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
内容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对象及相关说明

三 基本思路与结构安排

四 研究方法和手段

五 创新及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第一章 产业集群升级相关文献述评

 第一节 产业升级与产业集群升级

一 产业升级

二 产业集群升级

 第二节 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视角

一 产业集群成长与升级

二 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因素

三 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力机制

四 产业集群升级形式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集群升级

 第四节 供应链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

一 供应链相关理论

二 供应链与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综述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集群升级

 第一节 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必要性

一 产业集群升级的经济学分析

二 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现实要求

 第二节 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一 当前我国制造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二 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

 第三节 我国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基于供应链视角

一 供应链与价值链的联系

二 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的耦合

三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分析思路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基于供应链网络的产业集群组织结构优化

 第一节 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网络结构分析

一 产业集群网络性质

二 供应链网络特征

三 产业集群网络与供应链网络的相似性

四 不同产业集群网络的组织化程度的比较

 第二节 供应链对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改造

一 产业集群内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二 产业集群内供应链竞争的层次

三 供应链组织对产业集群内网络结构的优化

 第三节 供应链竞争与集群内产业组织的优化

一 市场结构的优化

二 市场行为的优化

三 市场绩效的提升

 第四节 基于社会网络结构分析的产业集群实证研究

一 集群网络量化模型的构建

二 浙江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实证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供应链管理与产业集群升级

 第一节 “中国制造”升级

一 “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

二 制造业竞争重点的组成要素

三 “中国制造”升级的总体思路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

一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二 供应链管理对产业集群升级的作用

 第三节 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一 国外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案例

二 国内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第四节 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

一 供应链自身的升级

二 供应链管理与产业集群升级路径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基于供应链创新的产业集群升级

 第一节 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升级

一 产业集群的内在技术创新网络

二 产业集群升级的本质是创新

三 当前产业集群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集群内供应链技术创新模式

一 供应链合作创新网络

二 供应链创新网络关系

三 制造商和供应商合作创新模型

 第三节 产业集群创新的主体——供应链核心企业

一 供应链核心企业主导集群创新

二 集群内不同供应链的创新动力比较

 第四节 产业集群创新效率的实证比较

一 DEA模型

二 超效率模型

三 样本数据及指标说明

四 结果比较及进一步的分析

 第五节 产业集群内供应链网络创新路径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多元供应链的构建、融合推进产业集群升级

 第一节 产业集群内的多元供应链

一 产业集群系统内的资源

二 多元供应链的融合

 第二节 技术供应链与产业集群升级

一 技术供应链的模式

二 技术供应链的创新优势

三 当前技术供应链构建的要点

 第三节 服务供应链与产业集群升级

一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分离

二 服务供应链的模式

三 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构建

四 金融服务供应链的构建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政府在产业集群升级中的作用

 第二节 政府产业集群政策的现状

 第三节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产业集群升级对策

一 集群内供应链的组织续衍对策

二 集群式供应链的构建对策

三 集群内供应链物流发展对策

四 多元供应链升级对策

 第四节 小结

附录 浙江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30家主要企业关系矩阵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20世纪,产业集群呈风起云涌之势。伴随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在世界范围内也逐步开始“此起彼落”。尽管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有目共睹,但一些早期的产业集群由盛及衰,走向没落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衰落的产业集群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发展缓慢没有适时地实现产业升级。曹丽莉编著的《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一书研究的内容是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的重点是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和具体的升级路径,研究的视角是基于全球价值链和集群内的供应链,力求构建一个集群升级的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任何产业集群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集群已融入全球产业链。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产业集群升级,全球价值链提供了一个有效分析途径。伴随产业分工的发展,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为不同环节。当前,散布于全球的、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着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售后服务、最后循环利用等各种增值活动。在20世纪末,许多跨国制造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普遍,我国的产业集群也广泛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体系中。

当前我国制造业主要呈现出集群性的特征,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是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这使得我国大部分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中间附加值低的生产加工环节,大多数集群还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低端阶段。从价值创造活动看,制造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品牌、核心技术、销售、服务与物流等,我国制造企业普遍缺乏这些价值增值能力较强的资源,利润较低且市场风险较高。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集群的升级,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将升级界定为“沿着价值链升级”,占领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获得整个链条上最有利润的环节。结合全球价值链的形状,《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提出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首先,结合我国当前的比较优势,继续巩固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制造环节的优势,吸引全球供应链核心企业选择“中国制造”,在提高“中国制造”“量”的同时,通过质量、效率、成本、服务等多方面竞争要素的培育,提高“中国制造”的“质”,将劳动力低成本的单一竞争优势转变为基于多要素的全面竞争优势,使制造业集群的生产呈现出集约化、清洁化、高效化、快速响应的特征,以此抬升价值链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集群的升级。其次,改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在价值曲线中从中间的制造环节向两边高附加值环节升级。由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向资本、技术密集的关键零部件研发、产品设计、自主品牌塑造、产品服务等环节推移,进行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集群的创新升级。再次,结合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特性,在集群内延伸供应链,培养扶持核心企业,促进供应链的本地一体化,优化集群网络结构,为管理、技术、服务升级提供组织保证。

《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运用SNA(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浙江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内网络结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采用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超效率模型对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上海、辽宁、北京这8个制造业密集的区域(集群)的创新效率进行比较,并对其集群升级效率进行评价。针对集群供应链上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创新活动进行博弈分析,并确定了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还对温州鞋业产业集群、浙江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宝供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和深发展银行的金融服务供应链进行案例分析。借助Ucinet6、SPSSl5.0和Lind06.1等数学和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处理和计量分析工作。

全书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是导论,阐述了选题的意义,并对全书进行总体介绍和框架性说明。

第一章是文献综述,对国内外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视角进行归纳述评,提出全球化背景下,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的创新性。

第二章在对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集群三者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体系。首先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全球价值链理论,联系我国当前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提出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价值链分析更倾向于是一种价值判断和目标选择,而不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方法,而供应链的结构和管理模式正是价值链的具体形式的反应。本章最后基于供应链视角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

第三、四、五、六章是全书的重点,围绕产业集群内的供应链网络结构、管理方法、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与第二章提出的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产业集群升级目标相对应,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集群升级的路径。

1.为实现“结构优化”,第三章从供应链网络结构视角来分析其对集群内的组织结构的优化。

产业集群是一个企业网络组织,各节点之间基于专业化分工产生着各种各样的网络关系,由此形成其特有的网络组织结构。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一个网络结构逐步优化的过程,集群的网络结构优化对其升级会产生重要影响。在产业集群内构建多个供应链“子网络”,通过供应链网络自身更高的组织化程度,对集群内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起主导作用的是链上核心企业。正是因为核心企业的存在及其核心竞争优势,保证了整个供应链的凝聚力和成员企业一体化协同化运作。

运用供应链组织模式对集群内的网络结构进行优化,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产业集群内供应链的确定要以核心企业为主,一个核心企业带动的应当是一条供应链,集群内存在诸多核心企业,相对应的也会有多条供应链。产业集群实质上是一条或数条供应链在一定地理区域的集中。通过供应链网络的整合,集群内产业组织得到了优化升级。改变了以往企业间单纯的竞争关系,同一条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不同供应链之间展开竞争,抑制集群内恶性竞争,改变集群内无序竞争的状态。

基于社会网络结构分析方法,本章对浙江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其网络拓扑图和网络特征。日资企业在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是集群中的龙头企业,而中国企业则明显处于从属、受支配的地位,两者不在一个层次。平湖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创新动力,正是缘于集群供应链上的这一批日资核心企业。大企业主导型的产业集群因其内部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利于升级,这样的集群网络关系紧密,结构中心性突出,有利于企业的创新,推动集群的升级。

2.为实现“‘中国制造’升级”,第四章从供应链管理视角来分析集群内制造业竞争力的升级。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廉,从现实角度考虑,我国当前仍然不能放弃这一低价值环节的竞争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亚非拉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同样具有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一旦“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与其他国家相比不够突出或逐步丧失,带来的必然是资本的抽逃,尤其是在以外资为主的产业集群地容易造成产业空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是必然的规律,我国依靠低廉劳动力成本所维持的制造业比较优势将面临挑战,此时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确立和强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并不断提升我国生产制造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使制造本身实现升级。

制造业的竞争重点主要涉及成本、柔性、质量、交货和创新等方面。根据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要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就需要围绕这些竞争要素进行改善和调整,这些都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来实现。供应链管理是产业集群内的管理创新,有利于产业集群的集约型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一个企业间的管理模式,它需要链上所有企业的共同参与,供应链管理方法的应用提升了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竞争力,进而也增强了集群网络节点企业的能力,推进集群整体的升级。

供应链管理的不同特征与产业集群不同的发展阶段是相对应的,由此可以根据供应链的不同指标变化来发掘出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本章最后从供应链结构、技术、战略、组织、物流、绿色6个方面来揭示集群的升级路径。

3.为实现“技术升级”,第五章分析构建集群产品供应链内创新网络和机制,激发核心企业的创新动力,实现产业集群创新升级。

产业集群升级的本质是创新,本章主要围绕产品供应链技术创新来分析升级。当前在我国集群内本土企业创新行为普遍呈现出一种低端化、模仿化、同质化、个体化、偶然化共性特征,表现出“集体创新动力缺失”困境,其中根本原因在于单个企业创新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不对称,也就是“创新成果”在集群中的“外溢”问题。

集群内的供应链合作创新是企业内部创新的延伸,它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协同供应链成员和外部网络而开展的创新活动。供应链网络内具备异质性和互补性资源的企业间形成基于供应链利益一体化的信任、合作关系,进而提高集群内创新网络的组织化程度,提高集体学习的效率,最终实现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供应链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创新中居于主导地位。产业集群内不同的供应链创新动力是不同的,大企业主导的供应链比中小型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具有更强的创新动力。当前产业集群中存在的“技术溢出”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在“第一梯队”大企业主导的供应链上得到了解决。

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主要源于其内部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这就为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评价提供了一个分析视角——基于集群内核心企业的创新效率。一般而言,集群内核心企业都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因此,本章运用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的超效率模型,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上海、辽宁、北京这八个制造业集聚地为研究对象,透过其区域内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对集群创新升级效率进行了实证比较。

本章最后提出了产业集群内供应链网络创新的路径。在集群网络内要建立起清晰的供应链“板块”,通过供应链创新的主要活动和支持活动推进集群的创新升级。

4.为实现“服务升级”,第六章通过构建技术供应链和服务供应链,整合集群内的创新资源,实现多元供应链的融合,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产业集群内存在诸如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管理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蕴含着大量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如何充分整合这些创新资源,密切供求双方之间的关系,供应链的组织模式是一条有效途径。供应链思想不仅体现在产品生产上,它的集成性、合作性、一体化,运用在所有具有“供给一需求”关系的主体之间,形成多元化的供应链模式,这种模式在创新了供应链内容之后也有力地推进了产业集群的升级。集群内可以构建技术供应链和服务供应链,通过核心企业的主导作用,与产品供应链进行耦合,在集成产品供应链各方资源的基础上,更充分的整合企业之外生产性服务业资源,以实现创新升级。

最后第七章提出了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产业集群升级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产业集群内供应链组织续衍、集群式供应链组织构建、集群内供应链物流管理和多元供应链构建融合四个方面。

编辑推荐

20世纪,产业集群呈风起云涌之势。伴随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在世界范围内也逐步开始“此起彼落”。尽管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有目共睹,但一些早期的产业集群由盛及衰,走向没落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衰落的产业集群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发展缓慢没有适时地实现产业升级。曹丽莉编著的《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一书研究的内容是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的重点是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和具体的升级路径,研究的视角是基于全球价值链和集群内的供应链,力求构建一个集群升级的体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丽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00684
开本 16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7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26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7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57:09