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舒新城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内容
试读章节

中学生的将来

我这次到绍兴,是考察江浙皖三省的中等教育便道过此的,目的只在考察,所以没有预备讲演。我原定今日上午去杭州,因贵校开全体停课的辩论会,这是很难得的机会,所以留住半日改于晚间起行。方校长初约我和诸位谈话,我本不答应;后来听得辩论会诸位一番宏论之后,却倒有几句话要向诸位说说。这一次的谈话,可以说是临时的感想。在这感想之中,或者有些要开罪诸位的地方,还请诸位原谅。

今日谈话的题目姑定为《中学生的将来》,共分作四项讲:一、一般人与中学生对于中学生的观念;二、从统计上看出中学生的地位与责任;三、中学生将来的出路;四、中学生怎样解决自己的问题。现在先讲第一项。

中国有中学校的名称,以1898年上海南洋公学的附属中学为始,到现在不到三十年,时间上可算是很短。但中学生三字却有了特别的意义,就是中学生为“社会中坚人物”。“中坚人物”四字,在一般人看来,有下列几种意义。

(一)有充分的学识,能主持社会上备种事业。

(二)有良好的行为,能得社会上多数人的信仰,为多数人所依归。

(三)社会上发生事变时,能主持正义,指导群众。

(四)社会上有应兴革的事情,能以身作则,竭力进行。

(五)无论何时,均能以公众福利为前提,处处为公众谋幸福。

在中学生自身看来,除上述者外,还有几种特殊的意义如下。

(一)在学识上小学生知识较浅,不足以领导群众,大学生学识又太高,亦难为群众所了解而使之遵从,只有中学生间于二者之间,上有了解专门学识的基础,下又足以使群众了解其言行;民主国社会上的一切活动,都当植立于民众意志之上,中学生在一切活动中当然为重镇。

(二)现在社会上各种事业虽然趋重分工,但无论治何种职业,都要有充分的常识,中学生受了较高深的普通教育,常识自然充足,能担任较高等的职业,在职业界亦可为重镇。

(三)中学生因受过相当的教育,对于世界潮流、国家事变有相当的见解,并且系中产阶级,有余暇时间与闻政治。以其识力与地位可以左右国家政局,在政治上也可为重镇。

一般人与中学生自己对于中学生都有这样重视的观念,所以诸位辩论中谈到中学生对于社会国家的责任,与改造社会国家的意见很多。我坐在下面听着觉得很有兴味,并回想到十四五年前我在中等学校读书的时候情形——差不多也和诸位相同,不过所讲的是“排满”罢了——深与诸位表同情。

一般人与中学生自己对于“中学生”既然都有这样重视的观念,中学生对于社会与国家所负的责任很重,自然是不待言的。中学生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如何?应负的责任怎样?我们可以从统计表中看出来。据中华教育改进社去年(1923)的报告,全国公私立中学校(1922—1923)与教会中学校(1920)的学生共118598人,而全国人口据1922年(民国十一年)邮务局的调查共4471.54953人(京兆区之一县及蒙古与南满所属之一县及西藏未列入),差不多要4000人才有一个中学生,在数量上我们知道每个中学生是由4000人中间选择出来的,就是4000人中间的代表。古人说:“智过十人者为杰,智过百人者为俊。”现在的中学生为4000人中之选,其智当过4000人,可称为杰中之杰,俊中之俊。中学生在社会上的地位既如此尊贵,无怪乎一般人都重视他。可是重视虽被人重视,但是责任却又不小,因为4C00人中只有一个中学生,其余的3999人虽然照统计上也占半个中等学生——如师范、甲种实业学生之类,共60206人——三分之一个高等学生——共34880人——可以负一部分责任,但他最少亦当对于3000人以上的行为、知识、生活种种方面负指导、改进的责任。诸君现在在校求学,有父兄供给经费,有师长指导学行,遇有问题,亦自命不凡的发些动人听闻的议论。殊不知真正到社会上做起事来,切实替3000人以上的行为生活备方面负指导改进的责任,却是很不容易。即就学校讲:校长为一校的主宰,对于学校要负较重的责任,但一校不过三四百学生,并有20以上教职员帮同治事,尚有许多不能使学生与社会上一般人满意的地方,倘使我们要实行去指导2000人,其困难更可由推想而知。由此我们知道负责是件不容易的事,替多数人负责,尤其困难。

P1-3

目录

中学生的将来

什么是中国教育的目的?

中学职业指导的先决问题

近代中国教育史问题

何谓教育

教育与学生

中国教育建设方针

致青年教育家

致中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中国教育之出路

最近中国教育思想的转变

十年来我的教育见解的递变

小学教育问题杂谈

欧洲留学之始

勤工俭学与留法

我和教育

武训先生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儿童幸福之路

陆费伯鸿先生生平略述

老夫子和老妈子

回忆恽代英同志

内容推荐

或许有读者会想,民国时所谈的教育于今有什么意义。读罢这本《舒新城谈教育》中教育家舒新城的文章,你会发现,中国今天所有的教育问题在那时都已经存在,他们的思考即使放在今天依然是超前的。对于思想,有时跟你所处的时代关系不大,跟思考的人有关。

编辑推荐

《舒新城谈教育》一书分上下两编,共收舒新城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25篇。上编的收录的是舒新城的教育代表作《教育通论》,代表了舒新城毕生的教育思想;下编的文章是舒新城所写其他关于教育的文章,包括《中学生的将来》《致青年教育家》《我和教育》,及他谈武训,谈儿童教育的文章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舒新城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舒新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81041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2014270665
中图分类号 G63-53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0
16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