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社会主义思潮史话/近代精神文化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张武、张艳国、喻承久所著的《社会主义思潮史话(近代精神文化系列)》对书中涉及的重大事件、人物、书刊等作有形化补充。补充了20多幅图片,并进行了简要的文字说明,力求使本书更加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原书中引证的经典论述进行核对,并补上了引文出处,使读者阅读更加方便。

内容推荐

张武、张艳国、喻承久所著的《社会主义思潮史话(近代精神文化系列)》将科学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兴起,放置于中国近代社会深刻嬗变的大背景下,系统介绍了西方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全面兴起,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深刻分析了科学社会主义被中国社会选择的社会机理和历史必然性。本书集中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密切结合,尤其是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理论飞跃的理论深刻性、时间广阔性和历史合理性,既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理论,又必须同中国国情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推向前进。

《社会主义思潮史话(近代精神文化系列)》适合大中学生的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也可作为硕士研究生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引 言

一 中国近代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

 1.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

 2.康有为的大同社会主义

 3.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

 4.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兴起

 1.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2.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全面兴起

 3.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

 1.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3.科学社会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斗争

参考书目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社会主义思潮的萌发、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自从有了阶级、国家,有了剥削和不平等,就有了空想的社会主义。在古代,有中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近代,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即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很难避免空想的社会主义。1875年10月15日,恩格斯在致奥·倍倍尔的信中勾勒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轨迹。他说:“在马克思以前只有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或空想的社会主义或者由这种种成分混合而成的社会主义。”

中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农业社会主义思潮。在东方,农业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是《礼记》所设计的大同太平社会。其实践者有东汉末年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和义舍、有清末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其集大成之作,是康有为在20世纪初写成的《大同书》。在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始祖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1477~1535)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1568~1639)。1516年,莫尔写成《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简称《乌托邦》)。全书分为两部:第一部,对当时的英国和西欧其他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展开了批判;第二部,描述了他所虚构的乌托邦的社会制度,包括建立公有制,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人人从事劳动,实行每天6小时工作制,国家通过城市制订计划,组织生产,实行按劳分配、男女平等的政策。原书为拉丁文,后译成许多种欧洲文字,成为欧洲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杰作。乌托邦一词,因此流行开来。乌托邦,是拉丁文的音译,意即“没有的地方”,是“空想”的同义词。1601年,意大利思想家康帕内拉写成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太阳城》。该书最初作成于那不勒斯监狱,1623年得以出版。它设想在太阳城里,没有私有财产,人人劳动,生活日用品实行按需分配,每人每天工作4小时,其余时间用于读书和娱乐。这些主张是意大利下层人民愿望的反映。

中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近代资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养料和历史启示;而近代的空想社会主义,又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前提和思想来源之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日益暴露与突出。资本主义在产生和发展中造成的罪恶,首先遭到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反对与批判。

以法国的圣西门(1760~1825)、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欧文(1771~1858)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深刻抨击,指出资本主义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而私有制则是“产生无数罪行和灾祸的原因”。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者企图实现一个没有阶级对立的社会,提出了人人必须参加劳动、消灭城市和乡村的主张。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资本主义制度,是积极的,坚决的,但是,他们没有找对药方。他们把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看成是人类理性迷失的结果,而主观地编造了一些社会改革的方案。他们反对暴力革命,幻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社会改革的目的。欧文就曾跑到美国进行共产主义新村建设的尝试,企图用宣传和“示范”的方法来“感化”剥削阶级,使他们自动放弃剥削,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者轻视无产阶级,脱离人民大众,认为无产阶级没有力量自己解放自己,而把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和富人的“善心”上。由于他们离开了阶级斗争来谈论社会主义,只能提供一些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改良方案,因而他们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也只能是空想的。P1-3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_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后记

《社会主义思潮史话》由张武研究员、喻承久教授和我三人合著,成书于1999年,作为“百年中国史话”丛书中的一种,于200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我们三人在各自的教学科研岗位上把它作为研究生“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的教学参考书,沿用多年,很受学生欢迎。对此,我们感到很欣慰。传播知识,嘉惠后人,这是对我们自己劳动的一种肯定。“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此之谓也。

这本书的出版至今不觉已相去整整10年,如今重温当初,真有“遥想当年”之感。十年来,我们依然在学习、思考、探索。“学而后知不足”,联系自己教学、科研的实际,再经常翻检这本小书,觉得还有一些不足。正好出版社拟修订再版这套丛书,并约请我抽空校订、修正本书中的一些错讹,我欣然允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经历了2010年整整一个冬天,对全书10万字仔细阅读、推敲,并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接受历届研究生同学的建议,对书中涉及的重大事件、人物、书刊等作有形化补充。此次,在我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肖子良同志的协助下,补充了20多幅图片,并进行了简要的文字说明,力求使本书更加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二是对原来的讹误文字进行校订,对晦涩文字进行改写,对不准确的说法予以订正,使文字表述更加畅达周正;三是对原书中引证的经典论述进行核对,并补上了引文出处,使读者阅读更加方便。

尽管如此,本书可能还会存在一些疏漏,甚至错谬,恳请读者继续批评指正!

再次感谢“中国史话”丛书的组织者;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尤其是本书责任编辑的指导和催促;感谢读者的鼓励。我们将继续配合读者和出版者,不求领异标新,但求删繁就简,使这项文化普及工作做得更好。

张艳国

2011年3月7日于南昌瑶湖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社会主义思潮史话/近代精神文化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武//张艳国//喻承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30577
开本 32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7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1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092.5
丛书名 近代精神文化系列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3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