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炼心(我读金刚经)
内容
编辑推荐

钟祥斌编著的《炼心》内容介绍:“一念生净信。”念是心的作用,无念,不是让人什么都不想,而是让人的心不受外境影响。心所对的境,一般人在境上起念。如境美好,那么就在境上起念,而有贪;如境不好,那么就在境上起念,而有嗔。因此,一般人的“念”是依境而起,随境变迁,这样的念是妄念,经常为环境所役使,而不得自在。如果能“于诸境上心不染”,这样就可以不受外界干扰,虽处尘世,却可无染无杂,来去自由,自性清净,自成佛道。

内容推荐

钟祥斌编著的《炼心》内容介绍:“无相”是说,对于一切现象不要去执著,因为一般人往往执著干现象以为实体,如以为拜佛就可以成佛,那是对拜佛有所执著,这就是取相著相。著相。妨碍自性,如云雾覆盖明净的虚空一样。如能“离一切诸相”,则可顿见性体的本来清净,就像云雾扫除干净而现明净虚空。所以无相不仅仅是不要执著一切现象,而且因离相而显自性清净。一起来翻阅《炼心》吧!

目录

抉择在于抓住一个“一”

一个好念头支撑你的一生

走出困境,在于改变心态

成功的法宝是把得失放下

敬畏可以抑制欲望的膨胀

付出是能量的转化和储存

感恩可以改变我们的一生

包容是人生境界的突破

吃亏是福

忍耐,可以广阔你的生命

改过就是新生

看不见的存在决定和引领着看得见的存在

生命运程在于把握时空

如来,活出人的本来样子

刻苦是成功的阶梯

做人首先要自己站起来

爱要具体到每一个个体

人生就是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

相互补充,才能成事

人生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过度享受是折损你的生命

定力,不为环境所左右

世界,需要一种庄严

试读章节

中华文化在做人方面最重要的是两个字,即诚信,也就是至诚感通。人和天地、人和宇宙就是一个“一”,是一个整体,人的原初与本真和天地宇宙是相通的,是人的七情六欲、人的妄念使他们隔离。就像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千千净净。我们每天照镜子,今天穿一件大衣,站在镜子面前欣赏自己,如果你非常执著这个相,你就把它留在镜子里;过了两天,你换了一件衣服,又在镜子面前照,你觉得这个相也不错,又把它留在镜子里。连着几次。镜子里留满了你的相,那么你还能照见你新的面貌吗?我们的原初,我们的本真,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清净灵明。凡事在一念之间,第一念、第一印象是最真实的,这就是佛家讲的自然智。自然智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后天学习所得,它就像一面清净无污染的镜子,很多事物在它面前清清楚楚,你就自然知道如何去处理。我们的灵明之心、我们的自然智常常稍纵即逝,我们也叫它直观或直觉,也可以说是一种感觉。它不用想,不用研究,往往一想一研究事情就麻烦了。我们的祖先造字就包含着智慧,例如思想的“思”字,上面一个“田”,这个“田”就是格子,有了格子就有了界限,而自然智是无界限的。在战争中,古今中外很多将军指挥作战,都是靠直觉,而那些读了很多书的人作战往往失败,这种纸上谈兵的例子不胜枚举。不管三七二十一,干起来再说,就是一种直观,就是一种直觉。我们这一念是善念,就可以洞天彻地。我们想到众生的利益,就会心扉洞开,与天地宇宙浑然为一,就会获得无限的能量。人本身有磁场,大自然有磁场,从阴阳五行来说,人的善念为阳为正,你的阳刚之气就会和宇宙的磁场相通,因为宇宙的基本规律是因果规律,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报,任何人和事物都不能脱离这个因果规律。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他就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和天地宇宙相沟通。道家所说的“五秘”,即太极门、玄真门、符篆门、丹鼎门、剑仙门,这些都是无,都是至诚感通,都是通过清净心才能达到的功夫。人生的磁场和宇宙的磁场相沟通,你就获得了一种巨大的能量,重要的是你有一颗清净心,什么得失荣辱都不能动你的心,你的快乐就会不断地从心底涌出。我们的享受需要环境,这个环境存在,你的享受才存在;离开了这个环境,你的享受也就不存在了。有一颗清净心,一颗没有妄念的心,就会有一种无限持续的喜悦,所谓法喜充满。P5-6

序言

《坛经》记载,慧能曾为门人说《金刚经》、《法华经》,但他认为“一切经书,因人有说”,只是引导人们的工具,不能执著于经典,并不是靠诵读经典就可以成佛。什么是佛?佛是觉悟。解脱只能靠自己的本心。这是因为:一方面,成佛得解脱的道理和路径本来就在你的本心之中,“三世诸佛,十二部经,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必外求,不必到心外觅佛,成佛的觉悟全在自己,外在的文字是没有用处的。另一方面,文字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如果执著于外在的东西就是“著相”。“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佛法是不可说的,说出的已非佛法本身。那么用什么方法引导人们觉悟呢?照禅宗看,几乎没有什么方法使人悟道,只能靠自己的觉悟。《炼心——我读金刚经》就是作者的切身感悟,它是一种突破,一种放下。它突破了以往《金刚经》相关著作的那种逐句解释模式,放下了以字句为依托的范本,在他的笔下,更多的是一种人心的修炼,就像“云在青天水在瓶”那样,自自然然,平平常常。“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禅宗的这种精神境界正是一种顺乎自然的境界:春天看百花开放,秋天赏月色美景,夏天享凉风暂至,冬天观大雪纷飞,一切听其自然,自在无碍,便“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

佛家更多的是一种修身哲学,它教人如何“做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禅宗看来,人的自性(或本心)本来是广大虚空一无所有,但它并不是死寂的,而是能“思量”的,一切事物皆由“思量”出。如果这些“思量”活动一过不留,那么对自己的“自性”就无任何影响,则自性常处于清净状态。如何能达到这种修为?禅宗指出了一条直接、简单的修行法门:无相、无住、无念。

《金刚经》中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念生净信。”

“无相”是说,对于一切现象不要去执著,因为一般人往往执著干现象以为实体,如以为拜佛就可以成佛,那是对拜佛有所执著,这就是取相著相。著相。妨碍自性,如云雾覆盖明净的虚空一样。如能“离一切诸相”,则可顿见性体的本来清净,就像云雾扫除干净而现明净虚空。所以无相不仅仅是不要执著一切现象,而且因离相而显自性清净。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指人的自性本来是念念不住的。一旦停留在某一物上,那么无住就是有住了,这样“心”就被束缚住了。如果能对一切事物都无住,过而不留,如雁过长空,不留痕迹;放过电影,一无所有,这样就不会被束缚。

“一念生净信。”念是心的作用,无念,不是让人什么都不想,而是让人的心不受外境影响。心所对的境,一般人在境上起念。如境美好,那么就在境上起念,而有贪;如境不好,那么就在境上起念,而有嗔。因此,一般人的“念”是依境而起,随境变迁,这样的念是妄念,经常为环境所役使,而不得自在。如果能“于诸境上心不染”,这样就可以不受外界干扰,虽处尘世,却可无染无杂,来去自由,自性清净,自成佛道。

因此。“无相”、“无住”、“无念”都是心的作用,都是一念之间,这一念在于人的内在自觉与内在超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炼心(我读金刚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祥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503120
开本 16开
页数 1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0
170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