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长期以来,决澜社被打入另册,直至改革开放才重新进入美术史研究者的视野。但史料的匮乏和残缺,又制约了决澜社研究的深入。倪贻德这部《艺苑交游记》或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此书写下了倪贻德与决澜社同人和其他有才华的画家或深或浅的“交游”。作者虽自谦为“零碎的印象”,却是迄今为止关于决澜社的最为完整的回忆,而且文采斐然,颇具可读性。
图书 | 艺苑交游记(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然而,长期以来,决澜社被打入另册,直至改革开放才重新进入美术史研究者的视野。但史料的匮乏和残缺,又制约了决澜社研究的深入。倪贻德这部《艺苑交游记》或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此书写下了倪贻德与决澜社同人和其他有才华的画家或深或浅的“交游”。作者虽自谦为“零碎的印象”,却是迄今为止关于决澜社的最为完整的回忆,而且文采斐然,颇具可读性。 内容推荐 倪贻德编著的《艺苑交游记》内容介绍:俞晓群、陆灏和我,在将近二十年前就有过一次“三结义”。那时,我刚要“退居二线”,但是贼心不死,还想做事。更主要的,是多年的出版工作让我结识许多名流,都是做文化的好资源。原单位的新领导不会不让我再做点小事,但是,我知道,老一辈的领导是不希望我再做什么事的,我的愿望会让新领导他们很为难。谁让我在过去一些年里那么不会伺候老人家呢!这时我概括过自己的心情:出于爱的不爱和出于不爱的爱。我只能离开我钟爱的原单位,同新结识的朋友们去“三结义”了。一起来翻阅《艺苑交游记》吧! 目录 序 决澜社的一群 南游忆旧 画像的故事 记几个美术青年 关良 王道源 号外新闻 刘狮印象记 附录 决澜社宣言 虞山秋游记 画室漫步 试读章节 我们的谈话是这样的接近起来,画会的组织似乎很有实现的可能了,但是因了各人行踪的没有定所,这事一搁又搁了半年。 直等到那年的残冬,我从遥远的地方再回到上海来的时候,于是这样的计划就渐渐由理想而趋于实现的地步了。在某一个晚问,四马路的一家酒楼上,几个生气勃勃的美术青年,聚在一起,在意气轩昂地谈论着进行的计划和未来的希望,那便是决澜社第一次的草创会议。 在这次会议里面,除了庞和我之外,有周多,段平右,曾志良,杨秋人,阳太阳,他们都是青年画家中最优秀的分子,而对于艺术的追求是有着强烈的热情的。 这几个青年作家,他们并没有到外国去留学过,他们不过是国内的美术学校里刚刚毕业出来的,但他们有的是锐敏的理解力和研究的热情,不论在新艺术的认识上,表现的手法上,比较起那些低能的留学生,实在要强得多。他们是中国新艺术运动的生力军。就中如周多和段平右,我比较知道得最清楚一点。当我最初看见他们的时候,他们刚从他们的偏僻的故乡——湖南——出来不久,然而他们已经敏感地在搜寻着各种日本出版的现代名家画集来阅读了,他们很快的把现代欧洲画坛的鸟瞰弄个清楚。而在他们的习作上,也极力在新技法上面追求了。这是使我很感到惊异的。因为那时(就是现在也是这样)的许多在艺术学校里学画的青年,大多数都是被束缚在恶劣的艺术环境之下,而失了进展的希望的。他们有的受了Acadamic的余孽的毒,在死气沉沉地做着千篇一律的工作,有的误解了个性表现的意义,在大红大绿地乱涂颜料。他们出了学校的门,对于所从事的艺术,便再不想继续追求下去了,实在他们对于艺术根本就没有发生兴趣。所以当我看到了周和段的研究的态度,当然要惊异起来了。P10-11 序言 去年夏天,赵景深先生要我为《青年界》写点画家印象记之类的文章,于是我就用了《艺苑交游记》的题目,络续写了几篇关于我所知道的几个画友们的事情,现在汇集起来,居然也成了这样一本小小的集子了。 这里所写的,并不是堂堂的艺术批评,也不是严正的作家评传,不过是我个人对于几个画友们的零碎的印象而已。其间虽也有涉及到各人艺术的地方,也只是自己的一点断片的感想。 我非常抱歉,对于当代的许多艺坛泰斗,面界名人,竟一个也没有写到,这是因为他们有的是我的前辈先生,不敢妄加褒贬,有的无缘相识,当然没有什么印象可写。反之,这里所写的,大都是不甚为人所注意的画家,或是无名的青年作家,甚至并非画家,不过和绘画方面有关系的人物: 所以,读者若是要在这里找寻些当代名家的嘉言珍闻,那是要失望的。我的意思,只是想使人知道在寂寞的中国艺坛上,还有这样一部分真正爱好艺术献身艺术的人,他们是正在默默地做着中国艺坛上的基础工程的。 一九三六,五,十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艺苑交游记(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倪贻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00923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4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67 |
出版时间 | 2012-06-01 |
首版时间 | 2012-06-01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90 |
宽 | 12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