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石
内容
编辑推荐

蒋吉成编写的长篇小说《红石》以二十世纪初到七十年代中叶中国急剧动荡的社会现实为背景,记叙了主人公石蛋在西南边陲广袤、奇绝、瑰丽、贫瘠的大地上当家奴、做土匪、跑马帮、入红军、落敌手、战日寇、剿残匪和带领农民战天斗地建设新生活的传奇经历。

内容推荐

从长工之子、地主的护院到贩私盐的马帮首领,从繁华县城的小商人到历尽艰险的红军战士,从穷山恶水的小山民到追击日寇的国军士兵,从高等院校的看门人到游击队的特派员,从剿匪的部队首长到炸山开路的村长。风雨六十载,长篇小说《红石》书写不尽这位老人传奇的一生……

《红石》由蒋吉成编写。

目录

作者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试读章节

我妈说,我生就是在路上颠簸的命,注定的。

我妈这样说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是在颠簸的山路上生下的。

那年冬天,我妈骑着沙爷家的毛驴去红石谷找我爹。沙府离红石谷有十几里的山路,一般情况下也就两小时左右就可以抵达。我妈是算好日子去的,按照她的推算,我应该在她到达我爹身边三天以后才会生下。结果那天我妈骑着毛驴才走到半路,肚子就一阵紧一阵地疼痛起来。这样我妈就在路边的松棵下挣扎着生下了我。

我妈说,幸好我命大,没有一生下来就被冻死。生我的时候,山上飘着雪花,纷纷扬扬的,虽然雪片不大,风也很小,但是那样冰冷的天气冻死一个小婴儿是很平常的。我好好的没被冻死真是怪事,我妈很高兴,但我妈从此认定我一辈子将会在路上颠簸劳碌,恐怕日子不会好过。

或许真让我妈说对了。我这辈子怎么说呢,现如今我八十多了,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尤其是解放前的几十年,我总是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的,瞎碰乱撞,自己都不清楚过了今天明天会是什么样。

说来话长。

我从当土匪的那天跟你说吧。我们一家是从爷爷那辈开始才来到沙府的,因为爷爷懂种烟制烟的技术,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加入了一个叫“猫人”的烟帮,这个烟帮的特点就是像猫一样白天睡觉晚上出动,冒着人头落地的危险在边区与内地之间贩运烟土。直到有一日,在贩烟途中遇上了后来成为我奶奶的如花似玉的姑娘,那段整天提心吊胆提着脑袋过日子的危险经历才告结束。也就在这以后不久,沙爷不知从哪里听说了爷爷会种烟制烟,特意请人把爷爷找来帮他管理烟地。从此,我们一家就落脚到了红石谷。爷爷帮沙爷种了几年烟,眼见得儿子大了,沙爷特意将自己家里的用人赐给这个长大的儿子做了媳妇,沙爷这样做自然是想留住爷爷的心。只是爷爷生性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就在我将出生的时候,爷爷在一个月夜连招呼都没跟沙爷打,就毅然跑去参加了护国军,跟着滇军,沿着向北的那条有着几千年的古道打仗去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爷爷走后,沙爷让我爹接手继续管理烟地。日子还算安定。我想如果我爹不死,这样的安定日子还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我爹死了,就在我十二岁那年。我到现在还一直没弄明白我爹到底是怎么死的。

种烟通常是秋天播种,春夏之交的时候收浆。我记得,就是收浆不久的时候,那段日子天气一直晴得很好。忙过这一阵,我爹就稍微闲一些了,我和我妈正准备过上两天去红石谷看我爹。那时,我们通常是一个月去我爹那里一次,在那里住上两天,我们再回到沙府来,这是沙爷定的规矩。爷爷在的时候,我奶奶也是这样做的,只不过奶奶在那里住的时间多两天而已。那天我和我妈正在后院劈柴,我劈,我妈将劈好的柴火捡起来摞好。当时我和我妈还正在谈论着两天后去看我爹的事,谈起这事来,我们都有些兴奋。我妈的兴奋自不用说,我呢,虽然这个季节没有烟花了,但是夏天的红石谷也是很美的,山上有猡猡桃、桑果、白泡,运气好的时候,我爹还能猎上一只两只野兔或者打着一两只箐鸡甚至逮到只麂子也说不定。我爹猎这些野物可是最有经验啦,他知道不同的野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经常走哪条路,喜欢什么时间出没。这样他就会不失时机地用最简单的方法捕到它们。当然,我最喜欢去的时间还是春天,烟花盛开的时节。那时候,哎,你们大概没见过,那种烟花才是这世上最美的花,那花开起来,红的白的粉的,不像山上的野花,这山问的花怎么开怎么艳都没法和烟花比,烟花能勾你魂魄,美到你心肝骨头里,美到你不敢长时间地面对她,怕被她美死。怎么讲呢,就像你见到一个你心爱的美人,一见她,你就不会想别的东西,就想守着她,一辈子守着她。

扯远了,还是说那天上午的事吧。那天上午我和我妈正在后院劈柴,突然一个厨娘神色慌张地跑到后院来,对着我妈的耳朵悄悄说了两句什么话。就见我妈身子突然朝后一倒,憋了好一阵才撕心裂肺地哭出声来。我才知道,我爹死了。我和母亲后来去了红石谷一趟,将我爹就近埋在了一块烟地的旁边,这件事就算草草结束了。至于我爹到底怎么死的,我一直没弄明白,我妈肯定是知道的,但是我当时怎么问我妈,她都不愿告诉我。就我所认识的沙府人中,我也曾一个个向他们打听过,也都没有什么结果。据我估计,我爹的死大约跟烟有关,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事实上,到现如今我也不知道我爹到底是怎么死的,不说了。

P1-3

序言

我去红石,完全是个意外。在那个世纪之交的春天,我受有关部门的委托,写一本关于彩云之南生态环境状况的书。众所周知,彩云之南是一个山水奇异、地形独特、气候复杂、民族众多、极富神秘色彩的地方,有着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这样一个美丽、富饶、神奇的地方,在人类对大自然以无节制的索取和破坏来换取眼前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今天,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这便是我这次环保之行所要寻找的一个答案。

出发之前,我做了精心准备,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环保、林业、水利、土地等有关部门,从中获得了一些信息。这样,我初步确定了此次采访的重点,比如高原湖泊、热带雨林等等。红石是这片红土高原东北地区紧邻贵州的一个山区村寨,事前我根本就没想到要去这个村寨采访。之所以后来要下决心去这样一个让人想起来很遥远的地方,是因为听了土地部门一位同志的一番鼓动。那人说她曾经去过红石,时间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是她给我介绍的时候依然激动不已。她说,那是一个岩石的世界,那个地方土比金子还贵重,生活在那里的山民们,几十年来为了生存,一直在从事着一项艰苦卓绝的伟大工程,就是背土造地,从而在那片石头世界里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土地神话。

背土造地。也许就是这四个字,或者还有那位同志的过分激动促使我下了决心,我真想知道这世界上背土造地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这样,我去了红石。

假若只是一片纯粹的风景,红石真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如峰如林的奇石当是天地之间一种罕见的大美吧。它鬼斧神工,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自然天成。红色的石峰像天地之间高扬的旗帜,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像浓墨重彩的壁画。一峰比一峰艳丽,一峰比一峰诱人。这里离县城不算太远,九十公里的路程,要是路面好,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即使从省城来也就最多四五个小时的时间,一点儿都不远的。但是我去红石的路简直就不是路。正是因为想好了要到这地方来,我特意开了一辆越野性能极好的日本三菱车。然而,即使这样好的三菱,在这样的路上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从县城到乡政府六十公里,这一段路连着好几个乡镇,虽然是乡村公路,但路面并不好,这六十公里花了两个小时。然而,从乡政府再到红石,实际的里程只有不到三十公里,我却走了近三个小时。好多时候,望着我的车轮横着往前滑行的时候,我都在想,这红石大约是永远到不了啦。一种天遥地远、地老天荒的感觉弥漫全身。三十公里,怎么就会这么远呢。从昆明到北京两千公里的路程乘飞机也就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这红石看上去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

后来我才知道,即使这样难行的乡村公路,也还是七十年代以后那个叫石蛋的老人带领村民一钎一锤打凿开挖出来的,这以前红石与外界相连的只有线一样缠在山上若隐若现的一条羊肠小道。那时不用说车走,就是人行也得时时小心,稍有不慎就会滚下山崖,按当地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滚崖子,那种艰难困苦的日子不说了。

红石现在光秃秃的石山其实原先是有草的,草很深很密很旺。原先是有树的,树很多很大,针叶阔叶灌木什么都有。这里海拔1600米,在这片高原上不算很高,应该很适宜植物生长。但是现在这里缺少土地,土地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人的需要在这里其实非常简单,能吃饱肚子。吃什么都行,玉米、大豆、洋芋、荞麦什么都行。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片地方就只长石头了,照科学的说法就是石漠化了。水土大量流失,土只在石缝里能找到,一窝一窝躲着,让那些树啊草啊占去了。树有土草有土,人没有土,老天就是这样不公平。树要生活草要生活,人也要生活。而且,人越来越多,这是个大矛盾。怎么办呢,树当然就得服从于人,草更不用说。就这样树和草最终做出了牺牲。红石现有几千人口,人均不到五分地。这些地有三分之二还是——背来的土地。

这就是红石严峻的生活现实。

红石的大规模造地运动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的时候。创造者与发起者就是那个叫石蛋的人。此时,八十多岁的石蛋老人就与我面对面地坐着,坐在他石屋的火塘边上。老人烤了满炉子的洋芋招待我,他不断地为他草素的招待说着歉意的话。事实上,在这样的地方,能吃上洋芋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

八十多岁的石蛋老人比我想象中要硬朗得多,我去的时候,他好像刚从地里回来。脸色红红的,走路风风火火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那副身板虽然不大却石碑一样结实,看上去一点儿不像一个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他把我引进屋子,然后就一边吃着烤洋芋,一边接受我的采访。老人十分健谈,记忆力也好,几十年前发生的事仿佛就在眼前。就这样,在那个春日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他一生传奇的经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吉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37141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7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6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5: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