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私家相册里的开国总理
内容
编辑推荐

翻开藏在私家相册里的历史谜团!

私家珍藏照片定格开国总理的别样风采,亲历者的回忆还原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吴志菲、余玮编著的《私家相册里的开国总理》是一部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纪实影像图书,每一位受访者翻动着私家相册,讲述着开国总理令人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

内容推荐

受访者翻动各自的私家相册,讲述着开国总理令人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私家相册里的开国总理》通过作者吴志菲、余玮专访过的许多曾工作在周恩来身边的摄影师、警卫员、医护人员、外交官和亲友,以及一些研究周恩来生平事迹与思想的专家、学者所收藏的私家照片,还原出周恩来总理的传奇人生和别样魅力。这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的是一代伟人传奇的红色瞬间,记录的是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目录

第一章 十五年的相处和一辈子的感怀

 一 难忘的第一次见面

 二 一个伟大而崇高的伯父

 三 职业选择对自己亦宽亦严

 四 自己的婚事伯父伯母操心不少

 五 非常时期的伯父成了一个“非常人”

 六 最后一次天真的通话与不很在意的见面

第二章 人民政协组建的前前后后

 一 煞费苦心地把各党派民主人士安全地运送到解放区

 二 废寝忘食的“鏖战”

 三 开国盛典在北平开幕

 四 国旗国歌国都国号的诞生

 五 三十万群众欢庆前的实地演练

第三章 抹不掉的红色记忆

 一 小事之中反衬出的伟大人格

 二 最后的岁月也难忘遇难烈士家属的生活

 三 工人雕塑家铿铿地精心赶制墓碑的背后

 四 每年六盆水仙准时开放

第四章 开国总理临终想见的人细述红色往事

 一 流浪娃从晋绥边区到北平

 二 见证“改变世界的一周”

 三 成为周总理最后想见的人

第五章 资深外交官见证伟人风采

 一 翻译生涯见证中缅“友谊树”根植沃土

 二 毛泽东眼中的“外国人”也是周恩来心中的“老朋友”

 三 在与东南亚国家建交热潮中成了热门人物

第六章 “左右手”感受别样的魅力

 一 见证“头戴红五星八角帽”经典照片的诞生

 二 外交生涯的开启

 三 两位“失踪”者的友谊始于谈判和“交锋”

第七章 中国与世界握手的背后

 一 与同行相约在印尼

 二 死里逃生后号啕大哭

 三 “雅加达见”成为破碎的梦

 四 大家都是总理的警卫员

 五 3分钟的拍摄和18分钟的激情演说

 六 出色工作是对死者最好的纪念

 七 难以释怀的生死情

 八 记录中国领导人首飞非洲第一站的风采

 九 果断的声音和共患难的友情

 十 珍贵合影背后的感动

 十一 送别前语重心长的三句话

 十二 中美外交史上的“破冰”

第八章 “红墙医师”细诉伟人身边事

 一 “王医生”尘封多年的红墙秘事

 二 “吴大夫”与“ckl”的神交

第九章 工人收藏家收藏背后的特殊情感

 一 迎宾时刻成为一辈子的珍贵回忆

 二 后悔没有目送总理

 三 不能因一点失误玷污总理的一世英名

 四 用心去怀念一代伟人

第十章 生命的最后时光

 一 病房内两位老战友常常促膝谈心至深夜

 二 一生中的最后一次签名

 三 完全靠输液以维持生命

 四 佩戴黑纱的政治局委员们依次走进来

 五 总理悼词诞生的前前后后

试读章节

二 一个伟大而崇高的伯父

那一年秋,周秉德顺利地考上了北京师大女附中(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进了干部子弟班就读。周秉德平时住校,每个周末回家看伯父伯母,向他们兴致勃勃地讲学校里的事。有一回,周恩来听了对周秉德讲:“你们班是干部子弟班,革命老区来的孩子多,他们身上有许多革命老区传统,你要努力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

卫士见周秉德从天津来时穿的两身小花衣裙在秋季穿显得有点单薄了,便骑自行车带她到王府井定做了两套秋天穿的衣裤。没多时,第一套蓝色咔叽布衣裤完工了,穿上很精神。吃饭时,周恩来看见了,问道:“不错!哪里来的?”周秉德如实回答:“叔叔带我去做的。”几天后,周秉德又换上了另一套黄咔叽布的衣裤,这下周恩来看见后便皱了皱眉:“怎么又做了一套?浪费!”原来,当时实行的是供给制,周恩来嫌周秉德做多了,多花了公家的经费。

邓颖超解释道:“秉德住校,得要有两身衣服换洗。”周恩来却谈起了自己的住校史:“我在南开上中学,夏天就一件单布长衫,冬天也就一件藏青棉袍,周六回去就洗净晾干。现在国家还困难,我们还是要节省嘛。”小小的周秉德并不太懂,但还是使劲地点头,认定伯父说的话一定对,照着办没错。

每逢周六晚上,春藕斋开舞会,中南海的孩子也跑进去玩。“才学会一点‘舞’艺的我们,看许多姑娘排着队等候与伯父以及好些中央首长跳舞,于是也壮着胆子下舞池。我伯父的舞姿很棒,风度翩翩,舞步流畅,舞姿优雅,只要他一到场,几乎再没办法在场外落座。好不容易轮上我同他跳,伯父微笑着揽住我的背,踩着音乐步人舞池。‘跳的还行,你乐感可以。’听到伯父的夸奖,我不免有点飘飘然,不料他又说了一句‘转到那边你就下去吧,让别的同志跟我跳,看好多人在排队’。觉得不太过瘾的我,无奈地点头。这就是我的伯父,宁可委屈亲人也不愿让他人失望。”

1949年11月,周秉德随伯父伯母搬进了中南海最西北端的西花厅。“那时,我妈妈与弟妹也来到了北京,我与大弟秉钧、大妹秉宜一同住在西花厅的东厢房里,3张床并排着,彼此中间留点活动小空间。因为北面挨着的是伯父的卧室,他夜里办公、上午睡觉,所以我们在室内不敢嬉戏与大声说话。”

有一回,周恩寿提出把二女儿过继给周恩来,周恩来却另有想法:“如果我要了这个孩子,别的孩子就会认为我这个做伯父的不公平。再说,她也会养成特殊化心理,对她的成长没好处。”在周秉德眼里,伯父总是想得很周全。

周秉德的弟妹在北京八一学校读书,学校里的同学家庭条件稍好的便会有车接送,军区里的孩子坐单位面包车。“弟妹上学放学是卫士叔叔骑一辆三轮车接送,尽管伯父伯母都有车,但从未为我们使用过。 ‘车是工作用的,小孩不应该享受,你们从小不要依赖家庭关系,不要奢求非分享受,要自己奋斗,要自律自立。’伯父时常给我们这样讲。”

“伯父一直是非常俭朴的,平时老两口在家里吃饭都是一荤一素一个汤。有时候一条鱼,两个人这顿饭没吃完,就等着下一顿再吃,不会没吃完的就丢掉,实际也是‘光盘行动’,那时候不这样叫就是了。一直就是要吃粗粮,那时候大家好像不太喜欢吃粗粮,咱们现在吃一些粗粮好像是一种调剂,是健康、时尚。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吃粗粮的,但是他坚持每个礼拜要吃上两三次的粗粮,他不能忘了本——在红军长征的时候,根本吃不上东西,忍饥挨饿的。在饭桌上掉一点饭粒,一定要捡起来的,有卫士回忆因为他的手是受伤的,不可以随意摆动,他吃饭时在手上沾了一个饭粒想舔,赶紧把饭粒拿掉,都很难很难,费了很大劲吃到嘴里,也不能浪费一点点。所以,他节省的意识是非常强的。”据周秉德回忆,周恩来不仅仅在吃方面节俭,在穿上也是这样。“他,26年的总理,皮鞋只有3双,不肯要新的皮鞋。鞋底坏了,经常就是换底换掌,别人给他买了新的鞋他也不愿意穿,就穿以前旧的,衣服也穿得补了又补的,咱们看见照片上的他一直衣着笔挺、整洁——但里面是有很多补丁的,只有袖口和领口坏了的,过一些日子才换一换比较白净的,其实里面的补丁是很多的。他的睡衣、睡袍也是。他过世之后,我专门向伯母要了一件‘破’旧的衣服,也不是破,过去都说‘笑破不笑补’,补的东西就可以,当时他补了很多很多,一件蓝白条的睡袍几十个补丁,上面有手绢、小毛巾、纱布等打的补丁。我看了以后非常震惊和内疚。后来,我送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博物馆。”

P11-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私家相册里的开国总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志菲//余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902065
开本 16开
页数 3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28
CIP核字 2014252766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