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雅俗共赏,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清帝(后)将其作为主要休闲娱乐方式,进而纳入了朝廷仪典,二百余年间,于内廷盛演不衰。清廷的倡导客观上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拓宽了空间,也为公认为国剧的京剧的形成提供了机遇。
朱家溍、丁汝芹所著的《清代内廷演剧始末考》以史求实,汇集了涉及清廷演剧的官书、档案及清人笔记等翔实的史料,展现了宫廷演剧的嬗变历程,同时也可以折射出清代不同朝年的时局、文化政策及社会生活,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图书 | 清代内廷演剧始末考 |
内容 | 编辑推荐 戏曲艺术雅俗共赏,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清帝(后)将其作为主要休闲娱乐方式,进而纳入了朝廷仪典,二百余年间,于内廷盛演不衰。清廷的倡导客观上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拓宽了空间,也为公认为国剧的京剧的形成提供了机遇。 朱家溍、丁汝芹所著的《清代内廷演剧始末考》以史求实,汇集了涉及清廷演剧的官书、档案及清人笔记等翔实的史料,展现了宫廷演剧的嬗变历程,同时也可以折射出清代不同朝年的时局、文化政策及社会生活,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目录 再版前言 综述 凡例说明 顺治朝(1644~1661)——政权未稳固。演戏尚无定制 康熙朝(1662~1722)——平定三藩之后,内延演戏逐渐规范。建立了管理演剧事宜的机构南府与景山 雍正朝(1723~1735)——演戏适度并初步形成了一定之规 乾隆朝(1736~1795)——盛世光环之下,内廷演剧之盛达到了顶峰 嘉庆朝(1796~1820)——规模缩减,不事声张 道光朝(1821~1850)——裁退全部民间伶人,改南府为鼻平暑 成丰朝(1851~1861)——乱世中的纵欲作乐 同治朝(1862~1874)——“中兴”节制的演戏 光绪朝(1875~1908)——恣意挥霍看戏难以掩盖清王朝临近覆亡的真相 宣统朝(1909~1911)——弥留之际的锣鼓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清代内廷演剧始末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家溍//丁汝芹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故宫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40681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84 |
CIP核字 | 2014270744 |
中图分类号 | J809.249 |
丛书名 | |
印张 | 3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9 |
宽 | 166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