张师傅没有满足他的好奇心,因为今天的考察任务是异常紧张的。很多事可遇而不可求。谁知道这雪还要下多久?藏羚羊、野驴、野牦牛是不会在那里等我们的。

可可西里在蒙语中是“美丽的少女”的意思,也有人将其译为“青色的山梁”。这表明蒙古族的兄弟曾生活在这一区域。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西至青海与西藏的省界,北至昆仑山脉的博卡雷克塔格山,东为青藏公路,南接唐古拉山,面积四点五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

其实,可可西里的地域要比这广袤得多。从地图上可可西里山的位置看得很清楚,一直延伸到藏北高原。野生动物王国更包括了阿尔金山。这一地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野生动物王国,原始生态区。有哺乳动物三十一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藏羚羊、野驴、野牦牛、雪豹等等。高等植物二百一十种,其中八十四种为高原特有种。鸟类五十三种。其特点除了高原性之外,再就是野生动物种群多、数量大、特有品种多。

可可西里雪山连绵,仅保护区内,冰川面积就达一千八百平方千米。雪山冰川的融水造就了星罗棋布的湖泊,纵横交错的河流。一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一百零七个,二百平方千米的湖泊有七个,湖泊总面积达三千八百平方千米。青藏高原被称为我国的水塔,她的生态状况与长江、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正像青海湖一样,引起世人注目的,并不是因为她是中国第一大湖,以及她的蓝色的美,而是湖边面积只有零点二七平方千米的鸟岛。可可西里首先引起世人注目的,并非因为她有少女般的美丽,青色山梁的雄伟,而是野生动物王国中的精灵——藏羚羊!

人们总是首先关注生命。高原生命的很多奥妙,极具科研价值。比如说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百分之三四十,由于缺氧,人们在这一区域活动,往往感到呼吸困难,头痛欲裂,恶心。这里甚至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高原动物经过漫长的进化,不仅适应了苦寒少氧,而且把这一地域营造成乐园。就说藏羚羊吧,它奔跑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七八十千米!野牦牛更是体重达五六百千克!它们是如何抗缺氧的?

缺氧对这里的植物来说也不是问题。科学家已从一种生活在高原的植物中发现了一些奥妙,用它制成抗缺氧的药物。在西宁时,朋友就送了我们几盒。

但是,藏羚羊引起世人注目的,是其悲惨的命运与生存的状况。它和麝的命运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麝是因为具有宝贵的香囊,藏羚羊是其绒毛具有极强的保暖性,轻盈柔美,得到了西方贵妇人的青睐。一条重只有三四百克的披肩或围巾,价值高达数万美元。

于是犯罪分子组织了武装盗猎,利用现代装备,一次就屠杀成百、成千只,惨不忍睹。由于地域的广阔,又基本上是无人区,保护工作尤为艰难,几年下来,致使藏羚羊的种群数锐减。人们以焦急忧虑的心情注视着反盗猎的进展,采取了各种援助的措施。实际上这也是一场尊重生命的战斗,一场生态道德的启蒙。

P3-13

序言

生态道德的缺失,造成了我们今天生存环境的危机。

感谢大自然!在山野跋涉三十多年,大自然给予了我最生动、深刻的生态道德教育,因而无论是描写在大熊猫、相思鸟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或是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的奇遇,我都在努力宣扬生态道德的伟大,呼唤生态道德在人们心间生根、发芽。

世界承受着环境危机的重压,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们都在纷纷追究其原因,并积极寻找应对方略。环境危机实际上就是生态危机。

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中国为世界树立了榜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必然呼唤生态法律的完善与生态道德的树立,进而从根本上消解环境危机,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法律和道德是一切文明的两大支柱,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几千年来,我们已有了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法律、道德,却根本没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辞海》关于“道德”的释文是:“道德是一定社会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足以证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根本未纳入“道德”的范畴,缺失了生态道德;或者说生态道德在这之前,根本没有进入我们的观念。这是认识的失误。

“生态”一词的出现,至今只有二百来年的历史,而发现生态与人以及生存环境的紧密关联,在时间上则是更近的事情。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认识人与环境方面的重大失误,更加说明了树立生态道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果不能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生态道德的观念,就无法建设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生态道德的缺失,是造成今日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根本没有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法律也严重滞后,对大自然进行了无情的掠夺。无视其它生命的权利,任意倾泻垃圾,没有预后评估与监测的科技滥用,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去平衡,人类因此遭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直到自身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人类才不得不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和生态道德的重要性才得以突显。强调生态道德,在于强调、突出它比之于其它道德的鲜明特点: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急需建立对于自然、环境的行为规范,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消解环境危机,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命题。

与树立生态道德相比较而言,制定、完善生态法律,有其更为艰巨的一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而道德是公民应具有的修养、品质,带有自觉或自我约束的性质。当然,对法律的遵守,也是修养和道德的表现。法律可以明令从哪一天开始执行或终止,但同样的方法却并不适用于道德。比如某一行为并不违背法律,却违背了道德。这大约也就是媒体纷纷设立“道德法庭”的原因。生态道德在全社会的树立,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任务,需要一个启蒙和培养的过程,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和努力。对一个人来说,它甚至是终生的使命。

三十多年对大自然的考察,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使我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树立生态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十多年前我所描写的青山绿水,现在有不少已经面目全非。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了,很多小溪、小河都已退化或干涸。

记得一九八一年我第一次到西部去,云南的滇池,四川的岷江、大渡河、若尔盖湿地……美丽而壮阔的景象,使我心潮澎湃。如今,滇池早已被污染,湖水发臭。二○○七年十月,我再去川西,所经岷江、大渡河流域,到处在建水电站,层层筑坝蓄水。在一个山村水电站工地,村民忧心忡忡地说,大坝建成后,村前的小河将干涸,到哪去找吃的水啊!这种只顾眼前的利益,对大自然无序、愚蠢的“改造”,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已有所显现。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泥炭层最深达九米,它在雨季吸水,干季溢水,一千克干泥炭可吸蓄八到十二千克的水。若尔盖是黄河上游的天然水库,蓄水量相当于三个葛洲坝。枯水季节,黄河水的百分之三十(一说百分之四十)是由这里补给的。但在上个世纪,人们挖沟沥水,采掘泥炭。现在湿地已大面积退化为草原,沙化、鼠害严重。最发人深思的是,在这里拍摄红军战士过草地的电视剧时,竟然无法找到足够深的沼泽,只好人工制造。黄河屡屡断流,当然就不足为奇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的污染给整个生物链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影响,使人类的健康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中国五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的代表,是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生命线。但只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多年,其中的太湖、巢湖,已是一湖臭水,根本无法饮用。其余湖泊也都面临着湖面缩小、污染等等生态问题。

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水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我们忘记了感恩,忘记了对其它生命的尊重,妄自尊大,胡作非为。当人类面对大自然而道德缺失时,自然也会还之于十倍的惩罚!

我曾立志要为祖国秀丽的山河谱写壮美的诗篇,但只过了短短的二三十年,我所描写的山川河流不少都已成为“历史”,成为“老照片”。

我曾冒着种种危险,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描写滇金丝猴、梅花鹿、黑叶猴或红树林、大树杜鹃,都是为了歌颂生命的美丽,但是总也避免不了描绘生命的悲壮——它们在人类的猎杀、压迫下苦苦挣扎。无论是每年要进行一次宏伟的生育大迁徙的藏羚羊,或是给人类带来福祉的麝,或是山野中呼唤爱的黑麂……都无可避免地遭受着厄运。它们生存的空间,正被人类蚕食。

这使我无限忧伤、愤怒,更加努力地呼唤生态道德的树立,也更寄希望于孩子。

正是大自然当前的状态,激起了我决心在每篇作品之后写下后记,为过去,为未来,立此存照。

三十多年来,大自然以无比真挚、醇朴的热情,接纳了我这个跋涉者。我和大自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无论是山川河流,野生动、植物世界的生灵,都是我的朋友,因而这套书取名为“我的山野朋友”,以表达对它们的感谢、思念、问候和祝福。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应是生态道德最基本的范畴。

我们来自自然,与自然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人类的初期对自然是顶礼膜拜的。很多的部落,将动物的形象作为图腾。我们的祖先,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曾有过很多充满智慧的表述,比如天人合一之说,再比如盘古开天地的创世纪之说等等,至今仍是经典。从世界教育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对于自然的认识,讲述天体气象、山川河流、森林、环境和资源等等,一直是教育最基本、最经典的内容。以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作为人生的启蒙,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培植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恩,是生命教育的优良传统。但这种优良的传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淡化或消失了。城市钢筋水泥的建筑,活生生地切断了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系。现在城里的孩子不知稻、麦为何物,甚至连看到蚂蚁也会发出惊呼。缺失生态道德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失去了自然,更为可怕的是使孩子们远离了自然。

我希望用这些大自然探险、奇遇故事,还给孩子一个真实的大自然世界,接通与大自然相连的血脉,接受生态道德的洗礼、启蒙,获得智慧,健康成长。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请千万不要忘记,大自然也是知识之源。正是在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人类的科学技术才得以不断发展,成就斐然。而即使到了今天,生命起源仍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最艰巨的命题。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和不朽的精神。道德力量的伟大,犹如日月星辰。我一直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治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我想将大漠赠给每个人作为故乡,使我们时时眷恋着母亲——大自然。

二○○八年四月二日

后记

两年前的初夏,正忙着手头压着的一大堆事,突然朋友约我去东极,于是毫不犹豫地匆匆踏上行程。

二○○四年、二○○五年连续两次到达我国的西极帕米尔高原,这次又到我国的东极,实在是一次奇妙的地理之旅。

在这里和那里,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祖国的辽阔。看不见的经度,使你有了长度感;东极,西极的日出日落,使你有了时空的具象!

人们喜爱看日出、日落,大约正是因为她对于生命的启示吧!

我渴望着去我国的南极和北极。

二○○八年三月七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育大迁徙/我的山野朋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先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263478
开本 32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3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189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