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光影中的邓小平
内容
编辑推荐

余玮、吴志菲编著的这本《历史光影中的邓小平》是一部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纪实影像图书。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人生。书中采用了大量邓小平工作和生活中的珍贵照片,其中有不少照片是第一次发表,是小平同志身边亲友和工作人员私人收藏的。

内容推荐

多年来,作者余玮、吴志菲采访了大量与邓小平有过接触、在邓小平身边或研究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的人。《历史光影中的邓小平》全书通过一行行饱含深情的文字、精彩的图片,挖掘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内幕及来龙去脉,让读者感受到邓小平特有的魅力、风范与本色,向公众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平凡而伟大且传奇的邓小平。该书突出故事性,强调细节,文图并茂。

目录

第一章 身边医护人员朝夕相处的见证

 一 第一次见面之前既高兴也紧张

 二 最后一次抢救的情景历历在目

 三 感受平民政治家不平凡的人格魅力

 四 见证总设计师的南方之旅

第二章 邓朴方眼中父亲特别的爱

 一 奶云与“太行红嫂”的情缘

 二 未名湖畔的悲剧

 三 来自父亲特别的关爱

 四 情系“让人流泪的事业”

第三章 知情人细说亲历亲闻

 一 布衣将军刘华清解疑三次“意外”

 二 符浩感受到的伟人气概与凡人情怀

 三 开怀大笑瞬间的背后

第四章 摄影记者镜头中的共和国往事

 一 热烈的掌声回荡在联合国大厅

 二 踏上报道首访美利坚的征程

 三 “中国日”和“邓小平时间”内的忙碌

 四 在日本感受“邓旋风”和“邓热潮”

 五 泪水打湿“科学的春天”

 六 记录“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瞬间

第五章 查全性与何东昌亲历高考制度恢复的全过程

 一 当面向小平同志谏言“恢复高考”

 二 “几句真话”让教育的春天回归

 三 “两条腿走路”催生广播电视大学的创建

第六章 个人心迹贴近伟人足迹

 一 难忘参与《历史决议》起草的点点滴滴

 二 在编辑“毛选”与“邓选”中感受伟人思想

 三 简析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

第七章 体坛主帅所知道的邓小平体育情结

 一 身体健康是政治生涯经受大风大浪的基础

 二 让中国人甩掉“东亚病夫”这顶大帽子的背后

 三 最早提出申奥的国家领导人

第八章 第二次艰难复出的幕后

 一 破天荒听中央文件的传达

 二 周恩来暗示陈毅的子女将主席的话传出去

 三 再次明确提出出来工作的请求

 四 完成政治上“二落二起”的最后一道手续

 五 恰当的时机亮相在公众面前

 六 千方百计力促复出任职

第九章 正式向政坛告别前后

 一 把中青年接班比喻为“革命”

 二 诚恳地嘱咐退休方式要简化

 三 感谢全会接受自己辞去最后一个职务的请求

 四 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

 五 退休后参加第一次活动激动不已

第十章 “春天的故事”从这里拉开序幕

 一 共和国的“普通”公民“想到处去看看”

 二 谈笑风生引得大家驻足鼓掌

 三 风尘仆仆中播下春风万里

 四 一篇文章与一首红歌搅动神州春潮

第十一章 从中南海到八宝山

 一 卓琳声声泣喊“老爷子”

 二 噩耗随着电波传遍神州

 三 以最朴素最庄严的方式完成生前的嘱托

 四 相伴一生的卓琳替他兑现梦想

试读章节

一谈起邓小平的临终时刻,郭勤英的眼眶就红了。她说:“晚年,首长的病情有一些发展,行动不太方便,有时还很痛苦,一般人可能难以忍受。但是,首长像平时一样,从不向医护人员提要求,要什么药,真是太坚强了。”郭勤英清楚地记得,当时所在的病房很静,邓小平没有因为痛苦而发出呻吟,进去的人如果不注意还以为没有病人在房间里。“我们尽量努力,让老人舒服点。我们太感动了,老人从病了到最后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白天给他做治疗,晚上陪他看当时中央台放的有关他的电视文献专题片《邓小平》。他有时躺在床上看,有时坐在沙发上看。”

同样,傅春恩的心头也无法抹去那段记忆:“对疾病本身,可以说首长是坚持到底。他总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在抢救过程中,他是十分痛苦的,但是没有吱一声痛。”傅春恩还谈到,邓小平的家属十分开明,非常理解医护人员,也十分相信医护人员,完全相信医疗组的治疗方案。“正因为他的家属也十分地配合,所以我们感到非常得心应手,在治疗方面没有什么顾虑。”“首长病重期间,他的家属与首长一样,一点特殊要求都没有,不干涉医护小组的方案,小组完全可以自己做主。当然,每一套方案实施前,我们还是要请他的家属签字,他们只是履行形式上的手续,对我们特别信任、放心。”据郭勤英讲,到最后,邓小平的血管很不好找,“很不清楚,扎针扎不准,有时要扎好几针。这不是医护人员的技术不行,他的生命到晚期,血管的确找不准。常常扎好几针才找到(血管),首长也不说你什么,从没提出换一个人(扎针)。我们很心痛,也很佩服老人的毅力,以及他对疾病的态度。”

正因为邓小平对医护人员从不提任何要求,所以在平时首长如有什么不舒服就全靠医护人员细心观察来发现病情。郭勤英说:“由于我在工作中比较细心,善于观察异常情况,能及时发现病情,使之及时得到治疗。所以老人家对我很放心,很信任,于是我一直在他身边工作。”郭勤英再次表示,今生能为这样一位伟人的健康做点工作,感到十分荣幸,十分自豪,十分欣慰。

除夕夜,邓小平的病情虽较重,但较为平稳,炊事员做了几个菜,煮好了饺子,拿到三楼餐厅,与邓小平身边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一起吃年夜饭。他们中有将军,也有战士、服务人员。饭桌上,大家发自内心地祝愿:“祝小平同志早日康复!”

除旧迎新之际,警卫战士们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上联是“同吃同住同欢乐同在一个空间”,下联是“爱国爱家爱事业共为一个心愿”,横批是“一切为了首长”。这副对联既是警卫战士的心声,也表达了邓小平身边全体工作人员的心愿。是啊,全国人民也都盼着小平同志的病情逐渐缓解,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然而,1997年2月19日傍晚6点多,邓小平的病情出现异常。当时,傅春恩医生在现场抢救,并一直进行到邓小平走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们早就预料到这一天会到来,这之前,发生过几次病情变化,都抢救过来了。这一次,我们同样一直进行全力抢救。到晚上9点零8分,当医疗组认定已回天无术时,医疗组组长、阜外心血管医院院长陶寿淇与30l医院副院长牟善初正式宣布‘停止抢救’。”眼睁睁地看到一直与自己形影不离的首长离开这个世界,在场的医护人员终于憋不住哽咽,大声啕哭起来。

谈到邓小平的抢救情况,郭勤英掩面而泣。过了良久,她才缓缓地回忆:“之前几天的一个下午,他的二女儿邓楠去看老人,时间有一两个小时,老人气色挺好的,我们还暗自高兴。没想到,他说走就走了。”

那一天,郭勤英因前一天24小时值班而在当天清早安排在家轮休。正准备吃晚饭,突然来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郭勤英抓起电话,只听到对方说:“快来!首长不太好。”一听,郭勤英心里有数了,猜测可能不只是“不太好”。一路上,她的心情很糟,心跳特别快。今天,老人追忆说:“一般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办公室不会打电话给我们,头天我毕竟已值班一个昼夜。”急匆匆赶到301医院南楼,只见满屋子是人,郭勤英唰的一下泪水就出来了。随即,她跑到卫生间冲洗泪眼,很快加人到抢救工作之中。

抢救的时候,邓小平的大部分家属都在现场,“在隔壁的一间房子里或走廊上”。郭勤英说:“卓秘书(卓琳)比较晚才到。他的家人也有心理准备,毕竟发生过类似的几次。我们不相信这是真的,一直没有放弃抢救,最终首长还是走了。”据傅春恩讲,病重期间,胡锦涛等中央领导曾到医院看望邓小平,也给医疗人员很大的鼓励,表示要“全力以赴”。

奇迹没有出现,一代伟人邓小平终因在患帕金森病晚期,并发肺部感染,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而离开人世。老人走了,走得那么安详,走得那样从容。

P10-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光影中的邓小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玮//吴志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901921
开本 16开
页数 3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86
CIP核字 2014242176
中图分类号 A762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9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