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日关系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王建朗的这本《中日关系史话》为该丛书之一。本书为我们展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至抗日战争胜利这段时间的中日关系史,是一本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小册子。

内容推荐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关系密切,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对日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到了近代,面对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东渐,中日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侵略和反侵略成为近代日中关系史的一个主要内容。在明治以后长达70年的时间里,日本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直至抗日战争胜利,中日两国关系才又掀开新的一页。《中日关系史话》为我们展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至抗日战争胜利这段时间的中日关系史,是一本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小册子。

《中日关系史话》由王建朗所著。

目录

引言

一 硝烟初起 日本走上“开拓布威”的扩张道路

 1.列强东渐 中日对世界作出不同反应

 2.建立邦交 中日签订《修好条规》

 3.台湾海疆 首燃起滚滚狼烟

 4.恃强凌弱 琉球国变成冲绳县

二 甲午战争 日本跻入侵华强国之列

 1.进逼朝鲜 日本蓄谋对华开战

 2.甲午之役 老大帝国屡遭败绩

 3.春帆楼上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4.虎狼争斗 日本侵入东三省南部

三 以日为师 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

 1.戊戌维新 改良派效法日本变政

 2.东渡求学 莘莘学子不绝于途

 3.精英流亡 东邻国暂成革命基地

四 趁火打劫 日本在华势力迅猛发展

 1.干涉革命 以“承认”勒索袁世凯

 2.对德宣战 日本却占领中国山东

 3.“二十一条” 尽露日本对华野心

 4.巴黎和会 引发了五四运动

五 田中内阁 推出侵华“积极政策”

 1.东方会议 田中提出扩张总战略

 2.济南惨案 日本欲阻止中国统一

 3.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适得其反

六 侵略之爪 从关外伸向关内

 1.柳条湖炸路 日军占领了东北

 2.一·二八事变 淞沪又燃起战火

 3.扶植傀儡 “满洲国”伪官粉墨登台

 4.软硬兼施 日本图谋分裂华北

七 战火再起 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卢沟桥畔 响起了抗战号角

 2.石头城下 日军暴行震惊世界

 3.不屈不挠 中国军民持久抗战

八 日落西山 大东亚迷梦彻底破灭

 1.孤注一掷 搭上瓜分世界的“末班车”

 2.困兽犹斗 日军深陷战争泥潭

 3.战幕终落 冈村宁次递上降书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恃强凌弱 琉球国变成冲绳县

日本对《北京专条》作出有利于日本的解释。柳原称专条中向难民支付抚恤金的规定,是承认琉球岛民为日本属民的“一个确证”。1874年12月,大久保向日本政府建议,应立即召琉球重臣来日本,向他们通报征台和出使中国达成协议的情况,令其断绝与中国的关系,按照日本的制度进行改革,尽快结束“琉球两属形态”,以确实使其归人日本版图。

1875年7月,日本政府派遣内务大丞松田道之前往琉球,强迫琉球接受了以下决定:一律废止对中国的朝贡和清帝即位时派使庆贺的惯例(光绪帝正于这一年即位);撤销在福州的琉球馆,琉球在华的有关贸易业务改归日本驻厦门领事馆管辖;琉球国王即位时不再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琉球与中国的关系概由日本外务省管辖处理。这样,日本便强制断绝了琉球与中国之间的藩属关系。同年,日本军队进驻琉球。次年,日本又接管了琉球的司法权和警察权,并施行海外护照制,琉球人前往中国者必须请发护照。这样,日本便将琉球完全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

琉球政府强烈反对日本的吞并,但国小力弱,难以抵抗,便把希望寄托在清政府的干预和援助上。1876年底,琉球国王密派其姐夫紫巾官向德宏等来华求援,请求清政府帮助其复国。向德宏等于1877年4月抵达福州,哭诉于闽浙总督庭前。同年底,首任中国驻日公使何如璋到达东京。琉球驻日官员又多次求见,陈述该国的危急情形。

何如璋认为,日本要割断中琉关系,是要把琉球变为日本郡县的前奏。而琉球与台湾相近,如允许琉球亡国,日本人将会利用它“扰我边陲”,这样,“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而不可得”。而且“琉球既灭,行及朝鲜”,那时,“恐边患无已时”。何如璋主张与日本进行强硬交涉。但清朝当权者不愿为琉球独立而承担与日本冲突的风险。李鸿章在给何如璋的信中指示说,琉球乃一弹丸之地,孤悬海外,远离中国而近于日本。中国受琉球朝贡,并无什么大利。根据日本近来的举动判断,与日本就此进行交涉,日本未必会接受中国的方案。因这小国区区之贡之虚名而劳师远征,与日本以实力相争,“非惟不暇,亦且无谓”。

何如璋曾提出解决琉球问题的上、中、下三策。清政府未采纳有可能导致与日本发生武力冲突的上、中两策,而采用了所谓“反复辩论,徐为开导”的下策。根据总理衙门的指示,何如璋于1878年9月会见日本外务卿,就日本禁止琉球向中国进贡一事提出口头抗议。10月间,何如璋又向日本外务省提出照会,内有暗责日本“背邻交,欺弱国,为此不信、不义、无情、无理之事”,势将“贻笑于万国”的语句。日本借口此照会失礼,是对日本政府的“无理”、“暴言”,要求何如璋道歉,并撤回照会,否则就停止交涉。此后,何如璋又提出日本从琉球撤军的要求,日本政府拒不接受。

在中日间的交涉陷于僵局之时,日本又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1879年3月,日本决定在琉球废藩置县,并派大批军警到琉球强制执行这一决定。4月,日本宣布改琉球为冲绳县。6月,琉球国王及王室其他成员被迫迁移东京。琉球国至此完全被日本吞并。

对此,何如璋建议清政府在沿海各省陈兵备战,撤回驻日使节,以示中国对日交涉的决心。总理衙门未能接受何如璋的建议,而决定仍采取“惟以情理二字相驳诘”的软弱态度。此后,中日之间照会频繁,争辩不休。中国指责日本灭人之国,绝人之祀,违背中日《修好条规》第一条,蔑视中国以及与琉球订有条约的各国,要求日本停止将琉球国改为日本县之举。日本则声称,此为日本的内政,不容他国干涉。

此后,美国卸任总统格兰特曾就此事在中日间进行调解,但最终仍未取得结果。琉球问题便被拖了下去。中国不时向日本提及琉球之事,直到1887年,总理衙门大臣曾纪泽还向日本驻华公使表示,中国仍认为琉球问题尚未了结。但日本对此越来越不予理睬。琉球问题就这样不了了之,日本逐渐巩固了在琉球的统治。P16-19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奠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教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活》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日关系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建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19244
开本 32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1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29.313
丛书名 近代中外关系系列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4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