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刊为《先秦典籍研究文献丛刊》系列之一,将历代对古本、今本《竹书纪年》的研究、订补性成果汇为一编,概为十七种,多为名家力作,如(清)朱右曾辑、王国维校补《古本竹书纪年辑校》;王国维所撰《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清)郝懿行所撰《竹书纪年校正》;(清)陈逢衡所撰《竹书纪年集证》;(清)林春溥所撰《竹书纪年补证》等等。
相信本书会对《竹书纪年》研究和先秦史研究、历代学术史研究等提供较为完备的文獻资料,同時亦可弥补先秦史研究领域多年来文献出版不足之缺憾。
| 图书 | 竹书纪年研究文献辑刊(共10册)(精)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丛刊为《先秦典籍研究文献丛刊》系列之一,将历代对古本、今本《竹书纪年》的研究、订补性成果汇为一编,概为十七种,多为名家力作,如(清)朱右曾辑、王国维校补《古本竹书纪年辑校》;王国维所撰《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清)郝懿行所撰《竹书纪年校正》;(清)陈逢衡所撰《竹书纪年集证》;(清)林春溥所撰《竹书纪年补证》等等。 相信本书会对《竹书纪年》研究和先秦史研究、历代学术史研究等提供较为完备的文獻资料,同時亦可弥补先秦史研究领域多年来文献出版不足之缺憾。 目录 第一册:(清)孙之騄 考订竹书纪年十三卷 (清)韓怡 竹书纪年辨正四卷 第二册:(清)徐文靖 竹书纪年统笺十二卷 前编一卷 杂述一卷 (清)赵绍祖 竹书纪年校补二卷 第三册:(清)陈逢衡 竹书纪年集证(目录、凡例、集说、卷1—11) 第四册:(清)陈逢衡 竹书纪年集证(卷12—23) 第五册:(清)陈逢衡 竹书纪年集证(卷24—35) 第六册:(清)陈逢衡 竹书纪年集证(卷36—47) 第七册:(清)陈逢衡 竹书纪年集证(卷48—50) (清)洪颐煊 竹书纪年二卷 (清)陈诗 竹书纪年集注二卷 (清)张九镡 竹书纪年考证一卷 第八册:(清)张宗泰 竹书纪年二卷 (清) 姚东升 竹书纪年佚文 (清)林春溥 竹书纪年补证 (清)郝懿行 竹书纪年校正 第九册:(清)雷学淇 竹书纪年义证 第十册:(清)董丰垣 竹书纪年辨证 (明)范钦订竹书纪年二卷 (清)王国维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一卷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竹书纪年研究文献辑刊(共10册)(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宋志英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33582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6592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7.91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204.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0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320 | 
| 宽 | 225 | 
| 高 | 19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